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象Pang Pha学会了如何剥香蕉皮 这种做法可能学习自人类

亚洲象PangPha学会了如何剥香蕉皮这种做法可能学习自人类"我们发现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行为,"共同作者、柏林洪堡大学伯恩斯坦计算神经科学中心的迈克尔-布莱希特说。"使PangPha剥香蕉的行为如此独特的是各种因素的组合--这种熟练、速度、个性化的表现被认为是学习自于人类--而不是单一的行为要素。"布莱希特和他的合著者首先从PangPha的动物园看护人那里听说了她不寻常的能力,并决定进行一系列的实验,他们每轮向PangPha提供大约10根香蕉并拍摄她的行为。最初的实验是由PangPha单独进行的,虽然她在拿到香蕉时反复举起她的鼻子--这是大象典型的乞食行为--但在最初的几个星期里,这头大象没有剥任何香蕉的皮。最后,科学家们意识到,PangPha是否剥香蕉取决于香蕉的成熟度,她更喜欢把绿色或黄色的香蕉整个吃掉,而完全拒绝吃整个棕色的香蕉,必须剥皮。PangPha挑出黄褐色的香蕉来剥皮,而且她能比大多数人类做得更快。首先,她用象鼻的尖端抓住香蕉,然后用象鼻侧面将香蕉蹭裂。接下来,她摇晃香蕉,直到果肉掉出来。然后抓起果肉来吃并丢弃了果皮。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果皮内几乎没有果肉为止。PangPha通过用她的鼻子检查几次来确保这一点,以防有任何残留的果肉被她错过。在第二轮实验中,研究人员拍摄了PangPha与其他大象--即她的女儿Anchali和另一头名叫Drumbo的雌性亚洲象--一起吃香蕉的行为。在这种社会环境中,PangPha将大部分黄褐色的香蕉整个吃掉,而不是剥皮,但她保留了最后一根黄褐色的香蕉,并将那根香蕉剥了皮,其他大象都没有剥香蕉的行为。虽然互联网上有各种大象也剥香蕉的随机视频,但作者没有在柏林动物园的其他亚洲象中观察到这种行为,也没有在维也纳动物园饲养的非洲象中观察到。那么,PangPha是在哪里学会的呢?作者认为这源于她的早期历史。她在1987年到达动物园时还是个婴儿,她的饲养员部分地用奶瓶喂养她,她的主要饲养员也会在她面前剥香蕉,并把果肉喂给她,看来PangPha看到了这一点,并学会了如何自己做。然而,PangPha并没有将这种学习行为传给她的女儿Anchali,也许是因为PangPha更喜欢在她独自一人的时候剥香蕉。这一切表明,一般来说,大象具有意想不到的认知能力和操纵技能。"据推测,像这样源自人类的复杂操纵行为在大象或据我们所知的大多数其他物种中是未知的,"作者总结道。"我们对PangPha剥香蕉的案例研究提供了关于大象操纵和认知的洞察力,这是其他常规调查途径所不能提供的。"...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463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4633.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亚洲象危机:三个世纪以来栖息地损失达到惊人的64%

亚洲象危机:三个世纪以来栖息地损失达到惊人的64%据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的一项研究估计,自1700年以来,整个亚洲适合亚洲象(Elephasmaximus)的栖息地减少了64%以上,相当于330万平方公里(13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作者认为,从1700年开始,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相对稳定之后,栖息地的丧失与南亚地区殖民时代的土地使用和随后的农业集约化相吻合。亚洲象生活在一系列的栖息地,包括草原和雨林,但随着人类对土地的使用和栖息地的丧失,大象会与人类的生活区域发生冲突。为了评估大象栖息地的历史分布和土地使用的变化,可以对大象和环境因素的数据进行建模,以推断整个地区和不同时期的栖息地适宜性。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领导的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的一项研究对跨世纪的栖息地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对可持续土地使用和保护战略的迫切需求,以避免对野生动物和人类社区造成危险。ShermindeSilva及其同事估计了850年至2015年期间13个国家的亚洲象生态系统的扩散和破碎化的变化,并计算了1700年至2015年的适宜栖息地的变化。如果栖息地超过了根据生态标准定义和建模的阈值,包括原始森林和牧场的百分比、非森林植被、耕作和灌溉模式、木材采伐率和城市化等因素,则被归类为适宜栖息地。作者比较了亚洲象目前分布范围100公里内的区域,发现在1700年,100%的区域可以被认为是合适的栖息地,但到2015年,只有不到一半的区域被认为是合适的(48.6%)。他们认为,中国大陆、印度、孟加拉国、泰国、越南和苏门答腊岛各自失去了一半以上的适合大象栖息的范围,其中中国(约94%的适合栖息地损失)和印度(约86%的适合栖息地损失)的下降幅度最大。作者认为,亚洲象适宜栖息地的减少可能会推动大象和人之间的潜在冲突。作者总结说,重要的是要考虑景观的历史,以了解亚洲大象的分布,并帮助制定更可持续的土地使用和保护战略,以满足大象和人类的需求。观看有关大象栖息地减少情况的动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zZxAbI7p5Q...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847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8479.htm

