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重现久违的“昆虫之歌” 以帮助再次找到该物种

科学家重现久违的“昆虫之歌”以帮助再次找到该物种据NewAtlas报道,在博物馆里静静地呆了150年后,一个奇怪的标本现在再次“唱起了它的歌”。科学家们通过对其翅膀进行3D扫描,以数字方式重现了自1869年以来从未见过的一种久违的昆虫声音。这首“曲子”的具体内容可以帮助追踪野外的活体标本--如果有任何剩下的话。Prophalangopsisobscura是螽斯的一种,一种类似蚱蜢的昆虫,但人们对它了解不多,因为只有一个标本被收集过。孤独的整体样本是一只10厘米长(4英寸)的雄性,于19世纪中期在印度的某个地方被发现,然后被捐赠给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1869年在那里被首次科学地描述。尽管科学家们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此后再也没有看到过这种情况。最接近的匹配可能来自于2009年的一篇论文,描述了在西藏发现的两只雌性螽斯,它们看起来与单独的P.obscura标本可疑地相似,但由于雌雄之间的差异,无法判断它们是来自同一物种还是密切相关的物种。现在,一个科学家团队找到了一种独特的方法来帮助寻找。就像它们的蟋蟀近亲一样,螽斯也会把它们的翅膀或腿放在一起摩擦,以发出吸引配偶的声音。因此,研究人员扫描了标本的翅膀,创建了其表面结构的三维图像,并计算出其共振频率。由此,他们能够确定它产生了一种纯音的歌声,频率约为4.7kHz。然后,他们以数字方式再现了该昆虫的“歌声”。它听起来可能与你在一个温暖的夏夜所听到的任何蟋蟀相似,但从这种鸣叫声中,科学家们实际上可以推断出关于在哪里可能发现这种昆虫的相当多的信息,如果有任何昆虫仍然存在于野外。这种声音的音调很低,这有助于把它传得很远。这对寻找配偶很有帮助,但对吸引蝙蝠等捕食者也很有帮助。这个物种是自侏罗纪时代以来存活下来的相对不变的少数物种之一,这一事实表明它还没有进化出针对蝙蝠的防御措施。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EdBaker说:“将这个物种与现代近亲进行比较是很有趣的,因为它有大的翅膀,这表明它有能力进行长距离飞行,并唱着低调的歌,可以进行长距离的旅行。再加上它在户外生活的习惯,这些特征应该使它成为蝙蝠的理想目标,因为它更容易被发现。它自侏罗纪以来的生存表明,它目前生活的环境中没有以自由飞翔的昆虫为食的蝙蝠。”因此,该团队建议将未来的搜索重点放在对蝙蝠来说过于寒冷的北印度和西藏地区。而现在人们已经更好地了解了P.obscura可能发出的声音,研究人员说,设置录音设备来尝试聆听这些叫声可能是一个好主意,这可能导致重新发现该物种。该研究发表在《PLOSONE》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378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3781.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科学家警告说昆虫对植物的破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科学家警告说昆虫对植物的破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片来自怀俄明州汉纳盆地的叶子化石,距今约5400万年,显示了昆虫的破坏。首席研究员,怀俄明大学博士毕业生LaurenAzevedo-Schmidt说:"我们的工作弥合了那些使用化石来研究植物与昆虫在深层时间的相互作用的人和那些在现代背景下用新鲜叶子材料研究这种相互作用的人之间的差距。现代和化石记录之间昆虫损害的差异是惊人的"。阿泽维多-施密特与怀俄明大学植物学系和地质与地球物理学系教授埃伦-库拉诺以及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助理教授艾米莉-梅内克一起进行了这项研究。劳伦-阿泽维多施密特在怀俄明州汉纳盆地的一个约有6000万年历史的矿床中寻找植物化石。她和其他研究人员将化石叶子与现代样本进行比较,发现今天的昆虫破坏率更高。在这项研究中,对晚白垩世至更新世时代(200万年前)带有昆虫捕食损伤的叶子化石进行了检查。然后由Azevedo-Schmidt将它们与从三个现代森林中收集的树叶进行比较。详细的研究考察了昆虫造成的不同类型的损害,发现与化石记录相比,最近的所有损害都明显增加。科学家们写道:"我们的结果表明,尽管昆虫普遍减少,但现代的植物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昆虫破坏,"他们认为这种差异可以由人类活动来解释。尽管有必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确定昆虫对植物损害增加的确切原因,但科学家们说,气候变暖、城市化和入侵物种的引入可能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人员写道:"我们假设人类影响了现代森林中的(昆虫)损害频率和多样性,人类影响最大的是在工业革命后发生的。与这一假设相一致,2000年代初的标本馆标本比1900年代初收集的标本更有可能出现昆虫损害,这一模式与气候变暖有关。"但气候变化并不能完全解释昆虫损害的增加,他们总结说:"这项研究表明,人类对植物与昆虫相互作用的影响强度并不仅仅受气候变化的控制,而是人类与陆地景观的互动方式。"...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496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4963.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在日本偏远地区发现神秘的美杜莎水母新物种

