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金观平:着眼长远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经济日报金观平:着眼长远加快布局未来产业】经济日报头版文章指出,综合来看,未来产业是发展成熟度较低但发展潜能很大,较高依赖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由引领重大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及其新产品、新业态所形成的产业。未来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科技含量高、绿色发展足、产业关联强、市场空间大的产业,也是创新技术与多领域深度融合的产业。未来产业具备的前瞻性、引领性、突破性、融合性等特征,都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要义。发展未来产业,要着眼长远,也要立足当下。布局未来产业不能一哄而上,未来产业成熟度低、基础弱、不确定性大,发展起来殊为不易,更需要协同创新的环境、开放多元的产业生态。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经济日报金观平: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经济日报金观平: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经济日报文章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关键在于做强绿色制造业。要牢牢抓住调整产业结构这条主线,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在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上发力。制造业绿色升级不能仅停留在生产端,要建设自主可控的绿色供应链体系,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节能降碳。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还要持续壮大绿色能源产业。2023年,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新三样”相关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带动能源结构不断优化,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封面图片

经济日报金观平:防止产业资本在金融领域无序扩张

经济日报金观平:防止产业资本在金融领域无序扩张经济日报金观平发文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初衷,是产业为本、金融为用、优势互补。但这种发展模式也暗藏风险隐患,突出表现为重融轻产、金融泛化、盲目扩张。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要做好产融风险隔离,筑牢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防火墙”,防止产业资本在金融领域无序扩张。产融结合要坚持产业为本、金融为用,不可本末倒置、脱实向虚。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要发挥好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互补优势,稳妥有序推动金融控股公司的设立工作,为依法经营、实力雄厚的企业提供机会,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封面图片

经济日报金观平:加快建设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经济日报金观平:加快建设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经济日报文章指出,加快建设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制度优势是我国最显著的优势,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法宝。着眼未来,要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支持那些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加快建设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要聚焦科技创新体系短板弱项。比如,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在项目评价上建立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评价制度;在人才评价上,“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要做好科技管理改革“加减法”,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的、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有序推进创新攻关“揭榜挂帅”机制,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让更多想干事、能干事的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此外,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共同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封面图片

经济日报金观平:培育壮大数据产业生态

经济日报金观平:培育壮大数据产业生态经济日报文章称,一方面,要加快破除阻碍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另一方面,要围绕数据要素市场优化配置这一核心环节,制定出台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政策举措,凝聚各方合力,加快形成良好的数据产业生态,为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在培育壮大数据产业生态的过程中,还要统筹推进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安全治理。应在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中,进一步完善数据安全治理制度,让更多经营主体共享数据产业发展红利,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封面图片

经济日报金观平: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经济日报金观平: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的关系经济日报撰文,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趋势性恢复轨道,经济增速正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增量行稳致远。

封面图片

【经济日报金观平: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经济日报金观平: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经济日报头版文章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展现出对制造业的强大赋能作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技术创新快、应用渗透强、国际竞争激烈等特点,并加速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刻改变了制造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形态。更好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要夯实人工智能技术底座。着力推动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性原创性技术突破,提升智能芯片算力水平。推进数字产业化,聚焦集成电路、关键软件等发展,加快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融合创新。加强5G、数据中心、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释放数据价值,为数字化、智能化提供原动力。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