封面图片

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被环保组织起诉涉嫌虐待动

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被环保组织起诉涉嫌虐待动中国环保组织北京市昌平区多元智能环境研究所,起诉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涉嫌虐待野生动物。这是中国首例亚洲象公益诉讼案。据澎湃新闻报道,此案星期一(4月10日)下午3时在昆明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开庭。起诉书显示,原告北京市昌平区多元智能环境研究所请求法庭判令被告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停止大象学校对大象的表演训练及表演项目等虐待大象的活动;判令被告在中国国家级主流媒体上针对其虐待野生动物、侵害动物权益的行为赔礼道歉;判令被告对园区内野生动物受到的身体长期心理创伤、身体创伤进行赔偿或者给与心理与生理长期康复治疗,并对符合放归条件的亚洲象放归自然等。根据起诉书,经原告初步调查,被告地处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劝养子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之内,是中国首家以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国家公园。北京市昌平区多元智能环境研究所认为,被告以公园旅游服务、亚洲象驯养、繁殖、演出等为主要业务的企业。被告所属行业为公共设施管理业,属于公益类事业,承担着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基地项目。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但被告实际上长期从事危害濒危野生动物,损害自然生态系统的行为。北京市昌平区多元智能环境研究所列出的证据显示,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在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一项专利申请《一种大象培训和驯养的方法》中明确提到这项专利的目的是驯化大象;在专利中对大象的训练方法里,反复提到用象钩或者是钉子钩大象的智慧瘤、肩部以及屁股等伤害大象的方式训练;并对大象的训练动作涉及骑背、拜佛、坐油桶、站立行走、按摩等不符合大象日常生活习性和天性的动作。起诉书提到,被告在园区内设置大象学校,对园区内的亚洲象进行表演训练,并开展亚洲象各种表演,其中有大象套圈、大象踢球、大象跳绳等违背亚洲象天性的动作表演。...

封面图片

脚链铐大象 河内动物园面对抨击

脚链铐大象河内动物园面对抨击环保组织称,越南的野象数量已从1980年的约2000头减少到2022年的约100头。人工饲养的大象数量也大幅减少,从1980年的约600头减少到如今的165头。越南首都河内的公共动物园里两只腿上铐上铁链的老年大象的遭遇引发各方批判,动物权益组织要求园方重新安置这对大象。这些团体呼吁园方将两头雌象——泰(Thai)和巴南(Banang)释放到国家公园,近7万人已在网上请愿书上签名,支持这项建议。最近几周,官方媒体也广泛报道了大象引发的争议。法新社记者观察到,星期三(8月16日)早上,动物园管理员给它们喂草和甘蔗时,它们的腿是用铁链铐住的。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管理员说:“大象非常凶猛。由于电围栏坏了,我们不得不用链子拴住它们。”管理员说,这两头大象是2010年和2014年从越南南部和中部高地带到动物园的。管理员解释道:“它们不是同一个象群的,我们必须尽力防止它们打架,并确保护理人员的安全。”[Media]亚洲动物基金会(AnimalsAsia)本月早些时候致函市政府,敦促它将大象放回中部高地YokDon国家公园的丛林。信函指出,大象已被锁很长时间,如果保持现状,两头大象的健康状况将会恶化。当地动物保护组织越南动物之眼(VietnamAnimalEyes)组织于8月初发起请愿活动,要求将这对动物从动物园中移走。可是,官方媒体引述动物园园长乐思勇(译音,LeSiDung)说,释放这些动物“不合逻辑”。他说:“这两头大象年龄在60至70岁之间,已经在我们动物园呆了10多年了……如果把它们放回大自然,它们就会死,因为它们不知道如何觅食或保护自己。”亚洲动物基金的动物福利总监戴维·尼尔(DavidNeale)告诉法新社,大象可能因无法执行自然行为而感到沮丧。他说,YokDon国家公园拥有大象能够过好生活所需的所有条件。

