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实现对斜程能见度精确测量

西安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实现对斜程能见度精确测量记者近日从西安理工大学获悉,该校激光雷达科研团队在斜程能见度测量技术上取得突破。他们提出了一种激光雷达结合辐射传输模式的方法,突破了目前的斜程能见度测量技术瓶颈,实现了精确测量。相关成果刊发在《光学学报》杂志上。针对大气散射辐射亮度测量的技术难题,该团队借助拉曼—米散射激光雷达的气溶胶精细探测技术、辐射传输模式的大气散射辐射亮度解析方法和大气散射辐射亮度校正的斜程能见度测量技术,实现了对斜程能见度的精确测量。(科技日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澳门理工大学科研团队量子水印技术研究成果促进信息安全发展

澳门理工大学科研团队量子水印技术研究成果促进信息安全发展#澳门理工大学澳门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邢政、副教授林灿堂、副教授袁小晨与广东工业大学及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科研团队于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ofKingSaudUniversity-ComputerandInformationSciences》(沙特国王大学学报-计算机与资讯科学)共同发表量子水印技术学术论文“ANovelGeometricallyInvariantQ...https://www.gcs.gov.mo/detail/zh-hant/N24DVqx3Cn

封面图片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人员研发操纵装置 实现精确控制光子角动量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人员研发操纵装置实现精确控制光子角动量旋转物体携带角动量,这一特性也延伸到最微小的粒子,如光子。光子拥有两种不同形式的角动量:自旋角动量(SAM)和轨道角动量(OAM)。自旋角动量在两个特征值之间舞动,代表左右圆极化,而轨道角动量则有无限个特征值,对应于螺旋阶段。当SAM与OAM结合在一起时,我们就见证了"总角动量"(TAM)的出现,这是一个光子工具箱,应用领域广泛,涵盖激光雷达、激光处理、光通信、光计算、量子信息等。正如OAM为该领域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一样,TAM模式的高效识别和实时控制也为TAM的突破性应用提供了关键。然而,现有的识别光子TAM状态的方法有其局限性,包括动态范围受限、识别精度低以及无法即时调整滤波。这些制约因素限制了TAM的开发和应用进展。从光子束中提取所需的TAM模式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总角动量操纵器的概念结构:携带多种角动量模式的光束通过操纵器进行过滤。资料来源:Li等人,doi10.1117/1.AP.5.5.056002。据《先进光子学》(AdvancedPhotonics)杂志报道,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光子TAM操纵器,它消除了障碍,实现了对SAM和OAM的按需操纵。他们的方法涉及两个类似单元的对称级联:TAM分离器和TAM反向器。这些单元由被称为解包器和校正器的专用光学元件组成。我们可以将光子TAM操纵器想象成一个指挥家,领导着一个由光线组成的交响乐团。TAM分离器将进入的光束转换成空间排列的条纹组合,每个条纹代表一种TAM模式。空间滤波器开始工作,决定哪些TAM模式需要保留,哪些需要屏蔽。最后,TAM反向器将分离的光束带回空间域,完成这首交响乐。这一转换过程将入射光束从空间域映射到"位置-TAM域",便于在转换到空间域之前进行过滤。当多TAM状态入射时,系统在直通和选择性阻断情况下的性能。(a)入射光束的实验结果;(b)上述两种情况下输出光束的TAM光谱。在直通情况下,输出模式与输入模式一致。对于选择性阻断情况,放置在分离平面上的空间滤波器为Sp2。阻挡后,这些光束的图案从花瓣形转变为甜甜圈形。资料来源:Li等人,doi10.1117/1.AP.5.5.056002。研究人员报告的实验演示支持识别多达42种单独的TAM模式。研究结果表明,TAM具有良好的状态选择性能,因此对高速大容量数据传输和高安全性光子加密系统特别有吸引力。它还为高保真光子计算和量子雷达信号处理提供了新的视角。...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226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2269.htm

