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大国抗疫的下半场

下午察:大国抗疫的下半场3月以来,新一轮本土疫情在中国大范围蔓延。约三分之二的省份持续暴发疫情,这给铁腕式“清零”政策带来迄今为止的最严峻考验。奥密克戎的超强传播能力,使得以往的防疫策略不得不面临调整。防疫政策的走向,从中国防疫专家们近期的发言中也许能看出一二。一些曾参于“共存”说讨论的学者,正逐渐重新走入公众视野。同时,官方依旧强调“动态清零”,但“精准防控”这个词语也出现得愈发频繁。中国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曾光2月28日在个人微博上发布2000余字长文,详细解析了“与病毒共存”与“动态清零”两种对策,并坦言中国的“动态清零”不会永远不变,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在合适的时间点,展示中国式与病毒共存的路线图。作为中国首席流行病学专家,曾光释放了很明确的信号,一直坚持“动态清零”防疫政策的中国,已经在探索可能的“第三条路”,至少“共存论”已不再是讨论的禁区。自3月起,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频繁发声。要知道,张文宏去年提出“与病毒共存”这一说法,当时不仅被批评为“投降主义”,其20多年前的博士毕业论文也被举报涉嫌抄袭,导致复旦大学展开调查。虽然调查判定张文宏不构成学术不端,但他此后就鲜少在公共场合发言。在本波疫情中,这名顶级流行病学家似乎重新获得了话语权。他今天在最新的微博文章中写道,抗疫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抱着咱就是不过了也要把病毒弄死的心态,今后维持生活正常化应该放到跟动态清零同样重要的位置。上海正经历新一波本土疫情,为了减少疫情对经济的伤害,当地这次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中国疫情严重的几个地区要么封城,要么多轮全员核酸检测,上海则大规模实行切块式、网格化管理。上海市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吴凡3月18日受访时就说,上海疫情防控的“打法”变了。疫情防控中,减法才难做,现在不层层加码,分区分层差异化对待就是做减法。...发布:2022年3月24日9:43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杜课|抗疫下半场:12个基本问题

抗疫的终极目的,毕竟还是社会福祉。可否在抗疫的下半场,更多考虑安定民生、更多考虑稳定经济?期待我们能在科学的原则下,明智地作出政策抉择,有聚焦地防疫、抗疫,并逐步将重点转向保民生,保开业,保就业,保通勤。显然,疫情时代的政府责任,不只是一个清零指标而已。

封面图片

张文宏:抗疫新阶段需衡量成本效益

张文宏:抗疫新阶段需衡量成本效益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发文称,踏入抗疫新阶段,既要避免一刀切,也不能发生“规模性的疫情反弹”失控,衡量的主要标准是抗疫的成本效益。中国两会正在进行中,中国严格的“动态清零”抗疫政策是否会调整受外界关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天(6日)参加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针对疫情防控强调“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张文宏昨天(7日)在个人微博发文分析中国当前的防疫策略,他写道,习近平所说的“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是中国近期防疫的总体目标,就是始终要将疫情控制到极低水平,不引起规模性反弹及医疗资源挤兑,“无论我们采取的是清零政策、动态清零政策、精准动态清零政策、逐步动态开放的政策,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将是我们的防疫底线”。他还分析沪港防疫经验指出,​针对未来抗疫,疫苗策略的布局将是重中之重。他写道,根据近期沪港经验,以及国际上如新加坡和新西兰等地的经验,疫苗接种的意义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这种趋势只要维持下去,再通过很好的医疗分诊体系,包括中国香港在内,全球在未来走出疫情是可以预计的。​针对近期中国多地出现成簇本土病例及应对策略,张文宏说,全国范围内迎来一波境外输入病例与本土病例叠加的严峻考验,随着抗疫进入深水区,“动态清零”策略得到更清晰的贯彻,所谓“动态”的内涵展现出了更多的治理智慧和多样性。他认为,​抗击疫情到了新的阶段,既要避免一刀切,也不能发生“规模性的疫情反弹”失控,期间衡量的主要标准是抗疫的成本效益,如何既达到抗疫的工作目标,又不要盲目一刀切,以牺牲正常生活为代价达到所谓的清零目的。因此,疫情防控除了医学科学之外,还有管理科学,如果把“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作为工作的标准与尺度,那么后续的“动态”内涵就可以发挥的更为精准,下阶段的工作应该是力求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力争在常态化防控和疫情处置的各个环节采取最优的防控措施,做到以最小的防控成本达到最佳防控效果。...发布:2022年3月8日9:21AM

封面图片

BBC | 中国抗疫专家张文宏因撑“与病毒共存”论遭攻击 风头浪尖上敢言专家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约20天前发声称中国应考虑“与病毒共存”后,受到网络暴力攻击。随即,中国的医生、科普工作者和部分网友呼吁支持和保护张文宏,希望保护中国医生的话语权。

