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努力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

政府工作报告: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努力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政府工作报告: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适应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领域人才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努力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新华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房爱卿:应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加强对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兜底帮扶

房爱卿:应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对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兜底帮扶在12月21日举行的新浪财经2023年会暨第16届金麒麟论坛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房爱卿表示,2022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之比为43%,发达国家多在60%以上。应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对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兜底帮扶。

封面图片

中共中央、国务院: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 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

中共中央、国务院: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培育壮大劳务品牌。开展农民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加强农民工就业动态监测。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源头预防和风险预警,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推广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模式。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继续扩大劳务报酬规模。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封面图片

李迅雷:消费的动力来自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需要给予更多政策支持

李迅雷:消费的动力来自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需要给予更多政策支持12月17日,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2023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表示,必须清醒认识到,消费的动力来自于居民收入的增长。目前来看,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偏低,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偏低。李迅雷认为,保障居民收入大有可为,更多需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李迅雷表示,多渠道提升居民收入水平,首先要让老百姓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提高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另一方面,提升居民收入应通过各种补贴方式,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我国消费主体以年轻人为主,因此要保障好年轻人的就业,发挥年轻人的消费潜力。(证券时报)

封面图片

北京市统计局:去年京津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北京市统计局:去年京津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23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分别为81752元、51271元和32903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名义增速分别为7.2%、6.9%和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1%、6.7%和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7.2%和8.5%,均快于城镇居民。三地城乡居民收入比值较2013年分别缩小0.23、0.09和0.31。此外,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十年间,京津冀地区城镇新增就业累计1595.6万人,三地分别新增316.2万人、441.1万人和838.3万人。(贝壳财经)

封面图片

经济日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经济日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经济日报头版文章指出,要看到,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有4亿多人,总量不少。但以14亿多人口的基数计算,所占比重约为30%,还不够高。内部结构也不均衡,相对较低收入人群在中等收入群体中占比较大,一部分中等收入群体就业稳定性不足、存在“掉队”风险。此外,还有相当多农村人口尚未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加快推动形成更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必要且紧迫。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对应着“一揽子计划”。例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缩小收入差距。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壮大的过程,也将是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提升质量、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的过程。两者相互促进、达成良性循环,前进道路上一系列既定的战略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封面图片

中国农民可支配收入料达20600人民币

中国农民可支配收入料达20600人民币中国社会科学院29日发布的报告预计,2022年中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600元(人民币,下同,4311.74新元)。据中新社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对外发布《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1至2022)》(简称“农村绿皮书”)预测,在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要求下,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长和粮油价格等上涨并保持高位波动运行等推动农民增收多种因素,估计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600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约8800元、经营净收入约7100元、财产净收入约500元、转移净收入约4200元。农村绿皮书指出,工资性收入仍将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考虑到2022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农民工外出可能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但乡村振兴将为本地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农民工总量估计继续保持小幅度增长。在决定农民工月收入水平的农民工总体供求偏紧格局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各地又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技能,估计2022年农民工月收入水平仍然保持增长态势。农民工总量增长,外出务工时间延长,月收入水平提高,这些决定性因子共同作用,估计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比2021年增加800多元,2022年达到大约8800元。同时,家庭经营农牧业净收入的贡献将增加。进入2022年,在国际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的影响下,中国国内多数农产品价格出现上涨。农产品价格预期上涨,农民扩大农业生产积极性普遍提高,估计2022年增产增收效应显现。全年家庭经营净收入比2021年增加550元左右,2022年农民人均经营净收入达到7100元左右。发布:2022年4月29日6:20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