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新冠病因找到了?科学家:病毒长期滞留体内引发相关后遗症

长新冠病因找到了?科学家:病毒长期滞留体内引发相关后遗症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三个年头了,目前还看不到快速结束的希望,而在新冠病毒席卷之后,留下了成百上千万的“长新冠”患者,欧美多国发出警告,长新冠正在成为另一场潜在的公共卫生危机。长新冠(LongCovid),也叫“后新冠综合征”,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长新冠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类疾病,因为它有200多种症状,其中一些常见症状为疲惫、认知障碍、疼痛、嗅味觉丧失、发烧和心悸等。据美国疾控中心估计,在感染新冠病毒的美国成年人中,有近五分之一出现了长新冠症状,可能会有多达400万人因长新冠而失业,约占该国工作人口的2.4%。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同样令人震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1日,英国至少有200万人有长新冠症状。一项调查发现,四分之一的英国公司将这种症状列为员工长期缺勤的主要原因。由于其危害是如此之大,社会影响是如此之深远,欧美多国发出警告,长新冠正成为另一场潜在的公共卫生危机。而关于长新冠的研究也成为了一门“显学”。美国非营利组织PolyBio研究基金会的微生物学家AmyProal表示:“我们想知道长新冠的病因是什么,我们正在专注于研究这一点。”最可能原因而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新冠病毒长期滞留患者体内是引发长新冠的根源。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可从呼吸道广泛传播到身体的几乎所有其他器官(包括心脏和大脑),并滞留数月乃至更长时间。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在长新冠患者中找到了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但在完全康复的新冠患者中却没有发现。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发现表明,滞留在人体内的新冠病毒依然会刺激免疫系统,引发诸如血栓和炎症等并发症。哈佛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临床传染病》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新冠病毒长期滞留体内可能是引发长新冠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人员发现,在37名长新冠患者中,大部分人被检测到了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而作为对照组的26名患者中却没有发现这种蛋白。哈佛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授DavidR.Walt博士指出,在感染新冠一年之后,一些患者体内的刺突蛋白水平与他们感染早期一样高。他补充说,这种水平表明,相当数量活跃的新冠病毒仍在继续产生刺突蛋白,因为刺突蛋白通常会被抗体清除,存在时间不会很长。Walt博士计划利用Paxlovid或Remdesivir等抗病毒药物,看看这些药物是否有助于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新冠病毒,并消除血液中的刺突蛋白;对一些人来说,正常的药物疗程不足以清除病毒,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当然,也有科学家认为长新冠可能有不止一个原因。例如,有些病例可能会因器官以及免疫系统受到损伤,新冠病毒导致血液中出现凝血块。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1405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14051.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港中大研究:冠病后遗症与肠道菌失衡相关

港中大研究:冠病后遗症与肠道菌失衡相关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冠病患者的肠道细菌失衡与出现长期综合后遗症的风险息息相关。据星岛日报报道,有关研究结果在权威医学期刊《Gut》上发表。新冠肺炎引致的长期综合后遗症,又称“长新冠”,指新冠肺炎患者在病毒清除后,至少有一种症状持续四周或以上。根据中大医学院的研究资料,76%新冠患者康复后六个月内出现至少一种症状,当中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倦(31%)、记忆力差(28%)、脱发(21%)、焦虑(21%)和睡眠困难(21%)。 研究团队发现,“长新冠”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异常,“好菌”明显较少,“恶菌”则较多。相反,没有后遗症人士的肠道微生态则较丰富及多样化,与从未染疫人士的相似。团队并发现,“长新冠”患者在年龄、性别、其他疾病、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以及感染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等多方面,均与没有出现后遗症人士并没有分别,反映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导致“长新冠”的主因。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肠道细菌失衡与不同类别的新冠后遗症之间的关联,包括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脱发)、肌肉骨骼和疲劳。研究结果发现,多达81种肠道细菌与多种新冠后遗症有关,当中不少细菌更与三种或以上持续症状有密切关联。此外,团队又发现“长新冠”患者肠道中缺少了几种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的肠道细菌,包括青春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和假小链双歧杆菌,而患者入院时的肠道微生态失衡状况,是导致日后出现“长新冠”的主要因素。发布:2022年1月26日1:03PM

封面图片

港中大研究:每四名康复者有三人患冠病长期综合后遗症

港中大研究:每四名康复者有三人患冠病长期综合后遗症香港第五波疫情持续缓和,但各种冠病引致的后遗症却逐渐浮现。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家亮今天说,中大医学院研究后发现,香港每四名康复者中就有三人受新冠长期综合后遗症(以下简称“长新冠”)困扰,最常见是疲倦、失眠、记忆力差或脱发,促请医院管理局正视长新冠所带来的潜在问题。根据《星岛日报》报道,陈家亮在电台节目中表示,不时遇到冠病康复者反映很多身体上的不适,例如他们以往可以每天跑步一个多小时,但康复后爬两层楼梯已感乏力、并有持续咳嗽、失眠、记性转差等征状,但反复检测都显示已不带病毒,故医学界称之为“新冠长期综合后遗症”。陈家亮引述中大医学院研究指出,香港每四名康复者便有三人受此后遗症困扰,最常见是疲倦、失眠、记忆力差或脱发。他说,中大辖下的香港微生物菌群创新中心已开展研究,分析超过1200个粪便样本的细菌基因,发现长新冠患者拥有独特的肠道微生态,可称为“长新冠型肠道微生态”,能用作预测新冠康复者罹患长新冠的风险,或为持续症状的人士诊断是否患有长新冠。陈家亮强调,长新冠将对医疗及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认为情况不容忽视,并促请医管局正视长新冠的潜在问题,以确保香港医疗系统可更有效应对长新冠的威胁。发布:2022年4月30日2:33P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在人类体内发现全新类型的"生物实体"

