为什么马的脸那么长?新研究给出了一个全新解释:它们负担得起

为什么马的脸那么长?新研究给出了一个全新解释:它们负担得起人类的体型在哺乳动物中自然算是比较大的,只是我们比较特殊,脸才没那么长而已。那么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大型哺乳动物都会有长脸,而人类却没有长脸呢?这种现象被称为“颅面进化异速生长”,简称CREA,它确实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中,比如猫、啮齿动物、鹿、袋鼠和一些猴子,全部都是如此,脸的长度基本和体型成正比。如果你把羊的脸和牛的脸做比较,或者把小鹿的脸和大驼鹿的脸比较,你就能看到CREA确实在起作用。然而,即便CREA如此普遍,令人惊讶的是,它至今缺乏合理的解释。其中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解释认为,CREA可能是头骨发育的先天部分,其中哺乳动物的脸部随着动物的生长而自动变长。但是,很明显这种解释有很例外,或者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完全相反的。例如,塔斯马尼亚袋獾、海獭和逆戟鲸都比它们的大多数近亲大,但脸较短。与此同时,长鼻袋鼠、蜜袋鼠和食花蜜蝙蝠体型较小,但面部较长。不过,最近一项研究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解释,他们认为答案在于物种如何利用面部进食的简单生物力学。根据一项重要的观察结果是,密切相关的动物往往吃相似的食物,这点很重要,这个是让CREA存在的大前提。例如,羊和牛吃同样的草。然而,由于绵羊整体较小,它们必须用下巴、下颌肌肉和牙齿(构成它们脸部的大部分)更用力地咬合。事实上,较短的脸更能有效地咬合。这是因为下颌肌肉和牙齿之间的距离较小,这和钳子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因此,短脸的存在很容易解释,它确实给生物带来能量上的节省,难以解释的是:如果短脸如此擅长用力咬合,为什么大型哺乳动物的脸却更长?该研究认为,体型较大的动物自然拥有更大的肌肉,从而更容易咬合,因此与体型较小的亲戚相比,它们在咬合方面不需要那么努力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简单地说,大型哺乳动物可以拥有更长的头骨,但是这对它们有什么好处呢?其实,在许多情况下,长脸确实很有利。例如,在食草动物中,较长的脸更容易接触到更多的叶子或吃更多的食物。而在食肉动物中,较长的脸可以容纳更大的尖牙,或者帮助下巴更快地合上。那么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类体型很大,为什么脸却很短呢?其实,类似人类的例外有很多。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相似的饮食是这种现象(CREA)起作用的关键,而这些例外情况几乎总是涉及饮食的重大改变。犬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哺乳动物群体包括狐狸等小型猎物捕食者和狼等大型猎物捕食者。无论是小型猎物捕食者,还是大型猎物捕食者,在它们的饮食组中都遵循CREA,换句话说,一群狐狸中较大的个体会有更长的脸。然而,尽管狼往往比狐狸大,但它们的脸仍然比最大的狐狸短。这个原因是可以预见的,狼捕食更大的猎物,因此需要更强的咬合力,所以它们的脸不会那么长。这个解释也适用于相反的案例,例如,蜜负鼠和袋鼠可以“负担得起”比它们的大亲戚有更长的脸,因为它们吃更软的食物。较长的脸可以让它们保持较长的舌头,或者更容易从土壤中嗅出食物。人类的情况也是一样的,相对于巨大的脑壳,人类的脸确实短得惊人,这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用脸来获取食物,我们的双手、工具和烹饪能力为我们完成了这项工作。原文:https://theconversation.com/why-the-long-face-experts-provide-a-new-theory-for-why-larger-mammals-tend-to-have-longer-faces-219405...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395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3955.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国际最新研究:早期哺乳动物生长速度快、寿命短

