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觉得,华晨宝马们要变成历史的眼泪了?

为什么我觉得,华晨宝马们要变成历史的眼泪了?大众的新车,ID.UNYX与众。单说设计、参数和配置,这台车其实没啥太大的亮点。因为它其实是西雅特CupraTavascan的换壳,whichis大众ID.5的换壳,也就是轿跑版本的ID.4。所以,它就是个ID.4。虽说车子本身没啥意思,但它背后(物理)可是有着不得了的大事。大家注意看,这台车屁股上的厂牌名,不是咱们常见的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而是大众汽车。意思就,它是大众自己在国内造的。这就有点意思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身边国外品牌的车型,无非就两种。一种是南北大众、南北丰田这些合资车;另一种是卖得贼贵的纯进口车,而且已经二三十年没变过了。为啥突然间,大众就能自己在国内造车了?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来看看这个中文的大众汽车是个啥。大伙可能不知道,除了一汽和上汽大众,2017年的时候,大众还和江淮成立过第三家合资公司:江淮大众。股权分配也是很常规的,各自50%。成立的第二年,他们就推出了新品牌思皓和第一台车EX20。看面相,这玩意主攻的明显是网约车的ToB市场。只可惜,因为价格太高、质量太差等原因,丫没攻进去……2020年,因为一个巨大的政策变化,大众用10亿欧元收购了江淮50%的股份,顺便还把自己在江淮大众里头的持股比例增加到了75%,对公司有了绝对的控制权。顺便,还把江淮大众的名字改成了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原先江淮大众的工厂,也被用来生产了西雅特CupraTavascan出口欧洲,最后就搞出了开头那个ID.UNYX。而这个巨大的政策变化,其实就是合资模式的放开。这个合资模式,基本就是和咱们的汽车工业一起长大的。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咱们发现,虽说已经发展了20多年,但当时国内的汽车工业体系,跟日本、欧美相比还是有肉眼可见的差距。与此同时,大部分家庭都还没有买车,对车企来说也都是白花花的商机。所以,一边是咱们需要从先进体系里取经,另一边是海外车企想要进军国内市场,肯定直接就是一个亿拍即合。1983和1984年,北京吉普和上海大众先后成立。让当时还只有-10岁的差评君,第一次见到了吉普213和桑塔纳在大街上飞奔。场面相当震撼。之后几年,咱们非常熟悉的一汽大众、神龙汽车、五十铃等合资品牌开始扎堆出现,整出的车子,什么捷达、富康也是一个比一个经典。向上滑动到了1994年,眼看合资模式效果还不错,咱们就把它变成了白纸黑字的规定,并一路沿用到了2018年。生产汽车...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合资公司不得超过两家。——《汽车工业产业政策》(1994)而我们前头说的合资模式放开,其实就发生在2018年。当时的发改委和商务部,一起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里头表示,实行了二十多年的合资模式会分成几个阶段,慢慢取消:2018年后,生产特种车辆和新能源车的企业能不受股权限制;2020年后,做公交、大巴这种商用车可以不受限制;2022年开始,所有乘用车限制解除,谁想来造都可以!直接就是一波版本的大更新。车企们的动作也很快,除了牵头提到的大众以外,很多能叫得上名字的车企也忙着搞起了去合资化的操作。完全独资的特斯拉就不说了,华晨宝马在2022年就变成了宝马持股75%;2021年成立的奥迪一汽新能源合资公司,里头大众和奥迪也持股了60%,对公司有控制权。北京奔驰虽然还没有正式的动作,但一直有消息表示奔驰想在里头增持。