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发现了地球远古时期隐藏的第6次大灭绝现象

科学家们发现了地球远古时期隐藏的第6次大灭绝现象现在,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这些失踪的化石指向了地球上最早的已知大规模灭绝事件。这些最早的大型复杂动物群落因全球氧气急剧减少而死亡--这一发现可能对受到人类活动威胁的现代海洋生态系统有影响。"这代表了动物化石记录中公认的最古老的大灭绝事件,"研究的主要作者、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ScottEvans说。"它与所有主要的大规模灭绝事件一致,都与气候变化有关。"动物至少已经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灭绝的进化考验。有奥陶纪-硅谷纪和泥盆纪大灭绝(分别是4.4亿年和3.65亿年前),它们杀死了许多海洋生物。然后是二叠纪-三叠纪-也被称为"大灭绝"-和三叠纪-侏罗纪灭绝(分别在2.5亿年和2.1亿年前),这些灭绝影响了海洋脊椎动物和陆地动物。最近的一次大灭绝,大约在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消灭了大约75%的植物和动物,包括非鸟类恐龙。一段时间以来,是否应该在这个名单上再增加一次大规模灭绝,一直是古生物学家们的一个公开议题。科学家们早就知道5.5亿年前化石多样性的突然下降,但不清楚这是否是由于一个突然的大规模灭绝事件。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早期的三叶虫--有盔甲的海洋节肢动物开始与震旦纪动物群竞争,导致后者消亡。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震旦纪动物群继续生存,但保存这一时期化石的必要条件只存在于5.5亿年前。"人们认识到在这个时候生物群发生了变化,"埃文斯说。"但是对于原因可能是什么存在重大疑问。"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埃文斯和他的同事汇编了一个其他研究人员以前在科学文献中描述的震旦纪化石数据库,按照地理位置、身体大小和进食方式等因素对每个条目进行分类。该小组对生活在5.5亿年前的70个动物属进行了编目,发现其中只有14个属在1000万年后仍然存在。他们注意到保存化石所需的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也没有发现摄食模式的那种差异,这表明震旦纪动物由于与早期寒武纪动物(如三叶虫)的竞争而灭绝。已灭绝的埃迪卡拉化石Dickinsonia(左)和相关但罕见的Andiva(右)的印象,来自南澳大利亚的NilpenaEdiacara国家公园。但是在这些幸存的生物中,有一个共同点:相对于体积而言,身体的表面积很大,这可以帮助动物应对低氧条件。这一观察结果,结合5.5亿年前氧气减少的地球化学证据,表明震旦纪可能已经在海洋中的低氧供应造成的大规模灭绝事件中结束。研究人员于11月7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在线发表了他们的发现。"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地质生物学教授ShuhaiXiao(在新标签中打开)说:"我们研究了选择性模式--什么灭绝了,什么幸存了,以及什么在灭绝后繁荣了。事实证明,不能应对低氧水平的生物体被选择性地清除了。"为什么氧气水平在埃迪卡拉时代的晚期急剧下降,仍然是一个谜。埃文斯说,火山爆发、构造板块运动和小行星撞击都有可能,还有一些不太戏剧化的解释,如海洋中营养水平的变化。...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298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2983.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美科学家精确测定 2 亿多年前大灭绝时间

中美科学家精确测定2亿多年前大灭绝时间从南京大学获悉,中、美两国科研人员运用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最新测定了二叠纪末赤道等低纬度地区发生陆地生物大灭绝的时间。这一研究揭示了不同生态系统对环境恶化有不同的响应速度,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地还原出生物大灭绝进程。研究人员还根据全球古生物大数据库,对大灭绝前后不同纬度带的生物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低纬度地区不仅生物灭绝发生得较晚,灭绝率也相对较低,这可能说明当时低纬度地区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更高的环境抗压能力。据介绍,以最新的测年结果为依据,科学家可以更精确地还原出2亿多年前那场生命浩劫的发生过程。在二叠纪末期,陆地生物大灭绝最早开始于高纬度地区,逐渐推进到中纬度、低纬度地区。而海洋生态系统的崩溃则有独特的规律,总体来说发生得更为迅速。(央视)

