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让人疼到怀疑人生的植物号称"自杀树" 研究它要戴防毒面具

这种让人疼到怀疑人生的植物号称"自杀树"研究它要戴防毒面具金皮树,图源:AustralianGeographic熟悉这个故事的人可能不多,但是这位退伍军人还讲述的另外一个故事,广为人知。他讲述了一位军官因为在野外方便,然后就地取材地用了这种树的叶子擦屁屁,结果因为忍受不了疼痛,选择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种树也因此得名——“自杀树”。“自杀树”绝对不是浪得虚名的,它被认为是能够对人类造成最强痛觉的树,而且痛觉相当持久。退伍军人西里尔蹭到后只疼三周算是幸运的了,有人因为被它刺到痛觉足足持续了两年。但是,直到2020年,人们才知道这种树为啥如此之痛,以及它为啥能让人的痛觉保持如此长时间。臭名昭著的金皮树这种树被称作金皮树,以澳大利亚一个小镇命名,主要就生长在澳大利亚,以及印度尼西亚的部分地区也有发现。其实,它被称为“自杀树”不完全是因为有人可能因为用它擦屁屁而自杀,更多的可能还是因为一些马匹因为它发疯似得死亡。在欧洲人到达澳大利亚时,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采矿活动,马匹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被带到了澳大利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经常会有一些马匹突然发疯似的乱窜,有些马会因此坠崖身亡,而有些马匹则会在乱窜中直接死亡。后来人们就锁定了金皮树,马匹是因为触碰或者误食了它才这样的。金皮树的叶子上的刺,图源:hiepphamcong/Flickr金皮树和我们熟悉的荨麻是同科植物,外观上也和荨麻十分类似,叶子和茎上都长有毛发一样的细刺——被称为毛状体,疼痛正是因为这些刺造成的。毛状体的顶部是一个球状结构,只要触碰到物体它就会瞬间脱落,露出非常锋利的尖头,这个尖头非常细,但是它比较坚硬,足够刺穿皮肤[1]。电子显微镜下的毛刺,图源:MarinaHurley之所以它能够又细又坚硬,这是因为与许多带刺植物一样,包含了二氧化硅,这赋予了刺足够的刚性。由于它足够细,所以实际上进入皮肤的瞬间,皮肤就自然愈合了,这给取出刺毛带来了困难——如果不清理可以在皮肤里存储很长时间,同时也给毒素释放提供了更好的环境。玛丽娜·赫尔利(MarinaHurley)是最知名的金皮树研究人员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末,她曾在昆士兰洲阿瑟顿高原的热带雨林灌木丛中持续研究了金皮树3年。不过,刚刚开始实地考察没多久,她就被蜇伤了,她用“你能想象到的最严重的痛苦”来形容金皮树的蜇伤。同时她还详细描述了蜇伤过程:被蜇伤后的相关部位立即会有灼痛感,但开始并不会让人痛不欲生,在20-30分钟的时候,疼痛才会达到顶峰,这时腋下的淋巴结就会肿胀并剧烈跳动。图:玛丽娜·赫尔利刺痛和淋巴结产生的剧烈抽痛可能会持续1-4小时,具体取决于你触摸的物种、被刺伤的皮肤数量以及与植物接触的力度,之后就是平稳的疼痛了[2]。不过,如果皮肤中的刺没有清理干净的话,数月乃至数年,只要触碰到,或者洗冷水澡时依然会有痛感。玛丽娜还表示,金皮树的刺毛的结构和功能类似于皮下注射针,它们不仅通过触摸来伤害人,还会通过空气传播,如果不小心吸入鼻腔,也有可能被刺伤。金皮树研究人员,图源:THEALNWICKGARDEN所以,后面玛丽娜和她的同事们都是戴着防毒面具工作的,不过她表示这种空气传播的毛刺对眼睛的影响很小。尽管玛丽娜和同事们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他们未弄清楚这种灌木毒素的确切成分。到底是什么让金皮树这么毒?最初人们在金皮树的刺上发现一种由8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moroidin”(根据金皮树的拉丁学名Dendrocnidemoroides命名)。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moroidin就是金皮树让人疼痛的原因,但是后面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表明moroidin制造的痛觉远无法达到金皮树的威力。金皮树果实FaggM直到2020年,昆士兰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另外一种未知的肽,科学家将这种新的肽命名为“gympietides”,它不仅可以直接激活疼痛感应神经元,同时还延迟了神经元上钠通道的失活[3]。神经元上的钠通道是神经元激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失活意味着疼痛会一直传递,这是疼痛持久的原因所在。你可能还想知道,荨麻科物种大多都是有这种刺,凭啥就它这么毒?gympietides的结构就是所谓的抑制性胱氨酸结基序,在几种动物毒液中也有相同结构的物质。而动物毒液的进化表明,抑制性胱氨酸结蛋白最初通常是作为无害物质存在的,只是在某个时刻突变导致它变成了有毒。金皮树这种令人难以理解的毒,可能也只是一些突变,让它们一不小心变成了其它动物难以忍受的剧毒。不过,有意思的是,并不是所有动物都害怕这种金皮树的毒刺,许多昆虫都吃它们的树叶,以及一种哺乳动物——沼林袋鼠也吃它们的叶子。科学家还不清楚,为什么袋鼠能够吃这种叶子而不受影响,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破解其中的秘密之后,可以用于治疗。现在被刺到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一些澳大利亚护林员是高危职业。最后早在1968年,金皮树这种瞬间让人陷入痛苦的特性,让英国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将这种毒刺或者毒素制作成生化武器。英国收集了许多金皮树标本,但正如你所见,金皮树致命的原因直到最近才被发现,所以英国的这个计划最终不了了解之了。据说那些标本至今还在,由于金皮树毒素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且耐热,所以这些标本被人为至今还具有攻击性。参考资料:[1].栗子.“令人自杀”的恐怖植物,被他养在了家里.环球科学.2022-11-21[2].https://www.zmescience.com/feature-post/natural-sciences/biology-reference/plants-fungi/what-is-gympie-gympie/[3].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b8828...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798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7989.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用这种叶子擦屁股 疼到开枪自杀 碰一下持续2年痛不欲生

