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螳螂在北美杀疯了?捕鸟吃脑捕蛇吃肉 一己之力改写食物链?

中华螳螂在北美杀疯了?捕鸟吃脑捕蛇吃肉一己之力改写食物链?但在北美地区,螳螂却是这样的:图片里,一只体型较大的螳螂,成功捕食一只蜂鸟。螳螂捕捉蜂鸟的整个过程已经被视频记录了下来,并在网络上引起了轰动。螳螂是伏击高手,它一动不动地埋伏在鸟类取水器上,当一只蜂鸟从下往上来到取水器上的时候,螳螂用一对前端有刺的前足牢牢钳制住蜂鸟,使其无法逃脱。一旦被抓,即使使劲扑棱,蜂鸟也很难逃脱。随后,杀戮就开始了。螳螂本身是没有毒的,因此它杀死猎物主要还是靠前足刺和口器咬。有时它会咬鸟的头、脖子或者喉咙,让其休克。然后再从鸟的眼睛或者头顶咬出一个洞,“钻进”里面吃掉鸟的大脑。大餐一顿之后,鸟的死状非常恐怖,有的身首异处,有的被拔毛,有的头骨没有头皮。如果实在太饿了,螳螂也会将整只鸟吃掉。外来的中华螳螂,是罪魁祸首?一般来说,螳螂的食物通常是蝴蝶、蜜蜂、苍蝇和蜘蛛等一类的昆虫。对螳螂来说,捕捉这样大小的猎物似乎是最合理的选择。那么,网络出现的食鸟螳螂,是罕见的小概率事件,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为了解答这个问题,瑞士巴塞尔大学动物学家马丁·尼弗勒(MartinNyffeler)的团队为此做出了非常详细的调研。研究人员分析过往的文献以及媒体上的真实案例,结果发现,螳螂食鸟的现象比我们想象得要普遍,总共发现了有147个真实案例。除了南极洲,案例足迹遍布全球,总共涉及13个国家。其中,作案率最高的,则是来自中国的中华螳螂,而且是体型更大的雌性螳螂。确实,想要捕食鸟类,螳螂的体型肯定不小,而中华螳螂,是北美最大的螳螂。一般体长都在6cm以上,最大可达9cm,体重也有7g,相比较,蜂鸟虽然体长更长一些,但它的体重一般只有2.5-6.5g。显然,在体型上,中华螳螂更有优势。据报道,中华螳螂吃鸟(主要是蜂鸟,其他大鸟也有)的事件几乎都发生在美国。除了鸟,人们还发现,中华螳螂会捕食比自己大得多的食物,例如蛇、鼩鼱和小乌龟。可以说,中华螳螂作为外来物种,在这里的生活似乎很不错。1896年,中华螳螂跟着苗圃偶然被引进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到现在已经有127年历史了。得益于其强大的生命力,中华螳螂已经成为当地最常见的螳螂之一。中华螳螂凭什么捕食鸟?中华螳螂捕食比自己体型大的多的猎物,主要有三大优势。第一就是体型大,就有了捕食大猎物的基础。其次,就是擅长伏击。中华螳螂颜色有好几种,有棕色的也有绿色的,不管哪一种颜色,在大自然中,都是最好的保护色,它会待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等待猎物靠近。时机合适,中华螳螂就会快准狠地用前肢命中目标,并用坚硬的口器吃掉它。前肢和咀嚼式口器,是螳螂的武器。很多人认为,螳螂最厉害的就是口器,靠它就可以咬穿鸟的头骨。但事实上,螳螂的口器效率比较低,它真正厉害的就是它的前肢。据研究表明,它的前肢力量可达700N,腿上还有锋利的倒刺,一旦握紧一个物体,就很难逃脱。它制服像鸟一类的大型猎物,靠的就是持续控制加上进攻(慢慢啃)。中华螳螂食性贪婪,一次进食吃很多,吃饱后,可长达一两星期不进食。基于这些,中华螳螂进入美国后,很快就在这里扎根,并影响着当地的生态。中华螳螂改写食物链,是北美最严重的入侵物种?在美国,中华螳螂的体型,比本土的卡罗莱纳螳螂大了几乎50%,贪吃,又有捕食大型猎物的能力,因此很多人将这种生物归为“入侵物种”。他们担心本土的螳螂竞争不过中华螳螂,最终会灭绝,因为这是有先例的。新西兰本土的新西兰直叶螳,因为外来的南非奇螳入侵,如今,在野外基本看不到了。因为新西兰本土的雄性螳螂,认为雌性的外来物种更具有吸引力,于是选择和它作为伴侣,然而在交配之后,新西兰本土物种是很少发生性食同类,而外来物种几乎都会将雄性螳螂吃掉,久而久之,本土的螳螂就消失了。然而,目前,美国并没有把这种外来生物定义为有害的入侵物种,而是将其定义为归化种。换句话说,中华螳螂不仅没有严重危害美国的生态,而且已经融入当地的生态系统中。在当地,中华螳螂是优秀的“益虫”和宠物。很多人会购买中华螳螂,并在自己的农田和花园里放生,用来控制害虫数量。也有很多人因为中华螳螂的外形而将其当作宠物。毕竟在这个地方,吃鸟的螳螂,数量再多也比不过吃螳螂的鸟,在北美至少有34种鸟经常捕食螳螂。相比较,中华螳螂给当地生态带来的好处,远远高于它吃几只鸟几只蜥蜴带来的坏影响。最后总的来说,作为外来物种,美国的中华螳螂是非常成功的了。这种螳螂,我小时候经常看到,也经常玩,被它的前肢打到还是很痛的,但是现在,很少见到这种昆虫了。它是掠食性生物,同类都不放过,吃蜂鸟,能力允许,肯定也不排斥。其实,根据研究表明,螳螂频繁吃鸟的习惯,是人类固化的。因为人类在自己花园会放置喂鸟器,也会在这里放生螳螂控制害虫,无意间将这两种生物聚在一起,导致它们的冲突也更多了。...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752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7527.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伪装大师“科氏翠蛛”:在蚂蚁-植物-蜘蛛的模仿之间自如切换

