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尊友:疫情形势仍严峻 要有长期斗争准备

吴尊友:疫情形势仍严峻要有长期斗争准备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说,尽管国际社会对疫情趋势比较乐观,但中国专家对于疫情形势的估计一直持谨慎态度,认为病毒变异一直在发生,人们对冠病流行规律的认识还非常有限,从发病和死亡两个流行曲线分析过去两年多的起伏变化,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因此,他提醒大家,要有长期斗争准备。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采访全文,吴尊友说,受全球疫情尤其是周边国家和香港地区疫情影响,中国境外输入疫情明显增加,对外防输入造成巨大压力。这次疫情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隐性感染者或轻症病例比例高,对发现疫情造成困难,增加了防控难度。此外,一年前所有人对冠病病毒都没有免疫力。现在随着疫苗接种,约90%的人都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这对每个个体来说是好事,但对于疫情防控来说,为早期发现疫情增加了困难,为疫情防控增加了难度。因此,与过去两年防控工作相比,中国动态清零的难度更大,这就需要发现疫情更早,采取措施更快,各项措施落实更加彻底。吴尊友说,这次流行的毒株为奥密克戎,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二是绝大多数人经过疫苗接种获得免疫力后,症状轻,发现难;三是周边国家和香港地区等高发疫情,造成中国输入性病例明显增多。另外还与有的地方认为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症状轻、“流感化”,思想松懈麻痹,各方面准备不足,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放松了要求有关系。...发布:2022年4月2日2:41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吴尊友:当前疫情是继武汉上海后最严峻复杂的

吴尊友:当前疫情是继武汉上海后最严峻复杂的中国疫情仍处于多点爆发状态,中国疾控中心首席专家称,这是自武汉疫情以后、除上海疫情之外,中国冠病疫情最严峻、复杂的形势。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星期五(9月9日)在微博发长文解释中国近期冠病疫情此起彼伏的原因。他指出,中国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主要由周边环境和变异病毒两方面原因所导致。吴尊友说,有别于过去四波的冠病疫情的中心位于印度和东南亚、美洲以及欧洲,目前还处在流行高位的全球第五波冠病疫情,风暴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区域。中国作为西太平洋区域的一个成员国,受周边国家和地区严重疫情的影响,面临“外防输入”的巨大压力。他分析,这是造成中国近期严峻疫情形势的主要外围原因。吴尊友提到,西太平洋区域成为全球第五波疫情中心的原因目前还没有普遍认可的权威解释。有两种多数专家认为比较合理的解读,一是欧美多数国家放松了疫情防控措施,由人为因素造成疫情不严重的假象;二是欧美国家在先前的四波疫情流行中,相当比例的人发生了自然感染,这种自然感染+疫苗免疫接种产生的人群保护效果,比单纯疫苗接种产生的保护效果要好。而西太平洋区域的国家和地区在前几波疫情流行时,自然感染的人数相对较少,主要依靠疫苗接种获得免疫保护。吴尊友还说,中国目前疫情严峻的第二个原因是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出现,使得隐匿性传播更为常见,也为防控增加了难度。他解释说,不清楚隐匿性传播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但凡查不到源头的感染,都可以归结于“隐匿性传播”。他还提到,部分感染者出现核酸检测阴性、阳性交替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至于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还不清楚,需进一步研究,这种现象在“隐匿性传播”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也需进一步研究,而这种现象给中国的防控带来巨大挑战。针对当前疫情形势,中共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星期五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说,当前受境外疫情高位流行影响,中国多地发生聚集性疫情,要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尽快控制住疫情。...发布:2022年9月10日4:23PM

封面图片

吴尊友:无有打疫苗都可感染到奥密克戎

吴尊友:无有打疫苗都可感染到奥密克戎中国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分析,奥密克戎冠病变种毒株的传染性强,强在“通吃”,即不管接没接种疫苗,奥密克戎都可以感染,但冠病在奥密克戎的影响下变成流感的可能性很小。新京报智库前天(21日)在微信刊登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的专访。吴尊友坦言,奥密克戎毒株的出现使中国方面对冠病的认知被刷新。他说:“特别是像美国和英国等的疫情,以及我国近期天津的疫情,都说明我们现在的疫苗还抵挡不住奥密克戎毒株的感染。那疫苗的有效性也就在于减轻感染后的症状,减少死亡,而在预防传播,控制疫情扩散方面的效果可能不像我们原先想象的这么好。”由于中国现在采取的政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不一样,吴尊友认为,疫苗接种到一定程度后,中国能不能打开国门,什么时候打开国门,怎么打开国门,都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分析。吴尊友预测,欧美国家之间完全放开疫情管控后,对中国构成的压力会比较大。中国怎么应对这种变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昨天在发布会上说,冠病疫情仍然处在大流行的急性期,所以未来疫情的发展方向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奥密克戎变异株逐渐成为全球的主要流行株,它的传播速度比较快,影响也比较大。此外,中国的人群冠病疫苗接种目前也还没有达到足以建立坚固的免疫屏障的程度,过早仓促放松防控,将极易丧失中国前期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梁万年说:“在冠病大流行的背景下,我们现行的防控措施和策略,应对变异株应该是有效的,可以使我国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可避免大规模病例的出现。”发布:2022年1月23日1:35PM