用这种叶子擦屁股疼到开枪自杀碰一下持续2年痛不欲生所以这叶子到底是什么,效果这么逆天?这种植物名叫GympieGympie,也就是金皮树,常见于澳大利亚。当然它也有很声响亮的外号,像是什么自杀植物、刺树。之所以名字都这么凶狠,是因为它们不仅能带来世界上最痛苦的植物蜇伤,而且这种痛感还会持续很长时间。植物学家将它带来的痛感描述为「被火焰炙烤的同时,又遭遇电击」,相当于被一个法师用大招给偷袭到了,想想就知道十分酸爽。痛苦程度可以让一些动物疼到发疯,没法休息变得暴躁。甚至马都扛不住,发疯到最后只能惨遭人类处决。在一些经典传闻中,它甚至依靠这种痛感创造过击杀人类的成就。例如据澳大利亚一位退役军人讲述,曾经有一位军官拉野屎时没带纸,急中生智的他选择用这种叶子擦了屁股,哪知道这货带来的触感比砂纸还离谱,堪比用冒火的电棍戳菊花,结果痛到开枪自杀提前去世。所以为什么会这么疼?简单来说,金皮树无论是树叶还是果实,浑身被刺毛覆盖,它们极为细小尖锐,而且里面含有一种能够引起剧烈疼痛的神经毒素。这种「防御武器」就像是装满了毒药的注射器,覆盖了整个植物,所以哪怕最轻微的接触都有可能让刺扎进皮肤,如同被细小的玻璃扎进肉里。通常在接触到这种植物后,刺痛和灼烧感会立即反馈到身体上,并且在接下来的20到30分钟内进一步加剧。这种疼痛会一直持续,从几个小时到几天,甚至可以持续一年。这主要是因为刺在进入皮肤后人体没法搞定它们,过于细小也很难清除,时间长了伤口都找不到了它们还在里面。所以哪怕平时不再疼痛,但只要接触到水或者感受到温度变化都能重新引发剧烈疼痛。听起来它就是一种带毒的刺猬,而且尖刺细微不可察,碰上就倒霉,放在武侠小说里简直就是终极暗器。这下真是「因为怕人所以全点反伤甲了」,而这岂不是无敌了?其实还有很多生物对它的毒素是免疫的,会把它的叶子啃得坑坑洼洼。金皮树也在引诱鸟儿过来吃掉自己的果实,然后通过粪便传播种子。但这种植物对于那些毫无防备的人来说,显然还是极为危险的。1963年有一位老哥不幸被它刺伤到了脸、手臂和胸口,在他的描述中前两三天疼到没法睡觉,说是感觉有一双巨手在试图按压自己的胸口。这种痛苦持续了两年,洗个澡都浑身疼。那位讲述「擦屁股故事」的退伍军人自己也曾触碰到这种植物,最后救治他的时候只能把他绑在病床上,治疗了三个星期也不见好转,疼痛让他一直在挣扎扭曲。在这几年也不乏受害者,一位名叫NaomiLewis的大姐在骑自行车时发生意外,整个人掉到了树丛里,两条大腿直接被这种植物覆盖。她说痛苦已经超出了身体的承受阈值,双腿就像是被点着了一样,直接疼到呕吐。人是站着进的草丛,横着进的救护车,然后在医院呆了一个星期。医生帮忙处理了皮肤里尖刺,缓解疼痛的手段也只能缓解一点,基本还是靠自己硬扛。她吐槽说自己生过四个孩子,没有一次能比当时还要痛苦。最后她是靠止痛药离开的医院,但9个月后腿部偶尔还是会有疼痛感,就像是有人用皮筋抽她一样。知名狠活儿达人狼叔CoyotePeterson之前也挑战过这种植物,他曾经被子弹蚁咬过,也用手臂测试过大黄蜂,是一个对疼痛感经验丰富的狠人。结果金皮树依然给他带来了全新的痛苦体验,五官随时因为痛苦而扭曲。用树叶触碰手臂后,触电感与被火灼烧的感觉瞬间来袭,直接汗流浃背了:几分钟后疼痛感就已经有了子弹蚁的水平,然而后面还有几十分钟的上升空间。30分钟后他已经崩溃了,不仅感觉手臂在着火,身体其他部位也开始不舒服。手臂遇到水后更是感觉像是泡在岩浆里一样,疼痛感快速增强。一般来说如果被这种植物刺伤,最好需把刺全都取出来,但这其实很难。目前的应对方法之一,就是用脱毛蜡条之类的东西一次性把它们都拔掉,如果遗漏一根就要多弄几次,否则就要忍受漫长的痛苦。CoyotePeterson也表示自己很后悔,因为他把整个叶子卷到了手臂上,早知道只轻轻碰一下好了。结果自己只是稍微按了一下,就几乎在手臂上留下了接近50个伤口。话说回来,也难怪有人怀疑用这种叶子擦屁股的传说不是真的,因为一般拿在手里就开始痛了,哪还来得及往屁股上送。但如果是真的,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个老哥会自杀了,毕竟谁能受得了自己的弱点被万箭击穿呀。...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159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1593.htm