封面图片

自行设法抵御灭绝 有亚洲的动物被发现在人类附近繁衍生息

自行设法抵御灭绝有亚洲的动物被发现在人类附近繁衍生息昆士兰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和生态级联实验室的博士生ZacharyAmir指出,四个物种--老虎、亚洲象、野猪和云豹的数量在人类基础设施发达的地方反而增加了。Amir说:"这些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一些大型动物可以生活在人类附近并避免灭绝。这些结果挑战了一些保护圈内的说法,即人类和巨型动物是不相容的。在全球范围内,有一种'营养降级'的趋势,这个术语指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不成比例的损失。营养降级通常在人类附近最严重,因为猎人的目标是大型物种。但就老虎、大象、野猪和云豹而言,它们的亚洲种群在人类附近更多。这可能是在离人类居住区较近、游客较多的国家公园里,反盗猎工作更加严厉的结果。"婆罗洲的一头大象。资料来源:昆士兰大学/扎克瑞-阿米尔研究还显示,森林砍伐仍在对动物产生影响,特别是云豹的数量在这些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据Amir说,研究表明,只要不被猎杀,大型动物物种可以生活在人类附近的小型栖息地。"以前,只有少数几个亚洲大型物种在人类附近的小栖息地繁衍生息的例子,特别是在印度孟买,城市公园里的豹子捕食流浪狗,"Amir在提到昆士兰大学之前的一项研究时说。"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发现,更广泛的动物可以与人类共存。"在他们在新加坡的一个研究地点,偷猎行为已经被拔除,而且有相当多的森林恢复工作,两个大型动物物种又开始繁荣起来。"新加坡实际上经历了桑巴鹿和野猪的自然野化,现在在一个城市森林,即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经常可以看到它们。如果我们在更大的森林和其他县复制这些保护工作,我们可能会在全世界看到积极的影响。但在这之前,人类需要振作起来,限制偷猎。"虽然有一些积极的结果,但昆士兰大学的马修·卢斯金博士说,这项研究还注意到貘、苏门答腊犀牛、太阳熊、瓜尔和其他大型动物种群数量出现明显下降。"这项工作的关键创新是系统地调查整个地区许多不同野生动物物种的人口趋势,"Luskin博士说。"然后我们测试了所有物种是否显示出一致的趋势,以及类似的公园是否保留了类似的物种。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发现与数千年前相比,目前没有两个森林拥有相同的野生动物群体。""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个塑造大自然未来的机会。这些结果为以前被认为是太过退化或太靠近城市的森林中的野生动物提供了希望,"他说。"现在我们正在为这些令人惊讶的地方探索新的保护策略。"...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436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4361.htm

