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莫言青年节寄语诉说中国年轻人的不易?

下午察:莫言青年节寄语诉说中国年轻人的不易?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知名作家莫言在五四青年节之际拍摄了一段视频,用写信的方式来勉励中国青年,艰难时刻不要灰心沮丧,只要不倒退,也算一种胜利。莫言在题为《不被大风吹倒》的信中用两段儿时经历讲述了自己如何在辍学期间靠一本《新华字典》为写作生涯奠定基础,又是如何见证爷爷与大风的对抗而受到启发。简言之,就是表达他如何在逆境中仍然心怀希望,奋勇向前。这段长达六分钟的视频在专门针对年轻用户的共享平台哔哩哔哩(B站)播出。常年占据百度00后搜索热点榜单前列的B站近几年都会在五一期间,推出一条献给青年节的视频,从前年的《后浪》,到去年的《我不想做这样的人》,再到今年的《不被大风吹倒》,主题都是围绕着对年轻人的激励和祝福。其中,展示年轻人自由生活状态的《后浪》当年横空出世后,立即获官媒《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转发,带来了现象级的话题热度,其两极化的评价也让网民印象深刻。今年的《不被大风吹倒》推出后也引来不小关注,有网民因此形容是“莫言版《后浪》”,但不同的是,莫言版讲述的内容不再是海阔天空,而是略为沉重的教大家如何应对困难。莫言开篇就提到,“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一生中不会遇到困难,甚至是艰难时刻”,并引用《荀子·修身》的古话说,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他希望年轻人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总是会有收获。莫言还说,“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莫言的这番寄语赢得了许多网民的称赞,表示深受鼓舞,但也有大V在微博上吐槽说,在“不被大风吹倒”前,首先得有力气站起来。实际上,莫言整封信的基调已经勾勒出了一个需要“共克时艰”的时代背景:持续两年多的疫情仍在反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就业市场形势严峻,对年轻人来说,这些压在他们身上让人喘不过气。换句话说,莫言的青年节寄语看似是打气,实则也是在替当下年轻人诉苦。尽管如此,莫言仍希望年轻人能逆风而行,至少要在风中挺住,而不是被风吹倒。...发布:2022年5月5日7:08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莫言致信青年人:不被大风吹倒

莫言致信青年人:不被大风吹倒中国的“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致信青年人,勉励他们不要被大风吹倒。莫言的信以视频朗读的形式发布在中国视频网站哔哩哔哩(B站),在这封题为《不被大风吹倒》的信中,莫言分享了童年时爷爷带着他与狂风对峙的经历。“我们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莫言写道,“风来时爷爷没有躲避,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的只剩下一棵,我们的车还在,我们就像钉在这个大坝上一样,没有前进,但是也没有倒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胜利了。”莫言写道,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一生中不会遇到困难,甚至是艰难时刻。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当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总是会有收获。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有网民在视频下留言说,在这个艰难时世,莫言的信给了自己莫大的感动与鼓舞。以年轻人为主要用户群的B站,每年5月4日会推出特别视频寄语年轻人。2020年的《后浪》曾引发争议,该视频展示了当代中国年轻人的精彩生活,推出后却广受批评,当时有不少网民指出,视频中的年轻人家境优渥、乐于享受,而现实中的多数青年面临着事业、学业、生存的压力。“后浪”一词后来甚至演变为普通网民嘲讽富二代群体的词汇。发布:2022年5月4日1:02PM

封面图片

海峡青年节集中活动今起在福州举办

海峡青年节集中活动今起在福州举办由中国大陆国务院台办、福建省政府等主办的第十一届海峡青年节集中活动将于将于8月5日至13日在福建福州举办,期间将举行海峡青年节峰会、两岸大学生领袖营等相关活动。据“看台海”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大陆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星期五(8月4日)以答记者问的形式说,集中活动期间将举办海峡青年节峰会、第七届两岸大学生领袖营、两岸青年营地联欢活动、海峡气象青年汇、“好年华·聚福州”2023年闽台青年人才研学营、2023年海峡两岸霹雳舞大赛等活动。本届海峡青年节首场活动已于5月启动,迄今已举办八项活动,近1000名台湾青年参与,全年参加海峡青年节台青将超过3000人,预计集中活动期间到福州参会的人数达1400人。据介绍,本届海峡青年节力求展现两岸青年融合发展的光明前景,积极探索两岸青年深度融入发展新格局新路径,加快推动福建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海峡青年节创办于2013年,10年来累计举办265项两岸青年交流活动,吸引三万多名两岸青年参与,包含17万名台湾青年,其中“首来族”达50%以上。

