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正变得越来越矮:这个原因着实没想到

日本人正变得越来越矮:这个原因着实没想到图片来源:日经新闻网截图身高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光涉及到基因,还涉及到饮食、生活条件等多种因素。要理解背后的原因,可能我们还需要挨个进行分析。基因:冰山一角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观察到高个子的父母有高个子的后代,而小个子的后代往往不会长得非常高。这个朴素的观察说明身高和基因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具体哪些基因决定身高,如何决定身高,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2010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至少有几百个不同的基因差异会影响到人类的身高,而这些差异分布在基因组上至少180个不同的位置。其中一些差异会影响骨骼的发育,另一些则可能影响到其他基因的表达,更多的则功能不明,尚待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几百个基因差异看起来很多,这依旧只是冰山一角。研究人员们指出,他们的数据只能解释大约10%的身高变化。几年后,随着更多数据的出炉,研究人员们进一步拓展了关于身高基因的认识,并找到了几个虽然罕见,但对身高影响巨大的遗传位点——每一个基因差异都能带来至多2厘米的身高变化。此外,他们也表示与身高有关的基因差异总数已经超过了700个。这项研究同样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总的来看,基因对人类的身高具有很大的决定性作用。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长高的过程。而要实现基因带来的身高潜力,则离不开另一个关键因素:生活条件。生活条件的改善:立竿见影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全球大量的国家和地区,都迎来了一波身高的飙升。比如丹麦和荷兰的男性平均身高从1900年的不到171厘米,快速增长到了1980年的182~183厘米,短短80年增长了10多厘米。在东亚,中日韩三国的数据也呈现明显提升,1980年时均已超过171厘米。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成年人身高的猛增,很大程度上是源自营养的丰富。在20世纪,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食品的数量和质量相较以往有了大幅的提升,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有了明显增长。而接受了更多营养的孩童,在成人后身高也会变得更高。与营养相辅相成的是卫生状况。那些受过更优质教育,收入更高,能为后代提供更具有营养的食物家庭,往往也生活在比较卫生的社区,孩子从小罹患严重疾病的概率也会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发育。人类的身高具有极限但人类的身高并不能无限提升。由于人类生理结构所限,身高越高的人,身体的负荷也就越重——心脏需要泵送得更为有力,才能将血液送往更高处;双腿也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才能支撑起人体的重量。罗伯特·瓦德罗(RobertWadlow)是有记载以来,身高最高的人类,达到了2米72。即便看上去并不肥胖,他的体重也足有200公斤。巨人的生活为他带来了很多关注,却也极大损害了他的身体——他需要支架的辅助才能行走,最后也只活了22岁。身高过高,有时并不是什么福报,这是自然规律决定的。图片来源:wikipedia此外,营养太好,有时也会让身高不升反降。比如一项研究就指出,美国人的平均身高最近呈下降趋势,该国严重的肥胖问题或许与其不无关系。一些观点认为,在儿童时期营养过剩,会过早促进骨骼发育,提前“透支”未来的生长,导致骨骺提早闭合。最后从结果来看,反而会抑制身高的增长。日本人为啥不长个了?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日本人的平均身高一直难以突破,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这个现象并不奇怪。人类的身高原本就无法无限制增长。随着上世纪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平均身高都会快速增加,然后趋于平缓,日本也不例外。除此之外,日本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形需要单独讨论,比如一项报告指出近年来,日本的婴儿出生时体重较轻:在上世纪70年代,体重较轻的婴儿比例只有5.1%,而这一数字在2007年已经飙升到了9.7%,接近翻倍。这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或许也有关系。一项研究发现日本自上世纪70年代起,日均摄入的卡路里就要低于邻国韩国,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也明显减少。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之下,在起跑线上就落后的一代人,身高无法超越上一代,也就不足为奇了。总结人类的身高由极多的因素决定:一方面它受到基因的调控,一方面它受到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它还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非常复杂。要讨论一个国家的身高是否停止增长,需要大量、长期地分析,才能找到其中的一些相关原因。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我们也期待后续能有更多研究,帮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参考文献[1]Hundredsofvariantsclusteredingenomiclociandbiologicalpathwaysaffecthumanheight.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09410[2]Rareandlow-frequencycodingvariantsalterhumanadultheight.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1039[3]WhyareAmericansgettingshorter?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business/2023/12/15/why-are-americans-getting-shorter/[4]Increaseofhumanheightovertwocenturies,https://ourworldindata.org/human-height#increase-of-human-height-over-two-centuries[5]Whyhavehumansevolvedtobetalleroverthelastthreehundredyears?https://www.wtamu.edu/~cbaird/sq/2015/08/19/why-have-humans-evolved-to-be-taller-over-the-last-three-hundred-years[6]Japan'saverageadultheightdecliningforthosebornin1980orlater,https://english.kyodonews.net/news/2018/02/793e863f46c5-japans-average-adult-height-declining-for-those-born-in-1980-or-later.html[7]WhyDidJapaneseChildrenCeasetoGrowTallerinHeightintheMidstofaBoomingEconomyinContrastwithSouthKoreanYouth,https://www.senshu-u.ac.jp/~off1009/PDF/190310-nenpo53/mori.pdf策划制作作者丨叶拾科普创作者审核丨叶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策划丨杨雅萍责编丨杨雅萍...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3208.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3208.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新研究揭示美国地下水正变得越来越咸