科学家在日本偏远地区发现神秘的美杜莎水母新物种这位科学家就是文章的最后一位作者安德烈-莫兰迪尼(AndréMorandini)。他是圣保罗大学生物科学研究所(IB-USP)的动物学教授,也是该大学海洋生物学中心(CEBIMar)的主任。在开展研究期间,莫兰迪尼通过三个项目(10/50174-7、11/50242-5和13/05510-7)得到了亚太经社规划基金会生物多样性特征、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研究计划(BIOTA-FAPESP)的支持。其他作者分别是日本海洋地球科学技术机构(JAMSTEC)和冲绳科学技术研究所(OIST)的研究人员。StGeorge'sCrossMedusa被命名为"圣乔治十字美杜莎",是因为它只生活在小笠原群岛的须美寿火山口(SumisuCaldera)中,位于东京以南约460公里处。该火山口是一个热液活跃的深海火山结构,直径约10千米,深812米。"这个物种与迄今为止发现的所有水母都非常不同。它的体型相对较小,而在这种环境中的其他种类要大得多。"莫兰迪尼解释说:"它胃部的鲜红色可能与捕获的食物有关。像所有水母一样,它是透明的,鲜红色的胃确保生物发光体被吞食后不会被捕食者发现。生物发光(生物体发出的光)在黑暗的深海中很常见。选择"pagesi"这个物种名称是为了纪念最近去世的巴塞罗那水母分类学家FrancescPagès博士。作者确定该水母属于水母科Ulmaridae的一个新属(Santjordia,加泰罗尼亚语为圣乔治)和一个亚科(Santjordiinae)。发现一个新物种通常需要采集多个标本,但S.pagesi非常罕见,而且很难采集到,因此描述仅基于一个标本,尽管科学家们确实在附近发现了另一个标本,并期待未来的深海调查能发现更多的该类成员。该标本是遥控潜水器(ROV)"超级海豚"号于2002年在苏米苏火山口潜水时捕获的,只有配备这种特殊设备的科学探险队才能进入苏米苏火山口。直到2020年,KM-ROV拍摄到了同一物种的另一个个体,但未能采集到,此后再未发现其他标本。莫兰迪尼说:"我们选择公布描述,并呼吁人们关注该地点存在的物种,该地点的基质富含矿物质,具有商业开发潜力。遗憾的是,在这种地方开展研究离不开有这种兴趣的合作伙伴。"由于它甚至与近亲物种都如此不同,研究人员认为,S.pagesi可能拥有与迄今发现的毒液不同的毒液库。"谁知道呢?也许它所拥有的秘密比从那个地方开采出来的所有矿产资源都更有价值。"他强调说:"所有这一切都具有保持物种和遗址完好无损的优势。"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071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0715.htm

