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中国元旦节公布天问一号最新火星图像

【图集】中国元旦节公布天问一号最新火星图像中国国家航天局在元旦节(1月1日)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从火星传回的最新图像,并向中国人民报告“天问一号”平安,致以节日问候。[Media][Media]综合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中新社报道,探测器传回的最新图像包含环绕器与火星合影、环绕器局部特写、火星北极冰盖、“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火面地貌等内容,展示环绕器、“祝融号”火星车工作状态及获取的火星表面形态。“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火面地貌图像由“祝融号”火星车利用导航地形相机获取的三幅图像拼接镶嵌而成,图中可以看到环形坑、石块等火星典型地貌。天问一号探测器2020年7月成功发射,探测器和火星车去年5月在火星着陆。火星车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在火星表面累计行驶超过1400米。发布:2022年1月2日10:57A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天问一号”完成既定火星科学探测任务

中国“天问一号”完成既定火星科学探测任务中国“天问一号”任务环绕器和火星车,均已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记者从中国国家航天局了解到,截至今天(6月29日),“天问一号”任务环绕器正常飞行706天,获取了覆盖火星全球的中分辨率影像数据,各科学载荷均实现火星全球探测。“天问一号”任务经过近两年的飞行和探测,火星车和环绕器配置的13台科学载荷共获得约1040GB原始科学数据。经过地面接收处理,形成的标准科学数据产品,按月滚动提交给科学家团队进行分析、解译,有关科学成果已在知名学术刊物陆续发表。这些科学数据将择机向全球科学家开放。“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经过202天4.75亿千米的深空飞行,于2021年2月10日与火星交会,成功实施捕获制动进入环绕火星轨道。对预选着陆区进行了三个月的详查后,“天问一号”探测器于5月15日成功实施火星着陆。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2021年8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顺利完成90个火星日既定科学探测任务,继续实施拓展探测任务,已累计在火星表面行驶1921.5米。受着陆区冬季严寒和沙尘天气影响,火星车按设计状态于2022年5月18日进入冬季休眠模式,2022年12月前后,“祝融号”着陆区将进入初春季节,环境条件好转后,将恢复正常工作。环绕器环绕火星1344圈,实现了全球覆盖,目前状态正常。后续将继续开展全球遥感探测,并择机开展拓展技术试验,为相关任务开展先期技术验证。发布:2022年6月29日2:16PM

封面图片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最新研究成果发布 “祝融号”火星车次表层探测雷达揭秘火星浅表结构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最新研究成果发布“祝融号”火星车次表层探测雷达揭秘火星浅表结构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火星研究团队取得“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表明,“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区火表数米厚的风化层下存在两套向上变细的层序,可能反映了约35亿-32亿年以来多期次与水活动相关的火表改造过程。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124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1247.htm

封面图片

中国火星车遇强烈沙尘天气 进入休眠模式

中国火星车遇强烈沙尘天气进入休眠模式遇到强烈沙尘天气的中国火星车“祝融号”,已进入休眠模式。据中新社报道,记者今天(20日)从中国国家航天局获悉,天问一号任务团队通过环绕器获取的中分辨率图像,发现“祝融号”火星车巡视区经历了一次明显的沙尘暴过程。科学家对3月16日和4月30日的“祝融号”巡视区120米分辨率图像中的典型地貌(特别是撞击坑边缘)进行对比,结合近期火星车遥测信息反映的太阳翼发电电流的变化,可以判断当地正在经历强烈的沙尘天气。目前,“祝融号”火星车巡视区进入冬季,白天最高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以下,夜间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00摄氏度,到7月中旬火星冬至前后,气温还会进一步下降。为应对沙尘天气导致的太阳翼发电能力降低及冬季极低的环境温度,按照设计方案和飞控策略,“祝融号”火星车5月18日转入休眠模式。预计今年12月前后,火星车巡视区将进入初春季节,环境条件好转后,将恢复正常工作。此外,环绕器正在实施对火星全球覆盖的遥感探测,当前成像区域主要集中在火星南半球高纬度地区。任务团队将尽可能利用环绕器继续监视当地的天气情况。发布:2022年5月20日1:29PM

封面图片

中科院团队:祝融号发现火星近期水活动迹象

中科院团队:祝融号发现火星近期水活动迹象在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祝融号”火星车行驶火星即将满一周年,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今天(12日)发布消息说,“祝融号”发现火星近期水活动迹象。据中新社报道,中科院今天发布的最新消息说,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洋研究员团队利用“祝融号”在火星着陆区探测到含水矿物,发现火星近期水活动迹象,这一行星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论文,已在最新一期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上发表。刘洋团队利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短波红外光谱和导航与地形相机数据,在火星着陆区发现了岩化的板状硬壳层,通过分析光谱数据发现,这些类似沉积岩的板状硬壳层富含含水硫酸盐等矿物。研究团队推断,这些富含硫酸盐的硬壳层可能是由地下水涌溢或者毛细作用蒸发结晶出的盐类矿物胶结了火星土壤后经岩化作用形成。这也标志着“祝融号”实现了国际上首次利用巡视器上的短波红外光谱仪在火星原位探测到含水矿物。去年5月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搭载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北纬25.066°、东经109.925°)区域。截至目前,“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北部低地的乌托邦平原区域行驶近一年,累计行驶近2000米,获得大量宝贵的科学探测数据。据刘洋团队介绍,已有的撞击坑定年工作显示,“祝融号”着陆区位于经过了后期重塑事件的年轻亚马逊纪地层,是火星地质年代几个主要阶段(前诺亚纪、诺亚纪、西方纪和亚马逊纪)的末期,气候已经从以前的暖湿变为以寒冷干旱为主。已有的研究认为火星在亚马逊纪时期气候寒冷干燥,液态水活动的范围和程度极其有限。“祝融号”在地质年代较为年轻的着陆区发现水活动的迹象表明,亚马逊纪时期的火星水圈可能比以往认为的更加活跃,这一发现对理解火星的气候环境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发布:2022年5月12日3:20PM

封面图片

“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结构

“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结构2021年5月,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在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开启巡视探测工作。乌托邦平原是火星最大的撞击盆地,曾经可能是一个古海洋,预示着火星早期可能存在过宜居环境。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096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0963.htm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成功构建新一代火星大气模式

中国科学家成功构建新一代火星大气模式同时根据“天问一号”火星车“祝融号”和美国“维京1号”“维京2号”火星探测器的观测结果,以及国际火星大气全球数据集,对模式进行了性能验证。结果表明,新一代火星大气模式成功再现了“祝融号”等记录的火星大气独特的地表气压。此外,该模式对火星地表温度、纬向风、极地冰和沙尘也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我国计划在2028年前实施“天问三号”探测任务,将完成人类第一次火星采样返回。相比于“天问一号”,“天问三号”任务更加复杂,对精细化火星大气环境条件的需求也更为迫切。此次成功构建的大模型,将为火星登陆探测提供稳定可靠的气象环境数据支撑。...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710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7109.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