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华裔科学家返回中国

更多华裔科学家返回中国根据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收集的数据,2021年有1400多名在美国接受培训的中国科学家放弃了在美国学术单位或企业的工作,转而回到中国,该人数比前一年增加了22%。倡导组织亚裔美国学者论坛将于周五公布这些数据,其依据是学术期刊上作者姓名下地址的变化。过去10年,中国一直试图通过人才项目招募顶级研究人员,但从历史上看,大多数人都选择留在美国。然而从2020年开始,离开美国的人数急剧上升,2020年爆发新冠疫情,同时根据特朗普时代司法部旨在应对来自中国的国家安全威胁的“中国行动计划”提出的针对学者的刑事案件也有所增加。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应届毕业生也有部分选择离开美国的。据哈佛大学校报TheHarvardCrimson公布的对2021届本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2021届直接工作的毕业生仍集中在三大领域:金融(21%)、咨询(19%)、技术(17%)。疫情影响下,表示将从事学术或研究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比例略有上升,从2020届的7%上升到2021届的10%。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毕业生计划在毕业后居住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在这些学生中,超过75%将移居欧洲。来自:雷锋频道:@kejiqu群组:@kejiquchat投稿:@kejiqubo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2021年美国至少有1400名华裔科学家返回中国发展

2021年美国至少有1400名华裔科学家返回中国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至少有1400名美国华裔科学家离开了美国科研机构,转到中国进行研究工作。最多的是数学与物理科学家,共639人;生命科学的科学家,478人;工程学与电脑科学家,298人。另外,该报道指出,中国科研经费越来越充裕,科研实力迅猛增长,吸引大量科研精英。《华尔街日报》曾称,中国逐渐获得科学研究中心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IEEE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组委会在线上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2年及2023年ISSCC获选论文情况。其中,在ISSCC2023收录的198篇论文当中,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贡献了59篇论文,排名第一,占比29.8%。美国则以40篇论文,20.2%的份额,排名第二。如果加上中国台湾的23篇,那么中国(含港澳台)入选的论文数量将进一步达到共有82篇论文的历史新高,达到了美国的2倍以上!这也是中国首次在ISSCC收录论文中排名第一,凸显中国在芯片设计领域日益增加的影响力。...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656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6565.htm

封面图片

仅6.1%中国应届本科生起薪过万人民币

仅6.1%中国应届本科生起薪过万人民币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数据与咨询公司麦可思的数据显示,仅6.1%应届本科生起薪过万元(人民币,下同,约2000新元)。据界面新闻报道,麦可思对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分布分析显示,2021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5833元,为近10年中最高水平。分区间来看,38.4%的2021应届生毕业起薪集中在4000至6000元之间,月薪6000至8000元的应届毕业生占比23.7%。而在网上被频繁讨论的“月入过万”群体,在应届本科生里只占6.1%,该比例高于2020届的(4.3%),但依旧是极少数人群。中国青年报曾面向全国各大地区大学回收的2700份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超过2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月薪可以过万。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即便是一些人们普遍认为的“高薪行业”,应届毕业生也很难做到“一步破万”。2021届本科生从业平均收入较高的行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781元),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含计算机、通信、家电等,6508元),运输业(6351元),金融业(6100元),平均月薪均在6000至7000元。在高薪行业,大学生的涨薪空间较为乐观,但行业仅能涵盖少量职场人。在毕业三年后(2018届),毕业生平均薪资破万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10691元。麦可思研究认为,大学生平均工资水平受行业发展、劳动力供求关系,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影响。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本科生(2021届)毕业初期月收入为7332元;工作三年后(2018届)的平均薪资可达到11281元。

封面图片

超 4 成本科生工作几年后回县城就业:平均月收入 5377 元

超4成本科生工作几年后回县城就业:平均月收入5377元据红星新闻,麦可思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中国2018-2022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蓝皮书》统计发现,如今,越来越多大学应届毕业生不再只盯着一线大城市,转而将目光转向小城市,掀起一股回县城就业新潮流。《蓝皮书》对近五年大学毕业生的跟踪统计发现,应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在县城就业比例明显上升,从2018届的20%上升到2022届的25%,增长了5个百分点。其中,男生从2018届的19%上升到2022届的24%;女生从2018届的22%上升到2022届的27%。回县城安居乐业的背后,是县城工作收入水平的提高。据麦可思研究院统计数据,在县城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月收入,已从2018届的4640元上升到2022届的5377元。而就业满意度也从2018届的67%,上升到2022届的76%。

封面图片

超4成本科生工作几年后回县城就业:平均月收入5377元

超4成本科生工作几年后回县城就业:平均月收入5377元据红星新闻,麦可思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中国2018-2022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蓝皮书》统计发现,如今,越来越多大学应届毕业生不再只盯着一线大城市,转而将目光转向小城市,掀起一股回县城就业新潮流。《蓝皮书》对近五年大学毕业生的跟踪统计发现,应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在县城就业比例明显上升,从2018届的20%上升到2022届的25%,增长了5个百分点。其中,男生从2018届的19%上升到2022届的24%;女生从2018届的22%上升到2022届的27%。回县城安居乐业的背后,是县城工作收入水平的提高。据麦可思研究院统计数据,在县城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月收入,已从2018届的4640元上升到2022届的5377元。而就业满意度也从2018届的67%,上升到2022届的76%。来源:格隆汇

封面图片

报告:更多大学毕业生涌向地级市及以下地区

报告:更多大学毕业生涌向地级市及以下地区麦克斯研究院今天(20日)发布的研究报告《2022就业蓝皮书》(下称“报告”)显示,近五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重心下沉,更多毕业生涌向地级市及以下地区。据网媒“第一财经”报道,麦可思研究院的报告对中国2017年至2021年共五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进行调研,并发现,地级市(属于中国第二级行政区划,指受其行政中心所在城市所管辖的全部地区)及以下地区的民企、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增强。报告显示,近五年应届本科生就业重心下沉,冠病疫情以来更为明显。其中,2017年至2021年应届本科生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比例提升明显,从2017届的54%增加至2021届的58%。与此同时,2021届本科毕业生在直辖市就业的比例下降,从2017届的19%减至2021届的13%。从行业来看,到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本科生更多从教或做公务员。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2021届本科生主要在教育业(20.0%)、制造业(18.7%)及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门(9.1%)就业,且到教育业、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门就业的比例与其他城市类型(教育业:5.7%,政府及公共管理:2.9%)相比明显更高。报告显示,新一线城市近年来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提升。27%的2021届本科生在新一线城市就业,较2017届的24%增加了三个百分点,而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7届的22%减少至2021届的18%。杭州、苏州、成都外省籍毕业生流入增长明显。报告显示,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外省籍占比从2017届的36%上升至2021届的40%。在杭州、苏州就业的本科生中外省籍占比较2016~2018届均提升了11个百分点,到成都就业的本科生中外省籍占比提升了9个百分点。新一线城市产业结构、就业生态、城市环境、公共服务等不断完善,将持续吸引大学毕业生前来就业。2021届本科毕业生在二线城市的就业比例为20%,较2019届的18%有所提升。高职毕业生在二线城市的就业比例保持稳定,2019-2021届均为23%。...发布:2022年6月20日5:38PM

封面图片

中国入选世界高被引科学家数量 2022 年达 1169 人次 排名世界第二

中国入选世界高被引科学家数量2022年达1169人次排名世界第二我国理工农医类毕业生已超250万人。不仅科技人才资源储备丰富,顶尖科技人才国际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走向国际学术舞台中央,入选世界高被引科学家数量从2014年的111人次增至2022年的1169人次,排名世界第二。更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超过80%。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