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周刊网站:中国科研影响力正大幅赶超

美国《科学》周刊网站:中国科研影响力正大幅赶超据美国《科学》周刊网站8月17日报道,在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数量方面,中国升至第一。日本一家科学政策研究机构称,在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数量——衡量研究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方面,中国首次超过美国。这一里程碑提供了以数量迅速增长而著称的中国学术活动在质量方面也在迎头赶上的新证据。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科学政策和创新问题专家卡罗琳·瓦格纳表示:“人们认为中国不值得重视,(说)他们虽然产出很多,但质量欠佳。这种看法目光短浅。”报道称,学者们对于何为衡量出版物影响力的最佳方法仍存在分歧,而其他衡量标准表明,美国仍然领先——但优势极其微弱。日本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的新报告根据被引用次数来计算前1%的论文。然而,在这种出类拔萃的论文中,很多都有来自多个国家的作者,这令分析变得复杂。该研究所使用一种名为“分数计数”的方法来分配贡献。例如,如果一家法国机构和三家瑞典机构对同一篇论文有贡献,那么,25%的功劳归法国,75%的功劳归瑞典。据报道,根据这一衡量标准,中国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发表的被引用最多的论文中占27.2%,美国则占24.9%;紧随其后的是占5.5%的英国,日本位居第十。而当该研究所使用不那么细致的方法、不考虑各国参与研究的机构数量,在对一篇被大量引用的论文有贡献的各国间平均分配功劳时,美国研究人员仍略微领先。日本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说,尽管如此,中国在被引用最多的论文方面的产量增加“引人注目”;大约20年前,用分数计数法衡量,中国仅排在第13位。据报道,中国在几年前就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批评者挑剔中国研究的质量,并称其根据发表论文的绝对数量来奖励研究者——目前中国正逐步取消这些做法。但上述新研究表明,中国正越来越擅长开展会被大量引用的顶尖科学研究。在卡罗琳·瓦格纳及其同事2019年发表在《科学计量学》杂志上、使用另一种方法的研究中,美国和中国不相上下。与日本的新报告类似,这项研究发现,在当年的被引用次数位居前1%的论文中,中国在数量上略多于美国。瓦格纳等人2020年发表的另一篇论文的结论是,中国的研究活动就创新性而言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出版物的影响力只是衡量国家科学实力的标准之一。美国在研究支出等指标上仍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则在专利申请等其他方面领先。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的科学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追赶世界其他国家。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680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6805.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日本研报:中国科学论文数量超美国居世界第一

日本研报:中国科学论文数量超美国居世界第一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的一家研究所星期二(8月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上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紧随美中之后的是德国。与此同时,中国在科研经费方面直追美国,而在研究人员数量方面中国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据美国之音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科技与学术政策研究所依据美国调查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的数据,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自2018至2020三年间发表的论文篇数。由于各年的数据有明显的起伏波动,研究以三年的平均数据作为计算的基础。这家研究所发表的报告称,在世界上被引述最多的前1%论文中,中国人的研究占了27.2%。一篇论文被同行引述的次数通常是学术界评价这篇论文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论文被引述的次数越多代表这篇论文的影响力越大。在世界上被引述最多的前1%论文中,美国人的研究占了24.9%,排名第二。英国人的研究则以5.5%排名第三。另据英国《卫报》周三的报道,中国平均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达到40万7181篇,远超美国发表的29万3434篇,中国发表的论文数量占到全球发表的全部论文数量的23.4%。中国发表论文数量特别高的研究领域包括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和数学,而美国发表论文数量领先的领域则包括临床医学、基础生命科学以及物理。《卫报》指出,日本研究所发表的研究报告与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另一份研究报告的结果相当吻合,认为中国人发表的论文数量在世界上最多被引述的1%论文中的占比早在2019年就超过了美国,更在2015年就超过了欧盟。这份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瓦格纳(CarolineWagner)曾指出,被引述次数超过其他99%论文的研究“是被视为与诺贝尔奖得主同一级别的研究,标志着科学的最前沿”。瓦格纳说:“美国一直认为中国研究的质量不高,但这似乎已经在发生变化。”...发布:2022年8月12日3:55PM

