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偷偷写70多篇新闻:数月后才被人发现

AI偷偷写70多篇新闻:数月后才被人发现虽然一天发布这么多文章,在数量上确实有些蹊跷,但那时还没有人关注到他是不是个人的问题。于是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CNETMoney便陆陆续续在网站上发布了共计70余篇文章。直到这两天,一位叫做GaelBretton的小哥发现了端倪,然后发了条Twitter说:CNET发布的文章看起来像是AI写的。而事实也如小哥所猜,因为若是点开文章作者查看详情,明晃晃地会显示:这篇文章是由AI引擎来创作的。再由我们的工作人员审阅、核实和编辑。好家伙,这可真是把人机结合玩得明明白白了。甚至有网友惊叹道“记者行业本来就够惨淡了……”。AI写出来的文章是什么水平?我们不妨随机点开一篇文章来看看——《什么是高收益存储账户?》。文章先是对高收益储蓄账户做大致的介绍:高收益储蓄账户和标准储蓄账户类似,但利率会更高一些。它们对于维持应急基金或实现短期储蓄目标非常有用。然后AI便开门见山地讲述了文章要写的重点——“如果你最近在考虑高收益储蓄账户,那么了解它如何运作等详情就是非常有必要的”。接下来AI行文所采用的手法,就是我们非常熟知的“总-分-总”模式了。可以说是围绕着“高收益储蓄账户”这个概念,把重点内容是展开到位了。不仅如此,在文章的最后,AI还给出了一个“温馨提示”:高收益储蓄风险较低,可以安心投资。但其实对于CNET这种较大媒体而言,70余篇文章是微不足道的。于是乎,有人便猜测这是CNET低调地在做测试,因为到目前为止官方也没有对此做更多的说明解释。不过有意思的一点是,谷歌搜索此前有公开说过要打击AI生成的内容。但若是把CNETMoney的作者简介丢进去,依旧是可以搜到对应的文章……AI写新闻并不是新鲜事了有一说一,AI写新闻这种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有些AI写新闻的手法比较低劣,是以人类已经写好的文章做模板,然后用同义词去替换原稿的内容,可以说是类似于“洗稿”了。不过除去这些,还是有一些高端玩家在的,例如美联社就是其中一位。它已经用AI写了成千上万篇收益报告,甚至曾经还自豪地宣称:我们是最早利用人工智能的新闻机构之一。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美联社自动生成的文章似乎是以固定的套路去填补内容。但CNET的AI所写的文章在措辞、结构等方面会显得更为复杂,因此,有人便猜测它所使用的AI是像OpenAI家的GPT-3。……那么你对于AI写新闻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961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9617.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造谣公司用 AI 一天写谣言 7000 篇

造谣公司用AI一天写谣言7000篇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日益火爆,在网络上编造和传播谣言的成本也变得更低。利用AI合成技术编造谣言,甚至生成逼近真实的图片、音视频,颠覆了“有图就有真相”的常规认知,让人难辨真假。最近有媒体消息称,江西南昌的一个MCN机构利用具有语音交互功能的AI软件,通过输入关键词自动收集网络上的信息,生成几百到上千字的文章。这些文章往往配有看似与事件相关的虚假图片,使得内容看起来信息丰富,实际上却是捏造的。据悉,这些虚假文章被广泛传播于多个网络平台,最高产时一天能达到4000至7000篇。初步估算,该机构每天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收入超过1万元。经过调查,实际控制人王某某的行为因涉嫌传播谣言、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依法行政拘留5日,并责令涉事MCN机构停业整改。(央视)

封面图片

AI不靠谱 CNET纠正大量人工智能编写文章

AI不靠谱CNET纠正大量人工智能编写文章她声称,有"少数"需要"实质性更正",而其他的"小问题",如公司名称不完整和语言模糊,CNET都进行了修正。总的来说,在该出版物现在所说的77篇文章中,有41篇是作为测试"内部设计的人工智能引擎"的试验的一部分而写的,其中有41篇需要更正。正如TheVerge指出的那样,一些文章的更正指出CNET"替换了并非完全原创的短语"。在这些情况下,该媒体称其抄袭检查工具要么是被指派给该报道的编辑"没有正确使用",要么是未能识别该工具从另一来源提取的文字。本周早些时候,首先爆出CNET悄悄使用人工智能撰写金融知识文章的出版物Futurism说,它发现了大量证据,表明该网站的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在结构和措辞上与之前在其他地方发表的文章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未来主义指出,有一篇关于透支费用的文章,CNET的版本与福布斯顾问的早期文章的措辞几乎完全相同。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人工智能不可能犯剽窃罪。软件不知道它在复制什么,违反了人类适用于自己的道德规则。如果说有什么问题的话,那么失败的责任在于CNET的编辑们,他们本应核实该媒体的人工智能工具是否创造了原创内容。尽管出现了公开的挫折,但CNET似乎决心继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来编写发表的内容。"Guglielmo说:"我们已经暂停,并将在我们对该工具和我们的编辑流程有信心时重新开始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以防止人为和人工智能错误。"与此同时,希望CNET继续探索和测试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来帮助我们的团队,因为他们正在进行测试、研究和精心制作我们所熟知的不带偏见的建议和基于事实的报道。"...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132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1323.htm

