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至13日在苏州举行的2023氢能嘉年华暨氢能100人论坛年会上,国家电投集团氢能公司技术总监梅武表示,社会的绿色转型

12月12日至13日在苏州举行的2023氢能嘉年华暨氢能100人论坛年会上,国家电投集团氢能公司技术总监梅武表示,社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要重视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氢气作为能源载体可实现大规模储能及能源的时空转移、能源的清洁利用,可根本性解决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应用带来的大规模储能、消纳问题。当前氢能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对上游制备、中游储运、下游应用都要打破瓶颈。预计中国制氢方面在三年左右时间内可以赶超日本。(上证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28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氢能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氢能具有大规模、长周期储能优势,被认为是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的重要载体。中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形成长三角、粤港澳、环渤海等区域产业集群,带动产业规模十万亿级。中国氢气产能超过4000万吨/每年,为全球最大,2022年实际产量3781万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稳步推进,交通、储能、发电、工业等多元应用生态加速形成。氢气储运是氢能产业链最重要环节,关系氢能使用安全性和经济性,日益成为瓶颈问题。(国是直通车)

封面图片

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秘书长卢琛钰:西部地区或将率先实现氢能产业大规模应用

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秘书长卢琛钰:西部地区或将率先实现氢能产业大规模应用4月28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氢能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记者就氢能产业的发展情况采访了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秘书长卢琛钰。卢琛钰认为,在氢能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对新质生产力的体现是淋漓尽致的。在卢琛钰看来,氢能产业布局像是一个“大棒骨”,一头是上游的能源和资源,另一头是下游的应用场景,目前交通已经率先实现了一些应用,从目前的国家规划来看,下一步还将在储能、发电、工业等大场景应用上进一步发力。不过在各地布局氢能产业的过程中,地方往往只具备一头的条件,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有的地方氢能资源丰富、制氢能力很强,但是没有足够的消纳能力,有的地方开发出了大量的应用,但缺少氢能资源,用氢成本过高。对于上述情况,卢琛钰认为,中间要靠政策、资本、产业去联通“大棒骨”的两头,才能真正实现氢能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较强,而且化工、钢铁、重卡交通等应用场景丰富,西部地区或许能够率先实现氢能大规模应用。

封面图片

破解国产氢能供需错配,多路径攻克储运瓶颈

破解国产氢能供需错配,多路径攻克储运瓶颈长期以来,中国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供需错配问题,而“衔接”上游制氢与下游用氢的储运环节,成为制约氢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突出瓶颈。日前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走访氢能代表企业发现,随着政策密集发力和行业标准逐步完善,氢能储运环节正在迎来系统性变革:储运装备逐步升级,完善氢能管网布局,积极探索液态、固态等新型储运形式。业内人士呼吁,希望国家针对氢能储运环节提供专项支持,尽快完善行业规范,并推动碳氢市场协同发展,全方位减少氢能的绿色溢价。(证券时报)

封面图片

电动和氢能 到底谁才是过渡?

电动和氢能到底谁才是过渡?和电动一样,氢能本质上是解决能源安全以及环境问题。氢元素是地球上储量最为丰富的元素,氢能被认为是最洁净的燃料,是“21世纪的终极能源”,氢能汽车是目前中国氢能应用最主要的领域。和氢能相比,电动汽车最大的不足还在于电池,特别是能量密度的瓶颈、电池衰减的“必然”和受环境温度影响的“阴影”。氢能汽车则具有补能速度快、续航里程长、低温适应好等先天优势。不难看出,氢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未来发展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成为替代传统石油和煤炭能源的重要选择。当前,氢能正处于战略扶持期,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氢能产业链稳妥有序发展。在“十四五”规划中,氢能被列为前瞻谋划的六大未来产业之一,在氢能制储运加、氢燃料电池、用氢等环节全面发力,未来将向工业领域、交通领域、储能领域等拓展延伸。《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抛开现象看本质,即便氢能更有未来,但受制于本身特性,“达摩克利斯之剑”依旧高悬。在抵达未来之前,氢能产业后续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有无数的困难需要克服,特别是技术与成本的制约。氢能本质上依然是一种物理燃料,氢能产业链分为制氢、储氢运氢、加氢、能量转换、用氢五个环节,可以称为燃油体系2.0。建设和完善氢能产业链,成本比电动产业链更高,燃料电池系统核心技术仍待突破。特别是制氢方面,化石燃料制灰氢是当前的主要途径,不是最优的制氢选择,但电解水制氢成本高,利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绿氢是终极选择。加氢也是一样,加氢站建设成本较高,“加油加氢一体化”是必然。鉴于制取成本较高、加氢站覆盖率低、市场接受水平不足等客观现实,氢能目前更适合商用车的使用场景,特别是长途场景、固定线路场景的中重载货车、工程车或客车等商用车。编后语氢能很美好,但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的国产化以及成熟仍需时日,大规模应用还需要克服成本压力。在可预见的未来,电动和氢能可以在各自的应用场景里互补,发挥不同的优势。...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839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8395.htm