封面图片

下午察:抗疫大白的多种面孔

下午察:抗疫大白的多种面孔中国的疫情此起彼伏,上海的情况刚有好转,北京又开始全员核酸。但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只要疫情不散,大街小巷就有抗疫大白的身影。大白们来自各行各业,在抗疫一线扮演不同职能,但当他们穿上统一的白色防护服,似乎就有了相同的身份。尽管如此,民众对他们的评价褒贬不一,这也与大白的各类行为息息相关。中国民众口中的大白,泛指身着防护服的一线工作人员。由于前线工作属性多元,因此大白也有不同“工种”。他们可能是护士、医生、社区工作者、志愿者、警察,也有可能是专业从事消杀工作的人员,或者为补充人力而向社会招募的特保。在动态清零政策下,大白工种与人数的多寡取决于该地防疫状态。譬如在封控的上海,居民足不出户后,做核酸、扔垃圾、取送物资、维持秩序等工作,全部都要依赖于大白才能完成。“大白”这一称呼,在2020年武汉疫情之时就已出现在官方媒体。但“大白”最早出现在美国迪士尼与漫威联合出品的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BigHero6)里。《超能陆战队》主要讲述充气医护机器人大白(Baymax)与天才少年小宏组建超能战队,共同打击犯罪阴谋的故事。电影2015年在中国首映后,大白呆萌的形象与善良的性格深入人心,广受欢迎,被网民称为“萌神”“守护性暖男”等。[Media]大白体型巨大,有着圆润的线条,单一的表情,像块超大号的棉花糖。他力大无穷但柔软体贴。他常有萌态的表情,却又有高科技功能,例如扫描生命指数、有多达一万种医疗知识储备等。动画电影中的大白温柔体贴、坚守绝不伤害人类的底线,有着鲜明的守护者形象。如今在抗疫前线的大白,是否也有类似的特质?从中国媒体的报道中,我们确实能看到不少抗疫大白坚守岗位、辛苦守护民众健康的画面。《中国商报》微博视频号今天发布的一段视频显示,北京西城区报国寺社区组织第二轮大范围核酸检测时,不少大白冒着大雨引导居民排队。视频配文称,在淅淅沥沥的雨水中,北京气温明显下降,不少大白被雨水打湿了头发、脸颊。...发布:2022年4月27日8:36PM

封面图片

下午察:让香港当与病毒共存的白鼠?

下午察:让香港当与病毒共存的白鼠?第五波疫情凶猛杀至,香港夹在中国大陆与国际之间“不中不西”,让它陷入抗疫两头不着岸的最糟糕局面。港府设定病毒“动态清零”的政策目标,社会与病毒作战的工具和条件却不匹配;若选择与国际接轨而改采“与病毒共存”政策,又政治不正确。连续几天病例破千且出现死亡个案,几百个源头不明病例不断涌现,社区传播链条难以阻断,医疗体系承受重压,连核酸检测能力都跟不上,社会上下笼罩在低气压中。中国大陆红三代、网红评论员“兔主席”上周在微信公众号发文说,“没有选择了,可能只能让香港尝试一下不同的防疫模式了。”他认为,如果中国大陆未来要遵循国际实践,为放弃“动态清零”做准备,香港反而可以是借鉴的“试点”和“小白鼠”。“兔主席”原名任意,他的祖父任仲夷曾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在香港反修例运动期间,他撰写大量评论在简体中文舆论圈走红。对于香港抗疫模式该走向“清零”还是“共存”,坊间和舆论场一直有些议论,但相信是首次有红色家庭背景的大陆网络评论员发文公开建议让香港当“与病毒共存”的白鼠。[Media]任意精准描述了香港目前的窘境:既不能与中国大陆大循环,也不能与欧美、西方大循环;既付出了尝试动态清零所带来的代价(例如对社交场所场景进行管控),又没有享受到真正实现动态清零所带来的好处(包括人口自由流动与通关),“这种境地是最惨的,属于最坏的情形。”他分析指出,香港之所下落得“不死不活”局面是因缺乏必要的底层治理能力和社会组织基础,既没有能力完成动态清零,又不敢真的奉行与病毒共存的“躺平”策略。任意说,大陆做到动态清零的条件之一,是拥有一个贯穿全社会各个部门的、渗透到基层的政府体系,一个“全过程的360度的体系”,能以相对比较低的经济代价和社会成本,去维持“动态清零”的状态。...发布:2022年2月14日9:55PM

封面图片

中国专家:将在合适时间点提出中国式共存路线

中国专家:将在合适时间点提出中国式共存路线中国流行病学专家、首席防疫科学家曾光昨天(2月28日)发文说,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在合适的时间点,展示中国式与病毒共存的路线图。曾光昨天下午在微博发文称,“动态清零”是中国在特定时期内的防疫对策,不会永久不变。在对发病、死亡容易容忍的情况下与病毒共存,是人类的长远目标。但他也强调,当前西方国家迫不及待实施与病毒共存,对中国而言风险很大,不宜随之起舞。曾光说,中国在“动态清零”下,自然感染率比西方国家低千百倍,中国人民的防疫屏障完全靠的是疫苗接种。自然感染率低,这在过去是赫赫战果,可现在却是软肋,何况疫苗接种尚有漏洞,如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疫苗接种率还不够高、接种疫苗后抗体会在数月后减退、国际公认的序贯免疫接种在中国刚刚起步。他续称,西方国家率先迈出了与病毒共存的实践探索步伐,风险很大,可勇气可嘉,但中国应以冷静和虚心的态度去观察、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完全没有必要在全球疫情的高峰期打开国门,也不宜于冬天末春初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季节放宽防控措施。曾光认为,目前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不会永远保持不变,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在合适的时间点,展示中国式与病毒共存的路线图。他设想,发扬举国体制防控优势,习各家所长,探索灵活而可控式开放,将会是中国的共存特色。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去年曾发声称,中国应考虑与病毒共存,但他的发言受到中国网民批评,被一些舆论批为“投降主义”,可也有另一些网民则喊出“保卫张文宏”的口号。发布:2022年3月1日2:17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