国际最新研究:早期哺乳动物生长速度快、寿命短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项古生物学研究指出,恐龙时代后最早的大型哺乳动物,生长速度比现代同体型的哺乳动物快一倍,寿命相对更短。这项研究凸显出这些史前动物独特的生活史,有助于解释哺乳动物在恐龙消亡之后如何崛起。钝脚类全棱兽头骨化石(图片来自GFunston)。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钝脚类全棱兽牙齿化石(图片来自GFunston)。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该研究论文称,哺乳动物在恐龙灭绝之后变得多样,体型增大。钝脚类(Pantodont)是这段时期出现的已知最早的大型食草动物。它们演化出的形态范围广泛,但在始新世消亡了,它们与后来哺乳动物的关系尚不明确。钝脚类全棱兽(成年与幼年)艺术重建图(图片来自SShelley)。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在本项最新研究中,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英国爱丁堡大学格雷戈里·芬斯顿(GregoryFunston)和史蒂夫·布鲁萨特(SteveBrusatte)和合作者使用包括绘制牙齿微量元素等各种方法,来阐明6200万年历史的钝脚类全棱兽(Pantolambdabathmodon)的生活史。尽管研究者推断其妊娠期约7个月,与现存体型相近的哺乳动物相符,但研究者发现钝脚类全棱兽的生存与死亡更快速。其幼崽出生时已高度发育,在一两个月内断奶,并在10岁前死亡。钝脚类全棱兽(成年)艺术重建图(图片来自SShelley)。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论文作者认为,当代哺乳动物没有与钝脚类全棱兽相似的生活史。此外,虽然钝脚类全棱兽的繁殖类似胎盘哺乳动物,但就其大体型而言,它生命的速率快得不同寻常。这些发现表明,延长妊娠期在6200万年前已经存在,更大的新生儿体型可能促成了早期胎盘哺乳动物身上观察到的快速体型增长。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1164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11649.htm

封面图片

我们活不到200岁的原因找到了?新研究指出这个锅必须恐龙背

我们活不到200岁的原因找到了?新研究指出这个锅必须恐龙背图:大部分鳄鱼终身都在缓慢生长,不会因衰老死亡2022年6月23日,一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文章,一组国际研究团队收集了全球77种爬行动物和107个两栖动物种群的野外数据,发现这些物种中大约有四分之三的衰老速度缓慢到可以忽略不计[1],以及远超它们体型应该有的寿命。更有趣的是,每个变温类群中都至少有一个物种的衰老程度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包括青蛙和蟾蜍、鳄鱼和海龟(这意味着整个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类群很可能都具有忽略衰老的潜力)。那些衰老忽略不计的动物,指的是它们过了繁殖期之后,它们死亡的可能性就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比如动物在10岁时一年内死亡的几率为1%,那么它活到100岁时,死亡几率仍为1%,它们的死亡基本只会是因为随着时间推移概率不停叠加而已(或者其它包括因为身体生长到太大而无法蜕皮)。目前已知几乎所有哺乳动物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我们随着时间推移,因为衰老导致的身体机能变差,死亡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Childzy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给出了两个解释:一个是“体温调节模式假说”,变温动物拥有更低的新陈代谢,这可能是其中一些物种长寿的原因,但好像并不适用于所有;另外一个是“保护性表型假说”,他们发现那些把自己进行物理保护的变温动物往往更加长寿,这可能是因为硬壳等提供了保护,促进了它们长寿的进化。