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川书房|莆田的欧金中自杀了,很多人都松了口气

欧金中自杀了。10年20年之后,没有人记得欧金中曾经的善与美,他将以杀人犯的名义,登记在档案里。至于那些颟顸、麻木、程序化、与邻为恶、基层公权部门的不作为、个体生命的轻若鸿毛,都随风而去。欧金中只是这个伟大社会和网络喧嚣中的一个偶然事件,一个注定不会被记住的名字。在转瞬中,湮入滚滚红尘。我只是忍不住在想:当他自戕之时的那个瞬间,欧金中,一个还活着的人,他在想什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喷格拉底|希望找到欧金中的时候,他没自杀!

欧金中一个大字不识几个,打字靠语音,错别字连天的人,居然还学了一手注销微博操作程序。你摸摸自己的良心,开动自己的小脑瓜,问问自己,玩微博十年了,知道微博注销流程吗?细思极恐啊,这些人是有多怕,他们怕欧金中5年来维权的点点滴滴曝光,所以要让欧金中的微博消失;他们怕欧金中本人有机会说出真正的内情,所以悬赏欧金中的尸体……我现在就怕,平海镇政府找到欧金中时,他已经畏罪自杀。

封面图片

王biubiu|“畏罪自杀”是欧某中注定的告别方式

欧金中会白白死掉吗,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这种悲剧从来就不缺少,只是他让我们看到罢了。只要还有“畏罪自杀”这种冷冰冰的,自上而下俯览众生的思维方式,不尊重每一个普通人的基本权利,那么这种悲剧就永远不会少。“畏罪自杀”是欧金中命中注定的告别方式,因为他看不到这个社会给他留下哪怕一点点活下去的可能。

封面图片

中产生活观察|一张图看出欧金中面临的乡村政治

欧金中30年前救过一个落水儿童,自己因此而一度卧床不起,前几年也救过两只海豚——这说明,他是扎根乡土的,他熟悉乡里的一切,但是却被权力体系排斥在外。他救过的那个儿童已经长大,在视频中,他说欧金中的“品质”有口皆碑,“他的为人村里都知道”,这种道德上的肯定,其实恰恰说明欧金中在自己的村里是一个边缘人。他越是珍惜自己的声誉,就会越边缘。在这个社会,你看到过一个道德上站得住的人,能够享受到“公平”吗?

封面图片

维舟|论“畏罪自杀”

一个现代社会本不该有什么“畏罪自杀”,当然,我们现在也已无从得知,欧金中是否真的“畏罪”(客观上说,其行为只是“自杀拒捕”),按说他都躲藏了这么多天,也肯定很清楚难逃法网,真要“畏罪自杀”,那有的是机会,居然等到被发现、围捕时才自杀,那已经可说是求生意志相当强烈了。虽然欧金中是死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讨论就没有意义了,事实上,如果这案子没能激发我们的思考,只是在几天后就渐渐被人淡忘,那他和那两位受害人才真的算是白死了。

封面图片

【网络民议】莆田警方通报欧金中“畏罪自杀” 评论区数万网友不买账

就算永远很远:当他作为受害者时法律不予理睬,当他成为施暴者后法律来追究责任,那么我就认为法律只是为权势服务的。

封面图片

旧闻评论|舆论手札:欧金中杀人事件背后的政策问题

莆田欧金中杀人事件,有一个显著的舆论倾向,是这位杀人者得到了广泛的、公开的同情。而在此之前,农村孤狼式杀手,比如张扣扣,在舆论场中并未受到一致理解,反而招致相当多的恨意。舆论“孤立”杀人犯的长久基调,在欧金中这拐了个弯。最大的问题在于,行政确权的设计,以宅基地为介入方式,将农民置于合法与非法共存的灰色地带;在对宅基地具有的安身立命、传承后代等内化的文化功能下,单向度的确权增加了农村的致命矛盾。欧金中恰恰处于政策的明暗之间,就此而言,他的选择确实有某种悲剧意味。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