封面图片

CALIPSO激光雷达卫星任务的100亿次测量提供了重要的大气洞察力

CALIPSO激光雷达卫星任务的100亿次测量提供了重要的大气洞察力研究人员利用天基CALIPSO激光雷达测量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动物迁徙,即小型海洋生物在夜间从深海游上来捕食浮游植物,然后在日出前又游回去。图片来源:NASA/TimothyMarvelCALIPSO是一颗激光雷达卫星,它促进了全球对气候、天气和空气质量的了解,于2023年8月1日结束了其科学使命。在17年的运行过程中,云-气溶胶激光雷达和红外探路者卫星观测站记录了100多亿次激光雷达测量,并为数千份科学报告提供了信息。CALIPSO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entreNationald'EtudesSpatiales/CNES)联合发射,与云卫星(CloudSat)上的云探测雷达系统同步运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CALIPSO项目科学家ChipTrepte说:"我们必须首次制造出能够在太空中运行的精密激光雷达。然后,我们打算让这颗卫星紧密编队飞行,将CALIPSO激光雷达剖面测量结果与CloudSat的雷达剖面测量结果相匹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地球科学部主任卡伦-圣杰曼(KarenSt.Germain)发表了这一致辞,向CALIPSO科学团队和科学界的其他成员表示庆祝。资料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传感器技术激光雷达和雷达被认为是"主动"传感器,因为它们会向地球发射能量光束--CALIPSO使用的是激光,CloudSat使用的是无线电波--然后测量光束在大气中如何反射云层和气溶胶。其他轨道科学仪器使用"被动式"传感器测量反射的太阳光或地球或云层发出的辐射。来自CALIPSO和CloudSat的综合数据为了解云层结构和气溶胶层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两颗卫星于2006年4月28日同时发射,在太阳同步轨道上从南北两极绕地球一周,每天下午早些时候穿越赤道。它们探测了大气层的垂直结构,测量了云层的高度以及尘埃、海盐、灰烬和烟尘等空中颗粒层的高度。通过这种独特的、几乎同时进行的观测,科学家们对云的形成、大气对流、降水和粒子传输等几个大气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动画显示的是美国宇航局Aqua卫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分光仪(MODIS)仪器在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月5日期间拍摄的RGB彩色图像。棕色烟羽从澳大利亚东南海岸延伸至塔斯曼海,并越过塔斯曼海进入太平洋。叠加的垂直横截面显示了CALIPSO激光雷达在这些天的观测结果。亮色表示存在小颗粒(气溶胶),白色表示云层。在南纬40度附近的每个横截面上,都可以看到来自9英里(14.5千米)以上高度的大火的厚烟层。这些烟雾层下方的深色阴影是由于不透明烟雾层下方没有激光雷达信号。这些烟雾层含有非常小的颗粒,具有与烟雾类似的光学特性。资料来源:NASALangley/RomanKowch值得注意的观测结果例如,在澳大利亚2020年的大规模野火中,CALIPSO观测到烟雾在地球表面上空9到12英里处蹿升。其高度足以达到平流层,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烟羽之一。火山灰对飞机有危害。细小的玻璃状颗粒会影响能见度,并导致发动机熄火。"CALIPSO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就是探测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羽的存在并测量其高度,"温克说。"世界各地的火山灰咨询中心利用这些观测数据来提醒和指导商业飞行员避免飞入火山灰羽。2010年冰岛火山爆发时,火山灰向南飘散到欧洲上空,导致多个国家的所有航班停飞。通过CALIPSO的观测,科学家们得以向飞行员发出警告。CALIPSO数据用户的国际社区是该卫星的遗产之一。世界各地数百名学生学会了如何在他们的研究生研究中使用CALIPSO激光雷达数据,形成了一个国际社区,现在他们已经为使用下一颗卫星激光雷达的数据做好了准备。Trepte补充说:"合作伙伴关系使一个或多个团队能够共同完成单枪匹马无法完成的任务。对于CALIPSO而言,与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最理想的选择,他们在航天器和激光雷达科学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能够建造和运行一个巨大的任务,促进我们对气候、天气和空气质量的了解。"...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697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6979.htm