直接就是一波顺版本而行。要说为啥实行了二十多年的合资政策现在突然就放开了,我想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它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了。继续用下去,估计也是弊大于利。大伙仔细想,合资模式有用的前提是国内的汽车工业刚起步,市场里也没啥竞争者的情况。咱们学技术,人家分蛋糕,两头都不耽误。到了现在,情况早已完全不同。国内的汽车工业体系已经成熟到只要钱够多,恒大都能攒出车的程度。竞争,也已经惨烈到车企天天倒闭的地步。而从理想Mega的身上就能看出来,不管一个牌子以前混的咋样,现在只要一个产品决策做的不到位,可能直接就会顺风变逆风。啥意思,生存的容错率贼低呗。但合资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合资双方的话语权一样,导致决策速度非常慢。毕竟持有的股权多少基本就等同于话语权的大小。五五开的股权占比,意见统一的时候还好,意见不一样的时候,听谁的就是个问题了。差评君认识的一个在各种车企里呆过的工程师朋友是这么跟我说的:大的战略规划,往往是中外博弈的结果。如果双方的利益不一致,没有一方可以拍板,最终就是相互扯皮,决策效率变低,导致错过很多机会。这一点从产品上看就相当明显。合资品牌现在的主销车型,比如大众的ID,宝马的i3和丰田的验证码,基本都是几年前发布的老车型。在国内新能源车型要么减配降价,要么增配换代了好几轮的时候,它们的产品却几乎没有变化。曾经还有传言,说某品牌为了往车机里加个小小的功能,愣是层层汇报,反复纠结了好几年。这谁顶得住?最多只能靠降价促销,象征性的反击一下。效果说实话,也真就一般。2.0排量的马自达3价格都干到10万块钱以下了,也不见有多少人买单。销量不行,盈利肯定更是捉急。所以这两年时不时就是这个合资品牌裁员啦,那个合资品牌停工啦,有些甚至都要退出国内市场了。就感觉……也没啥合下去的必要了,干脆就把政策取消了。不过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从每家车企对放开合资要求的态度上,其实能大概看出各家对未来的规划是啥样的。按我的理解,直接果断放弃合资,自己单干的,不管是自主品牌还是外企,很可能说明之前的队友有点拖后腿了。甭管往后会不会整出一些不那么保守的新花样,至少说明了这个牌子对未来是有想法的。比如:______和_______。大可以期待一下它们之后的新产品。还在留恋合资模式的,说明其中的一方或者俩人,是需要依仗队友的优势——比如品牌认知、技术和地方政府对合资车企的补贴,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比如:_____、______和_______。依我看啊,大概率是走不长久的。大伙儿细品一下可以填谁。当然,作为把合资品牌打到退游的“罪魁祸首",合资政策的放开对于国内的众多新势力们来说,我觉得其实是继”如何活下去“以后的又一次大挑战。毕竟车圈淘汰赛本身就已经足够残酷了,本来以为已经退赛的外企们,马上又要重振旗鼓,用更激进的策略杀回来了。回到开头的大众ID.UNYX,你就说单看外观,这车哪有大众以前保守的样子,相当的帅气和年轻好吧。要是再和ID.3一样,整个香到不行的售价,甚至说直接引进更激进的CupraTavascan,可能还真能从新势力的手里抢走一批,甚至一大批客户。而且不出意外的话,未来这样的车型只会越来越多。之前都说海外车企们在国内船大难掉头,现在人家掉过来了,新势力们,准备好接招了吗?...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445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4455.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合资车全逃离中国?其实他们真把中国当家了

