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蹊说|从莫言到农夫山泉,为何“反智文化”会肆意蔓延?

一个社会的良好氛围,在于鼓励人们讲真话,讲实话,而不是比谁带了什么帽子,屁股坐在哪?以上这些车轱辘话,我翻来覆去,小心翼翼地说几年了,奈何没有阻碍这股逆流越演越烈。所以今天还是无奈要说,如果说一遍,能起到一丁点的改变,那就说多说一遍。如果说多了真能改变,那就说一万遍!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吉利硬怼比亚迪油耗数据 这2.9升油耗到底是不是仙界科技?

吉利硬怼比亚迪油耗数据这2.9升油耗到底是不是仙界科技?但没想到,比亚迪是真有底牌藏着。你拿没量产的跟我比?好好好,我这没量产的还有46.5% ,直接压死!而且比亚迪还表示,像这样的底牌我有大把,只是没必要亮。这一波下来,吉利算是把自己打麻了……随后战线只能拉回到油耗上,有人直言2.9L的NEDC标准不够严格,按工信部的WLTC标准,应该是3.8L。这里,比亚迪确实不能说没错,毕竟大家一般对外宣称用的都是WLTC( 工信部 )油耗,测试更严格。NEDC测试标准里最高测试速度只有50 公里每小时,WLTC不仅要求最高车速达到130 公里每小时,测试时间也要比NEDC更长。比如秦L亏电油耗,NEDC2.9L,WLTC要去到3.8L。所以WLTC油耗数据数肯定比NEDC高很多,但你也不能说BYD不老实,毕竟NEDC测试标准目前还在使用。所以要我是吉利,我不会拿标准怼BYD。而是弄个WLTC亏电油耗低于秦L3.8L的车,这样的话,直接把最低油耗头衔就给抢回来了。这不更有说服力?总之啊,这波 “ 友好切磋 ” ,不仅没能对比亚迪造成什么形象上的损害,甚至大伙儿还都觉得吉利真 “ 急了 ” 。瓜确实是吃饱了,但打归打闹过闹,比起微博上来来回回的骂战,我觉得比亚迪这次把热效率干上去时用到的技术,其实还是更有意思点。热效率这个概念吧,差不多就是说咱们烧的油里面到底有多少能量在真正推着车往前走。这个数值一般是30% 左右,也就是说,你烧完一箱油,有70% 的能量都消耗在了各种损耗上。想想现在的油价都夺少钱一升了……别吵,我在思考。所以,提升热效率就是提高你省油的上限,不管你怎么轻量化,怎么低风阻,怎么黄金右脚,都绕不过热效率给你绑死的底层代码。那这么看,比亚迪的46.06% 对比一般车的30% ,岂不是无敌了?首先啊,咱们不能这么比。要知道这个46.06% 指的是最高热效率,而 30% 一般是指纯燃油车的平均发动机热效率,这两个可是有大区别的。在过去,40% 以上热效率的发动机并不是没有,但要达到40% 以上,必须是在非常极限的工况。油车开在路上,总难免要加速减速啥的,发动机没法一直在最舒服的状态运行,所以热效率平均下来只能到30% 左右。但现在不一样了,混动车可以让发动机在发电和推轮子之间自由切换,这样发动机就能在最高效的状态下工作。如此一来,最高热效率和平均热效率的差别就很小了。这一波操作下来,让过去家用燃油车的百公里7、8个油,直接给降到了4、5个,已经相当逆天。但这还不够。想要达到量产46.06% 的热效率,还有个更重要的玩意。那就是这个16:1的压缩比。压缩比这个参数,来自发动机内部活塞做功的过程。比如下面就是一个气缸的四冲程奥托循环,包括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步骤。发动机之所以能带着轮子转,关键就是在气缸里汽油和空气燃烧爆炸,然后顶着活塞往前走。这时候,汽油混合气体烧的越充分,热效率就越高。而让燃烧更充分的主要办法,就是提高压缩比。压缩比是吸进来的气,和爆炸时的气体体积之比,这个数值越高,就说明气缸把气体压的越严实,那么烧起来就越容易。一般,普通燃油车发动机的压缩比在10 :1左右,如果热效率要超过40% ,那压缩比就必须得往上走走,比如本田第三代混动系统用的LFB2.0L发动机,压缩比在13.5:1,热效率达到了40.6% 。但45% 是一道过不去的坎,是曾经热效率的极限,因为压缩比太高也会带很多问题。