但是,我们可能更想知道的是,为什么哺乳动物没有像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那样拥有不衰老的潜力。最近一项研究给出来一个解释——他们把这个称为“寿命瓶颈假说”,认为哺乳动物独特的衰老模式和过去的生态位有关系,是因为恐龙让哺乳动物祖先彻底抛弃了长寿命,而且直到现在都受到遗传困扰[2]。这种小型的两足食肉动物-尼亚萨龙,是早期恐龙的最典型代表之一?MarkWitton恐龙在大约2.3亿年前前后出现,然后这种用两足奔跑的动物迅速多样化,占据了陆地上大型掠食者和大型食草动物的生态位。这些动物足足统治了地球陆地长达1.7亿年,在此期间陆地最高的生态位全部由它们霸占。哺乳动物则大约1.7亿年前出现,这意味着我们的祖先与恐龙的生存时间有很长时间的重叠——大约1亿年。在如此长的时间里,由于恐龙太过于强大,哺乳动物根本没有多少生存空间,恐龙时代的哺乳动物体型都很小,通常只有现在鼩鼱和老鼠大小,而且大多都是夜间活动的。图:哺乳动物和恐龙重叠的时间在这种生存压力下,哺乳动物进化到快速繁殖,而长寿相关的基因则被抛弃了,因为它没有什么用。虽然,现在并不清楚具体哪些基因决定了动物的寿命,但是关于哺乳动物长寿相关的基因被抛弃,该研究给出了另外一个证据。那就是,真兽类哺乳动物谱系在大约恐龙时代失去了某些酶(或者相应的基因)——一些可以修复紫外线造成损伤的酶。现在的有袋类和单孔类这两种在很早之前就与真兽类祖先分离的哺乳动物,它们只缺乏三种紫外线修复酶中的一种——光裂合酶。真兽类祖先之所以丢失了制造这些酶的能力,一种可能性是,它们为了保持安全而变得更加夜间活动,修复太阳光造成的损伤变得没什么用。这也是我们现在需要涂防晒霜的原因所在,但这和哺乳动物长寿有什么关系呢?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也不确定有什么关系,因为具体什么样的基因和长寿相关现在没人能给出全部答案,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哺乳动物在过去失去了修复和恢复机制的例子。一种动物是否长寿,修复和恢复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其实,现代哺乳动物失去的修复和恢复机制远不止和紫外线损伤相关的,哺乳动物的修复和恢复能力确实非常糟糕。很多变温动物的谱系中都会有终身替换长牙齿的情况,而大部分哺乳动物都没有这个能力,包括人类在内寿命长一点的哺乳动物是两套替换的,而其它寿命短的哺乳动物则基本只有一套,不存在替换。另外在一些爬行动物谱系中经常会出现真正非凡的身体再生能力——砍掉一部分还能再长出来,而哺乳动物也没有这样的能力。相关研究于11月28日发表在《BioEssays》杂志上,虽然该研究并没有指出具体什么导致了哺乳动物的“寿命瓶颈”,但作者提供了一种关于寿命的新思考——这可能和恐龙有关系。最后在大约6500万年前,地球发生了一系列气候变化,包括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非鸟类恐龙全部灭绝,恐龙的时代彻底终结,而哺乳动物则迅速崛起,把原本属于恐龙的生态位给全部占领了。现在的哺乳动物智商往往很高,但与很多人想得有点出入,在恐龙灭绝后,其实有许多研究都表明哺乳动物的大脑是逐渐萎缩的,但体型却迅速变大,哺乳动物重新“注重”大脑是在灵长类等这些类群出现之后,大脑才又开始迅速膨胀的,这说明野外生存体型比智慧更可靠。现在的哺乳动物无论是体型,还是智慧都是地球的担当,里应该有更长寿命才是。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哺乳动物已经有机会过三位数的生日,但要超过200岁真的很难,哺乳动物身体修复能力确实差,我们甚至是最容易患癌症的群体。报道原文:https://www.sciencealert.com/dinosaurs-might-be-the-reason-were-not-living-to-200-years-old参考:[1].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m0151[2].https://doi.org/10.1002/bies.202300098...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314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3143.htm