合资车全逃离中国?其实他们真把中国当家了因为不论按照哪个统计口径来看,去年自主品牌造的汽车卖得比所有进口和合资车加起来都多,这可是历史上第一次。合资车企里,只有德系还算稳定,而日系以及美系品牌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至于韩系、法系,苍天保佑,大概率明年就被并入到其它车系栏目里了吧。在这种势头下,合资车企跑路似乎成了常态。比如前两年的出走的雷诺,不再国产的Jeep、败逃的讴歌们。于是,不少网友调侃道:海外车企们几十年来,只要在国内注册一个合资公司,就想打开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那剩下的合资车企们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除了变卖自己的产能去帮忙代工以外,他们还想出了一条新路:“反向”出口。什么意思呢?大家都知道,当年各大车企来国内成立合资企业,更多是看中国内的市场,在国内造车卖给中国人。可现在中国人不买账,花了这么多钱造了这么多生产线、厂房总不能空着吧,那干脆在中国造车卖往全世界。其实呢,这种反向出海不算什么新鲜事。早在2022年,上汽通用累计整车出海销售量就已经突破100万辆了。不过在去年,这个趋势似乎和以往的主动出口不大一样。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说出要把中国工厂打造出全球化工厂、准备把合资品牌国产车型销往海外的品牌有:悦达起亚、东风雪铁龙、东风本田、北京现代等等。光这份名单,要不是提前和大家打了招呼,你可能都以为这是合资车企的“死亡笔记”。所以这些在国内市场的失意者,不约而同把目光看向海外,反而像是一份高情商的“投降声明”。其中,Stellantis集团打算把神龙公司(东风汽车集团与Stellantis集团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打造成整车和零部件全球出口业务中心,随后就把标致408X卖到了越南。而在这之前,凡尔赛C5X在欧洲、日本等海外市场的销量就已经接近2万辆了。广汽本田则是从去年4月宣布开启整车出口业务,反手就把国内增城工厂产的奥德赛卖回了日本老家,8个月销量就突破了2万辆……而像做得好的像悦达起亚,已经靠这个生意赚了不少了。他们去年一年拢共卖了16多万辆车,结果整车出口占比超过了一半……尝到了甜头的悦达起亚就放出话来,到2026年,实现盐城工厂的年出口规模提升至20万辆以上,前不久又改口成了全面向年产销30万台发起总攻。是不是很久都没看到合资车企们有这么多动作了?不过说来也正常,毕竟合资车企们这几年过得实在憋屈。我们就拿二三线的合资商长安福特为例,2016年的长安福特净利润高达180多亿,而到了2022年却亏损了24.49亿元。关于这些合资商在新能源浪潮里的掉队的故事,大家看的也挺多的了。脖子哥只想说,虽然也有不少头部厂商在努力尝试转型,但实际上无论是产品力、性价比和口碑等等方面,和国产一线品牌还是有差距。更不要提这些二三线、三四线的合资车企,所以跑路了一堆,剩下的估计也不怎么指望在国内市场翻盘了。放弃国内不意味着都投降了,从躺着赚钱到亏麻,这些车企们肯定是想着找补回来。那么出海就成了他们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了。合资车企们选择出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电车在海外没有国内那么受欢迎。从国内视角看,电动化的浪潮势不可挡,大家都快卷疯了。但国际范围里,有大片的国家和地区对电车没那么感冒,以至于目前看来,全世界一半的电车都卖到了中国。所以当海外消费者还是更喜欢油车的时候,这些合资企业倒腾倒腾出海还能缓口气。另一个原因就是,像我们国产车出海常见的几个问题就是国际化经验不足、世界范围内的品牌认可度不高等等。这些恰恰就是合资车企与生俱来的优势。就像在2022年,我国国内车企出口最多的是上汽集团,而它卖的最好的就是MG。究其原因,不就是很多外国人,至今还以为MG是英国牌子吗?所以,论国际化、品牌认可度这些,合资企业扬长避短走海外路线,似乎还挺明智的。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从世界范围来看,全世界能够拥有汽车工业的国家就没几个,能像中国这样拥有完整、低价和方便的汽车工业几乎找不出第二个。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就曾表示,将中国定位起亚的全球出口基地,除了成本低,效率高,质量好之外,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都把中国当成主要根据地,在中国造车更有优势。那把中国当成全球工厂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哪怕经过物流、关税等等溢价后,中国造的合资车出海还是足够便宜,依旧能够让他们赚到足够的钱。就拿前面提到的东风标志408X为例,这车在国内卖14.57万,在一众价格屠夫面前还被挑三拣四,一年才卖了4000多辆。可当它以30万的价格在越南上市的时候,越南人民甚至还觉得性价比很不错。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么看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的优质汽车生产链的成熟度还在持续上分。不仅自主品牌出海吃到了这波红利,就连合资品牌也能靠这个继续在牌桌上搏一搏。当年小米凭借着国内的数码供应链,喊出了“年轻人的第一部手机”。脖子哥总觉得,我们自主品牌靠着国内的汽车供应链,对着全世界喊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也是早晚的事儿。...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571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5717.htm

