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瓦格纳兵变考验中国如何因应俄乌战争

港媒:瓦格纳兵变考验中国如何因应俄乌战争香港媒体刊文分析,对于中国而言,俄罗斯雇佣兵组织瓦格纳此次戏剧性兵变无疑敲响警钟,面对内外变局,尤其是随时可能因为偶发事件而翻开历史性一页的俄乌战争,“考验中国决断力的时候到了”。网媒“香港01”星期天(6月25日)发表署名文章说,虽然瓦格纳兵变退场了,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真正难题并没有解决,俄乌战争还在继续,此次兵变引发的涟漪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被看到。文章称,不过对中国而言,此次戏剧性兵变无疑敲响了警钟,面对内外变局,尤其是随时可能因为偶发事件而翻开历史性一页的俄乌战争,考验中国决断力的时候到了。文章说,上一次中国面对类似考验,还是在美国911事件发生之际。“彼时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当机立断,为中国赢得了关键十年的发展期,成为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外交案例。”文章引述已故中国外交官吴建民回溯这段过往时曾说:“911事件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在前苏联解体之后,美国突然之间失去了可与之对弈的对手。谁是美国的敌人?这是美国战略思考中的大问题。”他并说:“911事件和中国迅速做出的反应使美国认识到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恐怖主义才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和支持。如果说911事件前美国是把对华政策的侧重点放在遏制和防范中国成为美国未来的对手上,那么该事件后美国就将侧重点放在寻求同中国合作和发展关系上。”文章指出,回到俄乌战争,这一牵涉广泛、影响深远的国际变局,无疑是对中国决断力的关键考验。虽然迄今为止,中国在战事的不同阶段不断表明己方的立场与主张,也试图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寻求政治平衡,比如既参与对乌克兰的人道主义救援,反对俄罗斯主导的吞并乌克兰公投。同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既访问莫斯科与普京会谈,也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并派出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赴乌克兰等国访问。但随着事态的演变,这样的平衡越来越难以把握,而且在战事之外,中国正因此付出不可估量的“溢出”代价。比如,中美关系又一次站在了悬崖边上、欧洲的“去风险”、印美基于共同战略敌人的抱团、意大利正在考虑退出“一带一路”倡议等等。...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美中情局长:兵变显示普京发动战争对俄造成伤害

美中情局长:兵变显示普京发动战争对俄造成伤害美国中央情报局长伯恩斯说,俄罗斯的兵变事件显示出俄总统普京发动战争所产生的腐蚀性作用。路透社报道,伯恩斯星期六(7月1日)在英国迪奇利基金会(DitchleyFoundation)发表演讲时指出,瓦格纳首脑普里戈任发动兵变前,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狡猾理由”和俄军事领导层的战争行为做出严厉指控,令人震惊。这些言论和行为的影响将持续一段时间,“提醒人们普京的战争对他自己的社会和政权具有腐蚀性(的作用)”。伯恩斯称瓦格纳兵变事件为“对俄罗斯国家的武装挑战”,但他也表明,这是俄罗斯内政,美国过去和将来都不会参与其中。普里戈任上个月领导瓦格纳部队发动兵变,后与白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会谈后同意终止行动并前往白罗斯。普里戈任事后发言称,瓦格纳向莫斯科行军是为了自救,同时对乌克兰战事进行的无效方式表达抗议,而不是为了推翻俄领导层。分析认为,兵变事件削弱了普京的力量。但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星期五(6月30日)说,俄罗斯在兵变失败后将变得更加强大,因此西方不必担心这个世界上最大核国家的稳定。伯恩斯星期六还在讲话中指出,俄罗斯国内对乌克兰战争的不满情绪将继续啃噬俄罗斯领导人,同时正在为中情局的情报工作创造难得的机会,“我们不会让它白白浪费”。

封面图片

美媒揭露美国如何借俄乌冲突大发其财

美媒揭露美国如何借俄乌冲突大发其财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日前刊发题为《在欧洲的战争如何利好美国经济》的文章,揭露美国经济因俄乌冲突获利颇丰的事实。美国国防和航天领域的工业产值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增长了17.5%。拜登政府有官员表示,在950亿美元的追加国防预算案中,有607亿美元被指定用于乌克兰,其中64%实际上将回流至美国国防工业。文章说,欧洲国家成为美国军火的“大客户”。沃尔夫研究公司军事工业分析师迈尔斯・沃尔顿说,欧洲各国政府近几年在美国制造的喷气式战斗机和其他军事硬件上的支出相当于“一代人的投资”,过去几年的投资等同于之前20年的投资。沃尔顿说,美国国务院最近表示,在截至去年9月的一年里,美国有800多亿美元的重大军火交易,其中约500亿美元的军火都卖给了欧洲盟国,这是历史正常水平的五倍多。文章指出,当前局势拉近了美欧关系,并且对美国更加有利,美国军工业获益只是表现之一。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中断刺激了欧洲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需求。预计到2030年,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将增加近一倍,其中约三分之二将出口到欧洲。文章说,美国政府官员此前表示,分配给涉乌事务的资金正在重建美国的国防工业基础,启动和扩大武器弹药生产线,并为40个州提供了就业支持。乌克兰战争何以利好美国经济?乌克兰战争何以利好美国经济-863e6143HowWarinEuropeBooststheU.S.Economy(NewsFW)