伪装大师“科氏翠蛛”:在蚂蚁-植物-蜘蛛的模仿之间自如切换模仿蚂蚁是一个很好的防御选择,因为除了食蚁兽这种专业食客,大多数捕食者都不爱吃它们,蚂蚁通常有带刺的防御和会咬人的下颚,而且它们作战英勇,许多品种还携带化学驱虫剂或毒液。尽管这项研究的重点蜘蛛--Silercollingwoodi“科氏翠蛛”已经知道它以类似蚂蚁的方式行动,但研究人员想知道它的模仿有多准确,它是否模仿不止一种蚂蚁,以及这种模仿在阻止捕食者方面有多有效。研究小组还探讨了该蜘蛛的绚丽色彩的作用。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的生态学家HuaZeng说:"与典型的模仿蚂蚁的蜘蛛不同,S.collingwoodi有绚丽的身体颜色,模仿蚂蚁的棕色或黑色。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它似乎与环境中的植物融合得很好,但我们想测试一下它们的身体颜色是否起到了伪装作用,以抵御捕食者。"这是一张Silercollingwoodi的照片,一种能够模仿蚂蚁的蜘蛛,在一朵花上为了了解模仿蚂蚁如何帮助这些蜘蛛避免被吃掉,研究人员从中国海南南部的四个地理位置收集了野生模仿蚂蚁的蜘蛛,并将它们带回实验室。为了进行比较,他们还收集了另一种不模仿蚂蚁的跳蛛,以及他们认为可能作为模型的五种共同出现的蚂蚁物种。回到实验室后,研究人员对蚂蚁和蜘蛛的运动方式进行了描述和比较,包括它们如何使用各个肢体,以及它们的速度、加速度,还有它们是沿着一条直线还是走一条更曲折的轨迹。他们发现,S.collingwoodi并不像大多数跳跃型蜘蛛那样跳跃,而是像蚂蚁一样移动:通过抬起前腿来模仿蚂蚁的触角,晃动腹部,并抬起腿来以蚂蚁的方式行走。在五个蚂蚁物种中,蜘蛛的行走方式与三个较小的蚂蚁物种最相似,它们的体型也更接近于它。"S.collingwoodi不一定是一个完美的模仿者,因为它的步态和轨迹与多个蚂蚁物种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Zeng说。"作为一个一般的模仿者,而不是完美地模仿一个蚂蚁物种,可能有利于蜘蛛,如果蚂蚁模型占据不同的栖息地,它们可以扩大其范围。"接下来,研究人员测试了蜘蛛对两种可能的捕食者的防御能力:一种具有彩色视觉的类似大小的跳蛛,专门捕食其他蜘蛛(Portialabiata)和一种螳螂(Gonypetabrunneri),它是一种具有单色视觉系统的通用捕食者。这是一个图形摘要,解释了跳蛛Silercollingwoodi如何模仿蚂蚁的行走方式以避免被吃掉。这些蜘蛛的颜色也很鲜艳,这可能有助于它们与植物进行伪装。资料来源:Zeng等人。为了探索颜色伪装的作用,研究人员模拟了两种捕食者如何在蜘蛛生活的两种植物--开红花的西印度茉莉(Ixorachinensis)和福建茶树(Carmonamicrophylla)的背景下感知S.collingwoodi相对于其他猎物物种。他们发现,模仿蚂蚁的蜘蛛在茉莉花植物上比在茶树植物上能更好地伪装起来,不被蜘蛛和螳螂的捕食者发现。当捕食者可以选择模仿蚂蚁的蜘蛛和另一种跳跃的蜘蛛时,捕食的蜘蛛更有可能攻击非模仿者;在17次试验中,蜘蛛发起了5次攻击都是针对非模仿者的。然而,螳螂对两种猎物的攻击都同样迅速。"我们最初以为两种捕食者在反捕食实验中会有类似的表现,但事实上,Silercollingwoodi的模拟蚂蚁运动只对跳蛛捕食者起作用,而螳螂则对蚂蚁和模仿者都表现出不加区别的攻击,"资深作者、北京大学的进化生态学家张伟说。这种差异可能是由每个捕食者因吃蚂蚁而受伤的可能性驱动的。螳螂比它们的猎物大得多,所以它们可以在吃刺蚁时不冒严重受伤的风险,但捕食性蜘蛛就不是这样了。"对于蜘蛛捕食者来说,随意攻击一只蚂蚁可能会导致受伤,所以它们是非常谨慎的捕食者,只有当它们能够高度确定地将S.collingwoodi与蚂蚁区分开来时才会攻击,"张说。然而,失去肢体损害了模仿蚂蚁的蜘蛛避开捕食蜘蛛注意力的能力,可能是通过阻止它们准确模仿蚂蚁。...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053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0533.htm