新研究揭示美国地下水正变得越来越咸工作人员总共测量了多达500种化学成分,包括主要离子、金属、杀虫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化肥和放射性核素。在这些成分中,Na和Cl离子以及溶解固体的含量显著增加,所有这些都与盐度有关。最近,在美国地质学会的"GSAConnects2023"会议上介绍了这项多年代研究中发现的细节和趋势。这项研究目前是国家水质网络的一部分,是1992年作为国家水质评估项目的一部分开始的工作的延续。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水文学家布鲁斯-林赛(BruceLindsey)说:"最初的目标是评估全国的水质状况,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生态健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将重点放在了某些可能会产生长期有害影响的成分上。"美国地质调查局地下水质量十年变化计划地图显示了美国各地地下水中农药、营养物质、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在十年期间的变化情况。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研究人员对三种不同网络类型中的水井进行了采样:住宅区、城市地区和农业区。家用水井或不受环境保护局或当地市政府监管的私人水井代表了中等深度的含水层和饮用水。城市和农业地区的水井较浅,通常深约30至50英尺。林赛解释说:"[采样]这些水井的目的是了解最浅水位的状况和趋势。可以说,这些浅井是"含水层深处可能发生变化的哨兵"。研究小组确定了82个水网,每个网络有20到30口井,并确定了28种需要跟踪的令人担忧的成分。每隔10年对水进行采样,以跟踪化学浓度的变化。这些成分和采样结果可以在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互动地下水地图上看到,该地图显示了十年间的变化。盐度增加及其影响林赛说:"如果我们查看所有82个网络中的28种成分,溶解固体、氯化物和钠在统计意义上的增加频率要高于我们清单上的其他成分。如果你看一下地图,就会立刻发现其中的规律。特别是在天气寒冷、路面撒盐较多的城市周边地区。我们获得了路面撒盐的数据,发现氯化物、钠和溶解性固体的增加与路面撒盐率之间存在相关性"。美国地质调查局科学家收集数据的图片。图片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但另一个地区的Cl、Na和溶解固体含量也有所升高,那就是美国的干旱地区,尤其是西南部。这些地区的土壤盐度本来就很高,但灌溉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林赛解释说:"在干旱地区进行农业灌溉时,会产生大量蒸发。因此,如果灌溉水的盐度相对较低,但其中很大一部分被蒸发掉,[盐度水平]就会变得很高。"环境和健康影响Na、Cl和溶解性固体含量的上升会导致多种问题,首先是环境问题。许多溪流的水源来自地下水,水中较高浓度的氯会破坏水生生物习惯的自然平衡。林赛说:"[含量上升]可能需要20、30或40年的时间才能形成......这意味着,如果盐度来源的管理发生变化,也可能需要这么长时间才能恢复。"溶解的盐离子也会给基础设施带来问题。随着地下水盐度的增加,腐蚀性也会成为一个问题。腐蚀性地下水如果不加处理,会溶解管道中的铅和其他金属,以及家庭管道中的其他部件。最后,林赛和他的同事们还发现了一个与盐度上升有关的独特问题,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影响。在新泽西州南部的一个含沙含水层中,他们发现低pH值的水和高盐度的地下水混合在一起,会产生更多的盐分。...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126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1269.htm

