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温度上升 马国珊瑚日益白化

海水温度上升马国珊瑚日益白化马来西亚政府警告,炎热天气等因素导致马国海域的海水温度上升,导致当地超过五成的珊瑚礁面临大规模白化的危机。马国政府已经成立特别委员会应对此事。如果情况没有改善,政府可能暂时禁止民众进入珊瑚礁。马国渔业局星期天(6月23日)发文告指出,上述情况是根据非政府组织、潜水经营者和潜水员提供的援助及报告,以及非政府组织及研究人员观测珊瑚白化情况后得出的结论。文告说,海水温度上升而已经影响马国超过五成的珊瑚礁,渔业局因此密切关注拥有珊瑚礁的多个岛屿海洋公园。根据4月至6月的调查,出现珊瑚白化现象的地区包括吉打芭雅岛、登嘉楼停泊岛、热浪岛及天鹅岛,以及彭亨刁曼岛和柔佛柏芒吉岛。大部分受影响的珊瑚礁位于水深不足10公尺的浅水区。渔业局指出,白化是珊瑚对环境压力的自然反应。水温升高等压力往往导致珊瑚白化,大规模白化则表明海水温度长期高于正常年均温度,造成大面积的多种珊瑚广泛出现白化现象。渔业局将与沙巴、砂拉越、当地研究员及非政府组织合作,成立马国珊瑚白化应对委员会(MCBRC),以收集信息及采取行动应对珊瑚白化。白化珊瑚恢复过程,可能需要几周到几个月时间。“如果白化程度超过(珊瑚礁总面积)八成,进一步的干预措施可能包括暂时限制民众进入受影响的珊瑚礁区,以保护受影响的珊瑚。但渔业局向所有利益相关方保证,当局将尽可能减少这些可能干扰旅游活动的干预措施。”渔业局呼吁岛屿海洋公园旅游业者控制参与水上娱乐活动的游客数量,以减少对珊瑚礁的压力。当局也希望游客避免与珊瑚任何物理接触,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并妥善处理垃圾。2024年6月23日9:12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泰国PP岛珊瑚严重白化 月底起暂停部分区域浮潜活动

#两岸国际【Now新闻台】泰国旅游胜地PP岛因珊瑚严重白化,暂停部分区域的浮潜活动。PP岛国家公园宣布,本月30日起,暂停于劳巴高海湾、维京洞穴北侧,以及皮莱湾潟湖区域内浮潜等旅游项目;同时禁止游客携带及使用含有对珊瑚有害成分的防晒霜进入景区,以便恢复海洋生态,让珊瑚礁重新生长。PP岛国家公园称,首次出现如此严重的珊瑚白化现象,当中原因可能与海水温度升高,或海水受污染有关。

封面图片

全球珊瑚或正经历最严重白化期

全球珊瑚或正经历最严重白化期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以及“国际珊瑚礁倡议”组织近日警告称,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全球范围内的珊瑚礁都在经历大规模白化,或许会演变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白化期。当海洋温度过高时,珊瑚会吐出生活在其组织中的、为其提供颜色和大部分能量的藻类,这样一来,珊瑚就会呈现白色,这种现象称为“白化”。如果海洋温度不能恢复正常,珊瑚就会大量死亡,从而威胁到依赖珊瑚的物种和食物链。(CCTV国际时讯)