封面图片

王biubiu|“畏罪自杀”是欧某中注定的告别方式

欧金中会白白死掉吗,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这种悲剧从来就不缺少,只是他让我们看到罢了。只要还有“畏罪自杀”这种冷冰冰的,自上而下俯览众生的思维方式,不尊重每一个普通人的基本权利,那么这种悲剧就永远不会少。“畏罪自杀”是欧金中命中注定的告别方式,因为他看不到这个社会给他留下哪怕一点点活下去的可能。

封面图片

生物学家利用18亿个遗传密码字母构建出突破性的开花植物生命树

生物学家利用18亿个遗传密码字母构建出突破性的开花植物生命树在邱园皇家植物园科学家的领导下,研究小组相信这些数据将有助于今后识别新物种、完善植物分类、发现新的药用化合物,以及在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情况下保护植物。这项植物科学领域的重大里程碑研究涉及138个国际组织,其所依据的数据量是对有花植物生命树进行的同类研究的15倍。在为这项研究进行测序的物种中,有800多个物种的DNA以前从未被测序过。这项研究揭示的数据量之大,需要一台计算机花费18年的时间才能处理完毕,这是邱园"生命之树计划"在为所有33万种已知有花植物建立生命之树方面迈出的一大步。"分析这一前所未有的数据量,解码隐藏在数百万DNA序列中的信息,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这也为我们重新评估和扩展对植物生命树的认识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为探索植物进化的复杂性打开了一扇新窗口,"邱园皇家植物园研究员亚历山大-尊蒂尼(AlexandreZuntini)说。马萨诸塞大学进化生物学家斯蒂芬-史密斯(StephenSmith)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汤姆-卡鲁瑟(TomCarruthers)是这项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他与尊蒂尼曾在邱园共事。马萨诸塞大学植物系统学家理查德-拉贝勒(RichardRabeler)是该研究的共同作者。被子植物生命之树。资料来源:RBGKew"每当我们走进森林,开花植物都会为我们提供食物、衣物和问候。一个多世纪以来,构建开花植物生命树一直是进化生物学领域的重大挑战和目标,"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系教授史密斯说。"这个项目为大多数有花植物属提供了一个庞大的数据集,为完成这一目标提供了一种策略,从而使我们离这一目标更近了一步。"史密斯在该项目中扮演了两个角色。首先,他的实验室成员--包括麻省理工大学前研究生德鲁-拉尔森(DrewLarson)--前往邱园,帮助对一个名为"Ericales"的大型多样性植物群的成员进行测序,该植物群包括蓝莓、茶、杜鹃花、杜鹃花和巴西坚果。其次,史密斯与邱园皇家植物园的威廉-贝克(WilliamBaker)和费利克斯-弗雷斯特(FelixForest)以及奥胡斯大学的沃尔夫-艾森哈特(WolfEisenhardt)共同监督了项目数据集的分析和构建。"研究小组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许多基因区域所蕴含的意想不到的复杂性,在这些区域中,不同的基因讲述着不同的进化史。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许多基因区域所蕴含的意想不到的复杂性,不同的基因讲述着不同的进化历史。我们必须开发出一种程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来研究这些模式。"作为这项研究的共同负责人,卡鲁瑟的主要职责包括利用200块化石将进化树按时间进行缩放,分析整体进化树基础基因的不同进化史,以及估算不同开花植物系在不同时期的多样化率。卡鲁瑟说:"基于如此多的基因,为有花植物构建如此庞大的生命树,揭示了这一特殊群体的进化史,帮助我们了解它们是如何成为世界上如此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所展示的进化关系--以及这些关系所依据的数据--将为今后的大量研究奠定重要基础。"开花植物的生命树就像我们的家谱一样,能让我们了解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生命树是通过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DNA序列来发现变化(突变)的,这些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累积,就像分子化石记录一样。