首先就是爆震,如果出现爆震,那么不仅发动机震动会比平常更明显一点,关键还会对发动机结构造成损害。具体啥原理咱就不细说了,打个比方就是,老板平时给你点压力,你确实会提高干活效率,但压力给太大了之后,就可能不想干了,甚至每天都想把公司给炸了。要解决爆震的问题,众多车企也就想了一堆办法,最简单的就是提高汽油品质。放上面的例子里,提高油品就是引进高端人才,老板压力给再大,他也能扛得住,而且干活效率还高。但比亚迪加92油弄16:1的压缩比,难不成是仙界科技?毕竟现在连增程器都要喝95的咯。也许,这只是比亚迪在宣传上晃了大家一下……上面咱们提到的其实是最普通的奥托循环,而比亚迪 DM-i 用的是 “ 阿特金森循环 ” 。咱们就拿憋气来打个不太严谨的比方。如果说奥托循环是吸气5秒再呼气5秒,那可能就没办法把气吐得足够干净。而阿特金森循环有点像吸气3秒,再呼气5秒。因为肺里的气比较少,所以后者在呼气的时候,肯定呼得更彻底一点。换成烧油,就是烧得更干净。当然,这么做也是有代价的。阿特金森循环的气肯定没有奥托循环来得劲大,所以说采用阿特金森循环的车型,动力通常都会相对较弱,开起来也会肉一点。我们可以看到,秦L相比秦plus,虽然压缩比从15.5:1提高到了16:1,但发动机动力似乎又小了几分……不过,这对混动车的影响确实比较小,一般咱们当个增程车去开,用的都是电机,其实是感受不到什么的。所以米勒循环和混动车基本是一个绑定的COMBO 。但为啥说比亚迪有可能在宣传上晃了大家呢?其实是因为在奥托循环里,吸气( 压缩比 )和吐气( 膨胀比 )基本是一样式的,而且吸多少气,对性能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以前车企在宣传的时候,一般就只跟大家说吸气是个啥情况。时间久了,大家也都只记得吸气,不记得吐气了。而比亚迪这波操作,其实就有把吐气叫成吸气的嫌疑,而因为它格外地能吐,所以这压缩比看起来就特别大。不过这应该也算车企们的常规操作了。之前马自达也是这么喊的,到底合不合理,咱也说不清楚。除了阿特金森循环以外,另一个提高燃烧效率的方法就是提高提高滚流比。这其实没有名字听着这么玄乎,简单说就是俩字 “ 搅拌 ” 。产生爆震也可能是因为汽油和空气没有搅拌均匀,导致有的地方压力过大,有的地方压力过小,那么提前给他搅拌一下,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是喝杯咖啡啥的,拿个勺子给它晃一晃就能搅拌,但气缸内就比较复杂了,比如需要改变活塞的形状,进气口角度,等等。另外,还有一招也能降低爆震,就是废气再循环技术,或者,比亚迪叫它催前取气 EGR 。虽说是让废气再过一遍气缸,但这可不是为了让之前没烧干净的废气,继续充回来拿来烧。其实最早发明这个技术是为了环保。因为空气里的氮气经常会在气缸里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或者二氧化氮,对环境不太友好。所以有个小天才直接把废气接回气缸,这样就能减少混合气体中的氧气含量,防止生成这些有害物质。不过没想到的是,这招还能降低气缸爆震的发生率,甚至能降低进气的机械能损耗( 泵气损失 ),结果就是会更省油。科学,很奇妙吧……其实为了提升热效率,每家车企都有自己的绝活,这里脖子哥是说不完了。总之在新能源时代,内燃机技术的进步并非停滞不前。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依然会是混动占主导地位,而内燃机的进步方向,就是往更适合混动的方向发展。诸如这样搞内燃机研发的国内车企不在少数,吉利的雷神混动,长安的蓝鲸动力,奇瑞鲲鹏动力,东风马赫电混等等,发动机功率越来越高,热效率上也是互相刷新记录。但作为一个消费者,你们攀比热效率高几个百分点和我真没多大关系,不如多造几台的便宜好开的车,更实在点。...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298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2981.htm

封面图片

西安,!