封面图片

吴尊友:今冬新冠疫情三种走势,理性认识疫情形势

#专家解答【吴尊友:今冬新冠疫情三种走势,理性认识疫情形势】近期,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表示,新冠疫情结束曙光已见,呼吁各国继续努力;美国总统拜登宣布,美国新冠大流行已经结束;欧盟医管局表示,欧洲新冠疫情尚未结束,将继续加强新冠疫苗接种。这些信息,既让人兴奋,又让人迷惑。究竟全球新冠疫情形势如何?1.准确解读,全面理解世界卫生组织谭德赛总干事传递的信息,让大家看到了战胜新冠的胜利希望,但他的后半句话,应该更为重要,他是在强调全球各国需要继续努力实施新冠防控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发布这一信息的主要依据是,近期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数已经明显下降。全球新冠死亡人数按照周为单位统计,自2020年3月下旬以来,最低的是在今年5月30日、6月5日、6月13日三个统计节点,连续三周每周的全球新冠死亡人数均低于1万人,波动在8881至9374例死亡。而今年9月5日、9月12日两个统计节点,虽然相比上一周的死亡数呈现下降,但死亡绝对数仍在1万例以上,分别是11836例和10102例。总体来说,新冠死亡人数呈现明显在下降。自今年4月18日以来,全球每周新冠死亡人数一直控制在2万例以下。而从2020年3月23日至2022年4月11日,新冠的每周死亡人数一直在2万例以上,其中60%以上的每周死亡人数都在5万例以上,最高时突破10万例。与全球五波新冠报告病例数疫情相对应的每周新冠死亡人数峰值分别是第一波2021年1月18日,周死亡数102122例;第二波2021年4月26日,周死亡数95822例;第三波2021年8月23日,周死亡数71339例;第四波2022年2月7日,周死亡数77170例;第五波2022年8月8日,周死亡数17766例。上述数据说明,新冠对人类的死亡威胁,明显减少。如果大家把侧重点都放在谭德赛讲话的前半句话,而忽略后半句话,目前显现赢得战胜新冠的胜利曙光,就很难在短期内变为现实。应该理解为,世界卫生组织强调的是全球各国需要继续努力做好新冠防控工作,才能尽早实现结束新冠疫情的愿望。欧盟医管局(EuropeanMedicinesAgency-EMA)日前表示,新冠疫情在欧洲尚未结束,呼吁欧洲各国应继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为应对新一轮疫情做好准备。中国有句古话曰“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胜利,越要加倍努力。2.造成一波波新冠疫情流行的主要动力决定全球新冠疫情一波一波流行的主要动力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即:病毒变异、人群聚集和流动、环境因素。从病毒方面来看,病毒的变异,使得其传染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发生了变化,这是造成新一波疫情传播的主要动力之一。从人群方面来看,人口密集、人员聚集、人员流动频率快、流动范围广,是形成新一波新冠疫情传播的人群动力因素。从环境来看,主要是温度、湿度和通风情况等,影响着新冠的传播流行。全球新冠第一波疫情发生在2020年的冬季,主要原因是冬季节假日多,造成人群聚集增加和流动增加,同时环境因素又是冬季寒冷,人们聚集在密封、空气流通性不好的室内。第二波疫情和第三波疫情发生在2021年春末夏初和秋季,主要由变异毒株Delta造成。第四波疫情跨度较大,发生在2021年冬季至2022年春季,主要是受到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冬季节假日人员聚集增多和流动频繁、以及冬春季寒冷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五波疫情发生在2022年夏季,主要是受到奥密克戎新变异毒株的影响。3.今冬疫情形势的三种情景今冬新冠疫情的趋势还很难判定。不过,疫情走势有三种可能情景。第一种情景是疫情在当前的形势下继续向好,虽然不大可能在今冬实现新冠疫情结束,但新冠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将继续下降。出现这种情景的可能性比较小,概率不到30%。第二种情景是维持或小范围波动于当前的疫情状况,即今冬的新冠发病人数每周波动在3万至5万例,每周新冠死亡人数波动在1-2万例之间。出现这种情景的可能性存在,概率约在30%-50%。第三种情景是今冬将出现全球第六波新冠疫情流行。出现这种情景的可能性比较大,概率约在50%以上。判断依据有三:一是当前的全球疫情形势依然处于高位水平流行;二是很快进入冬季,即使没有新的变异毒株出现,仅人员聚集和流动,加上冬季环境,就足以将当前的疫情数推向新一波流行;三是根据过去近三年的病毒变异情况来看,还不能排除出现新变异毒株的可能。尽管出现第三中情景的可能性相对要大一些,但今冬新冠疫情造成的死亡人数,估计不会很大。依据有三:一是全球疫苗接种持续向好,接种率继续不断提高;二是前五波疫情已经造成人群中最弱的那部分人死亡,剩下的部分对新冠的抗击能力相对较强;三是从过去的疫情防控中总结了经验,加上新治疗药物的应用,卫生系统更有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新一轮疫情。()