封面图片

大爪子,大问题:为什么不能给老虎或其他大型猫科动物去爪?

大爪子,大问题:为什么不能给老虎或其他大型猫科动物去爪?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考察了去爪对大型猫科动物的影响,发现与体型较小的猫科动物相比,去爪对它们的肌肉能力造成了不成比例的影响。虽然在美国对外来动物进行外科手术改造是非法的,但仍有人对狮子和老虎等大型猫科动物进行去爪处理,通常是为了让幼崽在拍照或娱乐时更安全。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生物科学教授、本研究的通讯作者亚当-哈特斯通-罗斯(AdamHartstone-Rose)说:"人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是,给猫去爪并不像我们修剪指甲那样;相反,它是在切除每根手指最后一块骨头的一部分或全部。和我们一样,每只猫的手指都有三块骨头,去爪实际上就是在关节处切断第三块骨头"。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了十几种外来猫的肌肉解剖结构,以确定去爪对其前肢肌肉组织的影响。这些猫科动物种类繁多,从山猫、薮猫、猫鼬等体型较小的猫科动物到狮子和老虎,不一而足。他们测量了肌肉密度和质量,还检查了有爪和无爪外来猫的肌肉纤维。他们发现,对于体型较大的猫科动物来说,去爪会导致前臂数字屈肌的肌肉组织减少73%。这些肌肉参与爪子的脱鞘。他们还发现,根据动物体型的不同,前肢力量总体下降了46%到66%,而前肢的其他肌肉并不能弥补这些减少。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本科生拉拉-马滕斯(LaraMartens)说:"当你考虑去爪对家猫的功能有什么影响时,你会听到抓挠、行走或使用猫砂盆方面的变化。但对于大型猫科动物来说,爪子承受的力量更大。因此,如果你改变它们,很可能会产生更极端的影响。"这是因为爪子的大小和身体质量的比例并不是1:1。爪子面积的增长速度比身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增长速度要慢,所以相对于体型,大猫的脚更小,爪子必须承受更大的压力。马滕斯说:"此外,大型猫科动物更依赖它们的前肢--前肢承担了大部分重量,这些大型猫科动物用前肢抓取猎物,因为它们捕食的猎物要大得多。因此,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去爪对大型猫科动物的解剖学破坏性影响更大。""作为科学家,我们的工作是客观地记录这种手术对动物的影响,"哈特斯通-罗斯说,"但我们很难忽视这种做法的残忍性。这些动物非常了不起,我们不应该允许以这种方式残害它们或任何动物"。这项研究成果于7月30日发表在《动物》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462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4621.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为大自然支招 训练本地物种主动猎杀入侵者