封面图片

谈车大灯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亮的真正原因

谈车大灯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亮的真正原因车大灯是每个现代适航车辆所包含的基本安全功能,其原因似乎非常明显:光线是一种必需品,尤其是在不利的天气或夜间驾驶时。因此,如果每个人都需要光线来在夜间安全使用他们的汽车,那么肯定是更多的光线更好?--不一定。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031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0313.htm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热浪越来越频繁 越来越致命

研究发现热浪越来越频繁越来越致命除生命损失外,环境和经济损失也十分惨重。森林被大火吞噬,农作物在田间干枯,城市急诊室以最大负荷运转。在全球范围内,经济损失约达130亿美元。然而,与其他极端气候相比,公众对热浪风险的认识仍然不足。《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这是一个问题。像2003年那样的热浪可能会成为未来几年的新常态。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环境决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与一个国际流行病学小组合作开展了这项研究。自2013年以来,他们一直在系统地收集欧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美国和加拿大47个国家748个城市和社区每天与高温相关的超额死亡率数据。研究人员利用这一数据集计算了所有748个地点的日平均气温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由此,他们确定了每个地方的理想温度,即超额死亡率最低的温度。例如,曼谷的理想温度为30摄氏度,圣保罗为23摄氏度,巴黎为21摄氏度,苏黎世为18摄氏度。每高于这个理想值十分之一摄氏度,就会增加超额死亡率。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天气与气候风险教授大卫-布雷斯奇(DavidBresch)的博士生塞缪尔-吕西(SamuelLüthi)解释说:"并非所有的热量都是一样的。同样的温度对雅典和苏黎世人口中与高温相关的超额死亡率的影响完全不同"。这不仅取决于温度,还取决于生理(适应)、行为(中午长时间午睡)、城市规划(绿地与混凝土)、人口结构以及当地的医疗保健系统。利用这一理想值,研究人员计算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7度(2000年的数值)、1.2度(2020年的数值)、1.5度和2度时,超额死亡率将如何发展。他们使用了五个特别强大的气候模型,即SMILE(单一模型初始条件大集合)。"我们将同一个模型运行了多达84次,每一轮的天气条件都略有不同。这为我们提供了在大气中存在一定量二氧化碳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多种天气系统,"Lüthi解释说。研究人员随后将这些数据与流行病学模型相结合,计算出相应的高温死亡率。"以前对与高温有关的死亡率的预测大多基于在特定时期内使用一种气候模型进行的计算。我们的方法能让我们更有效地量化气候系统中的极端情况,减少因某些模型的特殊性而产生的不确定性"。Lüthi利用超级计算机计算了7000多年来物理上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对热相关死亡率的影响。相应的数据集超过1TB。高达15%的死亡与高温有关结果显示,在过去20年中,热浪造成高超额死亡率的风险已经急剧增加。"像2003年这样的炎热夏季造成的超额死亡率曾经被认为是百年一遇的极端事件。我们现在预计每10到20年就会发生一次,"Lüthi说,"或者说,在气温升高2度的世界里,许多地方每2到5年就会发生一次"。在2000年被认为极不可能出现的高温死亡数字(每500年一次),在气温升高2度的情况下,将每100年出现14次。假设不适应高温,在这种极端热浪中死亡的概率将增加69倍。尤其面临热浪升级风险的地区包括美国海湾和大西洋沿岸、拉丁美洲太平洋沿岸、中东、东南亚和地中海地区。即使在气候温和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炎热夏季也会导致一个国家百分之十的死亡与高温有关。2003年的热浪对巴黎的影响尤为严重。当时的数字是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也就是说,仅在法国大都市,热浪就导致约2700人因脱水、中暑和心脏病发作而过早死亡。Lüthi说:"根据我们的计算,未来巴黎多达15%的死亡可能与高温有关。欧洲也是热点地区之一,尤其是南欧。有两个因素在起作用:这里的气温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而且人口的年龄偏大。""结果让我感到恐惧,"这位30岁的气候科学家说。"在研究过程中,我一直试图从数字背后看到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人们的真实生活。这令人担忧"。他指出,尤其是因为建模所依据的假设实际上是偏保守的。该研究假设全球平均气温将最多上升1.5至2摄氏度,但在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持目前水平的情况下,更有可能的数字是2.6摄氏度。而未来的情景并没有考虑到预计的人口增长、向城市的迁移以及老年人数量的增加--所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进一步增加与高温相关的超额死亡率。这项研究还缺乏非洲和印度的流行病学数据,而这两个地区都深受气候危机和贫困的影响。正如研究人员所说,研究结果凸显了采取行动的紧迫性。Lüthi断言,为了至少遏制日益严重的热浪,最重要的一步是尽快淘汰化石燃料。研究表明,虽然气温升高1.5度的风险已经很高,但仍大大低于升高2度的风险。不过,社会也可以部分地适应更高的温度,以减少未来热浪的影响。Lüthi建议:"我们现在应该做好准备,管理不可避免的情况,同时不惜一切代价避免不可管理的情况。"...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026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0267.htm

