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水稻专家杨振玉逝世

中国著名水稻专家杨振玉逝世和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的中国著名水稻专家杨振玉逝世。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著名水稻专家、杂交粳稻奠基人、辽宁省科技功勋奖获得者、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研究员、中共党员杨振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8日在辽宁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5岁。公开资料显示,杨振玉1927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丰城,1949年9月考入上海复旦大学,1951年1月从上海复旦大学参军,先后在杭州中国解放军航空预总、中国解放军第一航校、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空军任战士、学员和无线电员。1954年8月至1957年12月在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习。杨振玉1958年1月毕业后一直在辽宁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从事水稻杂交粳稻科研工作,先后担任国家“863”课题主持人、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水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杂交稻育种研究室主任,兼任农业部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成员、辽宁省第六届政协委员、辽宁省科协副主席、沈阳市政府科学顾问等职,2000年11月退休。上世纪七十年代,杨振玉首创“籼粳架桥”技术,将部分籼稻遗传成分导入粳稻品种中,成功选育了世界第一个“人工制恢”粳型恢复系C57,丰富了粳型恢复系资源,率先攻克了品种间杂种优势不强的世界性难题,并在中国北方实现了杂交粳稻的大面积种植,开杂交粳稻利用之先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先应用杂交粳稻的国家,为世界稻作文化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杂交粳稻以技术专利方式转让美国、日本等14个国家,杨振玉随后多次被邀请赴日本、菲律宾、朝鲜、美国等国家进行杂交粳稻的考察、技术指导和合作交流,使中国先进的杂交粳稻技术走向世界,为世界水稻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水稻界有“南袁北杨”之说,北杨指的是杨振玉,南袁指的是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发布:2022年12月11日9:09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袁隆平去世

袁隆平去世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逝世,习总书记高度肯定袁隆平同志,中外都有媒体追悼他。新华网指袁因在1949年前见到人饿死在路上而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但与以前的访问不符。在中国至少七名网民因被指发表侮辱袁隆平的言论被刑事拘留。原文链接《纽约时报》讣告《新华网》中国焦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享年91岁)《乌有之乡》《德国之声》

封面图片

中国著名感染病学专家王爱霞逝世

中国著名感染病学专家王爱霞逝世中国著名感染病学专家王爱霞逝世,享年91岁。据“协和医生说”微信公号消息,北京协和医院星期天(7月2日)晚发讣告,中国著名感染病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原感染内科主任、感染内科教授王爱霞,因病于2023年7月1日逝世,享年91岁。讣告说,院方兹定于7月5日(星期三)上午7时1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楼地下一层告别厅为王爱霞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王爱霞1932年出生于上海市,1951年考取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1956年毕业,同年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王爱霞1987年获聘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84至1993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副主任,1984至1997年先后担任北京协和医院传染组组长、感染内科主任。她在1993至1997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外宾医疗科主任,1997至2008年担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组专家。2017年,王爱霞获授予北京协和医学院一级教授,2019年当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1995年起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主任委员、卫生部性病爱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国家973计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和免疫应答机制研究专家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副主编等社会兼职。王爱霞发现了中国大陆第一个爱之病病人和第一个中国人经性传染爱之病病毒的感染者;1995年制定了爱之病诊治的国家标准,2001年主持了该国家标准的修改;建立了中国医院院内第一个P3实验室。王爱霞“HIV/AIDS临床诊断及免疫病理的研究”获2002年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中国国内最早从事院内感染细菌变迁的动向研究,并主持20多项临床药理试验项目,发表论文100多篇,主编和参编多部专著,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现代医学细菌学科主编。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破解水稻生殖隔离之谜

中国科学家破解水稻生殖隔离之谜据介绍,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品种间亲缘关系越远,杂交优势越明显。如果籼稻和粳稻亚种间能育成超级杂交稻,据预测,可以比现有杂交水稻增产15%以上。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袁隆平先生研发的杂交水稻主要是利用籼稻亚种内的杂种优势,实现了水稻大幅增产。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耀光认为,杂交稻籼稻亚种内杂种优势的潜力挖掘已经到达一个平台期,想要进一步增产,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利用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优势,以及亚洲稻和非洲稻之间的杂种优势。然而,籼稻和粳稻之间存在严重的生殖隔离,其杂交种常表现出杂种不育现象,是阻碍杂种优势利用的最大障碍之一。本研究发现,引起籼稻和粳稻杂种花粉不育的是两个基因,可以分别比喻为“破坏者”和“守卫者”。“破坏者”对所有花粉产生伤害作用,引起花粉的败育;而“守卫者”阻止“破坏者”的伤害作用。可以说,该研究首次从分子层面阐明了水稻杂种不育的机理,实现了该领域里程碑式的突破!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认为,该成果为未来超级杂交稻进入完全分子设计的新阶段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论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3)00730-4...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345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3457.htm