封面图片

科学家们发现了有关古代大规模灭绝事件的新信息

科学家们发现了有关古代大规模灭绝事件的新信息FSU地球、海洋和大气科学系副教授、论文合著者JeremyOwens说:"这项研究告诉我们更多关于钼在这次大灭绝事件中的情况,但我们也将它向前推进了一步。我们的发现帮助我们了解有多少碳在系统中循环,它比以前认为的要大得多--可能与人类活动造成的现代大气和海洋的增加规模相当。"研究小组收集样品以前的研究表明,在古代大灭绝的整个主要阶段,钼的水平都在下降,但不清楚这种下降的范围有多大,何时开始,或者持续了多长时间。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检查了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省三个地方的岩石,这些地方以前是环绕着古代潘吉亚大陆的一个大海洋的一部分。由于该地点与全球海洋相连,研究人员可以推断整个地球的状况,而不仅仅是一个特定的盆地。他们发现了对钼下降的开始和持续时间的新估计,以及脱氧的第一阶段。他们的研究显示,衰退开始于大灭绝前100万年左右,总共持续了近200万年,这比专家之前估计的时间要长得多。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野外工作中发现的一块氨石化石钼的减少也意味着海洋中有机碳埋藏的大量增加,可能比以前的计算结果大几倍。那些计算是基于对火山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估计,意味着火山释放的二氧化碳实际上要高得多,这对平衡全球碳库是必要的。就像1.83亿年前一样,今天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被添加到地球系统中,这可能会减少许多生物赖以生存的海洋微量金属,如钼,因为海洋失去了氧气并掩埋了更多有机碳。在古代大灭绝事件之后,全球条件逐渐变得对生命更加有利,但这个过程需要数十万年。"研究地点的独特性使我们能够深入研究全球海洋的化学成分是如何在几百万年中发生变化的,这就调和了目前的许多科学辩论,这些辩论集中在这个时间间隔的局部与全球方面,"西奥多-塞姆说,他曾是FSU的博士后研究员,现在是查尔斯顿学院的助理教授。...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609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6097.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为困惑古生物学家150年的神秘巨骨揭开新谜底

科学家为困惑古生物学家150年的神秘巨骨揭开新谜底巨大的鱼龙浮尸在海面上的复原图。在欧洲各地的海洋沉积物中都发现了鱼龙的残骸。图片来源:MarcelloPerillo/波恩大学1850年,英国博物学家塞缪尔-斯塔奇伯里在一份科学杂志上报告了一个神秘的发现:在布里斯托尔附近的化石矿藏AustCliff发现了一块巨大的圆柱形骨头碎片。此后,类似的骨头碎片在欧洲各地都有发现,包括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博嫩堡和法国普罗旺斯地区。2亿多年前,这些地区被淹没在巨大的海洋之下,海洋覆盖了西欧和中欧的大片地区。沉积物中保存着当时动物世界的化石遗骸,包括海洋和沿海居民。关于这些大型骨骼化石属于哪一类动物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斯塔奇伯里在对首次发现的化石进行研究时认为,这些化石来自一种已灭绝的类似鳄鱼的陆地生物--迷齿亚纲(labyrinthodontia)。然而,这一假设遭到了其他研究人员的质疑,他们认为这些化石来自长颈龙、剑龙或一个仍然完全未知的恐龙类群。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不清楚这些骨骼化石来自哪种动物。现在的新研究表明,它们来自鱼龙。图片来源:MarcelloPerillo/波恩大学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不寻常组织马塞洛-佩里洛解释说:"早在20世纪初,其他一些研究人员就已经推测这些化石可能是巨大鱼龙的化石。"这位年轻的研究员在波恩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马丁-桑德(MartinSander)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研究,这是他硕士论文的一部分。作为工作的一部分,他研究了化石骨组织的微观结构。他说:"相似物种的骨骼一般具有相似的结构。因此,骨组织学--骨组织分析--可以用来得出结论,说明该发现源自哪个动物群。"研究人员使用改装过的钻头,能够在不破坏珍贵化石的情况下取出骨头碎片。由此获得的薄薄的骨骼横截面使研究微观结构成为可能。图片来源:DeborahHutchinson/布里斯托尔博物馆和艺术馆佩里洛首先从至今尚未分类的骨骼中提取样本。他说:"我比较了英格兰西南部、法国和博嫩堡的标本。它们都显示出一种非常特殊的特性组合。这一发现表明,它们可能来自同一动物群"。然后,他用一种特殊的显微镜证明,骨壁具有非常不寻常的结构:它含有矿化胶原蛋白(一种蛋白质纤维)的长链,这些长链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交织在一起,而这种交织方式在其他骨骼中尚未发现。具有类似结构的鱼龙骨骼有趣的是,加拿大的大型鱼龙化石也具有非常相似的骨壁结构。佩里洛强调说:"然而,这种结构在我研究过的其他动物群的化石样本中并没有发现。因此,看来这些碎片也极有可能属于鱼龙,而且这些发现驳斥了这些骨头来自陆生恐龙的说法"。这些化石很可能来自海洋生物的下颚。通过将化石碎片的大小与该动物群中其他物种的下颚进行比较,可以推断出这些动物的长度:正如鱼龙理论的支持者在早些时候的一项研究中最初推测的那样,它们的长度可能达到25米到30米。佩里洛说:"不过,这个数字只是估计,还远远不能确定--直到我们找到更完整的化石遗骸。尽管如此,这些化石肯定异常巨大。"最早的鱼龙生活在距今约2.5亿年前的三叠纪早期的古海洋中。像鲸鱼一样大的鱼龙很早就出现了,但最大的鱼龙大约在2.15亿年前才出现。在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几乎所有鱼龙物种都灭绝了。它们骨壁的不寻常结构--类似于碳纤维增强材料--可能使骨骼非常稳定,同时允许快速生长。佩里洛说:"即使动物正常进食,这些巨大的下颚也会受到强大的剪切力。这些动物也有可能用鼻子撞击猎物,类似于今天的虎鲸。不过,目前这还只是纯粹的推测。"编译自: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716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7167.htm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为地球上第一次已知的大规模灭绝事件带来了新的启示