封面图片

上海一新能源车起火烧成空壳 官方通报:正在调查原因

上海一新能源车起火烧成空壳官方通报:正在调查原因市119指挥中心接警后立即调派消防救援力量到场进行处置,火灾经扑救熄灭。目前,火灾原因正在调查中。据媒体报道,起火车辆是一辆思皓E50A,指导价为15.29万~18.98万元。公开资料显示,思皓品牌创建于2018年4月24日,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合资成立的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原名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布的全新品牌。...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9070.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9070.htm

封面图片

华为与江淮合作开发电动车是下场造车?余承东回应

华为与江淮合作开发电动车是下场造车?余承东回应中建集团表示,该项目建成后将用于华为与江汽集团在合肥共同开发新一代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关于华为和江淮合作造车一事早有市场传言,但双方均未曾给出过明确回应。2月21日,针对与江淮汽车联手造车的传闻,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CEO余承东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华为不是亲自造车,还是通过智选模式合作。江淮汽车则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应称,“公司与华为一直保持战略合作关系,一切信息请以公司发布的公告为准,目前公司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深度合作早有端倪虽然双方都低调应对传言,但华为和江淮双方加深合作早有端倪。据“肥西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1月9日,在华为坂田基地总部,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与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深入商谈,共同推动华为终端与江汽集团、肥西县合作项目进展。双方商定,全力落实合作协议事项,推动项目尽早落地见效,助力合肥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文章还提到,华为终端与江汽集团(江淮汽车集团)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将基于华为在智能汽车部件领域的能力,在肥西共同开发新一代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平台技术,持续为消费者带来更佳的智慧出行体验。据悉,目前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方式共有三种:最浅层的就是以普通零部件供应商身份参与,售卖鸿蒙操作系统、域控制器等零配件;最常被提及的是Huaweiinside(HI),车企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由华为和车企联合开发,例如与北汽极狐、阿维塔、广汽的合作;华为与车企绑定最深的是智选车模式,华为会深度参与到整车设计和定义环节,同时提供华为门店销售渠道,即目前赛力斯和华为合作的方式。在与赛力斯的合作中,华为深度参与整车设计和研发,派遣上千名员工入驻赛力斯,在工厂落地前便深度参与项目、“共同开发新一代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的措辞等迹象均表明,华为与江淮的合作将是智选车模式,甚至更深度的合作模式。在此之前,双方已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2019年12月,江淮与华为正式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暨MDC平台项目合作协议,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企业信息化、智慧园区、智能工厂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其中,包括重点合作研发智能驾驶的核心部件——车载计算平台,以及在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云服务等方面进行合作。此外,江淮在思皓等系列产品的智能座舱也采用了麒麟芯片和鸿蒙操作系统,合作开发汽车生态系统。将复制下一个问界?其实早在去年,就陆续有消息传出,华为在与赛力斯合作AITO问界大获成功之后,计划将与多个国内汽车品牌开展智选车业务合作,江淮汽车也是其中之一。交付数据显示,今年1月,问界共交付4475辆,2022年全年,其交付量超过了7.5万辆。今年1月份,华为车业务有一些调整,华为车BU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已被停职,余承东将接管智能车全部业务。不过,华为内部表示不会对“HI”模式进行调整。但外界也猜测,接下来华为将对智选车业务进行更多倾斜。近日,在与赛力斯的合作中,华为AITO问界汽车的宣传话术从“华为深度赋能”改为“华为全面主导”,以进一步突显华为在智选车上的“烙印”。公开信息显示,今年2月份,余承东多次前往赛力斯总部体验新车。除了江淮汽车外,华为还被传出计划与奇瑞、极狐等汽车品牌开展智选车业务合作。其中,奇瑞与华为智选车的合作计划去年就已披露,双方公布将推出全新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有消息称,奇瑞和华为至少规划了5款高端智能电动车型。江淮去年预亏14.37亿元近年来,江淮汽车近年来一直与蔚来汽车、大众汽车深度合作。江淮汽车与大众共同成立的大众汽车(安徽)系大众在中国的第三家合资企业,江淮汽车在其中持有25%股份。此外,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0%股份,而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江淮汽车的控股股东。在和蔚来合作方面,江淮汽车自2016年起就为蔚来提供整车代工。2022年12月,江淮公告称,拟收购蔚来持有的在建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相关项目资产(包括设备、工装类资产等)约17.04亿元,与蔚来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不过,在与两家知名车企合作的同时,江淮汽车仍面临着亏损。1月30日,江淮汽车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公告显示,2022年江淮汽车预计净亏损14.37亿元左右,上年同期净利润为2亿元。江淮汽车表示,受疫情和芯片短缺影响,公司2022年年度销售各类汽车及底盘50.04万辆,同比下降4.54%,主营业务毛利较上年同期减少约2.95亿元。此外,其2022年政府补助约为12.0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8.01亿元。销量数据显示,2022年江淮汽车销量50.04万辆,同比下降4.54%。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19.3万辆,同比增长44%。和华为达成深度合作后,能否提升江淮的盈利能力还不得而知,不过股价已经做出剧烈反应。2月21日,江淮汽车大涨近8%,报收17.35元/股。...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566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5661.htm