封面图片

中国专家:与疫情斗争是长期的

中国专家:与疫情斗争是长期的中国专家称,疫情短期内不可能消失,与疫情斗争是长期的。中国大陆本土确诊人数近日激增,昨天新增2157起本土病例。据《北京日报》报道,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天(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从严从实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会上说:“从过去两年多的流行情况来看,新冠肺炎不可能在短时间消失,与新冠的斗争是长期的。”吴尊友认为,要调整自己的期待和心态,适应疫情的长期性,以及其对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改变。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昨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流调溯源结果也显示,近期中国本土聚集性疫情都是境外输入来源引起的,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多以轻症和无症状为主,导致输入来源更加隐匿,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发布:2022年3月19日8:35PM

封面图片

中国专家:本轮疫情未来几周一定会得到明显控制

中国专家:本轮疫情未来几周一定会得到明显控制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中国这轮疫情未来几周一定会得到明显控制。据界面新闻报道,吴尊友昨(14日)晚发文称,当前疫情形势十分严峻,但只要克服麻痹思想,再接再厉,坚持严防死守不松懈,扎实落实常态化防控的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全国疫情形势在未来几周就一定会得到明显控制。吴尊友认为,出现局部聚集性疫情多点同时发生的局面,主要有三个原因。从外围看,主要是受全球尤其是亚洲疫情高发的影响。2022年1月以来,中国大陆报告本土聚集性疫情明显增加,月均疫情起次数,是去年和前年的约十倍。境外输入病例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如越南、韩国、缅甸、老挝、俄罗斯、中国香港等。其次,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染性强的因素也在起作用。中国近期疫情报告的新冠病例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约占80%。奥密克戎分为四个基因型,中国流行的主要是BA.2和BA.1.1。奥密克戎毒株BA.1的传播速度比德尔塔毒株增加约70%多,而BA.2又比BA.1传播速度高出60%多。此外,由于中国约90%的人完成了疫苗接种,人群已经有一定的免疫力,同时,奥密克戎毒株致病相对较弱,这就使得相当比例的感染者没有症状或症状特别轻,难以发现,这给疫情防控增加了困难。“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防控措施能够更加敏感地捕获疫情,并能更快、更准地做出反应。”吴尊友说。吴尊友说,“动态清零”仍然是中国控制这次疫情的总方针,这要求各地能及时发现疫情、及时阻断传播、及时治疗病人,做到发现一起、控制一起、消灭一起,“‘动态清零’的灵魂是及时、准确、全部干净地斩断传播链,不让病毒继续在人群中传播扩散,把病毒消灭在疫情所在地。”吴尊友强调,虽然中国当前面临的疫情形势十分严峻,但与奥密克戎毒株袭击欧美国家及周边国家时出现的单日新增病例数大幅度上升和死亡数继续增加相比,已经取得了疫情防控的巨大成功。...发布:2022年3月15日2:09PM

封面图片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病逝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病逝知名公共卫生专家、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因病于10月17日去世,享年60岁。1991年至1992年,吴尊友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卫生专业,获硕士学位;1992年至1995年,他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吴尊友回中国从事防治艾滋病(爱之病)工作。2003年,参与“沙斯”(SARS)防治工作。2005年,吴尊友任中国疾控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2017年4月,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2020年年初,冠病疫情暴发初期,吴尊友即参与中国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为公众所熟悉。2023年1月,吴尊友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来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