封面图片

破解哈勃张力:韦伯的精确测量揭示了宇宙膨胀之谜

破解哈勃张力:韦伯的精确测量揭示了宇宙膨胀之谜NGC5468是一个距离地球约1.3亿光年的星系,这张照片结合了哈勃和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数据。这是哈勃发现的最远的仙王座变星星系。它们是测量宇宙膨胀率的重要里程标。根据仙王座变星计算出的距离与该星系中的一颗Ia型超新星相互关联。Ia型超新星的亮度非常高,它们被用来测量远超过蛇夫座星系范围的宇宙距离,从而将宇宙膨胀率的测量扩展到更深的空间。资料来源:NASA,ESA,CSA,STScI,AdamG.Riess(JHU,STScI)宇宙膨胀的速度,即哈勃常数,是了解宇宙演化和最终命运的基本参数之一。然而,用各种独立的距离指标测得的哈勃常数值与根据宇宙大爆炸余辉预测的值之间存在着持续的差异,这种差异被称为"哈勃张力"(HubbleTension)。NASA/ESA/CSA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证实,哈勃太空望远镜敏锐的目光一直都是正确的,消除了人们对哈勃测量结果的疑虑。哈勃的历史成就建造NASA/ESA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科学依据之一是利用其观测能力为宇宙膨胀率提供一个精确的数值。在哈勃望远镜于1990年发射之前,地面望远镜的观测结果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根据推导出的宇宙膨胀率数值,宇宙的年龄可能在100亿年到200亿年之间。在过去的34年中,哈勃已经将这一测量值的精确度缩减到了百分之一以下,将两者的年龄差值缩小到了138亿年。哈勃通过测量被称为"仙王座变星"的重要里程碑,完善了所谓的"宇宙距离阶梯",从而实现了这一目标。然而,哈勃值与其他测量结果并不一致,其他测量结果表明宇宙在大爆炸后膨胀得更快。这些观测数据是由欧空局普朗克卫星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绘制的地图得出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从大爆炸冷却下来后结构演变的蓝图。解决这个难题的简单办法是说,也许哈勃的观测结果是错误的,因为它对深空尺度的测量出现了误差。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出现,让天文学家能够核对哈勃的观测结果。韦伯对仙王座的红外观测结果与哈勃的光学数据一致。韦伯证实了哈勃望远镜敏锐的目光一直都是正确的,消除了对哈勃测量结果的任何疑虑。这些并排图像的中心是一种特殊的恒星,它是测量宇宙膨胀速度的里程标--仙王座变星。这两幅图像的像素非常高,因为它们是一个遥远星系的放大图。每个像素代表一颗或多颗恒星。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WebbSpaceTelescope)拍摄的图像在近红外波段要比哈勃望远镜(主要是可见光-紫外光望远镜)清晰得多。通过韦伯更清晰的视野来减少杂波,仙王座就能更清晰地显现出来,消除任何潜在的混淆。韦伯望远镜被用来观测一个仙王座样本,并证实了之前哈勃观测的准确性,而哈勃观测是精确测量宇宙膨胀速度和年龄的基础。图片来源:NASA、ESA、CSA、STScI、AdamG.Riess(JHU、STScI)宇宙奥秘与理论挑战最重要的一点是,与早期宇宙的膨胀相比,近邻宇宙中发生的事情之间所谓的哈勃张力(HubbleTension)仍然是宇宙学家耿耿于怀的难题。空间结构中可能存在一些我们还不了解的东西。解决这一差异需要新的物理学吗?还是由于确定空间膨胀率的两种不同方法之间存在测量误差?哈勃和韦伯现在已经联手进行了明确的测量,进一步证明了是其他东西--而不是测量误差--在影响膨胀率。宇宙观测的进展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物理学家亚当-里厄斯说:"在消除了测量误差之后,剩下的就是我们误解了宇宙这一真实而令人兴奋的可能性。亚当因与他人共同发现了宇宙膨胀正在加速这一事实而获得诺贝尔奖,这一现象现在被称为'暗能量'。"作为交叉检验,2023年的首次韦伯观测证实,哈勃对膨胀宇宙的测量是准确的。然而,为了缓解"哈勃张力",一些科学家推测,随着我们对宇宙的深入观察,测量中看不见的误差可能会增加并变得明显。