封面图片

牛奶越来越难喝,是我的错觉吗?

牛奶越来越难喝,是我的错觉吗?为什么总感觉现在的牛奶不如小时候好喝?是“童年滤镜”对记忆作出的美化,还是牛奶真的发生了变化?让我们从牛奶的味道开始说起~牛奶的味道是怎么形成的?牛奶中的风味物质的形成主要有3种途径:第一,饲料。奶的味道与奶牛吃什么密切相关。奶牛吃得东西,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到血液,进而转移到乳腺等外围组织,最后进入牛奶中,影响牛奶的味道。比如很多研究发现,草里面就有几十种香味物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在宣传自己的牛奶时,要突出草场非常茂密浓绿、“草饲”。第二,饲养环境。环境中的“香味物质”也能够被鼻子吸入,通过肺而进入血液系统,最后进入到奶中。既然“好”的味道能够进入到奶中,那么,“不好”的味道自然也可以进入到奶中。所以,要想获得“香”的奶味,就需要有好的饲料和清洁的环境。这也是很多牛奶企业在宣传时会突出自己的奶牛牧场环境好,有阳关日晒,有风和日丽。第三就是自身代谢。牛吃进去的饲料、呼吸的空气,进入消化道、呼吸系统等进入血液,在体内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代谢过程,形成丰富的风味化合物,包括脂肪酸、醇类、酯类、内酯类、醛类、酮类、酚类、醚类、含硫化合物及萜类化合物等。为什么会感觉“牛奶的味道变了”?大家会觉得牛奶味道变了、没有以前好喝了,有几个原因:1、个人感受和记忆的偏差人的味觉记忆是受到感情影响的。人们往往会对童年的记忆有一种美化的倾向,认为过去的事物更加美好,所以会使人们觉得以前的牛奶更好喝。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味觉会发生变化,我们对某些味道的敏感度可能降低,导致现在的牛奶不如小时候好喝。特别是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会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吃的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各种高糖高盐高油“重口味”的食物越来越多,也会影响人们对牛奶自然味道的感受,在各种味道的刺激下,我们很容易就会觉得牛奶的味道变淡、不香了。天天大鱼大肉习惯了,也会觉得粗茶淡饭不好吃。2、奶牛的饲料和饲养环境奶牛的饲养环境和饲料直接影响牛奶的质量和风味。奶的味道与奶牛吃什么密切相关。奶牛吃的东西,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到血液,进而转移到乳腺等外围组织,最后进入牛奶中,影响牛奶的味道。所以,奶牛吃的饲料不同,牛奶的味道也会不同。现代养殖中为了让奶牛吃的更营养均衡,饲料都是经过科学配比的混合饲料(包括玉米、大豆等),而不是传统的天然牧草,所以牛奶的味道也会不同。饲养环境就自不必多说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奶牛生活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牛奶的味道也会受到影响。3、生产工艺的影响现代牛奶的生产工艺变化也会对牛奶的香味产生影响。首先,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工艺是——均质化处理。牛奶里有脂肪,脂肪与水不混溶,平时是靠乳滴表面吸附的蛋白质安安静静地待在水中。但脂肪比较轻,这些乳滴倾向于浮到牛奶上层,上浮到表面就会形成一层奶皮。很多人认为以前的牛奶香浓,还经常以“会不会起奶皮”作为判断依据。其实奶皮是脂肪分层产生的。牛奶的分层在加工中并不是好事,让人看起来感觉不均衡,也给人“不新鲜”的感觉。所以,现代工业化的牛奶会进行均质化处理,就是用外力把牛奶颗粒打小,通常会把牛奶颗粒下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左右,其分层速度就大概只有原来的百分之一了。经过均质化工艺处理,牛奶通常不会分层,但会感觉味道淡很多。图片来源于网络其次,消毒热处理也会对牛奶的香味产生影响。通常来说,巴氏杀菌温度低,做的牛奶更香一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鲜奶”;而超高温处理(UHT)的牛奶,因为温度高,对香味物质的影响更大,所以做出来的“常温奶”味道会淡一些。但不论是“鲜奶”还是“常温奶”,营养差别不大,“鲜奶”需要冷藏存放,外出携带不方便;“常温奶”不需要冷藏,方便存放和携带。