科学家为大自然支招训练本地物种主动猎杀入侵者与人类不同,如果有必要的资源,大多数其他物种不会过多地改变它们的饮食习惯。但现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科学家们在彼得-班克斯(PeterBanks)教授的带领下,"训练"本地丛林鼠(Rattusfuscipes)吃外来的斑点蟑螂(Nauphoetacinerea),而这种啮齿类动物并没有捕食这种蟑螂的经验。研究人员指出:"我们想知道,是否可以通过让自由生活的本地捕食者接触新猎物的气味和奖励来加快学习速度。"虽然本地捕食者最终会学会捕食在其栖息地出现的新猎物,但这需要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来物种(通常是通过人类的意外运输进入新环境的物种)有可能适应新的环境,并有可能作为一个成熟的入侵种群造成严重破坏。科学家们补充说:"然而,本地物种只有在能够做出适当反应的情况下才能抵御外来物种,而如果它们以前从未遇到过入侵者,它们可能做不到这一点。"研究人员找到了24个饲养灌木鼠的野生区域,其中12个将作为训练地点,另外12个将作为未经训练的对照鼠群。他们解释说:"在训练地点,我们放置了一个带有蟑螂气味的金属茶滤和三只死蟑螂作为奖励。茶滤网和蟑螂被拴在地上的一个帐篷钉上,这样老鼠就无法把它们带走。"同样重要的是,不能冒着无意中将外来物种引入这个新栖息地的风险。通过嗅觉线索触发老鼠的狩猎机制,经过培训后,在24个地点设置了模拟"入侵",在没有气味线索的情况下放入更多的蟑螂。通过使用远程摄像头,研究人员观察到,训练有素的动物捕食行为的发生率要高出46%。在156只蟑螂中,除了两只被丛林鼠吃掉。这两只蟑螂分别被一只鸟和一只有袋类动物吃掉了。研究人员希望这种训练能让本地动物更好地适应任何可能进入它们领地的外来物种。在早些时候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在一项对照研究中,让澳大利亚的另一种小型物种--濒临灭绝的贝通(bettong)接触四只已绝育的野猫,帮助它们在面对外来捕食时提高防御策略。幸运的是,这些方法与将甘蔗蟾蜍引入澳大利亚以保护甘蔗作物免受甲虫危害的做法相去甚远。幸运的是,科学家们现在对外来物种引入栖息地的后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项研究发表在《生物保护》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459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4595.htm

封面图片

打个响指可制造4800℃高温秒杀对手 嘎巴虾咋没进化出2个大钳子?