西安,西安!最近冒出一大堆文章,中心思想是:不应该指责西安。然后就是满屏的「XX面」、「肉夹馍加油」。再然后就开始描述风雪中的抗疫人员有多辛苦,老百姓有多不容易等等等等。更有读者问我能否写篇关于西安的正能量文章,给十三朝古都加油打CALL。是的,任何一轮疫情的战斗中,最苦,最累,付出最多的永远都是医护人员、基层干部,与老百姓。尤其是下完一场雪,冷风萧索、寒风刺骨的西安,狗哥去做核酸,拿出手机扫码的时间,手都冻得生疼,更别提一线的医护人员了。她们不仅需要为人民服务,还得一直往手上抹消毒液,几乎每一个人的手,都冻成了青紫色。那些紧急增援西安医院的解放军战士;那些按下鲜红手印,无怨无悔,奔赴西安援助的逆行者们;那些坚守在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那些一批又一批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运进来的物资,都为按下暂停键的西安点亮了一盏盏温暖的明灯。这种大爱无疆,怎么赞都不为过。但是一码归一码,不能因为医护人员与老百姓付出,就不能指责西安。正是前期忧患意识淡薄,麻痹大意、初期防疫不力、领导不力等等等这些人为因素,才酿成了今日的苦果,而基层人员的努力,更加衬托出城市战略层面与管理方面的严重欠缺。因一将无能而累死三军,这个“将”,怎么骂都不为过。01有人说,我们不应该指责西安,因为它之前的疫情防控做得很出色。全运会前一个澳门人到西安领略十三朝古都的魅力,感染了一个重庆游客,两人足迹遍布各大景点,西安全面管控核酸检测,最终无事发生。全运会中,一群额济纳旗游客来到西安,确诊,同时相关的游客在全国活动,造成了国内多地新的一轮疫情爆发,西安依旧无事发生。一直到全运会两个月后的12月4日,一辆由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飞往西安的PK854航班降落在咸阳国际机场,这架航班共180名乘客,集中隔离在西安市灞桥区瑾程酒店。PK854的确诊患者携带的病毒,通过西安至今仍然调查不清楚的方式,将病毒传播到了咸阳机场,感染了2个返回广东的游客,和一位送外孙出国的老人。12月9日,一个隔离酒店的工作人员,在例行检查中发现的确诊病例,随后工作人员的同事,也被爆出感染。但大概是因为在全运会前中期充当了吹哨人,有了两次精准防疫的经验,卫健委与防疫办多少有些松懈、麻痹大意。我的很多西安的老朋友,当时也没有很在意:一直到西工大附中停课的新闻出来,他们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但是,说着因为全运会期间表现亮眼就不应该指责西安的那些人,却忽略了一点,西安之前能够精准防疫,并非防疫应急方案做得多好,而是它有个简单粗暴的硬核规定:需要48小时之内的核酸检测报告!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简单粗暴,近乎苛刻的一刀切,我始终觉得是一种懒政、没有担当的行为表现。否则为什么其他城市都在搞精准防控,到西安这里却是「宁可杀错,不能放过」?更关键的是:当所有防疫的精力都集中在「堵外」上,内部空虚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狗哥10月份去西安的时候,刚下飞机,一个通道堵了四个航班的人,中高低风险地区的都有,足足堵了一个小时,直到有位暴躁老哥实在忍不住,现场开骂,行李才开始输送。因为西安防疫办只有入市必须48小时核酸检测的要求,并没有说返程的时候是否需要,狗哥就打疾控中心电话,结果电话一打就是一天,无人接听。到第二天再打防疫办,对方居然说他也不清楚,让致电机场,最后狗哥才从机场方面得到确认:不需要。当14天隔离期结束,狗哥被专人带到机场后:机场的接待人员,竟然找不到专用的安检口。于是,狗哥就这么在客流吞吐量排名全国第七的咸阳国际机场溜达了一大圈,等过了安检,专员接待的小姐姐就消失了。她只负责安检的前一部分,过了安检之后,就没人管了。被隔离了14天,每天被盒饭弄得想吐的狗哥,嘴巴里的馋虫有如脱缰野马,因为待机时间记长,他便找了个餐厅坐在角落,吃起了一直心心念念的羊肉面、酸辣汤面。如果此刻有德尔塔或者奥密克戎,那么,他已经感染。再加上返程飞机不用核酸检测,那么,他就将病毒带了出去。这也是西安疫情外溢至北京、东莞六地的主要原因之一。2021年12月19日,西安新增确诊病例24例,如果从4日算起,德尔塔已经在1300万人口的北方中心城市足足流窜了十五天。在这十五天内,西安好像在做些什么,但却什么都没有做。比如封闭雁塔区的红头文件已经在各个群里传播,但却突然在凌晨时分取消了;比如主要业务是当地儿童医疗的子牛诊所护士确诊以后,不仅没将相关学校停课、隔离、做检测,反而跟没事一样一切如常。然后就是班照上、研照考,接着奏乐接着舞。最不可思议的是:从始至终,西安都没有搞清楚疫情传播链是怎么形成的,流调信息也是语焉不详,不明不白,一切像是冬天玻璃上的雾,至今还没个定论与说法。这种情况,抗疫两年来,说真的,头一回见。流调信息难以取证还好理解,2500万人口的上海组建了一支3100人的流调队伍,按照人口比例,西安的流调队伍不说1500,破个四位数,搞个1000人是必须的吧,但实际情况是:西安的流调队伍规模,大概只有300人!