封面图片

【旧闻重温】观世相|五四青年节:“小粉红”崛起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朋友圈被各种短视频和关于青年的言说刷屏,其中被广泛转发的,是B站推出的《后浪》2.0——《我不想做这样的人》,这是在征集了26所学校的955位初中生的想法后,汇集而成的一段演讲(由一名15岁女生和一名13岁男生轮流讲述)。

封面图片

青年养老院成中国年轻人新宠

青年养老院成中国年轻人新宠“青年养老院”在中国近郊农村迅速兴起,吸引了许多城市职场压力大的年轻人。中外媒皆报道:这些养老院主打“短暂逃离、放松充电、身心疗愈”,因物价低廉、亲近自然和文化特色,成为年轻人缓解压力的热门选择。《美国之音》引述IMCTalent猎头公司的分析指出,青年养老院的兴起反映了职场环境恶化,年轻人对工作失望,选择逃避。一座全新的青年养老院的主理人小许认为,年轻人需要一个放松的地方,缓解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虽然中国官方不鼓励“躺平”,但地方政府对“青年养老院”持肯定态度。《中新社》报道河北省井陉县的“青年养老院”被认为有助于乡村振兴。该县住建局长王海维表示,此举旨在集中发展传统村落,带动乡村经济。#青年养老院#躺平#养老原文链接《美国之音》《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

封面图片

#五四青年节#

#五四青年节#1919年的中国,女性被封建礼教束缚地几乎喘不过气来,纵使有开明的家庭,愿意送女儿念书,可那学校和笼子也没有什么区别。以当时的北京女子师范学校为例,学生连进出学校的权利都没能,必须由家长接送。纵使在这种条件下,五四运动发生后,依然有近千名女学生想尽办法走上街头,振臂高呼:救国不能后人,爱国不分男女。她们不仅震惊了当时保守的民众,更是为后来的女性运动打下了契机。在女学生的带领下,女教员、女职员甚至是官员的太太们都加入队伍中来。“我二万万女同胞,果尚有心肝血气乎!”“密约不废,青岛不还,国权丧失,万劫不复,吾等虽属女界,同为国民一分子,一致誓死否认!”她们,为妇女解放运动拉开了序幕。争取女性受教育的权利,要求大学开放女禁,男女可以同校。争取女性经济独立的权利,女性可以走出家门自主寻找工作,不必经过家人同意。争取女性参政议政的权利,为更多女性获取婚姻自由以及人身自由。在当时那个年代,能够去大学堂读书的女姓,大部分应该是家境极其优渥。她们,本可以轻轻松松地当她们的大家闺秀,之后嫁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当太太。她们没有,她们不仅是为自己发声,更是为当时大部分连人都算不上的女性斗争。向百年前的新女性们致敬。妇女能顶半边天。

封面图片

下午察:中国年轻人断亲?

下午察:中国年轻人断亲?年轻人“断亲”,再次成为中国社交媒体上的热点话题。最新一波关于断亲的讨论,从中国媒体《三联生活周刊》5月初发布自述文章“33岁,我带着父母一起断亲”开始。在文中,33岁的潘朵拉记述了自己决定带着父母与家中亲戚断绝往来的心路历程。文章发布后,在网络上引发大量共鸣和争议。“一些现代人开始断亲了”,”断亲青年”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凤凰网评论星期一(5月29日)在“为什么年轻人开始断亲了”的话题下发布评论文章,一小时就吸引了290万阅读。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