封面图片

热应力“烹饪”大堡礁 导致珊瑚大面积白化

热应力“烹饪”大堡礁导致珊瑚大面积白化2024年3月4日澳大利亚东部沿海的海面温度异常,基于多尺度超高分辨率海面温度)项目的数据。连续数周高于平均水平的海洋温度导致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出现大面积白化现象。热应激对珊瑚的影响珊瑚礁管理局首席科学家罗杰-比登(RogerBeeden)说:"空中勘测的结果和我们看到的珊瑚白化现象与夏季几个月来在珊瑚礁上空形成的热应力模式是一致的。"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北海岸。它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大堡礁横跨346000平方公里(134000平方英里)的珊瑚海,由2500个珊瑚礁和900多个岛屿组成。造成白化现象的原因是海洋温度持续高于平均水平。珊瑚与光合藻类(称为藻黄体)有共生关系,藻黄体为珊瑚虫提供养分和鲜艳的颜色。热应力会导致珊瑚排出光合藻,使珊瑚的骨骼结构呈现"漂白"的外观。影响珊瑚健康的因素评估水温过高对珊瑚礁造成的风险的常用指标是海面温度超过月平均最高温度1摄氏度的周数。温度升高4周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珊瑚白化现象;8周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大面积珊瑚白化现象。据珊瑚礁管理局称,截至3月初,部分珊瑚礁已暴露在比正常温度高8到10周的环境中。上图显示了2024年3月4日澳大利亚东部沿海的海面温度异常。该项目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负责,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和国际卫星对海面温度的测量数据与船舶和浮标观测数据相结合。异常值反映的不是绝对温度,而是2024年3月4日的海面温度与2003-2014年该日平均温度之间的差异。历史背景和气候模式大堡礁之前的大规模白化事件分别发生在1998年、2002年、2016年、2017年、2020年和2022年。据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称:"在这几年之前,在大堡礁500年的珊瑚记录历史中,没有证据表明发生过如此大范围的事件。"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初,太平洋信风减弱,使得西太平洋的暖水涌入东太平洋--这种现象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在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的基础上,这种模式使全球平均海面温度在过去10个月中屡创新高。不过,厄尔尼诺现象与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海面温度之间的关系要复杂一些。"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期间的海洋表面温度有点像跷跷板,"JPL的气候科学家乔希-威利斯(JoshWillis)说。"当厄尔尼诺期间东太平洋的海洋温度较高时,西太平洋的温度通常较低。"研究发现,大尺度海洋环流模式和气候变化本身并不能完全解释珊瑚海的海面温度和白化趋势。相反,厄尔尼诺现象期间的天气模式历来抑制澳大利亚夏季季风,导致云量减少,气温高于平均水平。这些条件在决定珊瑚海的温度以及大堡礁珊瑚白化的程度和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编译自: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436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4369.htm

封面图片

美国佛罗里达海水温度创下新高

美国佛罗里达海水温度创下新高美国佛罗里达礁岛群及周边的海面温度,本周飙升至典型的热水浴缸水平。路透社报道,全球天气监测机构近日警告,海水变暖会给生态系统和极端气候事件带来危险后果。美国政府数据显示,位于大沼泽地国家公园内马纳蒂湾水域的一个水温浮标,星期一(7月24日)下午较迟时达到38.44摄氏度,附近的其他浮标的最高温度为38摄氏度和32摄氏度以上。佛罗里达礁岛群(FloridaKeys)位于佛州南部外海。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调查,该地区每年这个时候的正常海面温度应该在23摄氏度到31摄氏度之间。专家认为,陆地和海洋出现恶劣天气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是全球人类驱动气候变化的症状,这种变化正在加剧极端情况,目前的热浪预计将持续到8月。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本月早前说,全球海水温度已达到5月以来的月度历史新高,部分原因为厄尔尼诺现象。WMO和NOAA说,像南佛州这样的海面温度对海洋生物可能是致命的,并威胁海洋生态系统。这也会影响人类的食物供应以及依赖海洋为生的人。渔船船长汉塞尔说,在过去的五个夏季,渔获量“越来越少”,他在基拉戈(KeyLargo)附近水域看到的死鱼也越来越多。他说:“就我们的海湾来说,近岸海域的海面温度都非常高。”NOAA本月早前说,佛州周围温暖的海水可增强热带风暴和飓风的威力,因为温暖海水给予飓风发展能量。气温上升也会给珊瑚礁带来严重压力。