研究人员为地球上第一次已知的大规模灭绝事件带来了新的启示这项研究由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地球科学系的博士后研究员斯科特-埃文斯领导,显示了在这个区间内最早的大规模灭绝的约80%的动物。"埃文斯说:"这包括许多不同类型的动物的损失,然而那些身体计划和行为表明它们依赖大量氧气的动物似乎受到了特别严重的打击。这表明这次灭绝事件是由环境控制的,就像地质记录中的所有其他大规模灭绝事件一样。"埃文斯的工作最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是XiaoShuhai,他也是地球科学系的教授,以及由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地球和行星科学系的MaryDroser领导的几位研究人员,埃文斯在那里获得了他的硕士和博士学位。震旦纪化石Dickinsonia(左图)和相关但罕见的Andiva(右图)在南澳大利亚Nilpena震旦纪国家公园的震旦纪成员的砂岩中的印象。"环境变化,如全球变暖和脱氧事件,可以导致动物的大规模灭绝和生态系统的深刻破坏和重组,"Xiao说,他是全球变化中心的附属成员,该中心隶属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弗拉林生命科学研究所。"这在地球历史的研究中已经被反复证明,包括这项关于化石记录中记录的第一次灭绝的工作。因此,这项研究让我们了解到当前环境变化对生物圈的长期影响"。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全球氧气的下降?这还有待商榷。"对于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简短的回答是我们并不真正知道,"埃文斯说。"它可能是火山爆发、构造板块运动、小行星撞击等的任何数量和组合,但我们看到的是,灭绝的动物似乎是对全球氧气供应的减少做出的反应。"埃文斯和肖的研究比人们想象的更及时。在一项不相关的研究中,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发现,缺氧,即氧气供应的减少正在影响世界上的淡水水域。其原因是什么?气候变化带来的水域变暖和土地使用带来的过量污染物径流。水体变暖降低了淡水的持氧能力,而淡水微生物对径流中的营养物质的分解则吞噬了氧气。埃文斯说:"我们的研究表明,与地球上过去的所有其他大规模灭绝一样,这种新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动物灭绝是由重大的气候变化造成的--这是一长串警示性故事中的另一个,证明了我们目前的气候危机对动物生命的危险。"震旦纪时期大约跨越了9600万年,两边分别是6.35亿年前的低温时期的结束和5.39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的开始。灭绝事件发生在地质记录的一个重要中断之前,即从原生代到泛生代的时间。在动物史上有五次已知的大规模灭绝,即"五大灭绝",包括奥陶纪-硅纪灭绝(4.4亿年前)、晚泥盆纪灭绝(3.7亿年前)、二叠纪-三叠纪灭绝(2.5亿年前)、三叠纪-侏罗纪灭绝(2亿年前)以及白垩纪-古生代灭绝(6500万年前)。埃文斯和团队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大规模灭绝被公认为是这个星球上生命进化轨迹的重要步骤。无论大灭绝的煽动性原因是什么,其结果是环境条件的多个重大转变。特别是,我们发现支持全球氧气供应减少是造成这次灭绝的机制。这表明在这个星球上超过5.7亿年的动物历史中,非生物控制对多样性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岩石中的化石印记告诉研究人员,在这次大灭绝事件中灭亡的生物会是什么样子。用埃文斯的话说,它们看起来很"奇怪"。埃文斯说:"这些生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出现得如此之早,以至于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似乎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建造大型的、有时是移动的多细胞体。有很多方法可以重现它们的样子,但收获是,在这次灭绝之前,我们发现的化石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我们今天对动物的分类方式。从本质上讲,这次大灭绝可能有助于为我们所知道的动物的进化铺平道路。"这项研究就像最近发表的其他几十篇文章一样,产生于COVID-19大流行时期。由于埃文斯、肖和他们的团队无法进入现场,他们决定主要根据已发表的记录建立一个全球数据库,以测试关于多样性变化的想法。"其他人曾建议在这个时候可能会有一次灭绝,但有很多猜测。因此,我们决定把我们能做的一切都放在一起,以尝试和测试这些想法。"埃文斯说。...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695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6955.htm