打个响指可制造4800℃高温秒杀对手嘎巴虾咋没进化出2个大钳子?手枪虾是世界上发出声音最响的动物之一。一般来说,我们正常说话的分贝是在40-60之间,夏天扰人的知了叫声是60以上,个别知了品种可达120分贝。这些声音对人类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但在动物界,这还不是最厉害的。蓝鲸的叫声可以达到188分贝,而手枪虾比蓝鲸更高,可达218分贝。218分贝是什么概念?就以人为例,超过100分贝,就会引起人生理上的不适,超过130分贝,就会造成耳膜不可逆的损伤。小小的手枪虾,是如何做到的呢?手枪虾:打个响指而已对于很多人来说,手枪虾并不陌生,它又叫嘎巴虾,在沿海地区是一种受欢迎的美食,油炸、白灼、生腌,无论哪一种做法都有人爱。手枪虾的外形和一般的虾差不多,属于虾界体型中等偏下的,大约3-5厘米左右。它最独特的是有两个不对称的钳子,一个钳子巨大无比,乍看和身体不成比例,有身体一半那么大,另一个钳子则是正常尺寸。至于左边钳子大还是右边钳子大,是不固定的。手枪虾大多生活在热带海域的海底,种类有很多,大约有500多种,并不是特指一种,除了外观上和颜色有细微差别,统一的特征就是只有一个大钳子。和一般的发声动物不同,手枪虾的声音来自于大钳子的“响指”,奇怪的声音就是钳子上下两部分闭合撞击引起的。人们把这个过程喻为“开枪”:手枪虾的大钳子上,有一个关节是活动的,当活动关节竖起来就好比举起枪,钳子两部分迅速咬合,瞬间对水产生作用力,水流以114千米/小时的速度流动。因为压力差发出空化气泡,气泡就是射出的“子弹”,最终气泡破裂后就会产生218分贝的爆炸。与此同时,在极短的时间里,气泡温度会飙升至4800℃。这样的力量对人类是没有任何伤害的,毕竟持续时间极短,但对小动物来说,空化产生的冲击波完全可以将其击晕,甚至直接击杀。为什么手枪虾能产生如此大的能量?毋庸置疑,奥秘就在大的那个钳子上。手枪虾大钳子活动的关节上是有一个凸起的棒状结构,而另一边则有一个凹坑,活动关节立起来后,水会填满凹坑,一旦两者闭上咬合,凹坑里的水就会快速喷射出,然后发生了空化作用。空化其实是指液体内部压力降低,产生气泡,在运动中,然后气泡逐渐变大,最终破裂释放让巨大能力的过程。正是利用这个原理,手枪虾一次一次翘起爪子,向猎物“开火”,击晕后的猎物也会被手枪虾拖回吃掉。用不完的“武器装备”有人质疑过,既然大钳子这么好用,为什么不做“双枪虾”呢?事实证明,单枪是最有效的方式,一只用来防御,另一只则用来日常使用,比如拖拽和撕扯食物。有研究表明,手枪虾的巨型钳子是会换的,也就是会左手换右手。如果左边的大钳子出现损伤,一旦脱落就会刺激右边的小钳子生长,而左边则发育成照顾吃喝的小钳子,大钳子就从左手换到了右手。和蜜蜂一样,属于真社会性结构很难想象,有的手枪虾和蜜蜂一样,拥有非常复杂的社会结构,是唯一具有真社会性结构的水生物种。一个群体中大约有300多个成员,各司其职,相互庇护共同生活在海绵中。通常可以产卵的只有一个王后(和蜂王差不多)和一个雄性手枪虾,其他成员不能繁殖后代,而且要承担起照顾幼虾和保卫家族的责任。手枪虾的社交能力,还体现在和其他物种的相处中。据研究表明,有的手枪虾会和虾虎鱼建立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手枪虾负责房子的建造和日常维护,而虾虎鱼提供安保服务。因为手枪虾视力比较差,当有危险来临的时候,虾虎鱼会用特定的尾巴动作来提醒手枪虾,两者共用手枪虾建造的房子来躲避危险。手枪虾和螳螂虾,谁更厉害?和手枪虾一样,螳螂虾也会使用空化气泡武器。螳螂虾,全称雀尾螳螂虾,颜色和孔雀一样艳丽,有着和螳螂一样的前肢,猎食的方式也很像,在头部下面还长着一对“弹簧铁拳”,平时是折叠起来的,当要攻击的时候,会迅速弹开,速度极快可达80千米/小时,产生的空化气泡威力非常大。借着这个力量,螳螂虾可以击破坚硬的贝壳,吃到食物,也可以击碎水族箱玻璃逃跑,甚至在不锈钢的船桨上敲出一个坑。那两者相比,谁更厉害呢?我认为螳螂虾更厉害,因为螳螂虾大,且更有战斗力。虽然名字里都有虾,但两者不属于同一科,螳螂虾和皮皮虾更相近,体型自然也大得多,最大体长可达18厘米,相比较,手枪虾小太多了。其次,两者的狩猎风格完全不同,手枪虾视力不好,是机会主义捕食者,而螳螂虾有一双视力贼棒的大眼睛,更凶猛一些,会主动伏击。只要有螳螂虾的水族箱,其他鱼类都会被其吃掉。它们都配备了空化气泡,手枪虾靠的是射出的高速水流,速度可达114千米/小时,而螳螂虾是靠自身弹出的铁拳,速度是80千米/小时。从速度上来看,螳螂虾略低一点,但是鉴于螳螂虾更大的体型,坚硬的外壳,以及快速地反应能力,螳螂虾完全有能力躲开手枪虾的攻击,再进行反击。...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587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5871.htm

