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门要求做好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

十部门要求做好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民政部等十部门日前出台意见,要求:①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因突发事件影响等情形,暂不能履行监护责任的,父母及相关部门要及时发现报告,并由民政部门对监护缺失未成年人依法进行临时监护;②民政部门或具备条件的未成年人住所地村(居)民委员会,要为监护缺失未成年人安排必要的生活照料措施,对生活陷入困难的及时落实社会救助政策;③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监护缺失适龄未成年人就学保障的指导和服务(应该是对前几天网上热议的回应)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即日起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

中国即日起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中国官方从即日起,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纹身服务,不得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文身。凡违反规定的文身服务提供者或个人将分别依照规定予以处理和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据中新网引述民政部网站消息报道,为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经商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网信办、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达成一致,2022年6月6日,中国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提出系列工作举措。《办法》指出,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认识文身可能产生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理性拒绝文身。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产生文身动机和行为的,应当及时劝阻,不得放任未成年人文身。《办法》规定,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不得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文身。专业文身机构以及提供文身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含医疗美容机构)、美容美发机构、社会组织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不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办法》明确,要严格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卫生健康部门不得审批同意医疗卫生机构(含医疗美容机构)开展未成年人文身服务项目;对之前已经文身且有意愿“去除文身”的未成年人,要提供规范医疗美容服务。市场监管部门在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时,要在从事文身服务活动市场主体的营业执照上相关经营范围后明确标注“除面向未成年人”。商务部门应当配合相关部门,指导行业协会督促美容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民政部门应当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不得审批同意社会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文身服务。...发布:2022年6月6日6:05PM

封面图片

民政部:即使父母同意未成年人也禁文身

民政部:即使父母同意未成年人也禁文身中国民政部回应网民询问时明确指出,即便父母同意许可,未成年人也禁止文身。据澎湃新闻引述民政部网站消息报道,民政部儿童福利司上周五(10日)答复网民关于《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的一些疑问,明确表示即使父母同意许可也依然不能提供文身服务,父母自己经营的文身店也不能给自己孩子文身。网民上周二(7日)在民政部网站留言称,查阅相关资料,似乎在此之前对于未成年人文身行为并未有一个明确的肯定或否定的认定,最近刚出台的《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针对此次的明文规定,我有几个疑问:一、在文身行为上,是否应完全不考虑未成年人自身的主观意愿?二、取得父母许可后的未成年人要求文身,是否能够被认可?或父母经营文身店,可否给自己未成年人子女文身?三、无法证明被文身的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犯,是否也应当追究文身服务提供者的责任?民政部儿童福利司上周五答复称,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文身已明显超出未成年人的理解和理性判断范围,应予以特殊保护、优先保护。民政部儿童福利司说,《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7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侵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即使父母同意许可也依然不能提供文身服务。父母自己经营的文身店也不能给自己孩子文身。对文身服务提供者追究责任,要依据不同个案,根据有关办法及程序办理。2022年6月6日,中国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规定: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不得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文身。专业文身机构以及提供文身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含医疗美容机构)、美容美发机构、社会组织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不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发布:2022年6月13日11:05AM

封面图片

最高检:强化未成年人综合保护,2023 年司法救助未成年人近 2 万人

最高检:强化未成年人综合保护,2023年司法救助未成年人近2万人最高人民检察院今天(1日)通报了2023年检察机关加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携手各方力量,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相关情况。据最高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上升态势,检察机关坚持零容忍态度,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020年至2023年,检察机关共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4.3万人,年均上升5.4%。对遭受犯罪侵害或因案件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检察机关实行“应救助尽救助”,既帮助未成年人尽快摆脱生活困境,也着眼改善身心状况、家庭教养和社会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2023年,检察机关司法救助未成年人近2万人,发放救助金1.9亿元。

封面图片

中国要求大型网络平台提供未成年人模式或设未成年人专区

中国要求大型网络平台提供未成年人模式或设未成年人专区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于明年元旦起施行,中国官方要求大型网络平台要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尽特殊义务,包括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影响评估、提供未成年人模式或者设置未成年人专区等。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国务院新闻办星期五(10月27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国家网信办、最高检、教育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情况。据介绍,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中国国家网信办在前期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条例(送审稿)》。司法部会同网信办反复研究修改,先后多次征求中央有关单位、地方人民政府意见,形成《条例(草案)》。今年9月20日,《条例》经中国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总理李强10月16日签署第766号国务院令公布《条例》。《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是中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条例》回应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关切,标志着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条例》共七章,主要明确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原则要求和监督管理体制、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制度。为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各部门依法推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治理。最高检相关负责人在吹风会上介绍,从2020年1月到2023年9月,检察机关起诉成年人涉嫌利用电信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16万人。针对通过网络聊天胁迫女童自拍裸照等问题,最高检发布指导性案例,确立了无身体接触猥亵行为等同于线下犯罪的追诉原则,目前已累计追诉犯罪3000余人。三年来,检察机关立案涉未成年人网络权益和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案件524件。《条例》在明确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普遍性保护义务的基础上,针对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者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平台,提出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的特殊义务要求,以督促大型平台企业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守护未成年人健康发展。...2023年10月27日4:15PM

封面图片

未成年游戏用户消费额渐趋走低 未成年人保护仍存挑战

未成年游戏用户消费额渐趋走低未成年人保护仍存挑战今日举行的2023年度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2023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保护进展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19岁及以下网民规模超过2亿。从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情况来看,近一年,28.86%的未成年游戏用户消费减少,消费额渐趋走低。《报告》指出,未成年人保护仍存挑战,包括人脸识别普及仍存多重困难、未成年人退款流程中身份核验难、多方共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封面图片

中国发布未成年人网游退费标准 划分监护人与网游方担责比例

中国发布未成年人网游退费标准划分监护人与网游方担责比例中国发布首个未成年人游戏退费标准,针对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退费纠纷,明确划分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监护人等责任方的担责比例。中国互联网协会星期二(5月28日)发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明确在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退费的纠纷中,网游服务提供者、监护人等应当根据各自过错情况分别承担相应责任。意见稿说,用户以未成年人监护人身份发起投诉或申请退费后,网游方应核验其身份,符合退费标准后,网游方、未成年人及监护人应按照法律有关“无效合同”的规定,将各自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予以返还。对于返还方式,意见稿明确,已消耗或使用的增值服务等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减扣;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经济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根据各自的过错情况承担相应责任。意见稿也划分网游方、监护人等责任方的担责比例,并提供相应参考场景。意见稿表明,网游方若没有按照规定接入统一实名认证、没有对未成年人实名的用户进行限充,将承担100%责任;监护人多次破坏防沉迷成果的,如主动帮助未成年人人脸识别、放任未成年人长期消费等将承担100%责任。意见稿还提到,若网游方已依法配置防沉迷措施,但监护人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等,网游方根据相关消费过程中防沉迷措施的有效性等承担责任,建议一般责任比例为30%至70%,监护人承担剩余责任。《中国青年报》报道指出,这是中国游戏行业首个完整的消费管理规范,适用于指导网游方、调解机构等组织开展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及调解,也可为相关部门、司法机关提供参考。中国官方去年12月曾发布文件,限制玩家在网络游戏中的花钱比例,但引起游戏圈巨震和舆论强烈抨击,迫使官方撤回条例。2024年5月29日10:29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