封面图片

最古老的神秘史前生物化石与科学家们的想法不同

最古老的神秘史前生物化石与科学家们的想法不同这意味着外肛动物门,即那些生活在类似摩天大楼的水下殖民地的触手动物,比以前估计的要年轻几百万年,并且只出现在奥陶纪时期(4.8亿年前)。这使得它们成为唯一一组没有在寒武纪"爆炸"中出现的动物化石,寒武纪是4000万年前的一次快速进化的生物爆发。这意味着寒武纪并不像人们传统认为的那样是一个独特的创新时期;相反,在更长的时间内,新的身体计划继续被进化刻画出来。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在小石桥生物群野外地点收集化石。在中国丘陵地区小石坝发现的古代化石材料揭示了以前从未见过的Protomelissiongateshousei的"柔软部分",以前认为它是最早的外肛动物门物种。这种脆弱的组织使研究人员能够将Protomelission解释为绿藻类Dasycladales的一个成员。研究的共同作者、达勒姆大学地球科学系的马丁-史密斯博士说。"我们倾向于认为'寒武纪大爆发'是进化史上的一个独特时期,在这个时期,动物生命的所有蓝图都被描绘出来了。"原生动物的新化石,显示藻类附着在腕足类动物的壳上。资料来源:张喜光"大多数后来的进化都归结为对这些原始的身体计划进行较小规模的修补。但是,如果外肛动物门真的是在寒武纪之后进化的,这表明进化在这个关键的创新时期之后仍然保持着它的创造性--也许生命的轨迹在5亿年前就已经定型。"研究的共同作者、云南大学的张喜光教授说。"以前的化石只保留了这些早期生物的骨骼框架,而我们发现的新材料则揭示了这些腔室里的生物。我们发现的不是我们期望在外肛动物门中看到的触角,而是简单的叶状凸缘--并意识到我们看的不是动物化石,而是海藻。这意味着最古老的、令人信服的外肛动物门化石要到下一个地质时期,即奥陶纪才会演化出来"。研究人员认为,虽然动物群体的起源可能没有那么突然,但这种海藻在早期海洋中发挥的作用比以前想象的要大。...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905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9057.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摸清鳐鱼如何在3.6亿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中通过进化幸存下来

科学家摸清鳐鱼如何在3.6亿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中通过进化幸存下来灭绝事件发生之后,在一个被称为石炭纪的时期,曾经稀有的鳐鱼在鱼类物种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新的石炭纪鱼类也显示出表明更多样化的饮食和游泳风格的特征。然而,今天(11月17日)将发表在《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这种转变可能并不像对化石记录的字面解读所表明的那样明显。初步看来,多样性的突然爆发似乎有一个长期的、但以前未被发现的导火线。Palaeoneirosclackorum的头骨和肩带资料来源: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大约3.7亿年前晚泥盆纪时期的一个微小化石标本。该化石被命名为Palaeoneirosclackorum,是一个多世纪前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的。它以前很少受到关注,因为它的尺寸只有2.2英寸(55毫米)长,太小而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进行研究。然而,利用CT扫描技术,研究小组能够得以窥视化石微小的头骨内部,并发现显示Palaeoneiros在鱼类家族树上的位置的特征。令他们惊讶的是,它显示了在泥盆纪的鳐鱼中没有发现的特定内部细节,而是石炭纪的年轻物种的典型特征。这意味着鳐鱼在泥盆纪时期更早地开始了多样化,在头部的内部结构上积累了微小但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发生在石炭纪期间出现的外在明显的变化之前,包括全新形状的牙齿和具有高度适应性的身体,形状像鳗鱼和天使鱼。首席研究员SamGiles博士说。"这些发现推翻了以前关于泥盆纪和石炭纪边界附近物种多样化的假设。它显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情况,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广泛多样化和生存的暗示,而不是只有少数的幸存者。"这些结果表明,对其他被忽视的化石的进一步调查可能会提供更多关于鲼鱼如何应对泥盆纪末期的灭绝的线索。贾尔斯博士和她的同事们希望对他们已经确定的其他标本采用类似的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关键时期。贾尔斯博士说:"化石记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凡的机会,让我们看到生物学如何对重大环境危机做出反应。我认为我们越来越接近于弄清楚这个壮观的多样化群体的崛起与地球历史上最灾难性的灭绝之一的关系,或者说是否如此。"...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312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3125.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