封面图片

Science:全球最新高引论文数,中国首次超越了美国

Science:全球最新高引论文数,中国首次超越了美国全球引用次数前1%的顶尖论文中,中国首次超越美国,跃居第一!你没看错,这是Science最新报道中提到的。高被引论文数量一向是衡量研究影响力的一个关键指标,通常情况下,论文被引用次数越多,就越证明其含金量受到学界认可。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科学政策和研发投资专家CarolineWagner就对此表示:人们不看好中国,认为其虽然发布了很多论文,但质量不高,这都是短见。但也有人冷静的认为,基础研究还有很大差距。更有网友觉得,那是因为中国人多。(狗头)中国论文的质量上来了Science的这篇报道中提到的数据,来自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NISTEP)最新发布的《科学技术指标2022》。除了引用次数前1%的顶尖论文首次超越美国取得第一,在引用次数前10%的高质量论文、发表论文总数、研究者数量上,我国也继续保持第一的位置。由于被引用次数排名前1%的顶尖文章往往非常国际化,通常由来自多个国家的作者合作完成,因此每个国家功劳多少的计算也变得相应复杂。在这项报告中,NISTEP使用一种称为“分数计算(fractionalcounting)”的方法。例如,如果一个法国机构和三个瑞典机构合作完成一篇论文,那么法国获得25%的分数,瑞典则获得75%的分数。根据该计分方式,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中国研究占全球被引次数前1%论文的27.2%(4744篇),超过美国24.9%的成绩(4330篇),而英国以5.5%位居第三。NISTEP还表示,中国高被引论文数量的增长非常显著。往前数20年,中国在这个排行榜上还仅排名第13位。继续细看这份报告,在被引用论文的专业方向上,中国集中在材料科学、化学、工学等领域,而美国被引用最多的则是临床医学、基础生命科学等。拉长时间线可以看出,临床医学、基础生命科学一直是美国的优势学科,而我国各方向的论文数量比例则差距不大,以化学、材料科学等占比最多,且很多领域也在逐年增加。其实不止来自日本的这份报告,早有学术研究证明中国的科研实力一直在进步。据Science消息,早在2016年,中国在发表论文数量上就首次超过了美国。再到2020年,有学者直接在论文中得出结论:中国的论文研究水平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使用了WebofScience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各种科学学科的研究论文。他们对2007年发表在WebofScience的论文进行筛选,对至少有一名中国学者参与的论文进行了标记。研究发现,这些被标记的论文中非典型论文的比例是8%,而当时的世界平均水平仅为7%。由此可见,我国科研发展简直堪称一路高歌猛进,但在这些数据背后,我们仍需保持理性思考。如何看待高被引排名?结合上述所有的研究报告来看,中国科研综合实力的进步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某些方面还是面对着一些质疑,比如: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学者CaoCong就指出,NISTEP的这种计分方法可能夸大了中国对国际合著论文的贡献度,他认为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被忽略了。领导这项研究的人究竟是中国学者还是其他国...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637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6379.htm

封面图片

中国AI论文质和量都远超美国 四家公司进前十

中国AI论文质和量都远超美国四家公司进前十2012年时,美国以629篇领先,中国以425篇位居第二。中国后来取得了巨大进步,最终在2019年超过了美国。2021年,中国在被引用最多的论文中占了7401篇,比美国多出70%左右。不过,美国公司依旧主导着AI研究排名。Google母公司Alphabet、微软和IBM是过去10年的三大AI论文高产公司。2021年,有6家美国公司进入了被引用次数最多的AI研究前10行列。不论从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次数衡量,腾讯控股、阿里巴巴集团、华为技术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位列AI研究论文的前十大公司之列。百度位居第11位。而在2012年,只有一家中国公司进入了AI论文数量的前十名。在这个由美国公司主导的排名中,中国公司正在稳步获得代表权。相比之下,日本在AI领域正步步后退。该国2021年的AI研究论文数量从2019年的第6位下降到第9位,在研究质量中排名第18位。日本电信公司NTT是该国AI研究的头号公司,在全球企业中排名第17位。...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936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9369.htm

封面图片

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研究所8月9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在科学论文的数量,包括“顶尖论文“的数量上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研究所8月9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在科学论文的数量,包括“顶尖论文“的数量上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基于2018年到2020年由科睿唯安编译和分析的数据,中国的年均科学论文发布数量为407181篇,美国为293434篇,占发布总数量的23.4%。德国紧随其后位列第三。在全球引用量排名前1%的”顶尖论文“中,来自中国的论文共4744篇,占27.2%;美国共4330篇,占24.9%;排名第三的英国占5.5%。在中国的科学论文中,大部分的领域来自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与数学。同时美国的论文更多集中在临床医学,基础生命科学与物理学。(,)