封面图片

顶级掠食者的黎明:远古食肉动物如何进化成陆地霸主

顶级掠食者的黎明:远古食肉动物如何进化成陆地霸主异齿龙是二叠纪早期(约2.98-2.72亿年前)的一种早期掠食性合弓动物。(陈列于加拿大皇家泰尔博物馆)。资料来源:SureshA.Singh。研究人员研究了肉食性合趾类动物的颌骨解剖和体型,利用这些特征重建了这些远古食肉动物可能的进食习惯,并绘制了它们的生态进化图。他们发现,大约在2.7亿年前,合趾目动物的颌骨功能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与捕食行为的重大转变有关,对我们最早祖先的进化具有重要影响。随着食草动物的体型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食肉动物为了生存,开始适应成为体型更大、捕食能力更强的食肉动物。捕食适应性的关键进化转变第一作者、布里斯托尔地球科学学院的苏雷什-辛格博士解释说:"早期的合弓动物,如著名的异齿龙,有很长的下颌和很多牙齿,以确保一旦捕获猎物,猎物就无法逃脱。然而,我们发现颌部功能发生了变化,颌部变得更短,肌肉效率更高,集中在颌部前端的牙齿更少--这些颌部适应于进行深而有力的咬合。""这一变化表明,后来的合体食肉动物更注重重创猎物,从而更快地杀死猎物。在这些后来的合弓动物中,有最早的剑齿食肉动物!这一变化突出表明,捕食者面临着来自猎物的新的选择性压力。"二叠纪晚期(约2.59-2.52亿年前)的狼蜥兽,一种更高级的肉食性合趾目动物,也是最早的剑齿食肉动物之一。(陈列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资料来源:SureshA.Singh这一发现为合趾目动物进化的关键一步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这项研究的合作者阿明-埃尔斯勒(ArminElsler)博士补充说:"一直以来,合趾目颌骨的重组都被认为是哺乳动物进化的重要一步。"这些变化不仅提高了颌骨的效率,还标志着颌骨最早的重新发育,这也造就了哺乳动物复杂的耳朵。是什么推动了这第一步?我们的研究表明,部分原因是来自猎物的生态压力"。对现代进化论认识的影响共同作者汤姆-斯塔布斯(TomStubbs)博士说:"下颌功能转变的时间与新的更大更快的食草动物的进化相吻合,这种食草动物会给捕食者带来更大的挑战。食肉动物受伤或被杀的风险增加了,所以一些近体食肉动物变得更大、更善于杀戮,以克服这些风险"。这一转变反映了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新动态,表明陆地上的生命发展得更快了。信息图表展示了下颌功能解剖学和身体大小的差异,以及在研究中发现的古代食肉类合趾目动物更多类似哺乳动物行为的潜在生态推论。图片来源:SureshA.Singh的作品。图片插入来源:克鲁格目击高清。古生代晚期是动物首次开始完全在陆地上生活、进食和繁殖的时期,该研究的共同导师迈克-本顿(MikeBenton)教授说,"它们完全变成了陆生动物,在新的栖息地定居,并在远离它们以前依赖的水生环境的内陆开发新资源。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这些早期陆生动物越来越适应陆地生活,它们所面临的选择性压力也发生了变化--捕捉另一种能够快速移动并长得更大的动物要比捕捉滑溜溜的小鱼或两栖动物困难得多。"艾米丽-雷菲尔德(EmilyRayfield)教授也是这项研究的共同导师。她补充说:"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当今动物行为的重要驱动力,因此,通过数百万年的解剖进化看到这种影响,并发现它们有可能推动我们自身进化史上的一些重大飞跃,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它凸显了古生物学家如何利用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来探索不同的史前动物可能是如何生活的,这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关于地球上生命进化的信息。"研究人员还发现,合体食肉动物的形态多样性在这一转变之后有所增加,在二叠纪中晚期--大约2.65-2.51亿年前--增加了适应更快撕咬速度或更强撕咬力的新功能类群。通过评估这些新食肉动物物种的大小在不同群落中的比较,他们意识到这些群落可能已经开始与现代食肉哺乳动物的群落非常相似。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212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2125.htm

封面图片

老虎竟是“显眼包”?它们为什么不用“绿色”皮毛来伪装自己?