封面图片

竹子、水稻杂交成竹稻 可长到2米 亩产千公斤、20元1斤

竹子、水稻杂交成竹稻可长到2米亩产千公斤、20元1斤当然,这不是简单地白日梦,通过杂交,结合两种不同植物的优势,是有可能实现这个梦想的。这不,有人经过30多年的努力,将竹子和水稻进行杂交,结果得到了可以生产大米的新型水稻——竹稻。竹稻的一个特点就是长得高,结的穗子大,最初的品种可以长到2米多高,在水稻中算是“鹤立鸡群”了。那么问题就来了,竹子和水稻咋都能杂交,植物杂交真的就这么没有成本了吗?还有竹稻都有什么优势呢?竹子和水稻杂交是怎么回事?杂交水稻大家应该都不陌生,简单地说就是将两种水稻融合,以获得彼此的优良性状,这个被称为杂交优势。在相同生长条件下,优良杂交水稻的产量会比普通水稻高出30%,可以算是解决粮食危机的重要工具了。杂交优势的开发在农作物身上可以说是淋漓尽致的,但是水稻除外,水稻非常难以杂交,因为它是自花授粉的,要让不同品种水稻完成杂交,那是相当困难的。咱们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这要感谢袁隆平先生,他的团队(准确地说是他的学生李必湖)发现并转移了野生水稻的雄性不育基因,至此杂交水稻才成为可能。注意这里是让水稻和水稻杂交,这是因为只有彼此的遗传较为相似时,生殖细胞才可能完成配对。如果遗传上的关系太远了的话,那么就会存在更明显的生殖隔离,让杂交难以完成。竹子和水稻自然就是属于遗传上较远了,但是它也没有想象得那么远。当我们看植物间的关系的时候,经常喜欢“以貌取人”,感觉竹子像树一样,而水稻像草一样,关系肯定很远。其实竹子只是长得很高的草而已,它们是禾本科植物,禾本科是我们人类能够进入农业时代的重要植物群体,我们的粮食作物基本都来自这个科,当然也包括水稻。所以,水稻和竹子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它们在遗传上并不遥远,只是相对于水稻和水稻来说比较远而已。水稻杂交通常发生在同属间,而水稻和竹子是发生在同科不同属之间。像这样让两个遗传关系较远的物种杂交被称为远缘杂交,它可以得到同属之外的优秀特性,但是难度上也会更加大。好消息是,竹稻使用的竹子亲本是青皮竹,它正好和水稻一样是12对染色体,这给技术条件落后的年代完成竹稻杂交提供了更多可能。图:钟章美和他的竹稻竹稻什么时候出现的?1971年,也就是袁隆平团队刚刚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株(1970年)之后不久,“竹稻之父” 钟章美先生也受此启发,开始了竹稻的培育和研究。钟章美1959年毕业于广东省梅州市的农业学校,之后就一直在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我们知道竹子开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常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而1971年的时候——就在咱们刚刚开始拥有水稻的雄性不育株时,正在海丰县农科所工作的钟章美发现他身边的竹子开花了。于是,让竹子和水稻杂交的念头就产生了,他在开花的竹子边上种上了水稻,让它们自然授粉。据信,他这次简单的测试得到了三颗竹稻种子,这种粗糙的测试都能得到种子,其实也说明了青皮竹和水稻确实还是比较容易配对的。然后,他将得到的这三颗种子种下,但是有两株禾苗期就夭折了,只有其中一株持续生长了两年多,高度达到了2.5米,结出了14穗谷子,最后得到136棵种子。钟章美一直坚持不懈地研究竹稻直到退休,依然没有放弃,而且在此过程中,他是没有任何科研经费的。2007年,钟章美的竹稻相关论文得到梅州市科技局的评定认可,至此竹稻算是正式诞生了。竹稻有哪些优秀的地方?普通的杂交水稻有一个比较糟糕的缺点,就是为了保证优良的遗传特性,普通杂交水稻其实是比较娇贵的,它无论抗病性,抗虫害,还是防风抗旱能力都不能算是优秀。而竹稻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耐造”,通过多年的培育,它继承了竹子的许多优良特性,比如其茎叶和种子中都含有竹子才有的竹黄酮,这是一种抗氧化和抑菌的化学物质。所以种植竹稻的话,农药这些都是比较省的,而且连米饭都不易发霉。据信在25℃的环境下,普通的米饭4天就会长满霉菌,而竹稻米的饭可以依然保持新鲜。除了抗病能力强之外,它还继承了竹子的耐旱性,以及抗倒伏的能力。由于广东经常出现台风,所以水稻种植经常受挫,但是竹稻却很少受此影响。据南方日报报道,2022年7月份,受台风“暹芭”影响,广东省石鼓镇小营村的水稻很多收成都不好,而竹稻依然可以达到亩产1000多斤(是斤不是公斤)以上。其实,高产也是竹稻的一大特点,多胚孪生(可以理解成双蛋黄,一颗种子可可发出多个芽)的竹稻品种是目前所有杂交水稻亩产量的记录保持者——单季亩产达到1113.9公斤,从我这边查到的数据来看,竹稻应该是唯一这个数据超过1000公斤的杂交水稻。图源:百度百科竹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营养丰富,我们前面提到的竹黄酮其实也是对人体非常有益的,另外,硒、钙、镁、钾、锌、铜、铁等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相较于其它水稻,竹稻米都是高出许多。同时,那些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它的含量反而更少,比如铅,竹稻米的含量是0.062mg/kg,远低于国家标准阈值(0.2mg/kg)。总得来说,就营养成分,以及产量和抗病能力上,竹稻米都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为啥我们都没有吃过呢?最后:竹稻米饭到底好不好吃?我是没有吃过竹稻米的,但是在竹稻米刚刚推出市场的时候,它的零售价格在10-20元之间每斤,这是价格可以说是相当贵了。现在竹稻米很少出现在超市,至少我是从来没有见过,它主要出现在景区和礼品市场——因为营养更加丰富,经常被当作“保健米”。据说竹稻米会有一股淡淡的竹子清香,味道上也是相当不错。但我个人觉得,应该也就那样,如果真的优秀的话应该老早推广开来了,而竹稻米却没有,我有看到竹稻米现在最主要的用途是酿酒。什么样的粮食容易成为酿酒的原料呢,自然是那些难以销售且产量还高的了。不过不管怎么样,竹稻确实有一些杂交水稻难以实现的优势,这点还是非常不错的。...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601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6015.htm