随着DNA测序技术的进步,我们对生命之树的了解也在迅速加深。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开发了新的基因组技术,通过磁力从每个样本中捕捉数百个基因和数十万个遗传密码,比早期的方法多出几个数量级。Arenariaglobilfora.资料来源:RBGKew该研究小组的方法的一个主要优势是,它能对多种多样的新老植物材料进行测序,即使DNA受到严重破坏也不例外。世界标本馆收藏了近4亿份植物科学标本,其中有大量的干燥植物材料,现在可以对它们进行基因研究了。邱园生命之树计划的高级研究负责人贝克说:"从很多方面来说,这种新颖的方法使我们能够与过去的植物学家合作,利用历史标本馆标本中的大量数据,其中一些标本早在19世纪初就被收集起来了。我们杰出的前辈,如查尔斯-达尔文或约瑟夫-胡克,不可能预料到这些标本在今天的基因组研究中会如此重要。在他们的有生之年,DNA甚至还没有被发现。我们的工作表明,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植物博物馆对于地球生命的开创性研究有多么重要。谁知道其中还蕴藏着哪些未被发现的科学机遇呢?"在所有9506个测序物种中,有3400多个来自48个国家163个标本馆的材料。马萨诸塞大学名誉研究科学家、马萨诸塞大学标本馆前馆长拉贝勒说:"为研究植物关系而对标本馆标本进行采样,使得从世界不同地区进行广泛采样的可行性大大提高,而不需要长途跋涉从野外获取新鲜材料。"在生命之树项目中,拉贝勒帮助核实了标本馆采样标本的身份,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分析。仅开花植物就占陆地上所有已知植物生命的90%,几乎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从最湿润的热带到南极半岛的岩石露头。然而,我们对这些植物是如何在起源后不久就占据了主导地位的理解,却困惑了包括达尔文在内的几代科学家。开花植物起源于1.4亿多年前,之后迅速取代了其他维管植物,包括它们的近亲--裸子植物(有裸露种子的非开花植物,如苏铁、针叶树和银杏)。达尔文对化石记录中看似突然出现的这种多样性感到神秘。在1879年写给他的密友、邱园皇家植物园园长胡克的信中,他写道:"据我们判断,所有高等植物都是在最近的地质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令人憎恶的谜。"作者利用200块化石,将他们的生命树按时间顺序排列,揭示了开花植物是如何跨越地质年代进化的。他们发现,早期有花植物的多样性确实出现了爆炸性增长,在其起源后不久就产生了今天存在的80%以上的主要品系。然而,在接下来的1亿年里,这一趋势逐渐趋于平稳,直到大约4000万年前,随着全球气温的下降,物种多样性再次激增。这些新的洞察力会让达尔文着迷,也必将帮助今天的科学家们努力应对了解物种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多样化的挑战。如果没有邱园科学家与全球众多合作伙伴的通力合作,就不可能形成如此庞大的生命之树。总共有279位作者参与了这项研究,他们来自27个国家的138个组织,代表着不同的国籍。"植物界长期以来一直在合作和协调分子测序工作,以生成更全面、更强大的植物生命树。"马萨诸塞大学的史密斯说:"发表这篇论文的努力延续了这一传统,但规模却大大扩大了。"开花植物生命树在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这是因为,正如人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预测其特性一样,我们也可以根据物种在生命树中的位置来预测其特性。因此,这些新数据对于促进科学及其他许多领域的发展将是非常宝贵的。为实现这一目标,生命之树及其基础数据已通过邱园生命之树资源管理器(KewTreeofLifeExplorer)等渠道向公众和科学界公开和免费开放。开放访问将有助于科学家充分利用这些数据,例如将其与人工智能相结合,预测哪些植物物种可能含有具有药用潜力的分子。同样,生命之树也可用于更好地了解和预测病虫害在未来将如何影响植物。作者指出,这些数据的应用最终将取决于获取数据的科学家的聪明才智。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8708.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8708.htm

