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如果你有慢性疾病,无论是哪种慢性疾病,你身边的人都会假设你一定是没有竭尽全力配合治疗?

甲: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如果你有慢性疾病,无论是哪种慢性疾病,你身边的人都会假设你一定是没有竭尽全力配合治疗?乙:这是因为人们需要“对人生的控制感”,哪怕这种控制感是虚假的。健康的人想让自己相信,只要“不做错事情”就可以永远保持健康。健康的人很不愿意去看到事实:有可能一个人就是什么都没有做错,只是不明不白地陷入了糟糕的病情之中。为了逃避这个事实,健康的人喜欢进一步去假定,如果有一天自己生病了,只要全力以赴配合治疗,就一定能康复。而在这种“希望”的逻辑里,如果你长期生病,那一定是你做错过什么,或者没有全力以赴配合治疗。丙:楼上讲得真好,直击要害。很多人在想到贫困和穷人的时候,也是这种想法和态度。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慢性疾病与女性】

【慢性疾病与女性】在美国,30%的男性患有慢性疾病,38%的女性患有慢性疾病,而少数族裔女性和跨性别女性患有慢性疾病的比例更高。一项2019年的研究调研了丹麦医疗系统21年来接收的700百万患者。研究发现,在至少700种疾病中,女性确诊需要的等待时间,长于男性确诊需要的等待时间。52%的女性认为医疗系统中的性别歧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持相同观点的男性只有36%;38%的黑人女性认为医疗系统中的性别歧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持相同观点的白人女性只有14%。31%的女性经历过必须说服医生关于自己的病情自己没有说谎,有相同经历的男性只有19%;26%的女性遭遇过病情被医生无视的情况,而有相同经历的男性只有18%。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是一种主要影响到女性的疾病,大约80-85%的确诊患者是女性。85%的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患者曾经被医生误诊为精神疾病。慢性疲劳症候群也是一种主要影响到女性的疾病,大约75-85%的确诊患者是女性。89%的慢性疲劳症候群患者的病情曾经被医生无视。一项2018年的研究表明,女性慢性病患常常被医生认为是“精神过于敏感、情绪波动大、抱怨多、没有意志力配合治疗、心态不积极、常常说谎”。女性慢性病患常常被误诊为精神问题。一项2016年的研究表明,白人医学生有“黑人更耐痛”的误解。1977年至1993年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禁止育龄女性参与药物临床研究,这导致大量药品在正式允许销售之前没有在女性身上做过测试,因为女性病患在服药时遭受的副作用远远高于男性病患。现在,虽然所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医学临床研究已经要求必须包含女性的被试者,但用于研究主要影响到女性的疾病的研究经费远远不足,而用于研究主要影响到男性的疾病的研究经费常常超过实际所需。研究表明,当婚姻伴侣双方中有至少一方患有慢性疾病的时候,该婚姻的离婚率会上升到75%。一项2009年的研究表明,女性患有慢性疾病时遭遇离婚的概率,是男性患有慢性疾病时遭遇离婚的概率的6倍。残障女性遭到家庭暴力的概率比非残障女性要高40%。83%的残障女性会在一生中遭遇到性侵害。

封面图片

政府第四季推共同治理计划 家庭医生助跟进慢性疾病

政府第四季推共同治理计划家庭医生助跟进慢性疾病医务衞生局副局长李夏茵说,政府计划在今年第四季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让家庭医生协助有需要的巿民尽早管理好慢性疾病和相关风险,减低慢性疾病对他们健康和生活的影响,呼吁医护界和市民支持计划。李夏茵出席「家庭医生推广日」活动时致辞时表示,本港慢性疾病病人数目不断上升,预计2039年前会达到300万人,根据2020至2022年度人口健康调查报告,约四成的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患上相关慢性疾病,政府推出相关的筛查及管理计划,病望做到「早发现、早治理」。出席同一活动的基层医疗健康专员彭飞舟说,「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让市民在登记成为地区康健中心会员并经配对家庭医生后,可享用政府资助参与糖尿病及高血压筛查和风险评估,接受私营界别的治疗和护理服务。地区康健中心亦会协调、统筹和提供跨专业跟进,协助市民管理和预防慢性疾病。他呼吁医生尽早登记加入《基层医疗指南》,以便在「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推出后可第一时间参与。至今登记的家庭医生增至3100人。2023-05-1916:05:27