封面图片

中国已成为科学超级大国了吗?《经济学人》说:是的

中国已成为科学超级大国了吗?《经济学人》说:是的全A的答卷:高引论文、科研投入与人才引进作为一本总部位于英国的资深经济学媒体,《经济学人》会在2024年发布一篇关于中国科学的封面,并非毫无征兆。早在5年前,2019年,《经济学人》杂志曾用一篇文章的标题发问:“中国能成为一个科学超级大国吗?”对于中国投入科技事业的雄心壮志,他们尚持保留态度,称之为一场“大实验”。5年后的今天,《经济学人》用一个十分肯定的标题遥遥回答了五年半前的那个疑问:是的,中国已经成为了科学超级大国。他们不得不承认,“就目前而言”,“至少对于硬科学来说”,这场“大实验”不仅能够成功,而且还在蓬勃发展。大标题之下,《经济学人》连续使用了四个成语作为小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活到老,学到老”,用以形容中国的科技成就,也摆足了一副“中国通”的架势。对于中国科学的崛起,《经济学人》引用的主要证据是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文章指出:在两项高质量的引文指标上,中国表现非常亮眼。对于引用次数前1%的高被引论文,在2003年,美国的论文数是中国的20倍。在2013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4倍。2022年以来的最新数据表明,中国的高被引论文占比已经比欧盟或美国都要多。图源:《经济学人》自然指数(NatureIndex)也是国际公认难以灌水的、衡量高质量学术产出与合作的重要指标。在2014年首次推出时,中国排名第二,但高质量期刊的论文数尚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2023年,中国高质量论文数首次超过了美国。虽然这些指标在之前已有过报道,中国在图表中展现的强劲势头仍让众多网友惊叹。牛津大学高等教育教授SimonMarginson指出,了不起的是,中国后来者居上只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根据引文统计,世界上约40%的论文是中国学者发表的,美国贡献了大约10%,欧盟和英国加起来发表了15%。中国在物理学、化学、工程学、地球和环境科学领域领先世界。美国和欧洲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仍然领先,但中国已表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例如,中国引用临床医学核心论文的数量最多,这预示了未来在该领域的扩张。中国科技的繁荣离不开资金、设备和人才。按实值计算,中国的研发支出(R&D)自2000年以来增长了16倍。根据最新数据,美国在基础研究上的支出仍比中国高出50%左右,但中国在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大学和政府机构的支出上也已领先。2024年,中央本级科技支出还将达到10%的增幅。这些资金被重点投入“五年计划”的战略领域,如对量子技术、人工智能、半导体、神经科学、遗传学和生物技术、再生医学等领域的研究,以及对深空、深海和地球两极等“前沿领域”的探索。在设备上,中国在2019年已经拥有了“令人羡慕的华丽硬件库存”,包括超级计算机、世界上最大的全口径射电望远镜和一个地下暗物质探测器,之后只增不减。现在,中国拥有世界上最灵敏的超高能量宇宙射线探测器,世界上最强的稳态磁场,不久还将拥有世界上最灵敏的中微子探测器之一。记者、麻省理工前研究员NikoMcCarty表示:“中国学生不再像他们的导师那样,将美国视为某种‘科学圣地’。”中国现在的研究人员多于美国和整个欧盟。2020年,中国大学授予了140万个工程学位,是美国的7倍。在顶尖的AI研究者中,从中国获得本科学位的人数是在美国获得本科学位人数的2.5倍。在2014年,中国大学培养的科学技术博士人数几乎与美国持平;到2025年,博士预计将是美国的近两倍。许多出国留学的学者也被激励措施吸引回国。《科学》杂志研究发现,各种政府支持的资助计划带回了高素质的年轻研究人员——平均而言,他们是同龄人中最具生产力的15%。几年之内,由于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学术人力,他们发表的论文数量是留在美国同等学者的2.5倍。美国调查华裔学者的“中国行动计划”、对一些学生的驱逐出境,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原创性缺乏仍是顽疾成绩的背后,中国科研的问题同样明显,也就是有大量“需努力”和可以“更上一层楼”的空间。中国自全国范围的撤稿和学术不端行为审查后,学术诚信情况有所好转,《经济学人》提到:根据2023年的一项研究,中国学者的自引比例正在下降。《经济学人》的文章亦提到,论文影响力排名日渐领先的同时,在基础、好奇心驱动的研究上,中国仍在追赶。平均而言,中国论文的引用次数往往低于来自美国、英国或欧盟的论文,且在《自然》、《科学》两大顶尖期刊上的发表数量仍然远少于美国。“这与中国的科研模式有关,在中国,’迅速跟进热点’仍是科学研究的主流”一位中国科技政策的研究者告诉《知识分子》。巨大的科研投入、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巨大的科学家基数,支撑了中国巨量的论文产出,而热点之外,真正原创性研究则需要更多积淀的时间。在《经济学人》的文章中,还曾特意以AI领域作为中国科研实力的例子,并指出“中国贡献了全球AI研究论文的40%,与之相比,美国只贡献了10%,欧洲和英国加起来贡献了15%”。且特意提到了一项人工智能领域被引用最高的研究,是来自一批中国的AI研究者。《经济学人》提到的那项高引研究是由何恺明、孙剑等研究者提出的深度残差学习,这项研究增进了神经网络深度的研究,使得神经网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促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突破性成果——包括AlphaFold和ChatGPT。一位AI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告诉《知识分子》,(这项研究)是中国学者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贡献。然而,对于《经济学人》所言的中国贡献了全球四成的AI相关论文、且在计算机领域高影响论文遥遥领先的情况,该学者认为,这并不能代表什么,“体感完全不是这样(领先)”。分学科的高影响因子文章分布(图源:《经济学人》)根据图中数据,中国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领域创造了世界上60%以上的高被引论文。合作,仍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梳理中国科学发展的现状之后,《经济学人》还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以外,在文章的后半部分,这家西方媒体解释了中国科学发展的最大不确定因素——这个国家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的进展。中国科学的崛起对西方政府来说有喜有忧,但西方学者与中国的合作还是很常见的。在成像科学、遥感、应用化学和地质工程领域,有25%至30%涉及中国合作者;对于电信,这一数字达到三分之一。欧洲与中国的学术合作比例较低,约为10%。中国倾向于在自己已经很强大的领域进行更多的合作,比如材料和物理。去年发布的一项关于预印本的研究发现,对于AI领域,有一个来自美国或中国的合著者对另一个国家的作者能产生同样的效益,平均能多获得75%的引用。尽管“中国科学的崛起是把双刃剑”的提法在西方不绝于耳,但中西方科学家的普遍共识是:科学合作必须继续,最好还能进一步加强。尽管中国的科学产出大幅增长,但与国际合作者合作的比例一直稳定在20%左右——相比之下,西方科学家往往有更多的国际合作。西方研究人员也应该更多关注来自中国的学术前沿成果。去年发表在《自然-人类行为》杂志上的研究数据显示,对于同等质量的研究,中国科学家引用西方论文的次数远远多于西方科学家引用中国科学家论文的次数。西方科学家很少前往中国访问、工作或学习,这...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4960.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4960.htm