封面图片

COVID-19的涟漪效应:青少年自杀事件的激增

COVID-19的涟漪效应:青少年自杀事件的激增由JeffreyBridge博士、DonnaRuch博士和LisaHorowitz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分析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全国自杀数据。研究人员首先确定了在大流行病的前10个月(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所有年龄在5至24岁的美国青年,自杀被列为死亡原因。他们计算了总的和每月的自杀死亡人数,并按性别、年龄、种族和族裔以及自杀方式计算。然后,他们研究了在大流行的头10个月里有多少年轻人死于自杀,并将其与大流行没有发生时同一时期的估计自杀死亡人数进行了比较(使用前5年的数据计算)。研究人员发现,在大流行的头10个月里,有5568名青年死于自杀,这比大流行没有发生时的预期死亡人数要高。从2020年7月开始,在大流行的几个月里,发现自杀率高于预期。自杀死亡人数的增加因性别、年龄、种族和民族以及自杀方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在大流行期间,与大流行之前相比,男性、5-12岁的青少年、18-24岁的年轻成年人、非西班牙裔美国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青年和非西班牙裔黑人青年的自杀死亡人数高于预期。涉及枪支的自杀死亡人数也高于预期。某些种族和民族群体,特别是非西班牙裔美国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和非西班牙裔黑人青年的自杀死亡人数明显较高,这突出了目前自杀率的差异,而大流行病可能加剧了这一差异。青少年自杀死亡人数的增加也表明,可能需要对这个年龄组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他们在自杀预防研究中往往研究不足,而且与年龄较大的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相比,有不同的发展需求。这项研究只是研究该大流行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第一步,并指出了几个需要进一步调查的领域。首先,在研究的时间范围内发生的与大流行无关的其他事件或因素有可能导致了青少年自杀死亡人数的增加,但却没有被测量出来。第二,仍然需要进行研究,以确定青年自杀死亡人数增加的根本原因,包括整体和特定群体。第三,本研究分析的COVID-19大流行时期仅限于2020年的10个月,并不反映随着大流行的发展,青少年自杀的长期趋势可能已经发生变化。最后,由于数据不准确或分类错误,一些群体的自杀死亡人数可能被低报;对自杀率的持续监测将有助于澄清美国年轻人面临的自杀风险。这项研究表明,大流行病影响了年轻人的自杀率,但这种影响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而且根据性别、年龄、种族和民族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作者建议,在为年轻人服务的环境中广泛实施预防自杀的努力,同时也要调整这些努力以解决特定群体所面临的差异,这可能是有帮助的。此外,考虑到这一流行病的持续时间及其对美国年轻人的持续影响,监测与COVID-19有关的自杀率的长期趋势,并确定促使一些人自杀风险增加的因素将是非常重要的。了解更多:https://publications.aap.org/pediatrics/article/151/3/e2022058375/190657/Youth-Suicide-During-the-First-Year-of-the-COVID...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233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2331.htm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大脑中过度活跃的炎症与自杀风险增加有关

