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革命:科学家用超成像新方法突破光学衍射极限

成像革命:科学家用超成像新方法突破光学衍射极限超级透镜在实频和合成复频激励下的成像示意图。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实频照明下通过超级透镜成像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模糊图像,没有一个实频图像能辨别出物体的真实外观。将多个单频图像的场振幅和相位组合起来,最终就能获得清晰的图像。资料来源:香港大学成像在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等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光学显微镜利用光对微小物体进行成像。然而,传统显微镜最多只能分辨光波长数量级的特征尺寸,这就是所谓的衍射极限。为了克服衍射极限,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约翰-彭德里爵士提出了超透镜的概念,超透镜可以由负指数介质或银等贵金属制成。随后,香港大学现任校长张翔教授与他当时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团队一起,利用银薄膜和银/电介质多层堆栈实验证明了超成像技术。这些工作广泛推动了超级透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遗憾的是,所有超透镜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光学损耗,它会将光能转化为热能。这严重影响了超透镜等光学设备的性能,因为它们依赖于光波所携带信息的忠实传递。字母"H"的多实频和复频成像图案。资料来源:香港大学过去三十年来,光学损耗一直是制约纳米光子学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包括传感、超成像和纳米光子电路在内的许多应用都将受益匪浅。论文通讯作者、港大物理系临时系主任张爽教授解释研究重点时说:"为了解决一些重要应用中的光学损耗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实用的解决方案--利用新颖的合成复波激励获得虚拟增益,然后抵消光学系统的固有损耗。作为验证,我们将这种方法应用于超级透镜成像机制,从理论上显著提高了成像分辨率。我们使用双曲超材料制成的超透镜在微波频率范围内和偏振子超材料制成的超透镜在光学频率范围内进行实验,进一步证明了我们的理论。"论文第一作者、香港大学博士后关复新博士补充说:"不出所料,我们获得了与理论预测一致的出色成像结果。"克服光损耗的多频方法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新颖的多频方法来克服损耗对超成像的负面影响。复频波可用来提供虚拟增益,以补偿光学系统中的损耗。复频是什么意思?波的频率是指波在时间上的振荡速度。将频率视为实数是很自然的。有趣的是,频率的概念可以扩展到复数域,在复数域中,频率的虚部也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即波在时间上放大或衰减的速度。因此,对于复频波来说,波的振荡和放大是同时发生的。对于虚部为负(正)的复频,波在时间上会衰减(放大)。实频波(a)、复频波(b)和截断复频波(c)的电场剖面图。由多个实频的线性组合合成的截短复频波(d)。资料来源:香港大学当然,理想的复频波并不符合物理原理,因为当时间达到正无穷大或负无穷大时,复频波就会发散,这取决于其虚部的符号。因此,任何现实中的复频波都需要在时间上截断,以避免发散。直接基于复频波的光学测量需要在时域中进行,这将涉及复杂的时间门控测量,因此迄今为止尚未在实验中实现。研究小组利用数学工具傅立叶变换,将截断的CFW分解为不同实际频率的多个分量,从而大大方便了CFW在超成像等各种应用中的实现。通过以固定间隔对多个实际频率进行光学测量,就可以通过数学方法将实际频率的光学响应组合起来,构建出系统在复数频率下的光学响应。使用在光频下工作的碳化硅超级透镜进行超级成像。复频测量的空间分辨率远高于实频测量。SEM图像显示了物体的性能。资料来源:香港大学作为概念验证,研究小组首先使用双曲超材料进行微波频率的超成像。双曲超材料可以携带波矢非常大(或波长非常小)的波,能够传输特征尺寸非常小的信息。然而,波矢越大,光波对光损耗就越敏感。因此,在存在损耗的情况下,这些小尺寸特征的信息会在双曲超材料内部的传播过程中丢失。研究人员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组合在不同实际频率下测量到的模糊图像,就能在复杂频率下形成具有深亚波长分辨率的清晰图像。研究小组将这一原理进一步扩展到光学频率,采用了一种由碳化硅声子晶体制成的光学超级透镜,其工作波长为10微米左右的远红外线。在声子晶体中,晶格振动可以与光耦合,从而产生超成像效果。然而,损耗仍然是空间分辨率的限制因素。虽然在所有实际频率下成像的空间分辨率都受到损耗的限制,如纳米级孔洞的模糊图像所示,但利用由多个频率分量组成的合成CFW,可以获得超高分辨率成像。这项工作为克服纳米光子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光学系统中的光损耗提供了解决方案。该论文的另一位通讯作者、香港大学校长兼物理与工程学讲座教授张翔教授说:"这种合成复频方法很容易推广到其他应用领域,包括分子传感和纳米光子集成电路。他称赞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普遍适用的方法,这可以用来解决其他波系统的损耗问题,包括声波、弹性波和量子波,将成像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957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9571.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发现宇宙“定位”太阳新方法

