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疫情呈下降趋势 XBB及亚分支占比增至92.4%

中疾控:疫情呈下降趋势XBB及亚分支占比增至92.4%中疾控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冠病疫情目前呈下降趋势,XBB及其亚分支在本土病例中的占比逐渐增加,至92.4%。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于星期天(6月11日)公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今年2月至4月上旬全国冠病病毒感染疫情局部零星散发,4月下旬开始逐步上升,5月下旬上升趋势减缓,目前呈下降趋势。与4月相比,5月发热门诊就诊量、重症和死亡病例有所增加,但总体水平较低,远低于去年年底疫情高峰时情况。重症和死亡病例以老年人群、患有基础性疾病人群为主,死亡病例平均年龄79.3岁,其中90%以上为基础性疾病合并冠冠病毒感染。中疾控数据也显示,5月1日至31日,中国大陆共报送14732例本土病例冠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涵盖160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XBB系列变异株。根据采样日期,XBB及其亚分支的占比逐渐增加,从5月1日-5月7日的84.6%,增长到5月22日-5月28日的92.4%。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疾控专家:没证据表明XBB变异株致病力增加

中疾控专家:没证据表明XBB变异株致病力增加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称,冠病病毒XBB变异株目前还没有在中国形成本土流行,也没有证据表明XBB变异株致病力增加。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星期六(1月14日)刊登了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的专访内容。陈操称,从多项研究结果来看,XBB的进化分支较最开始发现的原始株和之前的关切变异株,如德尔塔变异株和奥密克戎几个早期发现的进化分支,免疫逃逸能力明显增加。这也导致了XBB在美国等国的传播优势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他说,从去年12月1日到今年1月12日,中国仅监测到一起本土XBB变异株感染病例;XBB及其亚分支的输入病例有33例,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未来或后续一段时间,中国面临输入XBB及其亚分支的风险,引起本土关联病例风险较大。但就目前监测的数据来看,XBB并没有形成本土流行。陈操说,从多项研究结果来看,XBB的进化分支较最开始发现的原始株和之前的关切变异株,如德尔塔变异株和奥密克戎几个早期发现的进化分支,免疫逃逸能力明显增加。这也导致了XBB在美国等国的传播优势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但从现在的报道和研究来看,并没有观察到感染XBB系列变异株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增加,也即致病力没有明显增加。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受访时则说,目前,国际文献上的信息显示,XBB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表现与中国国内流行株之间似乎没有明显差异,仍然是上呼吸道感染为主。中国还并没有看到临床病例。从中医角度看,XBB变异株和目前中国流行的变异株本质上没有大的差别,中医核心病机是一致的,治疗方案仍然可用。发布:2023年1月14日8:48AM

封面图片

中国疾控局:EG.5亚毒株短期不会造成规模性疫情

中国疾控局:EG.5亚毒株短期不会造成规模性疫情新冠病亚型变异株EG.5在全球多地造成新一波冠病流行,但中国国家疾控局认为,EG.5短期内不会在中国国内造成规模性疫情。中国国家疾控局旗下微信公号“国家疾控局”星期六(8月19日)发表EG.5变异株科普问答,称EG.5变异株在中国冠病病例的占比已从4月的0.6%增至8月的71.6%,在大多数省份中形成优势流行。但疾控局说,中国今年4月至6月经历了奥密克戎XBB系列变异株的流行,已建立的人群免疫力对同属奥密克戎XBB亚分支的EG.5变异株仍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加上目前全国疫情处于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对各地医疗系统带来的压力较小,因此判断短期内不会发生规模性疫情。疾控局也指出,中国监测数据显示,EG.5变异株感染者与其他XBB亚分支感染者的临床分型无明显差异,且出现EG.5变异株流行的国家中,没有因感染EG.5变异株导致疾病严重程度增加的报道。EG.5变异株最早于2023年2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亚被发现,同年7月19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监测中的变异株”,8月9日调整为“关注变异株”。EG.5近期在全球造成新一波冠病流行,全球新增冠病确诊病例过去一个月也激增八成。世界卫生组织在8月11日发布的每周报告中指出,EG.5似乎比其他流行变种更具传播力,且表现出逃避免疫的能力,但没有迹象显示EG.5造成更严重的冠病症状,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的风险也“较低”。