封面图片

华宝证券:绿氢制取与应用端的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推进

华宝证券:绿氢制取与应用端的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推进华宝证券研报指出,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实以及项目的建设完成,绿氢制取与应用端的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推进。从短期来看,未来行业上下游供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有望提升市场的活跃度,建议关注涉及可再生氢能消纳、燃料电池生产的相关行业;从中长期来看,中游储运环节有政策扶持但实际效果依然偏弱,未来相关建设力度有望加强,建议关注加氢站、气态/液态/固态氢气储运等细分行业的发展情况。

封面图片

中国首次完成高压力纯氢管道试验

中国首次完成高压力纯氢管道试验据央视中文国际报道,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技术专家邱姝娟表示:“我们利用为期一个月的试验,包括(管道的)充氢测试和(纯氢)爆破两个阶段,来验证管道设备的氢气相容性、阻隔性以及设备连接处的密封性。”本次试验是国内首次对输氢非金属管道进行的高压在线测试,也是国内首次对非金属管道进行高压纯氢爆破试验。此次试验依托的国家管网集团管道断裂控制试验场,是继英国、意大利之后全球第三个管道断裂控制试验场。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工艺所所长杨明称:“我们将加快推进氢气、二氧化碳等多种介质储运前沿技术攻关,推动传统油气管输业务与新能源储运业务融合发展,助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产业建设。”氢能具有零碳、高效、可储存、安全可控等显著优势,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氢能是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的重要载体。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制定并发布氢能发展政策。当前掣肘氢能产业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成本问题,其中包括氢制取、氢储运、氢加注三个环节的成本。在储运环节,远距离运输是氢能产业目前主要攻坚的关键问题。相关报道指出,随着我国首次高压力纯氢管道试验取得成功,为我国今后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远距离纯氢运输提供技术支撑。制取环节的成本也在进一步良性下降。据中信建投最新研报指出,2023年以来,由于采购范围变动、集成方案优化等一系列因素,制氢设备价格降低,目前稳定在700-800W/套的合理价格区间。3月28日,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司能源与交通处处长问斌在北京氢能产业大会暨京津冀氢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我国已初步打通氢能的“制-储-输-用”全产业链。下一步,科技部将统筹推进氢能科技创新,重点强化氢能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持续深化前沿技术探索与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坚氢能驱动的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问斌表示,当前全国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运行考核良好,氢能产业布局呈现遍地开花的局势。“不过,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国氢能研究主要聚焦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场景,在工业和供能等应用场景方面相对薄弱,且关键材料、核心器件、装备国产化率低,性能和可靠度性仍与国外有一定差距。”问斌称。4月10日,中国石化宣布,“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已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进入新发展阶段。“西氢东送”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管道全长400多公里,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及交通用氢,大力缓解我国绿氢供需错配的问题,对今后我国跨区域氢气输送管网建设具有战略性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我国能源转型升级。“西氢东送”管道规划经过内蒙古、河北、北京等3省(市)9个县区。管道一期运力10万吨/年,预留50万吨/年的远期提升潜力。同时,将在沿线多地预留端口,便于接入潜在氢源。...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739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7397.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