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预测 2050 年全球预期寿命将有重大飞跃

新研究预测2050年全球预期寿命将有重大飞跃这一趋势主要是由公共卫生措施推动的,这些措施预防并提高了心血管疾病、COVID-19以及一系列传染病、孕产妇、新生儿和营养性疾病(CMNNs)的存活率。这项研究表明,疾病负担向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NCD)的持续转移,以及肥胖、高血压、非最佳饮食和吸烟等NCD相关风险因素的暴露,将对下一代的疾病负担产生最大影响。随着疾病负担继续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CMNNs)向非传染性疾病(NCDs)转移,从丧失寿命年数(YLLs)向残疾寿命年数(YLDs)转移,预计有更多的人寿命会延长,但健康状况不佳的年数会增加。全球预期寿命预计将从2022年的73.6岁增加到2050年的78.1岁(增加4.5岁)。全球健康预期寿命(HALE)--一个人在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预期可活的平均年数--将从2022年的64.8岁增加到2050年的67.4岁(增加2.6岁)。为了得出这些结论,该研究预测了2022年至2050年期间204个国家和地区的特定病因死亡率、YLLs、YLDs、残疾调整寿命年数(DALYs,即由于健康状况不佳和过早死亡而损失的健康寿命年数)、预期寿命和HALE。华盛顿大学健康度量科学主席兼健康度量与评估研究所(IHME)所长克里斯-默里(ChrisMurray)博士说:"除了整体预期寿命的延长之外,我们还发现不同地区之间的预期寿命差距也将缩小。这表明,虽然最高收入地区和最低收入地区之间的健康不平等仍将存在,但差距正在缩小,预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差距将最大。"默里博士补充说,加快减轻全球疾病负担的最大机会是通过旨在预防和减轻行为和代谢风险因素的政策干预。这些发现建立在《柳叶刀》杂志同时发布的《2021年GBD风险因素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这项随附研究发现,自2000年以来,代谢风险因素导致的健康状况不佳和早逝损失的总年数(以残疾调整生命年衡量)增加了50%。该研究还提出了各种替代方案,以比较如果不同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能够在2050年前消除几个关键风险因素组的暴露,可能产生的健康结果。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GBD合作单位负责人斯坦因-埃米尔-沃尔塞特(SteinEmilVollset)博士说:"我们预测了不同替代方案之间全球残疾调整寿命年数负担的巨大差异,以了解哪种方案对我们的总体预期寿命数据和残疾调整寿命年数预测影响最大。"在全球范围内,'改善行为和代谢风险'方案的预测效果最强,与'参考'方案(最有可能)相比,2050年的疾病负担(残疾调整寿命年数)将减少13.3%。"作者还设计了另外两个方案:一个侧重于更安全的环境,另一个侧重于改善儿童营养和疫苗接种。虽然"改善行为和代谢风险"方案对全球残疾调整寿命年数负担的影响最大,但我们也预测"更安全的环境"和"改善儿童营养和疫苗接种"方案对疾病负担的减少超过了我们的参考预测,IHME预测部助理主任阿曼达-史密斯(AmandaE.Smith)说。"这表明需要在这些领域继续取得进展和投入资源,并有可能在2050年之前加速取得进展"。穆雷博士继续说:"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机遇,通过提前应对这些不断上升的代谢和饮食风险因素,特别是与高血糖、高体重指数和高血压等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有关的风险因素,我们可以影响全球健康的未来。"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244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2445.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预测人均寿命从2020年至2025年将增约1岁

中国预测人均寿命从2020年至2025年将增约1岁中国官方预测,当地人均预期寿命从2020年至2025年将增加大约1岁。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在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今天(20日)刊登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说,到2025年,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健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对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独特优势进一步发挥,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文件指出,中国2015年至2020年的人均预期寿命从76.34岁提高到77.93岁,并预测到了2035年将上升至80岁以上。文件也说,中国仍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全球冠病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新发突发传染病风险持续存在,一些已经控制或消除的传染病面临再流行风险。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患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人数逐年增多,食品安全、环境卫生、职业健康等问题仍较突出。国务院办公厅也说,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康复、护理等需求迅速增长。优生优育、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亟待加强。需要加快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持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发布:2022年5月20日5:06PM

