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可支配收入料达20600人民币

中国农民可支配收入料达20600人民币中国社会科学院29日发布的报告预计,2022年中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600元(人民币,下同,4311.74新元)。据中新社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对外发布《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1至2022)》(简称“农村绿皮书”)预测,在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要求下,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长和粮油价格等上涨并保持高位波动运行等推动农民增收多种因素,估计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600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约8800元、经营净收入约7100元、财产净收入约500元、转移净收入约4200元。农村绿皮书指出,工资性收入仍将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考虑到2022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农民工外出可能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但乡村振兴将为本地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农民工总量估计继续保持小幅度增长。在决定农民工月收入水平的农民工总体供求偏紧格局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各地又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技能,估计2022年农民工月收入水平仍然保持增长态势。农民工总量增长,外出务工时间延长,月收入水平提高,这些决定性因子共同作用,估计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比2021年增加800多元,2022年达到大约8800元。同时,家庭经营农牧业净收入的贡献将增加。进入2022年,在国际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的影响下,中国国内多数农产品价格出现上涨。农产品价格预期上涨,农民扩大农业生产积极性普遍提高,估计2022年增产增收效应显现。全年家庭经营净收入比2021年增加550元左右,2022年农民人均经营净收入达到7100元左右。发布:2022年4月29日6:20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去年低收入组可支配所得增长人民币614元

中国去年低收入组可支配所得增长人民币614元中国官方公布,低收入组去年人均可支配所得为9215元(人民币,下同,1750新元),比前一年增加614元。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四(2月29日)在官网发布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全国人均可支配所得收入数据。公报显示,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9218元,比上年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万3036元,增长5.3%。公报进一步披露,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215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零442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2195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万零220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万5055元。据澎湃新闻,相较于2022年,2023年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939元,中间偏上收入组增加2823元,中间收入组增加1597元,中间偏下收入组增加1139元,低收入组增加614元。公报指,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是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平均分为五个等份,处于最低20%的收入家庭为低收入组,依此类推依次为中间偏下收入组、中间收入组、中间偏上收入组、高收入组。公报也披露,去年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4780元,比上年增长3.6%。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万6396元,比上年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2024年3月1日12:39PM

封面图片

中国农民工总量近3亿 从事建筑业者收入最高

中国农民工总量近3亿从事建筑业者收入最高调查显示,中国有近3亿农民工,其中从事建筑业者的收入最高。据中新社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二(4月30日)发布的《202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农民工总量为2亿9753万人,比上年增加191万人,增长0.6%。根据报告,更多中国农民工选择外出打工。本地农民工1亿2095万人,比上年减少277万人,下降2.2%;外出农民工1亿7658万人,比上年增加468万人,增长2.7%。从输入地看,农民工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回流。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1亿5277万人,比上年下降1.1%。在其他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人数均较上年增加。在中部地区6982万人,增加人数最多;在东北地区872万人,增长3.4%,增速最快。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农民工平均年龄43.1岁,比上年提高0.8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高学历农民工占15.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未上过学的仅占0.8%。农民工中从事第三产业的占53.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农民工整体月均收入4780元(人民币,下同,约918新元),比上年增加165元,增长3.6%。农民工六个主要就业行业月均收入均保持增长。其中,从事批发和零售业农民工月均收入4181元,增长5.1%,增长最快;收入最高的是建筑业农民工,月均收入5488元。报告还显示,2023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达1亿2816万人。进城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24.0平方米,比上年提高1.4平方米。其中,47.3%认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86.3%表示非常适应或比较适应本地生活,均比上年提高。2024年4月30日7:06PM

封面图片

超20省份公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超20省份公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国已有超20个省份近期公布了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其中,北京和上海逼近8万元(人民币,下同,1.55万新元),浙江首破6万元。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山东等八个省份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水平。2022年,上海和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万元,遥遥领先其他省份。数据显示,上海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9610元,逼近8万元,居全国之首。北京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为77415元。北京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1年首次突破7万元,而上海于2020年突破7万元大关。2022年,浙江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跨入6万元门槛,为60302元。江苏、天津、广东三地去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5万元,分别为49862元、48976元、47065元。福建也处于4万元阵营,为43118元。从不同区域来看,中国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22年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保持高位,带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0%和5.3%,快于全国居民收入增速1.0和0.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和2.9%。以西部地区为1,东部与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上年的1.62缩小至1.61,下降0.01,地区间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发布:2023年1月29日8:57AM