中国科学家发现宇宙“定位”太阳新方法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明安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消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颜毅华领衔的科研团队,发现一种新的可用于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MUSER)图像位置校准的方法,这种方法可在浩瀚宇宙中“定位”太阳准确位置。相关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学术期刊《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上。根据新华社报道,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MUSER)是采用综合孔径成像方法,在厘米、分米段获得高时间、空间和频率分辨率的太阳射电图像。作为先进的新一代太阳专用射电干涉设备,MUSER将极大地扩展太阳射电探测能力,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研究打开新的观测窗口,被国际权威学者认为是国际现有射电日像仪设备的跨越式进步。综合孔径成像技术广泛应用在天文射电望远镜成像上,即把众多小口径望远镜系统综合在一起,等效形成一个大口径射电望远镜观测效果,从而获取到较高空间角分辨的图像。然而,由于仪器误差以及信号传播效应的影响,校准特别是相位校准(影响图像位置确定)在综合孔径成像技术中至关重要。颜毅华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数年来的MUSER太阳射电图像处理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综合孔径望远镜阵列相位定标校准方法,在定标点源偏离原点的一般情况下,第一次获得了该偏差对综合孔径成像结果影响的通用理论公式。基于这个新公式,团队研究人员可以对MUSER观测图像进行校准,从而得到准确的太阳射电图像。颜毅华介绍,这研究不仅仅优化了当前MUSER成像校准方法,而且还对一般射电综合孔径成像理论弥补上了几十年来缺失的重要一环,使得综合孔径方法成了一个封闭的完备理论,即根据综合孔径理论本身就可以完成绝对定位。论文审稿人认为,本研究方法可以利用一个未知位置校准点源来对射电望远镜的图像进行校准,并且可以通过迭代计算出校准源具体位置,从而获取到真实的射电图像,也就是在浩瀚宇宙中给太阳“定位”。发布:2022年10月26日10:09PM