封面图片

新加坡发现新种蟑螂 科学家使用宝可梦名字为其命名

新加坡发现新种蟑螂科学家使用宝可梦名字为其命名该物种的发现者、昆虫学家FooMaosheng表示,他们发现的新蟑螂物种与费洛美螂有一些相似之处,例如:长触角、模仿兜帽的翅膀和细长的腿,而FooMaosheng和他的合作伙伴都是《宝可梦》系列的粉丝,所以便想到了用宝可梦的名字为他们的新发现命名。有趣的是,FooMaosheng对所有昆虫和宝可梦的热爱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生和其他昆虫学家中,为他赢得了“捕虫者”(bugcatcher)的称号。此外,这也不是第一次科学家用宝可梦的名字命名新物种了。2021年,三种颜色鲜艳的澳大利亚甲虫被发现,它们以宝可梦系列中的三圣鸟命名:Binburrumarticuno(急冻鸟)、Binburrumzapdos(闪电鸟)和Binburrummoltres(火焰鸟);2016年,在智利发现的一种蜜蜂被命名为Chilicolacharizard(喷火龙)。...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862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8627.htm

封面图片

消失100年后 科学家再次发现奇特大耳褐蝠

消失100年后科学家再次发现奇特大耳褐蝠资料来源:Cláudioetal.奇特大耳褐蝠(Histiotusalienus)于1916年首次被科学界描述,描述者是英国动物学家奥尔德菲尔德-托马斯(OldfieldThomas)。这一描述源自在巴西南部巴拉那州Joinville发现的一只标本。一个多世纪以来,再也没有捕获到该物种的报道。人们只能通过它的主模式来确定它的身份,主模式是一个独特的标本,代表了该物种的物理和分子特征,收藏在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一个世纪后的今天,该物种被重新发现。科学家巴西奥斯瓦尔多-克鲁斯基金会的ViníciusC.Cláudio博士、BrunnaAlmeida女士、RobertoL.M.Novaes博士和RicardoMoratelli博士,以及LilianiM.Tiepolo博士和M.M.M.Miepolo女士。巴西巴拉那联邦大学的LilianiM.Tiepolo博士和MarcosA.Navarro女士在开放存取期刊《ZooKeys》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详细介绍了这次目击事件。2018年,在研究项目Promasto(坎波斯吉拉斯国家公园和帕尔马斯草原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哺乳动物)的实地考察中,研究人员在帕尔马斯草原野生动物保护区捕获了一只大耳蝠标本。为了捕捉它,他们使用了雾网--捕捉蝙蝠和鸟类时使用的设备--设置在一片森林的边缘。当他们把它与该地区经常捕捉到的热带大耳褐蝠(Histiotusvelatus)进行比较时,发现完全不像。随后,这只身份不明的大耳蝠标本被收集起来,存放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国家博物馆,供进一步研究。奇特大耳褐蝠--Histiotusalienus。图片来源:Cláudio等人在将这只令人费解的标本与该属几乎所有物种的数百只其他大耳褐蝠进行比较后,研究人员最终确定了这只蝙蝠是奇特大耳褐蝠,并确认了它的第二个已知记录。他们说:"由于对该属中几个物种的描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且有些模糊不清,我们提供的比较和数据将有助于正确识别大耳褐蝠。"奇特大耳褐蝠的耳朵是椭圆形的,耳朵变大,由一层很低的薄膜连接;背毛和腹毛呈深褐色;全长约100到120毫米。这些特征组合与南方大耳褐蝠(Histiotusmagellanicus)最为相似,后者几乎没有连接耳朵的薄膜。迄今为止,奇特大耳褐蝠的唯一已知记录来自巴西南部圣卡塔琳娜州的儒安维尔,距离2018年发现它的地方约280公里。迄今为止,该物种已知出现在从茂密的热带雨林到箭竹林、河岸林和草地等多种地形中,海拔高度从海平面到海拔1200米以上。然而,该物种分布范围的扩大并不代表其保护状况的改善:该物种目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数据不足物种。它的栖息地--高度破碎化的大西洋森林,目前正受到农业活动的压力。但希望仍然存在:研究人员在研究报告中写道:"H.alienus在帕尔马斯的新记录是在一个保护区内,这表明该物种至少有一个种群可能受到保护。"...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726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7261.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在厄瓜多尔的云雾森林中发现咖啡蛇新物种