特别是,恒星拥挤可能会系统地影响对更遥远恒星亮度的测量。合作验证与未来方向亚当领导的SH0ES(用于暗能量状态方程的超新星H0)小组利用韦伯望远镜获得了更多的观测数据,这些天体是关键的宇宙里程碑标记,被称为仙王座变星,现在可以与哈勃数据进行关联。亚当说:"我们现在已经跨越了哈勃观测到的整个范围,我们可以非常有把握地排除测量误差是哈勃张力的原因。"团队在2023年进行的前几次韦伯观测成功表明,哈勃在牢固确立所谓宇宙距离阶梯第一级的保真度方面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这幅插图展示了天文学家用来计算宇宙随时间膨胀速度的三个基本步骤,这个值被称为哈勃常数。所有这些步骤都涉及建立一个强大的"宇宙距离阶梯",首先测量附近星系的精确距离,然后再测量越来越远的星系。这个"阶梯"是一系列对不同种类天体的测量结果,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些天体的固有亮度来计算距离。对于较短的距离来说,最可靠的是仙王座变星,这些恒星以可预测的速率脉动,从而显示出它们的内在亮度。最近,天文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了附近大麦哲伦云中的70个仙王座变星,对该星系进行了最精确的距离测量。天文学家将附近的仙王座变星的测量结果与更远星系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这些星系还包括另一个宇宙尺度--被称为Ia型超新星的爆炸恒星。这些超新星比仙王座变星亮得多。天文学家用它们作为"里程标",来测量从地球到遥远星系的距离。每一个标记都建立在"阶梯"的前一步之上。通过使用不同种类的可靠"里程标"来扩展"阶梯",天文学家可以测出宇宙中非常遥远的距离。天文学家将这些距离值与整个星系的光线测量值进行比较,由于空间的均匀膨胀,星系的光线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变红。这样,天文学家就可以计算出宇宙膨胀的速度:哈勃常数。图片来源:NASA、ESA和A:NASA,ESAandA.Feild(STScI)宇宙距离阶梯的复杂性天文学家使用各种方法来测量宇宙中的相对距离,具体取决于所观测的天体。这些技术统称为宇宙距离阶梯--每一级阶梯或测量技术都依赖于前一级阶梯的校准。但一些天文学家认为,沿着"第二梯级"向外移动,如果仙王座的测量结果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变得不那么精确,那么宇宙距离的阶梯可能会变得不稳固。出现这种不准确的情况可能是因为仙王座的光线可能会与邻近恒星的光线混合在一起--随着距离的增加,这种效应可能会变得更加明显,因为天空中的恒星会挤在一起,彼此变得更加难以区分。观测方面的挑战在于,过去哈勃拍摄的这些更遥远的仙王座变星的图像,在我们和它们的宿主星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时,看起来与邻近的恒星更加拥挤和重叠,因此需要仔细考虑这种效应。中间的尘埃使可见光测量的确定性变得更加复杂。韦伯望远镜能穿过尘埃,自然地将倒灶系恒星与邻近恒星隔离开来,因为它在红外波段的视力比哈勃望远镜更敏锐。"韦伯望远镜和哈勃望远镜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我们发现,当我们沿着宇宙距离阶梯爬得更远时,哈勃的测量结果仍然是可靠的,"亚当说。新的韦伯观测结果包括八个Ia型超新星的五个宿主星系,共包含1000个蛇夫座天体,并延伸到蛇夫座天体测量结果最远的星系--距离1.3亿光年的NGC5468。"这横跨了我们用哈勃测量的全部范围。因此,我们已经走到了宇宙距离阶梯第二级的尽头,"合著者、巴尔的摩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加甘迪普-阿南德(GagandeepAnand)说,该研究所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运营韦伯望远镜和哈勃望远镜。哈勃和韦伯对"哈勃张力"的确认,...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537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5375.htm