封面图片

0136 罗斯 #乌克兰 #俄乌战争 #中国 #习近平 #国际要闻

0136#俄罗斯#乌克兰#俄乌战争#中国#习近平#国际要闻自俄乌开战以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首次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通电话。根据中国方面的通话内容总结,习近平向泽连斯基表示,中国将派出特使到乌克兰及其他国家,促使各方解决是次「危机」。习近平亦形容,各方开始出现「不同声音」,应把握机会建立基础以谋求达成政治解决方案。泽连斯基则在社交媒体指,两人于电话中进行「深入、有意义的对话」,进一步加深两国的双边关系。中国一直自称在俄乌战争中维持中立,习近平亦一直未有谴责俄罗斯入侵其邻国,中国于二月于联合国大会谴责俄罗斯的草案中投下弃权票。习近平早前更到访莫斯科,或显示中国有意接纳俄罗斯对西方国家构成安全风险的忧虑。另外,中国新任俄乌战争特使李辉亦曾任中国驻俄大使,并获颁俄罗斯友谊勋章。分析认为,虽然外界部分人士期望中国可以插手俄乌战事,游说俄罗斯停战,但西方国家及乌克兰更忧虑中国支援俄罗斯的可能性。而泽连斯基直接与习近平对话,就是为表达乌克兰方的底线。详细报导: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2023/04/26/zelensky-xi-jinping-ukraine-china/#WashingtonPost

封面图片

俄乌战争发生至今超过一年;外媒《CNN》报道,乌军于周末在乌东地区击落了一架属于中国制的商用无人机(UAV)「Mugin-5」。

俄乌战争发生至今超过一年;外媒《CNN》报道,乌军于周末在乌东地区击落了一架属于中国制的商用无人机(UAV)「Mugin-5」。报道指,该款无人机经过改装和武器化。位于中国厦门的无人机生产商MuginLimited向《CNN》证实,该机是由其制造。该公司谴责,不容许有人在战争中做用他们的产品,并表示已在战争开始时停止向俄罗斯或乌克兰销售产品。#俄乌战争#无人机#乌克兰#俄罗斯#中国制造#Ukraine#Russia#EvilCCP#TakeDownCCP#NeverTrustCCP#BoycottChina#支共祸患

封面图片

法官员称中国在俄乌战争立场有所软化

法官员称中国在俄乌战争立场有所软化法国官员透露,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召开前,中国在俄乌战争问题上的立场有所软化。彭博社星期四(9月7日)引述这名匿名高级官员报道,与去年相比,参与二十国集团峰会最终公报磋商的中国官员,在乌克兰课题的立场更为温和。这名官员也说,二十国集团所有成员国就俄乌战争的措辞达成一致,但仍需与俄罗斯达成折中方案。西方国家,特别是法国,曾敦促中国向俄罗斯施压,期望俄国能结束俄乌战争。报道称,中国的新立场是否能促使成员国就二十国集团公报达成协议,仍是未知数。

封面图片

美媒:美国及盟友关注中国对终结俄乌战争的潜在角色

美媒:美国及盟友关注中国对终结俄乌战争的潜在角色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和欧洲官员说,他们相信乌克兰拟定的春季攻势或为基辅与莫斯科年底前的和平谈判铺平道路,而中国可协助将俄罗斯带上谈判桌。美国《华尔街日报》星期天(5月7日)报道,西方国家鼓励谈判并寻求让中国在谈判中发挥作用的意愿代表他们的思维出现转变,当中美国的转变尤为明显。由于中国长期支持俄罗斯,令美国对中国参与和谈持高度怀疑态度。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最近公开表达谨慎乐观态度,认为中国可能帮助化解这场冲突。上述欧美官员说,西方国家的态度转变,基于意识到俄乌双方都没有能力继续无限期交战,而且应该检验中国在国际和平谈判中发挥作用的意愿。尽管如此,西方国家仍然无法确定俄罗斯是否愿意在总统普京领导下进行停火谈判。对谈判的兴趣使华盛顿与部分欧洲国家的立场更趋一致。这些国家渴望看到俄乌冲突结束,或者至少事态有所缓和,并非常希望今年讨论出部分解决方案。美国、英国和其他国家曾公开表示,应该尽力支持乌克兰打败俄罗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霍奇说:“我们已明确表达将继续支持乌克兰捍卫自己的国家免受俄罗斯的无端入侵,这种支持将持续下去。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表明俄罗斯准备停止对乌克兰人民的攻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致力于继续帮助乌克兰保护他们的人民免受俄罗斯的侵略。”法国总统马克龙已非常明确地推动乌克兰在春季攻势后寻求与克里姆林宫谈判。美国白宫和国务院官员长期以来也认为所有战争均可在谈判桌上结束,但表示这需要俄方展现真正的兴趣,才能真诚地开展谈判。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军事援助,旨在让基辅在谈判桌上处于更有利的位置。据欧洲官员称,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要官员赞成俄乌谈判,美国国务院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则持怀疑态度,希望先看乌克兰春季攻势进展如何,然后才考虑外交解决途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否认欧洲方面有关美国政府内部存在分歧的说法。美国国务院和中情局没有回应《华尔街日报》的置评请求。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