研究发现大脑中过度活跃的炎症与自杀风险增加有关全球自杀率仍然令人担忧。尽管美国的自杀率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总体有所下降,但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数据,这一数字又有所上升。英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而在澳大利亚,自杀死亡人数自2013年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自杀行为是由心理、社会和生物因素共同驱动的。先前的研究表明,炎症可能会导致大脑化学变化,并提高自杀风险。美国范安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一项同类研究中首次研究了自杀死亡时大脑中发生的生物机制,以了解它们是如何导致自杀行为的。"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更好地了解与自杀相关的大脑功能来预防自杀。我们把重点放在大脑上,因为大脑是影响情绪、自杀意念和意图以及决策的生物过程所在。这项研究使我们能够在风险最大的时刻看到大脑,并精确定位这种风险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人员将29名自杀死亡者的死后脑组织样本与32名因意外、他杀或心脏病发作等其他原因猝死者(对照组)的样本进行了比较。这些样本取自年龄在17至77岁之间的人群。毒理学筛查结果表明,自杀身亡者基本上没有服用抗抑郁和抗精神病药物,这使研究人员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与自杀有关的分子变化,否则这些变化可能会被掩盖。LenaBrundin博士,范-安德尔研究所在对样本进行RNA测序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在自杀死亡者中,NPAS4基因(一种炎症和脑细胞健康的关键调节因子)的表达明显下调。基因甲基化是基因"开启"或"关闭"的过程,研究人员在研究基因甲基化时发现,在自杀身亡者中,有40个不同的甲基化区域映射到7个与炎症和免疫反应有关的基因上。在对照组中,NPAS4甲基化与NPAS4表达之间有明显的关联,而在自杀死亡者组中却没有这种关联,这证实了NPAS4的失调。总体而言,自杀者组显示出与炎症和兴奋毒性机制相关的基因组被激活。在兴奋性中毒中,当原本安全和必要的神经递质水平过高时,神经细胞就会受到损害或死亡。抑制性和兴奋性神经递质水平的平衡在包括重度抑郁症在内的多种精神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除了过度活跃的炎症机制外,与少突胶质细胞成熟有关的基因组也受到抑制,而少突胶质细胞是用髓鞘包裹轴突并保护神经元免受氧化损伤的特化细胞。观察到的少突胶质细胞数量也减少了。研究人员说,他们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抗炎药物降低自杀行为风险提供了支持,尤其是在已确定有自杀意念的情况下。该研究的通讯作者莉娜-布伦丁(LenaBrundin)说:"随着自杀率的持续上升,我们必须制定更多循证策略,以应对导致自杀风险的所有因素。我们的研究指出了大脑中的几个关键变化,有朝一日,这些变化可能会成为治疗的目标,从而达到降低风险和挽救生命的目的。"目前的研究结果对于正在寻找与自杀风险相对应的血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人员来说也很有用。未来的研究将侧重于进一步了解炎症在自杀风险中的作用、确定生物标志物以及制定评估潜在治疗方案的策略。该研究发表在《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Psychiatry)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712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7123.htm

封面图片

独特的蕨类植物利用枯死的"僵尸叶"从土壤中吸取养分

独特的蕨类植物利用枯死的"僵尸叶"从土壤中吸取养分植物生物学教授詹姆斯-达林(JamesDalling)及其同事发现,一些树蕨类植物会将枯死的叶片循环利用,变成根系当植物的叶片死亡、枯萎并垂落到地面时,这些叶片的末端会长出细小的根须,将它们与土壤连接起来。随后的实验室测试表明,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植物会逆转这些叶片中的水流,利用它们从土壤中汲取氮气。描绘树蕨的枯叶(棕色)如何变成根的插图那么,为什么其他植物不采用这种做法呢?桫椤每年的生长速度不过几厘米,而且该地区土壤中的养分分布不均,所以这种植物必须让自己的生长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桫椤并没有把精力投入到生长特殊的、寻求养分的、可能永远无法到达肥沃土壤的根系结构上,而是循环利用已经长出的叶片来进行光合作用。这种植物通过重新配置自身的死亡组织来养活自己的安排以前从未有过记载。达林认为,其他科学家之前之所以没有注意到桫椤的这一现象,只是因为叶片看起来就像腐烂的植物物质。研究人员说:"这是一种真正新颖的组织再利用。它与我们所知的其他蕨类植物的做法截然不同。"最近发表在《生态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介绍了这项研究。更多信息请观看以下视频。...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497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4975.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