封面图片

王毅称中国愿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新的更大贡献

王毅称中国愿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新的更大贡献在北京,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表示,中国愿与各国及国际组织共同努力,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他在杂交水稻援外与世界粮食安全国际论坛上,宣读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书面致辞。王毅又表示,受新冠疫情、极端气候、地缘冲突影响,目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在今年二十国集团外长会上,中方正式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王毅指出,杂交水稻技术是中国农业科技史上一座丰碑,既帮助中国实现粮食自给奇迹,也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作重要贡献,更多中国科学家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脚步,继续为发展中国家农业技术的提升作出努力。2022-11-1300:18:07

封面图片

中国农业科学院3月8日发布消息,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了国际关注近百年的水稻种质资源“复粒稻”形成的遗传基础,揭示了水稻穗粒数的调控

中国农业科学院3月8日发布消息,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了国际关注近百年的水稻种质资源“复粒稻”形成的遗传基础,揭示了水稻穗粒数的调控机制,为培育高产水稻新品种提供了新路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童红宁称,最终发现控制水稻穗粒数的基因,通过杂交方式导入到现代品种中,发现可以将水稻穗粒数增加20%以上,增加水稻产量15%左右。专家表示,该研究发现利用该基因可增加水稻穗粒数,而不影响粒重,为开展多性状的协同改良,最终实现水稻的高产和稳产提供了技术路径。(央视财经)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