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卓敏生命科学教授团队所研发种子随神舟升空做实验

中大卓敏生命科学教授团队所研发种子随神舟升空做实验中大卓敏生命科学教授暨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林汉明团队期望大豆育种技术出现新突破,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支援下,与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及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团合作,成功把团队研发的3种耐盐耐旱陇黄大豆品种种子,随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搭载升空,进行航天实验,以观察大豆种子在太空环境下诱发的变化。返航后,团队将对种子进行精密基因组检测,全面分析表征变化,借以了解大豆种子在太空特殊环境下的诱变机理,期望为农业技术创新带来新突破,并探索未来种子进行太空旅行的可能性。连同早前由天舟六号飞船搭载的大豆根瘤菌,本港首个于太空进行空间搭载实验的农业研究项目全面展开。林汉明认为是香港农业科技研究的新里程,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科研合作,期望研究可启发香港学生勇于突破,建立广阔视野。2023-05-3022:36:05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大「根瘤菌」实验样本 随天舟六号送上太空

中大「根瘤菌」实验样本随天舟六号送上太空中大团队研究的大豆固氮菌菌株「根瘤菌」样本,上周三由「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搭载送上太空,是本港首个于太空进行空间搭载实验的农业研究项目,预计6至8个月会送回地球。团队希望了解「根瘤菌」在太空环境下的变化,筛选出有应用价值的「新菌株」,长远有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团队指「根瘤菌」存在于泥土,可与大豆等豆科植物的根部共生,形成「根瘤」,「根瘤」会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泥土中的有机氮,农作物毋须施肥都能摄取足够养份,从而减少使用人工氮肥。团队表示如果人工生产氮肥,须耗用大量能量,因而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中大卓敏生命科学教授林汉明表示,希望长远提高「根瘤菌」和大豆的抗疫力和产生固氮的效率,令土地更肥沃,减少使用氮肥,以及扩大「根瘤菌」的应用范围,包括边缘土地;团队又希望提高每个面积的产量,用更少耕地出产更多农作物。团队又指全球植物蛋白供应70%来自大豆,下一阶段希望把与内地研发的大豆送上太空,培育出更优良的大豆品种。2023-05-1515:03:36

封面图片

神舟十三开舱 中国农业大学等搭载作物种子出舱

神舟十三开舱中国农业大学等搭载作物种子出舱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昨天(26日)在京完成开舱。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搭载的作物种子顺利出舱。根据科技日报报道,苜蓿育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涛昨天受访时说,“这次通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我们搭载的种子是紫花苜蓿种子。”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抗逆牧草育种与利用团队首席专家杨红善介绍说,“依托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此次,搭载了紫花苜蓿、燕麦、中间偃麦草、红三叶等牧草种子21份,共计158克。”据了解,此次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种子“乘客”不仅仅有紫花苜蓿、燕麦,还有水稻、食用菌、生菜等各类植物种子。“每家单位搭载的种子和目的不尽相同,有些侧重于基础研究,有些则更侧重于品种培育。”杨红善说。“在选定紫花苜蓿和燕麦等牧草后,我们会根据育种目标确定要搭载的品种或新品系,对每一颗种子都精挑细选,使每一粒种子饱满,不能有损伤,确保从太空返回地球之后可以正常发芽。”杨红善说。换言之,这些种子是经过层层筛选而确定下来的,是名副其实的“天选之种”。对航天诱变育种而言,搭载航天器“上天”只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更重要的是结束太空之旅后返回地面的选育试验。“从种子搭载返回到地面种植,再到培育出新品种,不同植物的育种年限不一样。按照育种程序,培育出一个紫花苜蓿新品种需要十多年时间。燕麦是一年生植物,时间会减少2至3年。”杨红善说。中国自1987年首次开展水稻等农作物种子返回式卫星空间搭载至今已有35年。“航天育种具有其他手段无法获得的三个独特优势:提供原创、安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育种材料和种质基因源,获得罕见的具有突破性的优异新种质,较快培育出优质高产抗病的新品种。”王涛指出。在杨红善看来,航天诱变有“三宝”,即高真空、微重力和空间射线,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可以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化。...发布:2022年4月27日8:35AM