封面图片

不要把研究 AI 新闻当做研究 AI

不要把研究AI新闻当做研究AI在一些分享现场,有听众问我对于最新的一些模型的看法,或者大厂的一些动向,我的反应都跟个傻子一样,对一些大家提到的模型一无所知,对于到底Google能赢,还是OpenAI能赢这样的问题,表现出来远低于提问者的智商。但我很乐于保持这样。AI领域不缺新闻。千万不要把研究AI新闻和研究AI混为一谈,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领域。我不能武断的说,一个领域比另外一个更有价值,但至少可以说,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学习AI新闻或许能够帮助自己成为一个不错AI媒体编辑,或者在饭局上成为最健谈的那一个人,却并没有办法成为AI的从业人员。很多学习者,因为不知道两者的差别,把大量的精力用来跟踪每天新出的新闻,实在太可惜了。新闻是短期的,一两周就过期的;而技能是长期的,影响超过几年的;原理更加长久一些。谁又出了新产品,谁又发表了什么言论,都是科技界的八卦。不能完全不知道,但是分配超过10%的时间就不值得。远离那些让自己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记得什么的信息源。花时间在相对不变的稳定的东西上面,才能帮助我们理解每天都在变化的东西。决定自己不花时间在什么上面,比决定花时间在什么上面更重要。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可以问一下自己「我一年以后还在乎这篇文章吗?」如果有时间,哪怕从最简单的prompt学起,写一些samplecode,或者尝试找一些应用场景,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如果有兴趣把三五年前的人工智能原理入门的书读一读,都是有价值的。

封面图片

日本多所大学限制使用对话型AI写报告

日本多所大学限制使用对话型AI写报告围绕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AI)的对话型软件,日本东京大学和上智大学等部分大学开始提醒注意学生用于写报告或论文的情况。不仅是就著作权和错误信息发出警告,有的甚至明确规定“不允许使用”。另一方面,也有大学为了作为信息获取工具而熟练掌握,考虑在授课中利用。东京大学在校内网上发布了对ChatGPT和可生成图像的其他AI等相关见解。其中强调称“有关报告,前提是由学生本人制作”,表示教师方面有必要结合询问情况和笔试来确认报告是否为本人所作。日本东北大学称“完全排除使用AI是不现实的”,指出AI数据中若包含第三方的著作品,可能会构成侵犯著作权。上智大学公布文件称报告或论文“不允许使用”,明确规定了禁用,并表示一经发现使用将严格处理。京都大学校长凑长博在入学仪式上提醒学生:“用AI制作文章有包含明显错误信息的风险。”他还呼吁学生“自己写出可靠妥当的文章会锻炼精神力和思考力”。来自:雷锋频道:@kejiqu群组:@kejiquchat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今天发现了一篇非常牛皮的内容,详细的介绍了AI视频生成中所有的技术分类和对应技术的优劣势,还有对应的工具以及典型的案例。

今天发现了一篇非常牛皮的内容,详细的介绍了AI视频生成中所有的技术分类和对应技术的优劣势,还有对应的工具以及典型的案例。基本上看完就能对AI视频生成有比较完整的了解,所以顺手翻译了一下,一起来看看《生成式AI动画技术概述》。这篇文章旨在吸引任何对此好奇的人,特别是那些可能对动画领域飞速发展感到不知所措的其他动画师和创意工作者。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快速跟上潮流,并让你对这个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不仅仅是浏览TikTok上的简短内容。翻译及原文链接:https://quail.ink/op7418/p/overview-of-generative-ai-animation-technology-2023-december

封面图片

【404文库】小晖有感|十年前,大眼写了这样一篇文章

这两天,海天酱油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其实早在十年前,大眼就写过一篇文章,谈到了这样的事情。现在,我还是决定把这篇文章翻出来,让大家看到。李大眼是2012年6月8日写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神农的后裔》。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