封面图片

翻车、跳车、烧家、拔枪:人类为何如此害怕蜘蛛

翻车、跳车、烧家、拔枪:人类为何如此害怕蜘蛛好在这名50多岁的女司机最终没有什么大事,送入医院后不久,便出院了。很多人难以理解,为啥一只小小的蜘蛛,会让人吓成这样。事实上,这位司机的恐惧症还不算严重。2011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有的人就算没有真的看到蜘蛛,只是纯粹在车里讨论蜘蛛有关的话题,就会出交通意外。你看完下面这些人的反应,就能知道蜘蛛恐惧症者到底有多疯狂!万圣节的时候,有一位检察官公然拔枪了,就因为他的同事在办公室里装饰了蜘蛛图案的饰品;有一位母亲开车时发现有蜘蛛,直接跳车了,但后座上还坐着她的孩子。最终孩子不得不从后座跳起来去踩刹车,结果还踩错了,踩了油门,最终和对面的校车撞上了;加州有一个男子在家里发现了一只蜘蛛,他非常害怕,试图用喷火枪杀死蜘蛛,结果把自己的房子给点了,烧了。然而,所有的恐惧源自于一种叫蜘蛛恐惧症的心理疾病,据统计,全世界3.5%-6.1%的人患有蜘蛛恐惧症,这种疾病比我们想象中要普遍得多。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没有真正弄明白恐惧症的成因,但主流的观点认为有先天和后天两种因素。进化心理学科学家认为,人类与生俱来会害怕一些动物,保持这种恐惧,会让人类远离那些危险动物,人类才得以存活至今。那蜘蛛究竟有什么需要害怕的呢?亚马逊巨人食鸟蛛:比脸大的大蜘蛛很多人其实对蜘蛛存在误解,总以为蜘蛛毒性再大,也就那么一丢丢大,大不了一脚踩死就得了,怕啥。然而,世界上真的存在比脸还大的蜘蛛。在蜘蛛界,有一类蜘蛛统称为捕鸟蛛,而其中最大的蜘蛛叫亚马逊巨人食鸟蛛。如果以腿的跨度来衡量的话,最大的蜘蛛是巨型猎人蜘蛛,但如果从粗壮来比较的话,绝对是亚马逊巨人食鸟蛛,也叫哥利亚食鸟蛛,光身体就长达13cm,腿的跨度也可以到30cm,但重量就重的多,可达175g。它捕鸟蛛的名字,是来源于德国著名的一名动物学家MariaSibyllaMerian,在她绘制的插画中,就有一只吃鸟的蜘蛛。2014年,动物学家彼得·纳斯克雷基在雨林中漫步时,就非常幸运地亲眼见到了“和小狗差不多大”的亚马逊巨人食鸟蛛。用他的话来说:“如果将亚马逊巨人食鸟蛛和巨型猎人蜘蛛放在一起比较,那么相当于是大象和长颈鹿的比较,哥利亚食鸟蛛就是强壮的大象。”除了体型大,哥利亚食鸟蛛还有很多过人之处。当遇到捕食者时,它会发出咔哒声,这个声音和马蹄撞击地面的声音差不多,就是分贝小一点,这个大家伙就是用这种声音来警告对手:“你千万不要过来。”如果对方不听劝,还是要靠近,那么此时食鸟蛛的后腿就会不停摩擦腹部,为的就是将身上带有小倒刺的毛发“抖落”出去。别看这些毛发非常细小,一旦人体沾上,是非常难受的,又疼又不好处理。最关键是这种蜘蛛是有毒的,它有一对非常长的牙齿,大约有2cm长,个体大的还能长到3.8cm,咬一口,绝对能刺穿猎物的身体。像这样和餐盘一样大的蜘蛛,吃鸟吃老鼠是非常正常的行为。它带给人的压迫感也不是只有视觉上的,还有它身上密密麻麻的毛发、尖牙,以及毒液,一个普通人都害怕的东西,更何况是那些蜘蛛恐惧症患者了。庆幸的是,像这样的大蜘蛛还是少见的,平常的蜘蛛确实小不少。悉尼漏斗网蜘蛛:15分钟要人命对于小体型的蜘蛛来说,人类骨子里会害怕它,主要是因为它的毒性。毒蜘蛛有名的有黑寡妇、六眼沙蜘蛛、巴西漫游蜘蛛,但这些毒性都不及悉尼漏斗网蜘蛛,这种蜘蛛原产于澳大利亚,被认为是世界上攻击性最强的蜘蛛,连昆虫学家都会害怕的种类。它能分泌出超强的毒液,里面含有肌肉溶解和神经类的毒素,一旦被咬,15分钟就可以使一个成年人死亡。像前面提到的亚马逊巨人食鸟蛛虽然有毒,但它的毒性是针对其他动物的,人类被咬,并没有生命危险,顶多就是咬一口很痛,会有些红肿而已。但悉尼漏斗网蜘蛛的毒液,主要针对的就是灵长类动物,人类被咬,若不作任何措施,快则15分钟,慢则一小时,就会没命。好在1980年,人类已经研制出了抗毒血清,能有效避免人类被其毒死,就是当时这种血清价格比较贵,2000年一针就要近5000人民币。最后总的来说,从进化角度来看,人类骨子里害怕蜘蛛是遗传基因带来的,因为它的体型、外貌、毒性等原因,导致我们本能害怕这种动物,是为了能生存下来。但也有很多科学家认为,这种恐惧主要是后天造成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很多国家有吃蜘蛛的习惯,亚马逊区域的当地人就会烤着吃亚马逊巨人食鸟蛛。他们用火烤蜘蛛,将身上的毛发烤焦后,再用香蕉叶包裹继续烘烤。据说这种蜘蛛的肉吃起来是烧烤大虾的味道,但腹部很难吃,又硬又苦。那为什么他们就没有天生害怕蜘蛛呢?基于这些事实,另一流派的科学家认为,蜘蛛恐惧症或许和文化有关,可能是童年对蜘蛛有阴影、家族文化影响,又或者是近现代有关于蜘蛛的夸张电影文化宣传导致。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是蜘蛛恐惧症?其实很简单。当你直视蜘蛛(无论是正常尺寸的小蜘蛛还是拳头大的大蜘蛛),瞬间就会觉得呼吸困难,脊背发凉,甚至失去行动能力,那么你有可能患有这种疾病,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至于解决办法,其实也很粗暴,就是习惯恐惧,也叫“暴露疗法”。你可以多看一些关于蜘蛛的电影,更狠一点,可以学像外国人狼叔那样,选择直面恐惧,和蜘蛛亲密相处。...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399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3995.htm