封面图片

世卫:到2050年新增癌症病例将增至逾3500万起

世卫:到2050年新增癌症病例将增至逾3500万起世界卫生组织星期四(2月1日)说,到2050年,新增癌症病例预计将增至3500多万起,比2022年高出77%。法新社和路透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指出,吸烟、喝酒、肥胖和空气污染是导致癌症病发率上升的主因。一份声明说:“预计到2050年,新增癌症病例将超过3500万起,”这与2022年约2000万起癌症病例相比,增加了77%。“全球癌症负担的快速增长即反映了人口老化和人口增长,也反映了人们接触风险因素的变化,其中一些风险因素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烟草、酒精和肥胖是癌症病发率上升背后的关键因素,而空气污染仍然是环境风险因素的主要驱动因素。”世卫组织说,预计最发达国家的病例数增幅最大,与2022年的预估病例数相比,2050年新增病例预计将增加480万。不过,全球癌症负担日益加重,这也凸显了富国和穷国之间的不平等。IARC指出,每五人当中约有一人,一生中会罹患癌症;其中九分之一的男性,以及12分之一的女性将死于癌症。不过,癌症的威胁会因为患者的居住地而有所差异。例如,在最发达国家,每12名妇女就有一人一生中患上乳癌,但每71名妇女中,只有一人死于该疾病。反观在人类发展指数较低的国家,每27名妇女中就有一人罹患乳癌,但每48名妇女就有一人死于乳癌。IARC检测部门副主任苏尔约马塔拉姆说,这些国家的妇女“确诊的可能性较低……但由于较晚被诊断出患癌和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治疗,她们死于这种疾病的风险要高得多。”2024年2月1日9:31PM

封面图片

痴呆发病预测新进展 新研究可提前 15 年预测痴呆发病风险,复旦大学研究登《自然》子刊

痴呆发病预测新进展新研究可提前15年预测痴呆发病风险,复旦大学研究登《自然》子刊近日,复旦大学科研团队采用大规模蛋白质组学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发现了预测未来痴呆风险的重要血浆生物标志物,可实现提前15年预测痴呆发病风险。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衰老》,《自然》主刊评价这项研究“标志着向能在早期无症状阶段检测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痴呆的血液检测方法迈进了一步。”研究团队表示,经过模型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分析,GFAP、NEFL和GDF15这三个血浆蛋白质始终与新发ACD、AD和VaD的风险关联最显著。对不同血浆蛋白水平与疾病临床进展风险间关联的分析发现,基线GFAP、NEFL或GDF15水平较高的受试者未来患痴呆的风险大大增加。例如,GFAP基线水平较高的人未来患痴呆的几率是GFAP基线水平较低者的2.32倍。据介绍,此项研究可提前15年预测痴呆发病风险且精度突破90%。“这表明蛋白质组学在脑疾病早期精准识别和干预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为未来脑疾病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程炜说。研究团队透露,下一步将围绕我国痴呆风险人群队列开展数据采集和交叉验证,对相关数据作出矫正,开发出最适合我国人群的痴呆风险预测数据模型。投稿:@TNSubmbot频道:@TestFlightCN

封面图片

湖南:到 2027 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80 岁

湖南:到2027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湖南省人民政府日前发布《湖南省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出,到2025年,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水平持续上升,健康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2岁。到2027年,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基本建成,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