封面图片

1.2亿年前的恐龙化石的胃里藏着令人惊讶的食物

1.2亿年前的恐龙化石的胃里藏着令人惊讶的食物周二发表在《古脊椎动物学杂志》上的这一发现,建立在之前对辽宁朝阳早白垩世九佛堂地层中发现的小猛禽化石的研究之上。那块化石缺少身体的中间部分,但肋骨是可见的,而且在里面,不到半英寸大小的一只小小的右脚的骨头,被完美地保存下来。伶盗龙是三趾的肉食性恐龙,占据了古代地球的树木以栖息,是已发现的最小的恐龙之一。不同种类的微盗龙的化石显示,每个肢体上都有长长的羽毛,这可能是用来滑翔的。正如你所期望的,被吃掉通常不会产生保存得非常好的化石遗迹。所有的咬合和咀嚼,再加上消化,通常很少留下吃饭的痕迹。然而,由于胃里有未消化的残余物的化石,科学家对微盗龙的饮食有了相当好的了解。一只鸟、一条鱼和一只有鳞类动物,包含蜥蜴和蛇的一类动物--以前都被发现过,但新的发现有助于更完整地描绘史前大餐时胃里的情况。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这项新研究的第一作者大卫-霍恩说:"在恐龙体内找到食物的例子非常罕见,所以每一个例子都非常重要,因为它提供了他们吃什么的直接证据。"虽然科学家们可以知道一只脚最终进入了微型猛禽的胃,但他们不确定它属于哪个物种。纤细的指头类似于微小的、已灭绝的、类似负鼠的哺乳动物,被称为Sinodelphys或更像老鼠的Eomaia。然而,这些指头还没有长到足以成为这些物种中的任何一种。另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小猛龙是否捕食了哺乳动物,或者它是否只是拾取了这只脚。这一点在这块化石上不可能说得清楚,但一些科学家认为,微盗龙的羽毛状肢体可能使该物种能够从树枝上滑行到地面,以捕食陆生物种。哺乳动物的脚的大小表明,该生物应该是在微盗龙的猎物的预期大小范围内。这个令人震惊的化石建立在以前的证据之上,这些较小的三趾恐龙可能是机会主义的杂食者,会以周围的任何东西为食--它们甚至有可能偶尔也会吃植物。...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581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5815.htm

