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表面发现疑似水的踪迹 研究结果有助于解答地球是如何获得水的

小行星表面发现疑似水的踪迹研究结果有助于解答地球是如何获得水的研究人员在三颗大小行星上发现了可能是水的物质痕迹:7Iris、18Melpomene和20Massalia。其中,Iris和Massalia显示出明确无误的水迹,其数量与之前在地球月球的阳光表面探测到的数量相似。以前在小行星上可能发现的水可能只是羟基被误认为是水。这些发现之所以能说明问题,主要是因为小行星的位置及其与太阳系形成的关系。这一发现有助于天文学家研究水最初是如何出现在地球上的,目前存在多种理论。在大约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人们认为太阳系内部温度过高,水无法自发形成。一种合理的解释是,来自外太阳系的冰彗星和卫星的撞击可能把水带到了这里。然而,这需要木星等外行星的不稳定轨道。其他证据表明,地球上的大部分水在地球形成之初就已经存在,或者说在地球诞生之初,巨大的撞击产生了月球。最近的发现扩大了内太阳系中可能有水的地方的数量。进一步的调查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发现的范围。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平流层红外天文观测台(SOFIA)飞机上的数据得出了这一发现,这架飞机是波音747,上面安装了一台106英寸的望远镜。利用飞机,该仪器可以从大气干扰较少的地球平流层进行观测。它还可以观测海洋上空发生的事件,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但却没有望远镜。不过,SOFIA已于2022年退役,对小行星的进一步研究将利用詹姆斯-韦伯望远镜(JamesWebbTelescope)。...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982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9825.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行星防御:了解碎石堆小行星的特性可能有助于人们在未来拯救地球

行星防御:了解碎石堆小行星的特性可能有助于人们在未来拯救地球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距离地球200万公里的小行星"丝川"大约有悉尼海港大桥那么大,它很难被摧毁。主要作者、西澳大利亚氩气同位素设施(隶属于科廷大学约翰-德拉特中心和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主任弗雷德-朱丹教授说,研究小组还发现,丝川几乎和太阳系本身一样古老。带刻度的丝川小行星样本颗粒"与单体小行星不同,丝川不是单一的岩石块,而是属于碎石堆家族,这意味着它完全由松散的巨石和岩石组成,几乎一半是空的,"朱丹教授说。"据预测,像伊托卡瓦这样大小的单体小行星在小行星带的生存时间只有几十万年。摧毁丝川的单体母小行星并形成它的巨大撞击至少发生在42亿年前。对于像这样大小的小行星来说,如此惊人的生存时间要归功于碎石堆材料的吸震能力。简而言之,我们发现丝川就像一个巨大的空间缓冲器,而且很难被摧毁。"科廷领导的团队使用两种互补的技术来分析这三种尘埃粒子。第一种称为电子背散射衍射,可以测量岩石是否受到任何流星撞击的冲击。第二种方法-氩气测年法被用来确定小行星撞击的时间。共同作者、同样来自科廷大学地球和行星科学学院的尼克·蒂姆斯副教授说,瓦砾堆小行星的耐久性以前是未知的,这危及到人类设计防御小行星战略的能力。"我们着手回答瓦砾堆小行星是否对被冲击有抵抗力,或者它们是否在最轻微的敲击下破碎,"蒂姆斯副教授说。"现在我们发现它们几乎可以在太阳系的整个历史中生存,它们在小行星带中的数量一定比以前想象的要多。""好消息是,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信息来发挥我们的优势--如果一颗小行星被探测到的时间太晚,无法将其摧毁,那么我们就有可能使用更积极的方法,比如利用近在咫尺的核爆炸的冲击波,将瓦砾堆小行星尽可能推离轨道。"...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113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1137.htm