封面图片

世卫组织:新冠在两年内导致1300万人死亡 全球预期寿命水平出现倒退

世卫组织:新冠在两年内导致1300万人死亡全球预期寿命水平出现倒退世卫组织指出,在短短两年内,这场大流行病“抹去了近十年”在提高预期寿命方面取得的进步。2019年至2021年期间,全球预期寿命下降了1.8岁,降至71.4岁,与2012年持平。报告显示,美洲和东南亚受影响最为严重,2019年至2021年期间,该地区的预期寿命下降了约3岁。与此同时,世卫组织表示,西太平洋地区在大流行的头两年“受到的影响最小”。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我们必须记住,人类在健康和寿命方面取得的进步是多么脆弱。在短短两年内,新冠大流行就摧毁了过去十年的努力和成果。”他强调,因此不仅要加强全球卫生安全,而且要保护卫生方面的长期投资,促进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公平。新冠疫情最初于2019年底出现,并迅速发展成为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最大的流行病。医学杂志《柳叶刀》此前曾表示,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死亡人数可能高达1800万。世卫组织的报告还强调,在大流行之前,非传染性疾病是最大的杀手,包括缺血性心脏病、中风、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类型的痴呆症以及糖尿病,占2019年所有死亡人数的74%。此外,世界还面临着肥胖和营养不良日益严重的问题。2022年,5岁及以上患有肥胖症的人超过10亿,同时有超过5亿人营养不良,儿童营养不良状况也很严重,有1.48亿5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尽管大流行造成了挫折,但世界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十亿”目标和与卫生有关的指标方面仍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三个十亿”目标即:全民健康覆盖受益人口新增10亿人;面对突发卫生事件受到更好保护的人口新增10亿人;健康和福祉得到改善的人口新增10亿人。...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226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2269.htm

封面图片

预测认为即使全球变暖完全停止 阿尔卑斯山的冰层到2050年也将减少34%

预测认为即使全球变暖完全停止阿尔卑斯山的冰层到2050年也将减少34%洛桑大学及其合作伙伴进行的一项研究预测,如果全球变暖现在停止,到2050年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冰量将减少34%;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冰量将减少高达65%。2009年的瑞士阿莱奇冰川。图片来源:UNIL-GuillaumeJouvet到2050年,即26年后,即使全球变暖立即完全停止,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冰量也将至少减少34%。这是洛桑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学院(UNIL)的科学家们与格勒诺布尔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Z)和苏黎世大学合作开发的新计算机模型的预测结果。在这个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和气候数据开发的情景中,气候变暖在2022年停止,但由于气候-冰川系统的惯性,冰川继续遭受损失。然而,由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上升,这一最乐观的预测远非现实的未来情景。实际上,一半以上的冰量将消失研究报告中另一项更为现实的预测显示,如果不采取剧烈的变化或措施,如果过去20年的融化趋势持续下去,到2050年,阿尔卑斯山近一半(46%)的冰量将实际消失。如果仅从过去十年的数据推断,这一数字甚至会上升到65%。2050年:不久的将来与预测本世纪末的传统模型不同,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的这项新研究考虑到了更短的时间,使我们更容易看到与自己一生的相关性,从而鼓励我们采取行动。我们的孩子到2050年会有多大?2038年瑞士可能举办奥运会,那时还会有雪吗?这些估计更为重要,因为数公里冰层的消失将对人口、基础设施和水资源储备产生重大影响。"用于构建情景的数据停止在2022年,这一年的夏天异常炎热。因此,情况很可能比我们提出的更糟糕,"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联合国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塞缪尔-库克(SamuelCook)说。人工智能推动模型发展模拟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的。科学家们使用深度学习方法训练模型理解物理概念,并向其输入真实的气候和冰川学数据。"机器学习正在彻底改变将复杂数据整合到我们的模型中的方法。这一重要步骤以前出了名的复杂且计算成本高昂,而现在则变得更加精确和高效,"FGSE教授、该研究的共同作者纪尧姆-朱韦(GuillaumeJouvet)解释说。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065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0659.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