封面图片

持续高温没台风 台湾珊瑚白化拉响警报

持续高温没台风台湾珊瑚白化拉响警报台湾多地持续高温,且没台风来降温,导致周边海域珊瑚白化风险提高。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NOAA)已预测垦丁、小琉球等南部地区,本周将率先进入珊瑚白化一级警戒,全台珊瑚礁7月底前也可能陆续进入一级警戒,8月中后珊瑚可能开始白化。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屡破高温,周边海域水温近30摄氏度,已达珊瑚可忍受的临界值。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昭伦警告,若持续这种天气,且没台风来袭降温,除了太平岛,台湾周边海域甚至最迟9月中全会进入二级警戒,全台珊瑚将有非常高的机会“大白化”。陈昭伦说,据NOAA预测,台湾南部海域目前热压力指标已逾四,进入一级警戒,有机会出现珊瑚白化。NOAA以“热压力”评估珊瑚白化风险,最低警示是可能发生白化,一级警戒是可能发生明显的珊瑚白化事件;二级警戒是可能有严重的珊瑚白化甚至死亡。陈昭伦说,过去5月到9月偶有台风来袭,可为海水降温,但今年都快到7月下旬仍没台风,对珊瑚来说“是很大的麻烦”。若再根据长期预报统计,接下来太平洋高压影响,恐增加珊瑚暴露紫外线的风险。他说,大规模珊瑚白化每20至25年才会发生一次,但气候变化提高了极端高温发生的频率,白化的珊瑚礁推估要七到十年才恢复。台湾上一次珊瑚大规模白化是2020年,整体损失珊瑚面积达三成,台湾北部、东北角珊瑚首次大面积白化。陈昭伦表示,担心今年会再现珊瑚大规模白化。发布:2022年7月18日4:48PM