科学家在厄瓜多尔的云雾森林中发现咖啡蛇新物种科学家发现了厄瓜多尔云雾林中特有的新物种--都铎斯咖啡蛇。该物种由生物学家亚历杭德罗-阿尔特亚加(AlejandroArteaga)发现,栖息于高海拔地区的咖啡种植园中。这一发现凸显了保护云雾林及其周边栖息地的必要性,而物种命名则有助于这方面的工作。图片来源:亚历杭德罗-阿尔特加他说:"这是我发现的第30个物种,目标是100个。"与其他咖啡蛇一样,都铎斯咖啡蛇也经常栖息在咖啡种植园中,尤其是在其云林栖息地遭到破坏的地区。它是厄瓜多尔西北部安第斯山脉太平洋山坡的特有物种,生活在海拔1000米至1500米的地方。虽然它生活在种植园中,没有面临直接灭绝的重大威胁,但由于伐木和大规模采矿造成的森林砍伐,它的一些种群可能正在减少。一些Niniaguytudori标本的照片:上图来自皮钦查省SantaLucía云林保护区。下图来自因巴布拉省的RíoManduriacu保护区。资料来源:JoseVieira研究人员希望,它的发现将凸显保护云雾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将研究重点放在云雾森林周围被人类改造过的栖息地上,如咖啡种植园和牧场。研究人员在最近发表于《进化系统学》(EvolutionarySystematics)的论文中写道:"新蛇种的名字是为了纪念盖伊-图德(GuyTudor),他是一位全能的博物学家和科学插图画家,对鸟类和所有动物都怀有深厚的感情,这是对他通过艺术创作对南美洲鸟类保护产生的影响的认可。我们正试图通过为新物种命名来筹集保护资金。这个名字帮助我们保护了布埃纳文图拉保护区。"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697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6975.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揭秘细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与组织动态模式

科学家揭秘细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与组织动态模式由于两种细菌物种之间的追逐相互作用,可以创建结构模式。在一个新模型中,马克斯·普朗克动力学与自组织研究所(MPI-DS)的科学家描述了个体层面的相互作用如何导致物种的自组织,他们的发现提供了对集体行为一般机制的见解。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MPI-DS生命物质物理系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模型来描述细菌群体中的通讯途径。细菌通过感知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浓度并调整其运动来表现出整体的组织模式。“我们模拟了两种细菌之间的非互惠相互作用,”第一作者YuDuan解释道。“这意味着物种A正在追逐物种B,而物种B的目标是排斥物种A。”研究人员发现,仅仅这种追逐和避免的相互作用就足以形成一种结构模式。生成的模式的类型取决于交互的强度。这补充了之前的一项研究,其中提出了一个模型,该模型还包括细菌的种内相互作用,以形成一种模式。根据两个物种A和B之间的追逐和避免相互作用,不同的自组织模式可以在全球层面上进化。图片来源:MPI-DS/LMP在这个新模型中,还包括细菌运动的影响,不需要粘附或对齐来形成包含数百万个体的复杂超级结构。“虽然细菌种群动态显示出整体秩序,但在个体细菌水平上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单个细菌似乎以无序的方式移动,其结构只有在更高的水平上才可见,这非常令人着迷。”MPI-DS生命物质物理系组长BenoîtMahault总结道。该模型还允许考虑两个以上的物种,增加可能的相互作用和新兴模式的数量。值得注意的是,它也不限于细菌,还可以应用于各种集体行为。其中包括光控微型游泳者、群居昆虫、动物群体和机器人群。因此,这项研究提供了关于在具有许多组件的网络中形成大规模结构的机制的一般见解。...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917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9173.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