封面图片

中疾控:三个月内XBB毒株引发大规模流行可能性极低

中疾控:三个月内XBB毒株引发大规模流行可能性极低中国疾控中心认为,虽然XBB系列冠病变异毒株引起全球关注,但中国三个月内由XBB系列冠病变异株引发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极低。中疾控星期三(1月4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称,11月以来,XBB.1.5毒株在美国冠病感染者中占比逐渐增加。根据美国每周监测病例预测,XBB.1.5的占比已于2022年12月30日达到40.5%,可能取代BQ.1.1和BQ.1,成为美国的优势流行毒株。截至2023年1月2日,XBB.1.5已在全球至少25个国家和地区监测发现。关于目前XBB.1.5在中国国内的传播情况,文章指出,输入病例中,2022年10月至12月,中国通过基因组测序已经发现输入XBB病例199例,包括九个亚分支,其中四例为XBB.1.5输入病例。针对XBB.1.5是否会引发第二轮感染,文章称,有报道称XBB.1.5可能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引起国际关注。但美国疾控中心的监测数据证实,近几周XBB系列变异株占比增加期间,冠病感染者报告数、住院病例数、死亡病例数并未出现显著增高。在美国,XBB.1.5引起的再感染比率还需要进一步动态观察。文章指出,中国目前本土流行的绝对优势毒株是BA.5.2和BF.7,个体在感染BA.5.2或BF.7后产生的中和抗体,在短期内(三个月)会维持相对较高水平,预期对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分支(包括XBB)有较好的交叉保护作用。中国短期内(三个月)由XBB系列变异株包括XBB.1.5引发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极低。关于XBB.1.5的致病性和毒力,文章认为,XBB.1.5虽然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目前,未见任何国家报道XBB.1.5感染者的致病力增加,也无感染者住院比例和病死比例增加的报道,也未见其引起的临床症状与其他奥密克戎亚分支的差异。据介绍,XBB为冠病病毒奥密克戎BA.2衍生的2个变异株BJ.1和BM.1.1.1的重组毒株。随着XBB系列子代亚分支在美国等国家流行比例逐渐增加,XBB衍生的子分支XBB.1.5相比XBB其他亚分支,其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发布:2023年1月4日4:06PM

封面图片

中疾控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中疾控表示,新冠病毒感染现属于 “乙类乙管”传染病,按照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要求每月公

中疾控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中疾控表示,新冠病毒感染现属于“乙类乙管”传染病,按照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要求每月公布一次。综合监测数据显示,今年2月至4月上旬,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局部零星散发,4月下旬开始逐步上升,5月下旬上升趋势减缓,目前呈下降趋势。5月发热门诊就诊量、重症(2777例)和死亡(164例)病例相较4月有所增加,但总体水平较低,且重症和死亡病例以老年人群、患有基础性疾病人群为主。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从第17周的8.8%攀升至第20周的40.7%,之后缓慢上升至21周的42.5%。XBB及其亚分支的占比逐渐增加,从5月1日至7日的84.6%,增长到5月22日至28日的92.4%。()

封面图片

国内新冠疫情逐步上升JN.1成流行株在全球加速蔓延数月后,新冠病毒JN.1变异株取代XBB及其亚分支成为中国优势流行株。在2月4

国内新冠疫情逐步上升JN.1成流行株在全球加速蔓延数月后,新冠病毒JN.1变异株取代XBB及其亚分支成为中国优势流行株。在2月4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目前国内新冠疫情仍然呈低水平流行,但近期病例报告、哨点医院检测阳性率等监测数据有小幅增加,提示新冠疫情呈现上升趋势。随着春节前后人员跨区域流动和人群聚集性增多等因素影响,预计新冠疫情将逐步上升。“目前,本土病例中新冠病毒的JN.1变异株已经成为优势的流行株,感染病例主要是以轻型为主。”陈操称。国内多省市疾控中心此前发布消息称,目前没有迹象表明新冠变异株JN.1的致病严重程度有所增加,现有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病原学检测方法和治疗方法,仍对JN.1感染有效。

封面图片

目前海南新冠疫情处于 “零星散发期”,主要流行株为 XBB.1 及其亚分支

目前海南新冠疫情处于“零星散发期”,主要流行株为XBB.1及其亚分支5月5日,海南省疾控中心卫生应急首席专家金玉明表示,通过疫情监测发现:近期海南省部分市县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发热病人新冠病毒阳性检出率明显增加。经专家综合分析研判认为:目前海南省新冠疫情仍处于“零星散发期”。近期报告新冠病毒感染者主要以既往未感染人群为主,少部分为第一波疫情(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已感染人群。当前海南省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为XBB.1及其亚分支,占比已超70%。同时,夏季是海南流行性感冒(流感)高发的季节,目前海南已度过流行高峰,流感疫情已明显下降。(海南日报)频道:@TestFlightCN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