封面图片

全球第四次珊瑚白化开始 严重影响至少8.5亿人

全球第四次珊瑚白化开始严重影响至少8.5亿人图:白化的珊瑚不过,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宣布,全球的珊瑚礁正在经历有记录以来第四次珊瑚礁白化事件。由于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全球至少有8.5亿人会受到严重影响,收入降低,以及食物比变得紧缺。那么,珊瑚礁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突然就会经历白化呢?Holobionics珊瑚到底是什么?珊瑚看起来既像动物,又像植物,所以在分类上有一些迷惑性,以前有人将其归类为植物,但是现在珊瑚被归类为刺胞动物,它们是动物。不过珊瑚并不是一般的动物,我们所说的珊瑚通常是指珊瑚“群”,它是由许多基因相同的珊瑚虫组成的一个群体,这个被称为群体模块化生物。珊瑚的群体模块最小单位就是珊瑚虫,每个珊瑚虫都是一只独立的动物,它们呈现囊状,通常直径只有几毫米,长度最多也只有几厘米。图:一种珊瑚的珊瑚虫珊瑚虫通过无性生殖在自己周围不停产生基因相同的个体(或者说模块),然后这些相同基因的珊瑚虫通过活组织相连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有机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珊瑚。虽然珊瑚是群体模块化的生物,但是它并不是胡乱生长的。以硬珊瑚为例,每个珊瑚虫都会在其基部附近分泌出由碳酸钙组成的外骨骼,这些外骨骼长起来后是具有该物种生物特征的。珊瑚还有一类是软珊瑚,它们也是群体模块化生物,但是它们不会像硬珊瑚那样完全构建在自己的外骨骼上,这类珊瑚会更像其它刺胞动物。图:珊瑚虫解剖结构除了珊瑚虫通过无性生殖创造一个珊瑚之外,每个珊瑚也具备有性生殖的能力,同一种珊瑚会在夜晚一起释放配子,这些配子在水中自由受精,最终得到珊瑚虫幼体。图:珊瑚有性生殖示意图珊瑚虫幼体不像成年个体那样固定自己,它们以浮游生物的形式在海洋中自由漂流,直到抓住合适的地方,然后重新发育成珊瑚。珊瑚礁和白化珊瑚怎么回事?我们说的珊瑚礁,主要就是由硬珊瑚的外骨骼创建的,它们就是所谓的造礁者。图:珊瑚礁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珊瑚生活方式非常独特,虽然有一些珊瑚种类拥有捕食能力,它们会用刺细胞攻击并麻痹那些靠近它们的小猎物,然后直接吃掉,但是它们也通常不用这种方式获取能量。珊瑚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是共生,与它们共生的是虫黄藻,它们会光合作用为珊瑚提供生存的能量,而作为交换,珊瑚为它们提供繁衍生息的庇护所。正因为珊瑚的共生体需要光合作用,所以珊瑚礁通常出现在浅海,不过也有一些种类珊瑚不依赖光合作用共生体,它们可以在深海中创造珊瑚礁。图:虫黄藻实际上,许多珊瑚虫本身都是透明的,它们的颜色是由共生体产生的,当珊瑚失去共生体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透过珊瑚虫表面看到里面的碳酸钙外骨骼——呈现白色,这就是珊瑚的白化。当然,珊瑚白化是一个泛指,因为并不是所有珊瑚虫都是没有颜色的,有些种类珊瑚虫是有自己的颜色的——蓝色、粉红色、紫色或黄色都有,但是共生体的存在也会改变它们本身的颜色。这种情况下,当珊瑚失去共生体时,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变成自己原有的样子),也是非常容易辨别。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为什么珊瑚白化,只要知道珊瑚为什么失去共生体就行了。其实,珊瑚和共生体的关系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密切,那些共生体直接生活在珊瑚细胞的细胞质中。珊瑚细胞就是共生体的生活繁殖场所,它们不会主动离开珊瑚,不过珊瑚有选择权,它们会通过免疫系统来保留自己想要的共生体,以及驱逐那些不想要的。至于珊瑚为什么要驱赶自己原本有用的共生体,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些共生体有时候会变得有毒——真的有毒。珊瑚驱逐共生体最常见的原因是共生体在珊瑚的细胞中产生了活性氧,这对珊瑚来说是有毒的。至于为什么共生体好好得突然要产生活性氧,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水温发生了变化,随着生活环境温度的升高,虫黄藻会释放越来越多的活性氧,最终导致珊瑚不得不抛弃它们。随着时间推移,白化珊瑚(失去共生体后的样子)可能会被饿死,因为它们捕猎的效率无法保证自己长期生存。图:一个珊瑚白化之后又恢复的情况不过,等共生体变得无毒,珊瑚又会重新接纳它们,也让自己免受饿死之难,同时颜色也变回正常状态。如果白化珊瑚等不到共生体回归,它们大量饿死的话,那么珊瑚礁也会崩溃,因为珊瑚的碳酸钙外骨骼随着珊瑚死亡会裸露出去,碳酸钙非常容易被腐蚀掉。最后从1985年卫星检测珊瑚礁开始,今年是第四次出现珊瑚礁大量白化的事件,主要原因被认为持续高温导致的——去年被认为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前三次白化事件分别发生在1998年,2010年和2016年,这三次白化事件累计让全球失去30%-50%的珊瑚礁。我们前面提到过,珊瑚礁主要是由硬珊瑚的外骨骼构建的,其实硬珊瑚生长外骨骼是非常缓慢的,每年能生长1厘米就很不得了了。图:大堡礁曾遭遇过一次严重的白化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是澳大利亚沿海的大堡礁,它由超过2900个小的珊瑚礁链接900座岛屿,绵延2300公里。一些人认为,珊瑚要形成大堡礁这样的系统需要200万年时间,而整个大堡礁的崩溃可能只要短短的几年时间。珊瑚礁提供的丰富的渔业资源不必多说,它还对周边的沙滩还起到保护作用,如果失去珊瑚礁不敢想象其后果。...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7690.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7690.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