老虎竟是“显眼包”?它们为什么不用“绿色”皮毛来伪装自己?图片来源:SOOGIF问题来了:老虎的皮毛是黄棕色的,条纹是黑色的,趴在绿色的草丛中可以说是十分显眼。像野猪、梅花鹿这些食草动物还不一眼就看见,扭头就跑了?谈何伪装?难道展板上、百科全书上说的是错的?其实不然,今天咱们就来说说为什么黄棕色、黑条纹的老虎,能在绿色的森林中隐藏自己。仔细阅读,你也能在逛动物园的时候炫耀一把!老虎的皮毛为何是棕黄色的?绿色的动物确实不少,比如青蛙、蜥蜴、鸟类都有不少是绿色的,唯独兽类,几乎都是黄色、褐色、棕色、黑色等颜色,虽然很多种类身上的斑点或花纹特别复杂好看,但是就没有哪一种是绿色的!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兽类不喜欢绿色吗?蜥蜴,图片来源:SOOGIF原来,各种兽类的毛色是由动物皮毛或髓质细胞中存在的色素所表现出来的。在哺乳类的体内,只有真黑色素与褐黑色素两种色素,真黑色素可以将哺乳动物的毛发呈现出黑色以及棕色,而褐黑色素可以呈现出红色以及黄色。另外,白化基因的影响之下,毛会呈现出白色,而这些颜色的组合,就让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皮毛颜色的主体是黑色、棕色或白色,也就决定了哺乳动物毛皮颜色的基调,虽然它们也有大红、亮黄、灰白等颜色,很多种类还有眼花缭乱的斑点和条纹,但是却鲜有靓丽的蓝色、绿色等颜色。有些见多识广的朋友会反驳了:“为什么有些树懒就是绿色的呢?”这是因为树懒的皮毛上附着着一些藻类,当藻类生长得十分茂盛的时候,自然看起来就是一片绿咯。融入环境的树懒,图片来源:piqsels所以说,老虎为什么不是绿色的?不是它有意和生活过不去,是因为它根本就产生不了让皮毛显现绿色的色素!这些动物们原来是“色盲”当然了,老虎就算不是绿色的,也能在草丛中隐藏自己。老虎的主要食物是各种大型食草动物,比如野猪、鹿类、牛、羊等等,这些动物恰恰都是“色盲”。在它们的眼睛里的视锥细胞只有两种,一种是红色一种是蓝色,而缺乏了感受绿色的视锥细胞,所以就无法分辨红色、橙色、黄色和绿色。反正自己的猎物看不到绿色,把自己搞成绿色的反而是多此一举了。小羊崽,图片来源:SOOGIF其实,我们人类为代表的灵长类,在哺乳动物中算是个“异类”。有一种假说:在中生代,我们哺乳动物的祖先都是生活在恐龙繁盛的时代,为了生存基本上白天在洞穴里睡觉,晚上趁着恐龙睡觉跑出来找吃的,而夜间的光线比较差,分辨颜色比较困难,所以灵长类的祖先重点发展了嗅觉、触觉、听觉等感官能力,而视觉也朝着偏重分辨物体的方向发展。不过,灵长类这一支高度适应树栖生活,以各种植物为食,而植物的花和果实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高档食品”,尤其是果实还更加美味,但是果实的味道在成熟前后差别是很大的,很多果实未成熟时会又酸又涩,难以下咽,而果实成熟之后往往颜色会有所变化,比如苹果、橘子等,其丰富多彩的颜色目的是提醒以果实为食的动物前来采食,最终达到帮助植物传播种子的目的。灵长类在演化过程中,拥有三种视锥细胞,掌握了通过颜色来感知环境及周边物体变化的能力,而诸如鹿、牛、羊、马等食草动物,几乎不用通过颜色来分辨食物,所以我们眼中的世界,要远比这些食草动物五彩斑斓得多。你看,这可不是百科全书和展板弄错了,老虎虽然是个“显眼包”,但架不住它的猎物眼神儿不好呀。动物皮毛的“伪装色”当然了,作为顶级掠食者的老虎,只要考虑到不被猎物发现,不用担心有什么动物能捕食自己,但很多动物隐藏身形更是为了保护自己,比如新西兰的鸮鹦鹉,很多鹦鹉的羽毛都极其艳丽,但鸮鹦鹉的体色却显得有些“素”,有一种观点认为,鸮鹦鹉适应了在地面的生活,无法飞行,而它的天敌是一些大型猛禽,在遇到危险的时候,素净的羽毛和草丛能够融为一体,只要鸮鹦鹉不动,天上的敌人就无法发现他。透明的鱼苗,图片来源:wikipedia我们平时吃的鲫鱼、鲤鱼它头部、背部的颜色较深,而腹部的颜色较浅,也是一种伪装色,从水面向下看,能够和水面融为一体,而从水下向上看时,同样不那么显眼;当然,没有颜色也可能是一种好的伪装,比如日本鳗鲡的柳叶状幼体,还有银鱼,它们的身体几乎是透明的,只要静止不动很难发现那里有一条鱼存在。叶䗛,图片来源:wikipedia说到利用体色伪装,一些昆虫才是天才,比如螳螂。一些螳螂的体色能和树皮上的苔藓融为一体,而另外一些种类则像一朵花一样鲜艳,在花丛中很难发现。叶䗛(xiū)和一些竹节虫更加夸张除了体色的伪装,还有体型和姿态的伪装,一个把自己变成了一片叶子,另一个把自己变成了一根树枝,甚至在边角还有一些模仿被啃过的痕迹,简直可以以假乱真,软体动物中的头足类则掌握了更强的魔法,它们能通过收放体表皮肤的色素细胞而改变自己的体色,真正地让自己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而且还能随时改变,甚至有的章鱼能够利用变色和改变触手的形状将自己伪装成其他的海洋生物。学了这么多,还不趁着放假去动物园显摆显摆?...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733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7339.htm