封面图片

2023 年乌鲁木齐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9034 元,同比增长 6.0%

2023年乌鲁木齐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034元,同比增长6.0%4月1日,乌鲁木齐市统计局发布2023年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034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工资性收入29334元,增长7.8%;经营净收入2978元,增长14.1%;财产净收入2690元,下降2.7%;转移净收入14032元,增长2.5%。

封面图片

中国法援机构去年为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68亿人民币

中国法援机构去年为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68亿人民币中国法律援助机构去年为54万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68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2.7亿新元)。据中国司法部微信公众号星期一(2月26日)发布的消息,2023年以来司法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开展“薪暖农民工”“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重点,深入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活动。据统计,去年中国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8万件,为54万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68亿元。中国司法部称,各地法律援助机构利用59万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7万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和33万个法律援助联络点,就近就地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同时,各地“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为农民工群体提供全天候不打烊服务,仅广东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去年就为10万名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中国司法部说,目前中国80%以上的地方实现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网上办。中国法律服务网“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助力农民工维权讨薪,去年涉及农民工7万余人,涉及金额13亿元。此前,彭博社上星期二(2月20日)报道,根据美国非营利组织自由之家的中国异议监测项目,中国在去年第四季度记录了952起“异议事件”,是2023年内发生同类事件最多的季度。从2022年中开始收集数据的中国异议监测称,约61%的事件与劳工问题有关,17%与住房方面有关。其中,大约18%的抗议活动发生在广东省,为中国各省份中最多。2024年2月26日8:15PM

封面图片

中国国研中心:进城农民工市民化将带来3万亿人民币内需增量

中国国研中心:进城农民工市民化将带来3万亿人民币内需增量中国国研中心研究发现,进城农民工市民化在住房、消费、公共投资方面将至少带来每年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约6000亿新元)的内需增量。据澎湃新闻报道,课题组初步测算,短期内通过发展租赁住房改善进城农民工居住条件,每年可拉动1万亿以上的住房需求,中长期内部分进城农民工群体由租转购,每年将带动2万亿以上的住房消费;市民化有望带来1万亿以上新增消费;政府配套的公共服务投入还将带动每年1万亿的投资增长。中国城市化率2020年达到63.9%,城镇常住人口超过9亿人,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5.4%,换言之,2.7亿农村户籍人口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但并未获得城市户籍并充分享有公共服务。不过,在无法充分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情况下,农民工既有对自身和农村家人未来基本生活保障的后顾之忧,也面临疫情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预防性储蓄的动机较为强烈。农民工边际消费倾向明显低于城镇本地户籍居民。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不到40岁,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渐成主流,但这些本该具备强烈消费意愿的群体并不敢消费。研究发现,农民工消费倾向只有50%,而城镇居民为68%,也就是说,农民工虽然在城市生活,但消费倾向比城镇本地户籍居民低18%。国研中心发现,预期收入不高不稳是农民工消费倾向偏低的主要原因,面对非正规就业的不确定性,农民工有效工作时间波动大,增加的收入会更多地转化为储蓄,而不是消费。此外,由于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立学校平等就学难度较大,为子女教育进行储蓄也会限制进城农民工当期消费的增长。国研中心建议,加快发展可支付的、基本体面的租赁住房。通过土地、规划、金融、税收等政策组合的有力支持,提升进城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大城市可支付的租赁住房供应。二是为部分住房困难的进城农民工发放租房券。租房券可为进城农民工提供更为灵活的租住选择,且政策成本较低,也有利于增加租赁住房供应、提升租赁住房质量。综合考虑住房困难程度和地方财力,探索为部分低收入的进城农民工发放租房券。...发布:2022年4月20日4:45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