封面图片

一种基于无透镜成像的新方法可以实现近乎完美的高分辨率显微镜观察

一种基于无透镜成像的新方法可以实现近乎完美的高分辨率显微镜观察圆环状光束从具有规则重复结构的物体上反弹产生的散射图案。资料来源:Wang等人,2023年,"Optica"(光学)。功能最强大的无透镜成像技术被称为"层析成像",其工作原理是用类似激光的光束扫描样品,收集散射光,然后利用计算机算法重建样品图像。虽然层析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许多纳米结构,但这种特殊的显微镜在分析具有非常规则的重复图案的样品时会遇到困难。这是因为在扫描周期性样品时,散射光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计算机算法会感到困惑,无法重建良好的图像。面对这一挑战,刚刚毕业的博士研究员王斌和内森-布鲁克斯与JILA研究员MargaretMurnane和HenryKapteyn合作,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利用具有特殊涡旋或甜甜圈形状的短波长光来扫描这些重复表面,从而产生更多不同的衍射图样。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利用这种新方法捕捉到高保真的图像重建,他们最近在《光学》(Optica)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这项成果还将在《Optica》杂志的《光学与光子学新闻》(OpticsandPhotonicsNews)2023年光学年度要闻中重点介绍。这种新的成像方法对于纳米电子学、光子学和超材料的应用尤其具有影响力。Murnane解释说:"将可见激光束结构化(或改变其形状)为甜甜圈和其他形状的能力彻底改变了可见光超分辨率显微镜技术。现在,我们有了将这些强大功能应用到更短波长的途径,这非常令人兴奋"。雕刻涡形高次谐波束为了在台式装置中产生类似激光的短波长光束,JILA小组使用了一种称为高次谐波发生(HHG)的过程。当超高速激光脉冲击中一个原子时,高次谐波发生器会将一个电子拉走,然后将其驱回母体原子重新结合。原子在接触时,会将电子的动能转化为极紫外(EUV)光。如果数以百万计的原子都同步发出极紫外光,那么这些光波就会产生类似激光的明亮极紫外光束。为了给重复图案成像,JILA的研究人员需要找到一种改变HHG光束的方法,这样当EUV光束在样品上扫描时,散射光就会发生变化。为了达到这一效果,研究人员将HHG光束从圆盘状转变为涡旋状或甜甜圈状,这就是所谓的轨道角动量(OAM)光束。这种不同的形状对于实现周期性样品的无透镜成像至关重要。当科学家们用漩涡状的HHG光束照射显微镜时(见附图),会产生更复杂的散射图案,这些图案会随着样品的扫描而变化。这些变化编码了样品重复图案的信息,使算法能够提取精确的图像。除了这一令人兴奋的结果之外,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相比,这种新型涡流束无透镜成像技术对脆弱样品的损伤也更小。由于许多软性材料、塑料和生物样本都很脆弱,因此有一种精确而温和的方法来对它们进行成像是非常关键的。此外,涡流束无透镜成像比扫描电子显微镜更能检测出纳米图案中的缺陷,因为扫描电子显微镜往往会融化脆弱的样品。对于为下一代纳米、能源、光子和量子设备制造图案化材料的科学家来说,这一进步能够在不破坏高周期结构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高分辨率成像。正如Kapteyn所说:"未来,这也有可能以高空间分辨率对微妙的活细胞进行成像"。编译自: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414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4145.htm

封面图片

从阴影中走出来:一种X射线彩色成像的新方法

从阴影中走出来:一种X射线彩色成像的新方法上图展示了如何使用新开发的方法创建一个图像。两种颜色--绿色和品红色--是由样品中的荧光原子(左)由于X射线的激发而发出的。灰色的圆形物体代表一个在检测器上投下阴影的光学器件。然后,该算法产生一个具有两种颜色的实际图像--其强度代表了样品中荧光原子的密度。与可见光相比,对于"不可见"的辐射,如X射线、中子或伽马射线,还没有类似的强大镜头可以诠释。然而,这些类型的辐射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核医学和放射学,以及工业测试和材料分析中。X射线荧光的用途包括分析绘画和文物中的化学成分,以确定真实性、来源或生产技术,或在环境保护中分析土壤样本或植物。半导体元件和计算机芯片的质量和纯度也可以用X射线荧光分析来检查。科学家们使用了慕尼黑PNSensor公司开发的X射线彩色相机和一个新颖的成像系统,该系统基本上由物体和探测器之间的一个特殊结构的金涂层板组成,这意味着样品会投下阴影。检测器中测量的强度模式提供了关于样品中荧光原子分布的信息,然后可以用计算机算法进行解码。这种新方法意味着平板可以非常接近物体或检测器,与使用X射线透镜时不同,这使得这是一种实用的方法。第一作者哥廷根大学X射线物理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JakobSoltau博士解释说:"我们已经开发了一种算法,使我们能够快速和稳健地创建一个清晰的图像,同时为每一种X射线颜色。"共同作者、同一研究所的博士生PaulMeyer补充说。"这些光学器件根本无法与普通透镜相比;它们是由瑞士的一家新公司按照我们的精确规格制造的"。这家新成立的公司XRNanotech专门从事纳米结构的研究,由在哥廷根大学完成博士学位的FlorianDöhring博士创立。研究小组负责人蒂姆-萨尔迪特教授总结道。"接下来,我们希望将这种方法扩展到生物样本的三维成像,以及探索成像中的现象,如X射线、中子或核医学中的伽马射线的非弹性散射"。...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395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3959.htm