封面图片

SOFIA上的FORCAST仪器首次在小行星表面发现水分子

SOFIA上的FORCAST仪器首次在小行星表面发现水分子利用SOFIA数据,研究人员确定了小行星表面的水分子,这标志着在了解水的分布及其在太阳系形成中的作用和支持生命的潜力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进行的研究旨在通过检测更多的天体来扩展这方面的知识。资料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卡拉-托马斯/西南研究所科学家们利用FORCAST仪器观察了四颗富含硅酸盐的小行星,分离出其中两颗小行星上指示分子水的中红外光谱特征。"小行星是行星形成过程中的遗留物,因此它们的成分因其在太阳星云中形成的位置不同而各异,"《行星科学杂志》上一篇关于这一发现的论文的第一作者、瑞典航天研究所的阿尼西亚-阿雷东多博士说。"尤其令人感兴趣的是小行星上水的分布,因为这可以揭示水是如何被输送到地球的"。无水或干燥的硅酸盐小行星在靠近太阳的地方形成,而冰质物质则在更远的地方凝聚。通过了解小行星的位置及其成分,我们可以知道太阳星云中的物质是如何分布的,以及自形成以来是如何演变的。水在太阳系中的分布情况将使我们了解水在其他太阳系中的分布情况,而且由于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必需品,这将促使我们在太阳系内外寻找潜在生命的地点。Arredondo说:"我们在小行星Iris和Massalia上探测到了一种可以明确归因于分子水的特征。研究基于在月球阳光表面发现分子水的研究小组的成功经验,认为可以利用SOFIA在其他天体上发现这种光谱特征。"SOFIA在月球南半球最大的环形山之一探测到了水分子。此前对月球和小行星的观测都探测到了某种形式的氢,但无法区分水和它的近亲羟基。科学家们在遍布月球表面的一立方米土壤中检测到了大约相当于一瓶12盎司的水,这些水以化学方式与矿物质结合在一起。Arredondo说:"根据光谱特征的波段强度,小行星上水的丰度与太阳照耀下的月球一致。同样,在小行星上,水也可能与矿物结合,也可能吸附在硅酸盐上,并被困或溶解在硅酸盐撞击玻璃中"。两颗较暗小行星Parthenope和Melpomene的数据过于嘈杂,无法得出明确结论。FORCAST仪器的灵敏度显然不足以探测到水的光谱特征(如果存在的话)。不过,有了这些发现,研究小组正在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首屈一指的红外太空望远镜--利用其精确的光学系统和卓越的信噪比来调查更多的目标。Arredondo说:"在第二周期,我们用韦伯望远镜对另外两颗小行星进行了初步测量,并已经为下一个周期提出了另一项建议,研究另外30个目标。这些研究将增加我们对太阳系中水分布的了解。"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809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8099.htm

封面图片

隼鸟2号带回样品揭示地球之水或源自太阳系边缘小行星

隼鸟2号带回样品揭示地球之水或源自太阳系边缘小行星日本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分析了隼鸟2号探测器从小行星“龙宫”收集的稀有样品后发现,地球上的水可能是由太阳系外缘的小行星带来的,最新研究揭示了数十亿年前海洋在地球上如何形成的奥秘。为了揭示生命如何起源以及宇宙如何形成,研究人员对2020年隼鸟2号探测器从“龙宫”带回地球的5.4克岩石和灰尘样本进行了分析。今年6月,研究团队表示,他们在这些样本中发现了有机物质,这表明地球上生命的某些组成部分——氨基酸可能在太空中形成。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指出:“具有挥发性且富含有机物的C型小行星可能是地球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小行星如何向地球输送挥发性物质(即有机物和水)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最新研究中,我们在‘龙宫粒子’中鉴定出的有机物可能是挥发物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人员假设这些物质可能来自“外太阳系”,但表示“它们不太可能是输送到早期地球的挥发物的唯一来源”。他们认为,“龙宫粒子”无疑是可用于实验室研究的受污染最少的太阳系材料之一,对这些珍贵样本的持续研究必将扩大人们对太阳系早期形成过程的理解。隼鸟2号于2014年12月从日本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2018年6月飞抵距离地球约3亿公里的目标小行星“龙宫”附近,并对“龙宫”进行了全面的信息采集。“龙宫”直径约1公里,被认为含水和有机物,与约46亿年前地球诞生时的状态相近。2020年12月,隼鸟2号回收舱返回地面。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574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5741.htm