封面图片

日媒:中国AI研究论文质量大幅超越美国

日媒:中国AI研究论文质量大幅超越美国日本媒体报道,在人工智能(AI)研究领域,中国正在提高存在感,分析过去10年各国AI相关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中国自从2019年在质量上跃居首位之后,不断甩开排在第二位的美国的趋势变得突出。日经中文网上周四(1月19日)报道,日本经济新闻在荷兰学术信息大型企业爱思唯尔(Elsevier)的协助下进行了分析,利用约800个AI相关的关键词等,以2012至2021年的学术论文和学会论文为对象,分析了各国和企业的“研究能力”。据报道,目前的AI热潮以“深度学习”技术的创新为契机,于2012年前后兴起,涵盖了图像识别和文章生成等广泛领域。报道也说,全球AI相关论文篇数从2012年的约25000篇增至2021年的约135000篇,而中国在数量上一直排在首位,到2021年增至美国的约两倍、43000篇。在论文质量方面,中国也占优势。如果将其他论文的引用次数进入前10%的受关注论文篇数作为质量的指标,截至2012年,美国以629篇排在首位,中国以425篇排在第二位。随后中国奋起直追,到2019年超过美国,跃居首位。2021年达到比美国多七成的7401篇。今后中国很可能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中国在2017年制定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在2030年之前成为世界主要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正在加强AI开发。另一方面,从企业来看,美国仍占优势。在数量方面,微软、旗下拥有谷歌的Alphabet和IBM是最近十年的三强。在质量方面,在2021年受关注论文篇数的前十之中,排在首位的Alphabet等美国企业占六家。不过,中国企业显示出强劲势头。在数量方面,截至2012年只有约一家中国企业进入前十。在质量方面,截至2016年与美国存在明显差距。但到2021年,在数量和质量上,腾讯控股和华为技术等四家企业跻身前十。报道提到,AI研究成果容易推动实用化,中美企业都在加强研发,预计今后掀起激烈的竞争。发布:2023年1月25日12:02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