封面图片

光子学技术新突破:科学家用微型芯片产生高质量微波信号

光子学技术新突破:科学家用微型芯片产生高质量微波信号盖塔实验室开发的光子集成芯片的高级示意图,该芯片用于全光学光分频(OFD)--一种将高频信号转换为低频信号的方法。图片来源:YunZhao/哥伦比亚工程学院这种芯片非常小巧,可以装在锋利的铅笔尖上,是迄今为止在集成光子平台上观察到的最低微波噪声。这项成果为高速通信、原子钟和自动驾驶汽车等应用提供了一条通往小尺寸超低噪声微波发生器的光明之路。用于全球导航、无线通信、雷达和精密计时的电子设备需要稳定的微波源作为时钟和信息载体。要提高这些设备的性能,关键在于减少微波中存在的噪声或相位随机波动。"在过去的十年中,一种被称为光分频的技术产生了迄今为止噪音最低的微波信号,"哥伦比亚工程学院应用物理和材料科学大卫-M-里基教授兼电气工程教授亚历山大-盖塔说。"通常情况下,这样的系统需要多个激光器和相对较大的体积来容纳所有元件。"光分频--一种将高频信号转换为低频信号的方法--是最近产生微波的创新技术,其中的噪声已被大大抑制。然而,由于光分频系统占用桌面空间较大,因此无法用于微型传感和通信应用,而这些应用需要更紧凑的微波源,因此光分频系统已被广泛采用。盖塔说:"我们已经实现了一种设备,只需使用单个激光器,就能在面积小至1平方毫米的芯片上完全实现光分频。我们首次展示了无需电子设备的光学分频过程,大大简化了设备设计。"量子和非线性光子学:创新的核心盖塔的研究小组专门研究量子和非线性光子学,即激光如何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的重点领域包括非线性纳米光子学、频率梳生成、强超快脉冲相互作用以及光量子态的生成和处理。在目前的研究中,他的研究小组设计并制造了一种片上全光学器件,该器件能产生16GHz的微波信号,其频率噪声是迄今在集成芯片平台上实现的最低频率噪声。该设备使用两个由氮化硅制成的微谐振器,通过光子耦合在一起。单频激光器泵浦两个微谐振器。其中一个用于产生光参量振荡器,将输入波转换成两个输出波--一个频率较高,一个频率较低。两个新频率的频率间隔被调整为太赫兹频率。由于振荡器的量子相关性,这种频率差异的噪声可比输入激光波的噪声小数千倍。第二个微谐振器经调整后可产生具有微波间隔的光频梳。然后,振荡器发出的少量光被耦合到梳状频率发生器,从而使微波梳状频率与太赫兹振荡器同步,自动实现光分频。潜在影响和未来应用盖塔研究小组的工作代表了一种在小型、坚固和高度便携的封装内进行光学分频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这些研究成果为芯片级设备打开了大门,这些设备能够产生稳定、纯净的微波信号,可与进行精密测量的实验室产生的信号相媲美。他说:"最终,这种全光分频将带来未来电信设备的新设计。它还能提高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微波雷达的精度。"编译自: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571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5719.htm

封面图片

量子突破:科学家开发出操纵奇异材料的新方法

量子突破:科学家开发出操纵奇异材料的新方法上图展示了一种控制材料中量子态的新方法。电场诱导铁电基底发生极化转换,从而产生不同的磁性和拓扑状态。图片来源:MinaYoon、FernandoReboredo、JacquelynDeMink/ORNL、美国能源部拓扑材料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新的材料阶段,其发现者于2016年获得诺贝尔奖。仅利用电场,ORNL的研究人员就能将普通绝缘体转化为磁性拓扑绝缘体。这种奇特的材料允许电流流过其表面和边缘,而没有能量耗散。电场会引起物质状态的改变。领导这项研究的ORNL的MinaYoon说:"这项研究可以带来许多实际应用,如下一代电子学、自旋电子学和量子计算。"这些物质可能会带来高速、低功耗的电子产品,与目前的硅基电子产品相比,它们能耗更低、运行更快。ORNL的科学家们在《二维材料》(2DMaterials)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331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3317.htm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发现浩瀚宇宙中“定位”太阳新方法

中国科学家发现浩瀚宇宙中“定位”太阳新方法记者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明安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颜毅华领衔的科研团队,发现一种新的可用于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MUSER)图像位置校准的方法,这种方法可在浩瀚宇宙中“定位”太阳准确位置。来自:雷锋频道:@kejiqu群组:@kejiquchat投稿:@kejiqubo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