4、营养成分的影响牛奶中的风味物质主要集中在它的脂肪里,其次蛋白质、乳糖等也会影响它的风味。脂肪中蕴藏了牛奶里绝大多数的风味物质,牛奶是否香、是否好喝,与脂肪含量有很大关系。普通全脂牛奶的脂肪含量多在3.3g~3.5g/100ml,有些的脂肪含量可以达到4.5g/100ml左右,会感觉味道更香。所以,喝全脂牛奶会感觉更好喝,而脱脂奶就差一些了。不同的牛奶,营养成分也会不同,味道自然也会不一样。散户养殖的奶牛,因为饲养环境、吃的饲料不同,味道通常会淡一些,而规模化养殖的奶牛,饲料更高、环境也更好,牛奶的味道一般也会更好。而不同品种的奶牛产的奶,营养成分不同,味道也不同。比如大家常见的黑白花(荷斯坦奶牛)牛产的奶,跟最近几年逐渐流行起来的娟姗牛产的奶,娟姗牛产的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都更高,味道也会更香。味道香浓的牛奶营养价值是否更高?其实,牛奶的味道香浓与否跟它的营养价值高低并不能完全画等号!牛奶中的营养物质,包括脂肪、蛋白质等确实会影响牛奶的风味。但是,是否香浓并不是牛奶营养价值的判定标准。实际上,牛奶也并不是越香浓越好。比如很多牛奶的味道都在脂肪里,通常来说,脂肪含量高的牛奶更香,但是现在大家都认为脂肪多了可不好,会长胖呢。而且,“香浓”也很容易改变。比如之前的麦趣尔牛奶事件。这款牛奶算得上一款网红牛奶,很多人都觉得好喝香浓,有股奶味儿,商家在销售时也热衷以“香”为卖点。然而,2022年6月30日,浙江省庆元县市场监管局公示的2022年第4期食品抽检检验情况中称,麦趣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麦趣尔”)生产的2批次纯牛奶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丙二醇,后来发现是因为它往牛奶里加了香精。丙二醇是很多香精的溶剂。图片来源于网络所以,买牛奶也不用特别追求味道一定要香浓。喝牛奶,主要是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钙。选牛奶真的不能只看奶香味,有些牛奶特别香,并不一定是奶香,而是香精的香气。选好牛奶,最关键的还是看营养标签和配料表。怎么挑选牛奶?第一看蛋白质,这是牛奶特别重要的营养成分。根据国家标准,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要≥2.9g/100ml,这是底线。当然,蛋白质含量越高,理论上牛奶也会更好。目前市售大品牌的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基本都在3.2g/100ml左右。还有一些牛奶的蛋白质含量能达到3.6g~3.8g/100ml。第二看脂肪。味道香的牛奶,脂肪含量一般更高。希望味道香的,尽量选择全脂牛奶。第三看钙含量。一般牛奶的钙含量在100mg/100ml左右,超过120mg/100ml的就可以算高钙纯牛奶了。参考文献[1]潘明慧,曹宏芳,王彩云,等.国内外典型常温纯牛奶的风味品质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22(005):022.[2]迟雪露,刘慧敏,叶巧燕,等.奶中风味物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乳品工业,2022(004):050.[3]杨继勇,张养东,郑楠,等.牛奶感官特征及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J].动物营养学报,2022,34(05):2790-2797.[4]郭利亚,吴建新,张晓建,等.牛奶味道和口感差异分析[J].中国乳业,2020(9):4.[5]迟雪露.生牛乳风味活性物质解析及影响因素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23.DOI:10.27431/d.cnki.gxnyu.2023.000003.策划制作作者丨阮光锋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审核丨张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博士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策划杨雅萍责编丨杨雅萍审校丨徐来林林责任编辑:落...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3160.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3160.htm