封面图片

比亚迪超越大众 正式登顶中国最畅销的汽车品牌

比亚迪超越大众正式登顶中国最畅销的汽车品牌具体数据方面,本周,比亚迪2023年累计销量357278辆,超越大众(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的343915辆。丰田以256564辆位居第三。2022年,比亚迪批发销量186.3万辆,超越一汽大众的180.2万辆,成了国内销量榜单上的第一大车企。今年再接再厉,超越了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之和。资料显示,1985年3月,大众汽车公司宣布进入中国市场,与中方合资组建上海大众,大众汽车公司控股50%,也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汽车企业。...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117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1177.htm

封面图片

“国民神车”桑塔纳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国民神车”桑塔纳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虽然去年有关桑塔纳停产的传闻被上汽大众辟谣,但销量的急剧下滑和市场的变化似乎预示着它可能真的要退出历史舞台。桑塔纳作为中国第一辆合资汽车,自198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不仅结束了国内闭门造车的历史,也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现代化的先河。从全进口到自主开发,桑塔纳一度成为“国民神车”,1984年中德合资成立上海大众,桑塔纳开启了国产化之路。1993年年产量达到10万辆,国产化率超过90%,成为真正的“中国神车”。然而,随着2012年老款桑塔纳停产,新款桑塔纳虽然在造型和配置上进行了调整,但已无法复制昔日的辉煌。国产汽车品牌的崛起,以及新能源车的发展,使得桑塔纳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在新旧交替的浪潮中,桑塔纳的生命力正逐渐走向衰退。...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606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6063.htm

封面图片

中国新车质量榜:前四均被合资车企包揽 本田最大赢家

中国新车质量榜:前四均被合资车企包揽本田最大赢家而国产自主品牌首次出现为第五名的长安,百辆车问题数为209个,领先长安福特一个问题数,同时排名超过广汽丰田,说明长安汽车的质量水平也令消费者满意。长安福特、广汽丰田、上汽大众、奇瑞汽车和广汽传祺分列六至十名,主流合资车企广汽丰田和上汽大众入榜前十,也在预料之中。而长安马自达、吉利、雪佛兰、东风风光、领克等品牌,位列第十至第十五名,也均处于平均水平之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197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1979.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