至于传播链:到底是技术原因无法查明,还是其他原因不能查明,那就不得而知了。0212月19日,在一切皆为雾水的情况下,领导也是一筹莫展,但不能真的啥事都不干,无论如何,必须给公众展示一个积极的姿态,于是:经典的「为了检测而检测」的全员核酸来了!核酸检测大家都知道,是整个防疫流程里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但,就是这个基础工作,西安方面做起来竟然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手足无措、兵荒马乱、一塌糊涂。这么说吧,如果将2021年年末关于疫情新闻中的主角,换成武汉:多数西安人会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还以为此时是20年初的武汉!然而,至今让狗哥打破头都没想通「为什么要自己研发的西安一码通」和核酸系统,竟然崩坏了,更魔幻的是,一码通崩了之后,也没有后续的补救措施:西安市民只需要一张身份证,再口头承诺做过核酸检测并呈阴性,就可以大摇大摆的穿梭在西安的大街小巷。狗哥没想通,但西安大数据局长刘军同志想通了。他没说这个西安一码通是否是层层外包,也不认为是局里的大数据做得不给力,而是直接甩锅:每秒访问量达到了平日峰值的10倍以上,造成了网络拥堵!刘军遂建议西安市民:非必要不展码、不亮码。不得不说,中文真的博大精深,刘军此处的「非必要」就用得特别灵性。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呼吁老百姓没事别打开健康码,免得造成了他们的网络拥堵,狗哥总觉得这里特别魔幻,别说疫情爆发了,即使是平安无事的十八线的乡野小镇,出门办个事,都还需要扫码进入呢。无论是流调、传播链,还是二维码,核酸检测系统,这都是疫情防控的基础。但偏偏,西安方面一个都没有做好,这只能说明:西安关于疫情的应急方案,约等于无。在「需要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的硬核规定加持下,整个西安都陷入了一个怪圈:几乎天天扎堆排队做核酸检测,做了核酸检测报告出不来,好不容易出了报告,娘的,过期了,这一过期,又得重新排队做核酸……于是,那段时间的人们能干的事就只剩下一件了:……排队做核酸………排队做核酸……排队做核酸……然而,因为很多事情都是临时抱佛脚,西安初期的核酸检测的场面极度混乱,那时的流调信息中:有一小半,就是前往核酸地点检测出来的。虽然不一定是现场的人传人,但做核酸得张嘴,就这一瞬间,依照德尔塔4秒就能完成的传播速度,对于动辄几千人的扎堆聚集现场,但凡有几个高风险,真的令人细思极恐、头皮发麻。这种爆炸性的风险大家都知道,但是西安防疫办却当局者迷,且对于混乱场面毫无办法,只能隐隐绰绰的透露一个信息:非必要不要聚集!医疗储备不够,于是就一刀切,直接粗暴的关停医疗体系。有尿毒症患者需要透析,有癌症患者需要化疗,先致电12345,对方说:不归他们管。让打给医院,医院说:请与防疫部门协商。防疫部门也是头大,说我们也没办法,只能又是非必要别去医院了!03全员核酸检测是一笔糊涂账,也搞不清楚流调信息与传播链,自然就不能精准阻断病毒的传播。于是,西安方面只能升级防控措施了:封城!封城的决策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西安的城市管理水平与防疫应急准备,想要跟之前的浙江、南京、成都一样搞精准防御,绝无可能。只有真正的一刀切,将所有人都居家隔离,再通过一遍又一遍核酸,才能筛查出感染者,当所有的感染者都找出来以后,才能集中隔离,才能彻底清零。但问题在于,西安的封城令,来得毫无预兆,并且没有任何准备。22号一声令下之后,老百姓顿时慌了,一窝蜂的跑去抢购物资,于是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又引发了一大波的聚众事件。从那两天的流调信息来看:超市,成为了二次传播的主要阵地。官方也有点急眼,于是跑出来说:请各位市民不要恐慌,绝对保障民生物资。12月26日,西安市按部就班的全面开展消杀,阵仗搞得挺凶猛,甚至出动了炮雾车喷雾、飞机喷洒这种在武汉封城初期才动用的方法,但早在去年3月份,中疾控的张流波研究员就说了:喷雾车、飞机洒、更多的是重形式,在日后的抗疫工作中要特别避免,别对室外环境进行大规模的消杀,必须更多的考虑实际消毒效果。但在西安宣传口看来,消杀与前期的核酸检测一样,有没有效果根本就不重要,大家只要看到我们的热情,我们在轰轰烈烈的做事就行了。12月27日,通过5-6轮核酸检测的西安,筛查出了很多感染者,单日确诊:175例。虽然这已经是连续第三日单日确诊破150例,但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毕竟,如果说感染者的人数是一个固定值,那找出的病例越多就表示封城的效果越好了。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