封面图片

「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下星期一起推出

「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下星期一起推出当局下星期一起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45岁或以上、未有已知糖尿病或高血压病历的香港居民当日起,可经任何一间地区康健中心或康健站参加计划,配对家庭医生作糖尿病和高血压筛查和长期跟进。截至上星期五,已有超过330名家庭医生参加计划。合资格人士将透过共付模式,自行负担一定的共付额,并在政府资助下在私营医疗市场接受糖尿病和高血压筛查、医生诊症和化验,并按个人健康状况获处方药物,接受护士诊所和专职医疗服务跟进,65岁或以上人士,可用长者医疗券支付计划的各项共付额。根据政府资料,在筛查阶段,参加者要为诊症付出一笔过的120元,毋须为化验额外付费。在治疗阶段,参加者诊症时要付出医生厘定的共付额,政府建议为每次150元,而使用计划药物名单内的基本药物毋须额外付费,化验方面,参加者一般只要就每组化验服务支付40至130元的指定共付额。医务衞生局表示,血糖偏高人士可享有每年最多4次资助诊症,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者就可享有每年最多6次的资助诊症。基层医疗健康专员彭飞舟表示,估计在45至84岁的人口中,约有17%为糖尿病或高血压隐藏患者。合资格人士透过参加计划,可防患未然。2023-11-0615:48:41

封面图片

当局冀20万人参与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

当局冀20万人参与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政府将于11月中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基层医疗健康专员彭飞舟在本台节目《星期六问责》表示,3年的先导计划,希望有20万人参与,没有目标上限,希望透过计划建立好建立地区医疗系统,做好预防。他又说,45岁后患血压高及心脏病风险增加,希望市民透过筛查,及早预防并治疗。计划下,如果市民经筛查后确诊糖尿病或高血压,可获6次资助诊症。被问到6次资助是否足够,策略采购统筹处总监张伟麟说,参与计划合资格人士,会先接受筛查,早发现个案的病情一般较轻,3个月跟进一次一般已足够。张伟麟说,目前有200多名医生参与计划,分布各区,对于参与医生人数感满意,相信最终会有数百名医生参与。有关计划以共付模式运作,对象为年满45岁、未有已知糖尿病或高血压病历的香港居民,先要成为地区康健中心会员,同意使用医健通,自行选择家庭医生做筛查并诊治。2023-09-3008:49:06

封面图片

当局料慢性疾病共治计划于3年内可为20万人进行筛查

当局料慢性疾病共治计划于3年内可为20万人进行筛查政府「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将于11月中推出,合资格人士可获政府资助筛查及治疗糖尿病或高血压,参加者在筛查阶段需付120元;如果确诊,每年最多享有6次治疗跟进,建议每次需付约150元、当中已包括药费。医务衞生局副秘书长李力纲希望,3年的先导计划可为20万人进行有关筛查,当局已为计划预留足够资源,不需封顶。他又说,已参与计划人士仍可返回医管局普通科门诊跟进,但当局会设立机制,避免出现「双重资助」。在计划下,在治疗阶段,参加者要支付诊症「共付额」,由家庭医生厘定,政府建议每次150元,李力钢强调会要求收费透明。策略采购统筹处总监张伟麟表示,「共付额」可每年度检视一次,政府系统可监察收费情况。计划亦设奖励机制,如果参加者达到健康指标,可于第3个计划年度获扣减最高150元「共付额」。2023-09-2516:31:40(1)

封面图片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慢性疾病非冠病疫苗接种禁忌症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慢性疾病非冠病疫苗接种禁忌症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强调,慢性疾病并不是冠病疫苗接种的禁忌症,慢性病患者比其他人更需要接种疫苗。据央视网报道,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星期六(7月23日)就冠病疫苗安全性有效性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慢性疾病并不是冠病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反而正因为有基础病,一旦感染冠病,如果没有接种疫苗或没有接种疫苗加强针,发生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会更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说:“目前包括肿瘤、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患者,只要健康状况是稳定的,药物控制是良好的,均不作为冠病疫苗的接种禁忌。”此外,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王福生表示,接种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也不会像有些网络信息所说的影响人体遗传发育、导致肿瘤转移扩散、引起抗体依赖性增强现象。发布:2022年7月24日11:44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