封面图片

研究:在小行星“龙宫”上发现的尘埃比太阳系还要古老

研究:在小行星“龙宫”上发现的尘埃比太阳系还要古老据BGR报道,小行星“龙宫”(Ryugu)距离地球大约有3亿公里。它每16个月完成一次绕太阳的轨道,许多人认为像这样的小行星有助于研究地球上水的起源。现在,一个分析从“龙宫”收集的尘埃颗粒的国际研究小组认为,他们可能已经发现了前太阳系星尘--在我们的太阳系形成之前就存在的空间尘埃。这些证据是由“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在2014年开始的任务中收集的。现在,“隼鸟-2号”已将样本送回地球,科学家们终于对这颗小行星和以它为家的前太阳系星尘有了更多了解。“龙宫”,就像外面的许多其他小行星一样,是由被认为来自其他小行星的类似砾石的物质组成的。这颗小行星本身是巨大的,科学家认为它起源于我们太阳系边缘之外。现在,这种早于我们太阳系形成的尘埃的存在可以进一步扩展“龙宫”的来源,或者至少是在什么时候。自从小行星探测器将其样本送回地球后,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挖掘这些样本。一组研究人员想确定这些样本的年龄。他们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发表了他们的发现。他们指出,这些样本似乎来自不同的恒星形成过程。然而,单是这个前太阳系星尘就获得了一些关注。“龙宫”并不是科学家们发现的唯一带有太阳系之前物质的天体。在地球上发现的陨石中,约有5%的陨石藏有早于它的尘埃颗粒。科学家们已经确定了一些远在70亿年前的时间。来自“龙宫”的这些尘埃中的颗粒与太阳系之前的陨石中的颗粒含有相同的标识符。因此,“龙宫”上似乎有可能存在其他比太阳系更早的颗粒。前太阳系的星尘有可能构成了这颗小行星的大部分。由于它是如此遥远,而且收集样本的任务需要如此长的时间,所以很难确定其确切的构成。研究人员还发现了“龙宫”内脆弱的硅酸盐的证据。一定有什么东西保护它免受太阳的破坏性光线的影响。也许未来对“龙宫”和其他类似小行星的任务将提供更多关于太阳系前星尘的宝贵信息。而且,如果有一点运气和大量的研究,科学家们甚至可能了解到更多关于太阳系形成之前的宇宙。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660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6609.htm

封面图片

美太空总署:小行星贝努样本发现存在碳和水证据

美太空总署:小行星贝努样本发现存在碳和水证据美国太空总署公布从小行星贝努上采集的样本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小行星上存在碳和水的证据,表明这些岩石样本中可能存在生命构成元素。美国首个小行星采样探测器奥西里斯-REx在贝努上采集的样本,上月24日随样本舱回到地球。这次是美国首个小行星样本返回任务。贝努的岩石、尘埃等样本有助科学家了解行星形成及地球生命起源。太空总署表示,贝努样本中发现的碳含量比预期高,仍需进一步研究来确认碳的化合物性质。未来几十年的研究将揭开贝努小行星的岩石和尘埃中蕴含的秘密,从而帮助了解太阳系如何形成、地球上的生命如何孕育,以及需要采取哪些措施避免小行星撞击地球。根据NASA资料,贝努小行星有45亿年历史,蕴含源自太阳系早期的物质。返回地球的样本重约250克。2023-10-1211:31:24

封面图片

科学家在小行星表面发现水分子

利用NASA现已退役的索菲亚平流层红外天文台(SOFIA)提供的数据,美国西南研究所科学家首次在两颗小行星的表面探测到水分子。这一发现为揭示太阳系中水的分布提供了新线索。研究团队利用SOFIA收集的数据研究了4颗富含硅酸盐的小行星。SOFIA上的“暗天体红外相机”提供的观测结果显示,其中两颗小行星Iris和Massalia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表明其表面存在水分子。虽然科学家此前已在返回地球的小行星样本上探测到水分子的存在,但此次是首次在小行星表面发现水分子。SOFIA对月球的观测显示,一立方米土壤内可能蕴藏着12盎司水,这些土壤遍及月球表面。研究表明,Iris和Massalia上水的丰度与月球上的相似,这些水也可能与月球表面的矿物结合,或附着在硅酸盐中。Iris和Massalia的直径分别为199公里和135公里,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2.39天文单位。via匿名标签:#NASA#小行星频道:@GodlyNews1投稿:@GodlyNewsBo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