科学家在人类体内发现全新类型的"生物实体"我们随身携带的微生物组非常庞大,并且仍在了解有关其构成及其如何影响我们健康的新知识。我们时常会在微生物组中发现新的细菌或病毒菌株,但科学家很少会发现一组全新的、不属于任何已知类别的实体。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小组称它们为"方尖碑"(Obelisks),这要归功于它们的杆状结构。前者我们都很熟悉,而病毒则是更简单的RNA分子,可以通过分解和重组基因组进行复制,但不产生蛋白质,也没有保护壳。方尖碑具有类病毒的基本结构,但与病毒一样,它们简单的基因组似乎也能编码科学家称之为"方尖碑蛋白"的未知蛋白质。事实证明,方尖碑非常常见,而且种类繁多,令人惊讶。科学家们从世界各地400多人的微生物组样本中发现了近3万种不同类型的方尖碑。在大约50%的口腔微生物组测试样本和7%的肠道样本中都发现了它们。迄今为止,它们似乎还没有被发现,因为它们看起来并不像我们所知道的其他任何东西。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我们发现,方尖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系统发育群,与已知的生物制剂没有可检测到的序列或结构相似性。"它们在我们体内究竟做了什么,目前仍是一个谜。它们可能帮助宿主,也可能伤害宿主,宿主可能不是我们,而是以我们的身体为家的细菌或真菌。到目前为止,最主要的候选菌是存在于牙菌斑中的血链球菌。血链球菌生活在人类口腔中,是一组新描述的RNA实体的宿主。图片来源:英国卫生安全局/科学图片库研究人员说,这种易于培养的细菌物种将是进一步研究方尖碑的最佳起点。该研究尚未通过同行评审,但已作为预印本在bioRxiv上发布。...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671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6719.htm

封面图片

永不真正离去的病毒 - 科学家揭开疱疹长期潜伏人体的伎俩

永不真正离去的病毒-科学家揭开疱疹长期潜伏人体的伎俩疱疹病毒病毒横截面(中央)和未切片(右上角)模型。病毒表面的糖蛋白(红色)与膜(透明)融为一体。膜上有各种病毒保护蛋白(灰色)和同化的宿主蛋白(粉红色)。病毒外壳蛋白UL32用黄色标出。病毒中心是DNA(未显示),由核壳(蓝色)包裹。图片来源:YuehengZhou,AbseaBiotechnology疱疹病毒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它们对人类有着出色的适应能力,并能采取策略躲避我们的免疫系统。它们伪装的关键是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会欺骗受感染的细胞,让它们以为自己没有受到威胁。例如,众所周知,每一种疱疹病毒都有一个强大的蛋白质组,即大量的这些蛋白质,它们高度适应宿主,使病毒能够在感染后立即进行高效复制。复杂的蛋白质组还能确保在已感染的细胞中形成多层颗粒。这些新形成的病毒(也称为病毒粒子)含有大量病毒蛋白和宿主蛋白。颗粒中心是病毒DNA,由核壳包裹。在核壳周围还形成了一层由许多其他蛋白质组成的保护膜。颗粒在病毒再活化过程中发挥作用无论以何种方式重新激活病毒,颗粒都是使病毒在体内再次复制和系统传播的关键。因此,它们是经过长期休眠(潜伏)后疾病爆发的核心因素。然而,人们对这些颗粒的内部组织,尤其是外壳内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知之甚少。因此,莱布尼茨分子药理学研究所(FMP)和柏林夏里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仔细研究了这些颗粒,特别是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巨细胞病毒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很高,而且非常危险,尤其是对接受移植手术的人和通过母体感染的胎儿。尽管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目前还没有一种耐受性良好的抗病毒疗法可以有效控制甚至消除病毒。目前也没有针对这种病毒的疫苗。新绘制的地图指出哪些蛋白质相互影响在目前的工作中,刘凡(FMP)和LüderWiebusch(Charité)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绘制了HCMV颗粒内病毒和宿主细胞蛋白之间空间相互作用的详细地图。研究发现,宿主细胞的某些蛋白质会被病毒蛋白质招募,并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发挥作用。例如,一种名为UL32的病毒蛋白会将一种细胞蛋白(蛋白磷酸酶PP1)招募到颗粒中,以避免与其他不需要的宿主细胞蛋白结合。FMP病毒学家鲍里斯-博格丹诺(BorisBogdanow)说:"HCMV本身没有像PP1这样的磷酸酶,所以你可以看到病毒利用了宿主细胞的某些蛋白质来高效复制。"为了逐层研究完整的HCMV颗粒中不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叫做交联质谱的技术。FMP的质谱分析专家刘凡强调说:"这种方法还能让我们得出蛋白质身份的结论。"但交联法的特别之处和独特之处在于,我们可以看到哪些蛋白质相互之间发生了作用,以及在哪里发生作用"。这种创新技术从未被用于绘制疱疹病毒颗粒内相互作用的空间组织图。有了这些数据,MohsenSadeghi随后在柏林联邦大学创建了HCMV粒子的计算机模型。该虚拟模型可以模拟粒子内的每种蛋白质,并以生动的方式将生物物理过程可视化。鲍里斯-博格丹诺(BorisBogdanow)对这一结果进行了归类:"已确定的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更好地理解HCMV复杂的生命周期非常重要。反过来,这对于找到针对HCMV的候选抗病毒药物也很重要。"...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645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6455.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创造强大的新抗体 能中和所有已知的COVID-19变体