封面图片

出现无法解释的消化系统问题?孤星蜱叮咬可能是罪魁祸首

出现无法解释的消化系统问题?孤星蜱叮咬可能是罪魁祸首α-gal综合征是一种过敏症,会导致你的身体对吃哺乳动物的肉和由哺乳动物制成的产品产生反应。症状通常在吃了哺乳动物的肉或食物后2-6小时开始。临床医生应考虑有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的患者,特别是那些生活在或曾经生活在α-gal流行区的患者(这包括美国东南部、大西洋中部、中西部和中东部地区)。对于怀疑有α-gal的病人,有一种血液测试可以寻找对α-gal的免疫球蛋白E抗体(IgE)。有这些抗体的病人可能有α-gal过敏。对阿尔法-加尔过敏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不吃含有阿尔法-加尔的食物,这包括哺乳动物的肉、脂肪和由它们制成的产品。关于阿尔法-加尔综合征阿尔法-加尔综合征是一种过敏症,它导致你的身体对摄入哺乳动物产品产生不良反应;哺乳动物的肉或由哺乳动物制成的产品,如奶酪、黄油、牛奶、奶油、明胶等。哺乳动物是指有毛的动物,如牛、猪、鹿等。症状通常在吃了哺乳动物的肉或食物后2-6小时开始。α-gal过敏可引起胃肠道(消化系统)的症状,如胃痛、腹泻(大便稀溏)、恶心或胃部不适,以及呕吐(呕吐物)。它还可以引起荨麻疹(一种发痒的皮疹),皮肤潮红,脸部肿胀,或昏厥。关于孤星蜱孤星蜱(Amblyommaamericanum)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美国东南部和东部的蜱虫。它们因成年雌性蜱背上独特的白斑而得名,白斑与德克萨斯州的形状相似。孤星蜱以其强烈的攻击性行为而闻名,以各种宿主的血液为食,包括人类、狗和鹿。它们也被称为携带疾病,如落基山斑疹热、土拉菌病和阿尔法-加尔综合征,这是一种食物过敏,导致身体对哺乳动物的肉产生反应。...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061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0617.htm

封面图片

新的研究揭示了超级巨大的巨型蜥脚类恐龙是如何实现其创造纪录的尺寸的

新的研究揭示了超级巨大的巨型蜥脚类恐龙是如何实现其创造纪录的尺寸的纽约阿德尔菲大学生物学助理教授、古生物学家MichaelD'Emic说:"以前人们认为巨型蜥脚类恐龙在其进化史上有几次独立地进化出它们的特殊尺寸,但通过新的分析,我们现在知道这个数字要高得多,在全球1亿年的时间里,大约有30多个例子。"为了研究长颈鹿身体大小的演变,D'Emic汇编了数百个承重骨的周长测量值,并与它们所属的动物的重量相关联。然后他使用一种叫做祖先状态重建的技术,将近200种长脚动物的重建身体质量映射到它们的进化树上。结果显示,长脚类动物在其进化的早期就达到了它们的特殊尺寸,并且随着每一个新的长脚类动物家族的进化,一个或多个品系独立地达到了超一流的状态。巨型蜥脚类恐龙的进化树显示了它们的身体质量在地质时间上的投影,每个分支代表一个物种,进化出的身体质量大于任何其他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的物种以红色标示。剪影位于最大的巨型蜥脚类恐龙、类似哺乳动物的哺乳动物、类似犀牛的哺乳动物、鸭嘴龙和食肉恐龙的身体质量。"在白垩纪末期与其他恐龙(除了鸟类)一起灭绝之前,巨型蜥脚类恐龙总共进化了30多次其无与伦比的尺寸,"他解释说。"这些最大的巨型蜥脚类恐龙在生态上是不同的,它们的牙齿和头部形状不同,身体的比例也不同,这表明它们在'大体型'的利基中占据的位置彼此有些不同。"对它们的骨骼进行的显微镜研究显示,长脚动物也有着不同的生长速度,这表明这些创造纪录的动物在新陈代谢上是不同的。这反映了哺乳动物的模式,它们在恐龙灭绝后迅速进化出非常大的身体尺寸,然后趋于平稳。D'Emic的发现与"Cope'sRule"(科佩法则)相矛盾,该法则是19世纪流行的关于动物体型随时间演变的理论。相反,新的研究认为,动物达到不同的身体尺寸取决于它们的生态环境和碰巧可以利用的任何空间--当从大尺度上看时这可能显得很随机。他说:"虽然其他研究人员已经根据它们独特的特征组合来解释巨型蜥脚类恐龙巨大的尺寸,但没有一个特征或一组特征来描述那些确实超过和没有超过陆地哺乳动物尺寸的巨型蜥脚类恐龙。"...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978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9783.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