封面图片

斯威本理工大学OzGrav项目再获3500万澳元 致力于将爱因斯坦的想象变成现实

斯威本理工大学OzGrav项目再获3500万澳元致力于将爱因斯坦的想象变成现实中心主任MatthewBailes教授说,这笔资金不仅将使OzGrav对我们宇宙的本质做出里程碑式的发现,而且还为澳大利亚的巨型科学仪器奠定了基础,这些仪器可能在2030年代和2040年代改变物理学。"当OzGrav在2017年启动时,我们为天体物理学的新时代的诞生做出了贡献。这项再投资将使我们在未来十年内处于变革性科学发现的最前沿,"Bailes教授说。"有机会吸引有才华的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并与他们一起工作,这个中心将吸引令人难以置信的活力。通过改进我们先进的引力波探测器,我们将能够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宇宙,探测中子星和黑洞,并绘制宇宙的演变图。"将爱因斯坦的想象变成现实引力波是爱因斯坦于1915年在其广义相对论中首次预测的,在科学进步使其在2015年首次被探测到之前,已经有100年没有被探测到。从那时起,OzGrav的研究人员一直处于引力波发现的最前沿,做出了重大发现,以帮助理解黑洞和扭曲时空的极端物理学。"作为一所以技术为重点的大学,在天文学、物理学和空间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斯温伯恩大学很自豪能够继续成为这一全球合作的所在地,"副校长、研究教授KarenHapgood说。在MatthewBailes教授的领导下,OzGrav已经为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做出了许多领域的决定性贡献。通过与工业界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并通过我们领先的空间教育项目,我们期待着扩大这种影响,并激励澳大利亚高科技劳动力的下一代毕业生。"下一代的发现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的新资金将使OzGrav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引力波探测器的灵敏度和产量,抑制量子噪声并减少涂层损失。这预计将使探测率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这将使:发现引力波和极端电磁事件的新来源利用黑洞和脉冲星,在宇宙中最强的引力场中测试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界限通过对中子星及其合并的观测了解超密集物质利用引力波和快速射电暴绘制宇宙演化图OzGrav还致力于加强该领域的公平性和多样性,增加STEM领域代表不足群体的参与和职业选择。通过学校宣传,该中心还旨在激励下一代从事STEM事业,特别是在许多年轻女性和代表不足的群体选择不参加STEM科目的年龄。OzGrav的总部设在斯威本科技大学,是澳大利亚多所大学的合作项目,包括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悉尼大学、莫纳什大学、阿德莱德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和墨尔本大学,以及CSIRO。首席调查员:斯威本科技大学--MatthewBailes,ChrisBlake,AdamDELLer,JarrodHurley和RyanShannon。澳大利亚国立大学--DavidMcClelland,ChristopherLidman,KirkMcKenzie,SusanScott,BramSlagmolen和Ling(Lilli)Sun。莫纳什大学--EricThrane、PaulLasky和IlyaMandel。阿德莱德大学--DavidOttoway和PeterVeitch。墨尔本大学--KatieAuchettl和AndrewMelatos。昆士兰大学--TamaraDavis。悉尼大学--TaraMurphy和ElaineSadler。西澳大利亚大学--JULi和ChunnongZhao。其他国际合作伙伴包括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麻省理工学院(MIT)和美国的激光干涉仪引力波观测站,以及美国、荷兰、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的机构。...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727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7275.htm