科学家创造强大的新抗体能中和所有已知的COVID-19变体随着SARS-CoV-2的变化和变异,在大流行早期有效的治疗性抗体已经失去了效力,而更多最近的变种,特别是奥密克戎(Omicron),已经学会了如何规避我们的系统对疫苗接种产生的抗体。由于波士顿儿童医院创造的一种新的、广泛的中和抗体,我们可能能够更好地防范可能的变异。在测试中,它中和了所有已知的SARS-CoV-2变体,包括所有奥密克戎变异株。波士顿儿童医院细胞和分子医学项目的FrederickAlt博士说:“我们希望这种人源化抗体将被证明在病人身上中和SARS-CoV-2,就像它迄今为止在临床前评估中被证明的那样有效。”在发表在《科学免疫学》上的一项研究中,Alt和SaiLuo博士利用其实验室以前用来寻找针对HIV(另一种经常变异的病毒)的广义中和抗体的人源化小鼠模型的改进版。由于小鼠实际上具有内置的人类免疫系统,该模型与我们的免疫系统用来创造越来越有效的抗体的试错过程非常相似。研究人员最初将两个人类基因片段引入小鼠体内,使它们的B细胞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广泛的人源化抗体。他们随后将小鼠暴露在病毒的SARS-CoV-2刺突蛋白的原始毒株中,这是我们的抗体和当前疫苗所针对的主要蛋白。改良后的小鼠发展出9个品系或“家族”的人源化抗体,这些抗体在反应中与刺突蛋白结合。Alt和Luo与BartonHaynes博士领导的杜克大学团队一起,评估了这些抗体的功效。九个品系中的三个品系的抗体在中和原始毒株方面是有效的。特别是SP1-77抗体和它的其他成员,表现出极其广泛的活性,可以中和Alpha、Beta、Gamma、Delta以及所有以前和现在的Omicron病毒株。是什么导致SP1-77抗体具有如此广泛的中和作用?由波士顿儿童医院的陈兵博士和张军博士领导的合作小组以及杜克大学的海恩斯小组进行的结构研究表明,SP1-77的工作方式与目前的抗体(无论是治疗性抗体还是我们为应对目前的疫苗而制造的抗体)不同。许多现有的抗体通过在某些区域附着在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BD)上发挥作用,阻止SARS-CoV-2与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这是感染的最初步骤。SP1-77抗体也与RBD结合,但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并不能阻止病毒与ACE2受体结合。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合作者AlexKreutzberger博士和TomasKirchhausen博士使用一个新型活细胞成像平台,表明SP1-77阻止病毒将其外膜与靶细胞的膜融合。这阻挠了向感染敞开大门的最后一个必要步骤。这些特征可能为新的SARS-CoV-2疫苗的设计提供参考。Kirchhausen说:“SP1-77在一个迄今尚未在任何SARS-CoV-2变体中发生突变的部位结合刺突蛋白,通过一种新的机制广泛地中和目前的变体。”...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1288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12889.htm

封面图片

阿联酋医学专家:新冠带来的长期后遗症依旧是一个挑战

阿联酋医学专家:新冠带来的长期后遗症依旧是一个挑战在疫情的第三年,人类已经适应了有新冠病毒的生活,适应了在封闭甚至开放空间保持安全距离和戴口罩的文化。然而,新冠带来的长期影响也在扰乱一些人的生活。阿联酋的医生指出,新冠后遗症确实正在成为新的威胁,一些康复者的(后遗症)症状从六个月到一年多不等。沙迦Burjeel医院的内科专家RajeshKumarGupta博士指出,全球多达20%的患者,其健康问题持续数月。“最常见的长期后遗症症状包括气短、胸痛、干咳、疲劳、肌肉无力。”“有新的证据表明,在完全接种疫苗的个体中,长期后遗症的发生率较低。此外,我们还应重视自我保健,如均衡营养、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充足的睡眠。”“阿联酋拥有最好的医疗设施,医疗保健系统可以应对任何情况。但长期的新冠后遗症有可能成为全球下一个重大健康挑战。”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