封面图片

地球越来越热 但土壤却越来越湿

地球越来越热但土壤却越来越湿研究表明,造成土壤湿度变化趋势的原因是降雨模式的变化,而不是温度的变化。土壤湿度对野火蔓延的速度、山丘变成泥石流的速度以及农业系统的效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人为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持续升高,科学家们越来越担心土壤条件可能会变得更加干燥。然而,有趣的是,从2011年到2020年,在传统上一年中最热的夏季,美国57%的地区土壤湿度都有所上升。为什么地球越来越热,土壤却越来越湿?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发现,降水量而非温度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雨水越多意味着土壤越湿,这一点不足为奇,但这项研究对长期以来认为全球气温升高会导致土壤更加干燥的假设提出了质疑。哈佛大学约翰-A-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教授彼得-赫伯斯(PeterHuybers)是这篇论文的资深作者,他说:"大气中的水经常被用作干旱的替代物,但这篇论文强调了土壤水文气候与大气温度和水文气候之间的区别。"研究小组发现,温度升高造成的干燥在很大程度上被二氧化碳施肥所抵消,因为二氧化碳施肥能让植物更有效地利用水分。相对于降雨而言,这两种影响都是次要的,往往会相互抵消,因此降水成为土壤湿度的主要驱动力。土壤水分测量的挑战和影响研究土壤湿度的一个挑战是数据稀少,卫星数据与地面观测数据经常脱节。研究小组将2011年至2020年的地面观测数据与卫星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土壤湿度出现了类似的增长。这些发现凸显了改进降水量长期变化预测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粮食生产方面。哈佛大学环境中心研究员卢卡斯-巴尔加斯-泽佩特罗是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他说:"我们没有非常精确的长期土壤湿度测量数据,但高温对农业产量的影响与水分供应有很大关系。如果水分充足,植物对温度的敏感度一般较低,但在干旱条件下,植物就会遇到大麻烦。"VargasZeppetello现在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助理教授。他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鉴于全球降水趋势的不确定性,地表土壤水分减少远非定局。由于降雨量年际变化的不确定性和长期降雨量预测的不确定性,要预测未来几十年的土壤湿度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不确定性使得预测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变得十分困难,因此更加需要关注水资源管理策略。编译自: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4890.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4890.htm

封面图片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越来越接近崩溃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越来越接近崩溃包括湾流在内的阿莫科洋流是大西洋的表层和深层洋流系统,其特点是大西洋上层的咸暖流向北流动,而较冷的深层海水则向南流动。这些洋流携带热量、碳和营养物质,在调节气候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Amoc崩溃的恶梦前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重。之前的研究表明,阿莫克系统正处于一千多年来最脆弱的状态,自1950年以来已经下降了15%。由于全球变暖,格陵兰岛的冰川和北极冰原融化的速度比预期的要快,给海洋增加了淡水,阻碍了来自南方的温暖咸水下沉,这加剧了人们的担忧。2004年的《后天》(TheDayAfterTomorrow)中就有这样的情节,虽然现实中人们不会被当场冰冻,也不会看到冰块在走廊里追逐人类。但Amoc崩溃的后果仍然会非常非常糟糕。欧洲西北部的气温将在几十年内上升9至27度(5至15摄氏度),北极冰将进一步向南延伸,南半球可能变得更加炎热。这篇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上的关于阿莫克临界点早期预警信号的新论文指出,崩溃还将导致大西洋的海平面在某些地区上升一米(3.2英尺)。亚马逊地区的雨季和旱季将发生逆转,全球气温和天气条件也将发生更加不稳定的变化。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粮食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荷兰乌得勒支大学气候科学家和海洋学家RenevanWesten说:"我们正在(向崩溃)靠近,但我们不确定会靠近多少。我们正在走向一个临界点。"VanWesten补充说:"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倾倒发生的速度,这对气候系统和人类来说是个坏消息,因为到目前为止,人们还认为阿莫克临界点只是一个理论概念,一旦考虑到完整的气候系统及其所有额外的反馈,临界点就会消失。"最大的问题是崩溃何时发生,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数据来说明何时会发生。他说,这很可能是一个世纪以后的事,但仍有可能在30岁的人有生之年发生。...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791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7915.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