封面图片

亚洲黑鱼在美国杀疯了 全民捕捞还用毒 依然泛滥成灾

亚洲黑鱼在美国杀疯了全民捕捞还用毒依然泛滥成灾因为黑鱼有“孝鱼”之称,传言雌性黑鱼产卵后,身体虚弱,会短暂双目失明,以至于无法捕食。为了不让自己的妈妈饿死,孵化的小黑鱼一直围绕在其身边保护,并主动献身,把自己送到妈妈嘴巴里充当食物,直到雌性黑鱼恢复体力自己捕食。小黑鱼主动献祭的行为,于是就有了孝鱼的称号。电影镜头然而,出了国门,到了美国,黑鱼形象一落千丈。至少有3部恐怖电影,《SnakeheadTerror》、《Frankenfish》和《SwarmoftheSnakehea》里的吃人怪兽,是以黑鱼为原型创作的。美国多个州对黑鱼下达了击杀令,要求民众:见到这种鱼,请立刻杀死它!弗吉尼亚州甚至颁布了法律,如果随意引进或释放这种鱼,就将以刑事犯罪定案。同一种鱼,为何出现截然不同的局面呢?这就要从黑鱼进入美国这个国家开始说起。支持全民捕捞,甚至投毒,都控制不住的黑鱼入侵黑鱼,也叫乌鳢,原产于亚洲,是一种重要的食用鱼类,因此被多国引入,如今在北美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本地种群。美国的黑鱼,本质上来说是外来引入的。首次出现在媒体上,是在2002年夏天,当时有几个渔民在马里兰州的一个鱼塘里钓了一条黑鱼。渔民以前没见过长相这么恐怖的黑鱼,头和蛇很像,于是将发现黑鱼的情况上报给了环境部门。经过仔细辨认,环境部门认为这条种蛇头鱼是外来物种,会对本地生态造成威胁,于是直接排干池塘的水,搜罗出2条成年黑鱼和一百多条幼鱼,将其消灭以绝后患。事后排查黑鱼的来源,发现是当地的一名男子从市场上购买了2条黑鱼,原本想当作观赏鱼来养的,后来又不想养了,就放生到池塘里了。本以为,黑鱼在美国之旅至此结束了。然而到了2004年,它还是入侵了波托马克河,人们在这里捕获了19条黑鱼。科学家有理由相信,这些外来物种已经在这里定居了,并建立了繁殖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黑鱼就像雨后春笋般爆发了。自马里兰州克罗夫顿首次发现以来,黑鱼的活动范围已向北延伸至纽约,向南延伸至弗吉尼亚州,甚至穿过切萨皮克湾,成功到达马里兰州东海岸地区。到2010年,就已经成功入侵了美国14个州。这些外来的黑鱼,似乎在这片水域生活得很好,钓鱼捕获的黑鱼也越来越吓人。2014年5月20日,弗吉尼亚州的路易斯·阿拉贡(LuisAragon)用鱼竿钓到了一条黑鱼,重8.05公斤;2018年5月24日,马里兰州的安迪用弓箭射杀了一条重9.03公斤,长0.9米的黑鱼。为了控制这些鱼的扩散,美国人也是绞尽脑汁。纽约在2008年就采取了“毒杀”,在3个池塘里添加了杀鱼剂,用来遏制黑鱼的扩散,同时也杀死了大量其他鱼类;马里兰州更是举办了“以鱼换现金”的活动,捕获的黑鱼一旦被举办方认可,就能获得10美元的奖励,还有机会冲击200美元的礼品卡大奖。尽管如此,黑鱼依然活跃在各大水系,时不时就有新闻报道,而主题永远都是“在哪里哪里又发现了几条黑鱼”。可以说,治理黑鱼,美国人一筹莫展。因为黑鱼的出现,鱼类专家发现,在切萨皮克湾流域捕获的鱼类数量明显下降,说明黑鱼已经在当地杀疯了,对生态的负面影响已凸显。因此专家们还担心这些鱼会扩散到五大湖,这对五大湖的经济鱼类来说,将是灭顶之灾。为什么在美国的黑鱼这么凶猛?从科学角度来说,黑鱼本身就是一种很凶猛的底栖鱼。嘴里长满了小尖牙,光看它身体斑纹,就觉得很恐怖,因为很像蟒蛇的斑纹。体型大,我们常见的黑鱼体长50厘米左右,如果养一养可达1米。在美国,属于外来物种,缺少天敌,尺寸更大,据说完全可以长到1.5米,体重10公斤以上。黑鱼的食量也很大,且不挑食。主要以其他小一点鱼为主,也会吃虾、无脊椎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如果这样的鱼进入鱼塘,那么鱼塘里的鱼苗都会被吃光,可见它对其他鱼类是非常不友好的。还有一点比较意外的是,黑鱼其实并不是什么“孝鱼”。黑鱼父母确实存在护仔行为,小黑鱼也会跟着鱼妈妈跑,但产卵后,鱼妈妈不会失明,而且鱼一般也不认识自己的孩子,这和传说中的内容是不符的。小鱼会进到鱼妈妈嘴里有几种可能,一是小鱼害怕了,躲到嘴巴里;还有一种就是,鱼妈妈饿急了,吃掉了自己的孩子。黑鱼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主要还是取决于环境。池塘足够大,食物充足,显然就是父慈子孝,天下太平,要是环境恶劣,自然也会出现同类相食的场景。像这样凶猛的鱼,来到没有天敌的水域,毅然成为本地顶级捕食者。加上黑鱼天赋异禀,可以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即使缺水也能存活,生命力非常顽强,繁殖能力也不弱。凭借以上种种优势,黑鱼到了美国,如入无人之境发展迅速,到如今泛滥成灾,让美国人非常头疼。电影镜头最后目前,国外对黑鱼的态度是很明确的,发现就杀死,也在想尽办法控制它的扩散。用科学家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也无法预估黑鱼造成的生态损失,只能交给时间去检验。但中国网友提了一点建议:“可以引入中国厨师,来缓解一下!”...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414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4147.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