封面图片

中外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天问一号”日凌观测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中外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天问一号”日凌观测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火星日凌是指地球、火星运行至太阳两侧且三者近乎处于一条直线的自然现象(如图1所示)。火星日凌期间,探测器向地球测控站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经过临近太阳空间(以下简称临日空间),受太阳电磁辐射干扰导致其信号强度和频率发生变化,科学家通过对这些影响的研究,可以反演研究太阳的活动情况。图1,日凌期间,地球、火星与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2021年火星日凌期间,“天问一号”环绕器和欧空局“火星快车”轨道器任务团队控制两个探测器定期向地球发射无线电信号,多国科学家利用国内外十多个射电望远镜,对两个探测器的信号受太阳影响情况进行了观测。图2,火星日凌期间,多个VLBI测站对天问一号和火星快车进行观测2021年10月9日,当火星投影点(火星在太阳附近的投影,见图2所示)距离日心2.6Rs(太阳半径)时,研究人员发现6个观测站接收到“天问一号”与“火星快车”的无线电信号频率出现了最强±20Hz、时间长达10分钟的扰动。通过对扰动信号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在无线电信号传播过程中穿越临日空间时,该区域的电子总含量发生了上千个TECU(总电子数单位,1TECU=1016个电子/平方米)的变化。经过与大角度分光日冕仪(LASCO)在同一时期获取的光学遥感观测数据对比后发现,此次的电子总含量变化是由于日冕物质抛射(CME)现象引起的。CME现象作为太阳上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之一,可快速抛射大量携带有磁场的等离子体,这些等离子体对信号的折射与散射效应会导致信号频率产生扰动。由于相同的频率扰动信号抵达不同位置测站的时间不同,通过频率扰动信号与各测站之间的传播距离与传播时间,可计算得到CME的等离子体抛射速度,因此多站联测可以用来研究临日空间太阳活动的空间传播情况。(a)天问一号频率扰动变化(b)火星快车频率扰动变化图3,2021年10月9日,火星投影点距离日心2.6Rs时,日冕物质抛射引起的天问一号(a)和火星快车(b)的频率和载噪比扰动变化。Hh:南非哈特比斯特胡克测站;Ys:西班牙耶韦斯站;Mc:意大利梅迪奇纳站;Sv、Zc和Bd:俄罗斯的斯韦特拉耶测站、泽连楚克斯卡雅测站和班达拉测站;Yg:澳大利亚亚拉测站。CME在07:09到达火星投影点,CME前沿在07:20到达火星投影点,07:32离去,11:00之后恢复背景太阳风状态。07:20~07:32之间,频率扰动达到±20Hz。时间为世界协调时(UTC)。同时,在火星投影点附近更小的空间尺度范围内,观测到了因CME与冕流相互作用引起的冕流波。冕流波是一种大尺度日冕波动现象,又被称为“太阳上空飘扬的彩带”,反映了磁场对太阳风等离子体运动的约束情况。通常情况下,冕流波是利用光学手段通过日冕仪进行观测,但会受到观测背景亮度的限制。此次,通过射电方法观测到了背景较暗且光学手段无法分辨的冕流波细节结构,为未来开展冕流波观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次观测还在CME离去时,探测到初生高速太阳风流。初生太阳风指刚刚从太阳射出的太阳风。一般认为初生太阳风是低速的,在距离日心5Rs~20Rs范围内加速后才会形成高速太阳风。而本次观测在距离日心2.6Rs的位置就发现了速度高达上千公里每秒的高速太阳风现象,研究人员推测初生高速太阳风流可能是受到了来自太阳的磁流体动力学波的影响形成的。这次的观测工作也说明了,通过多站观测的方法,可以为科研人员研究太阳风流动与磁流体波动提供了观测数据支持。左:CME过火星投影点引起的瞬变太阳风速度变化及高速流径向速度变化;右:冕流波速度变化图4,整个观测过程中测量的CME、冕流波和高速流的速度变化图5,冕流波到达多个测站的投影点,及沿着Hh-Ys方向传播的高速流示意图本项工作得益于探测器射电遥感观测方法的高灵敏度,以及多站联合观测具有的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优势。该方法可以对原位探测器无法进入的临日空间和光学手段无法识别的空间小尺度快速变化现象进行观测,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加细致地研究临日空间环境及其对深空通信的影响。该项工作以“DetectingtheOscillationandPropagationoftheNascentDynamicSolarWindStructureat2.6SolarRadiiUsingVeryLongBaselineInterferometryRadioTelescope”(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站测量2.6个太阳半径处初生太阳风的波动和传播)为题,发表在天文学领域国际专业期刊《TheAstrophysicalJournalLetters》,通讯作者为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马茂莉和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的GuifréMoleraCalvés。该项工作得到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中国VLBI网、上海天文台VLBI中心和欧洲VLBI观测网的大力支持,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天文台国家基础科学公共科学数据中心“VLBI月球与深空探测数据库”、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2041-8213/ac96e7...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935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9359.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