封面图片

我国在问天实验舱开展拟南芥和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实验

我国在问天实验舱开展拟南芥和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实验记者从8月29日在北京和上海同时举行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暨空间站高等植物培养实验阶段性进展情况介绍会上获悉,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内的拟南芥和水稻种子萌发已成功启动,目前生长状态良好,后续将开展拟南芥和水稻在太空“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实验。8月29日,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拍摄的“太空同款”水稻培养单元。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2022年7月,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7月28日,载有实验样品拟南芥种子和水稻种子的实验单元,由航天员安装至问天实验舱的生命生态通用实验模块中,通过地面程序注入指令于7月29日启动实验。8月29日,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拍摄的“太空同款”拟南芥培养单元里,拟南芥开的花。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目前拟南芥幼苗已长出多片叶子,高秆水稻幼苗已长至30厘米左右高,矮秆水稻也长至5至6厘米高。“此前,我国已成功完成过拟南芥在太空‘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实验,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完成空间微重力条件下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实验,并获得水稻培养的关键环境参数,为利用水稻进行空间粮食生产提供理论指导。”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郑慧琼说。郑慧琼说,由于种植空间和能源供给都十分稀缺,太空种植的农作物必须具备高产优质、高生产效率和低能源消耗的特性。8月29日,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实验室,郑慧琼研究员(右二)和研究团队成员观察地面对照水稻实验单元里的水稻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据介绍,在过去60余年中,科学家对于在空间种植和栽培植物进行了大量研究,当前研究重点逐渐由对植物幼苗阶段的研究扩展至种子生产研究,但目前只有油菜、小麦、豌豆等少数几种作物在空间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实验。8月29日,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实验室,郑慧琼研究员(左)和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开花是植物发育的关键环节。在空间条件下,植物开花时间延迟、开花数目少、种子结实率低和种子质量下降等问题仍然没有克服。”郑慧琼说,本次实验将探索利用空间环境因素控制植物的开花,实现在较小封闭空间中令植物生产效率最大化的可能途径,为进一步创制适应空间环境的作物和开发利用空间微重力环境资源提供理论依据。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1006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10063.htm

封面图片

中国神舟十六号乘组将择机开展出舱活动

中国神舟十六号乘组将择机开展出舱活动已在轨工作50多天的中国神舟十六号飞船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执行出舱活动。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星期三(7月19日)发布的消息,自神舟十六号今年5月30日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已在轨工作51天,为期五个月的太空科研之旅已完成近三分之一。目前,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所承担的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任务正扎实稳步推进,乘组将于近日择机执行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是由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个类型航天员构成的全新组合,是中国“国家太空实验室”全面建成后首个进驻的乘组。入驻以来,神舟十六号乘组很快适应环境、进入状态,先后开展生命生态、空间微重力物理等领域的一系列空间科学实试验,参与完成梦天实验舱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空间站电推进系统气瓶等出舱安装工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也在同一天公布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航天育种实验项目清单。自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历次飞行任务中均安排了航天育种搭载实验项目。日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就从神舟十二号搭载的羊肚菌菌种中,成功筛选并培育出了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航天育种也叫太空育种,是让农作物种子搭乘返回式航天器去到太空,利用太空的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等特殊环境作用,使种子产生基因变异,再回到陆地上,经过科学家多代筛选培育,最终形成特性稳定的新品种。

封面图片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上午11时14分发射升空。搭载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今次任务由汤洪波出任指令长,他在两年前曾执行神十二升空任务,唐胜杰和江新林就是首次飞行。三人早上出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的出征仪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太空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许学强下达「出发」命令后,领命出征。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任务包括完成与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轮换,驻留约6个月,开展实验,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太空站维护维修等工作。根据计划,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进入轨道后,将采用自主交会对接模式,在大约6个半小时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2023-10-2611:19:30

封面图片

中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中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中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星期四(10月26日)早上正式发射升空。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星期四早上11时许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执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三名航天员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乘组包括一名第二批航天员和两名第三批航天员,是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第30次飞行任务,也是第12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是完成与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轮换,驻留约六个月,并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载荷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工作。2023年10月26日11:29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