封面图片

人类不是唯一会肥胖的灵长类动物

人类不是唯一会肥胖的灵长类动物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把我们作为"最胖灵长类动物"的原因归咎于基因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储存脂肪,或者饮食中糖分或脂肪含量过高。但是,一项针对40种非人灵长类动物(从娇小的鼠狐猴到高大的大猩猩)的新研究发现,许多灵长类动物和我们一样容易发胖,与饮食、栖息地或基因差异无关。它们需要的只是额外的食物。本周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哲学论文集B》上的这项新研究的作者、杜克大学生物人类学家赫尔曼-庞策尔说:"很多灵长类动物和人类一样,都会发胖。"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我们这个物种之所以容易肥胖,是因为我们的祖先进化出了惊人的热量储存效率。这种适应性可以帮助我们的远古祖先度过贫困时期,因为他们在向农业过渡后经常面临饥荒。这种所谓节俭基因的选择压力使我们有别于其他灵长类动物。但是,其他灵长类动物也会变胖。Kanzi是第一只能听懂英语口语的猿类,多年来在研究过程中一直得到香蕉、花生和其他食物的奖励,体重是倭黑猩猩平均体重的三倍;科学家最终让它节食。还有肥胖大叔,一只生活在曼谷街头的肥胖猕猴,游客给它喂奶昔、面条和其他垃圾食品。它的体重达到了惊人的15公斤,是普通猕猴的三倍,后来才被送进了相当于"肥胖农场"的猴子饲养场。但是,这些动物是常规还是特例还不清楚,因为有关灵长类动物肥胖的研究很少。在这项新研究中,庞策参考了已发表的对生活在动物园、研究机构和野外的40种非人灵长类动物(共约3500只)的体重测量结果。许多灵长类动物在圈养期间体重超标。其中,13种雌性灵长类动物和6种雄性灵长类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相对体重比野生条件下平均重50%。然后,庞策研究了约4400名吃西方饮食的美国成年人,以及九个自给自足人群中的成年人,这些人仍在觅食、狩猎、采集和种植自己的食物。在对身高进行控制后,他发现美国人的体重平均比自给人群重50%,这一比例与圈养灵长类动物相同。庞策尔说,这些结果表明,虽然遗传可能使某些人更容易肥胖,但我们作为一个物种,体重增加的多少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说,也不要责怪碳水化合物,或任何特定的食物或饮食。野生灵长类吃的碳水化合物--水果、树叶和其他植物--远远多于它们圈养的同伴,后者吃的是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尽管运动量存在差异,但两类灵长类动物每天消耗的卡路里数量是相同的,庞策在早期的研究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圈养灵长类动物并不会因为是沙发土豆而超重。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比较解剖学家阿德里安娜-齐尔曼(AdrienneZihlman)说:"猩猩靠吃水果和树叶发胖。这不是碳水化合物,而是额外的热量"。庞策尔说,这项研究表明,圈养灵长类动物可以成为人类肥胖症的良好模型,也是找到治疗肥胖症新方法的一条途径。科学家们可以测试饮食或行为的改变(如减少无聊)是否能瘦身。齐尔曼补充说,他们应该研究为什么雌性比雄性体重增加得更多。她指出,雌性动物在排卵和泌乳时会增加体重。纽卡斯尔大学的行为生物学家梅丽莎-贝特森(MelissaBateson)说:"这个结果非常有趣,也非常重要。"我们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肥胖动物模型。"...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210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2105.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