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信办修订《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发布施行

国家网信办修订《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发布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6月14日发布新修订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新《规定》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修订发布新《规定》旨在进一步依法监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促进应用程序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摘录:第八条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对信息内容呈现结果负责,不得生产传播违法信息,自觉防范和抵制不良信息。第十三条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各项义务,依法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用户账号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用户提供诱导其沉迷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信息。第十四条应用程序提供者上线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新技术、新应用、新功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估。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国家网信办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

国家网信办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国家网信办研究起草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实现软硬件三方联动。《征求意见稿》规定,应用程序应为未成年人及家长提供社交管理权限,允许关注或屏蔽特定用户,限定特定信息的公开范围;社交类应用程序不应在未成年人模式中为容易产生网络沉迷或使未成年人接触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互联网信息提供外链;除即时通讯工具以外的应用程序,在未成年人模式下应关闭陌生人私信功能。来源:http://www.cac.gov.cn/2023-08/02/c_1692541991073784.htm投稿:@ZaiHuaBot频道:@TestFlightCN

封面图片

中国网信办:应用程序数据处理活动不得危害国安

中国网信办:应用程序数据处理活动不得危害国安中国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今天(5日)发布征求意见稿,针对应用程序相关法律进行修订,新规拟明确,应用程序提供者开展数据处理活动时,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据中国国家网信办属下中国网信网报道,网信办对2016年8月1日正式实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并发布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新规拟明确,应用程序提供者开展应用程序数据处理活动时,应当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加强风险监测,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履行社会责任,不得利用应用程序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法律禁止的活动。意见稿也提到,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不得通过虚假宣传、捆绑下载等行为,或者利用违法和不良信息诱导用户下载,不得通过机器或人工方式刷榜、刷量、控评,营造虚假流量。此外,新规拟要求应用程序提供者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各项义务,落实未成年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用户提供诱导其沉迷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中国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昨天公布新规,规定从2月15日起,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网络平台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前,必须申报网络安全审查。昨天同时公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则将在3月1日生效。这项新规主要约束互联网公司对算法推荐的使用,剑指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算法不合理应用导致的弊端。发布:2022年1月5日3:04PM

封面图片

中国将升级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 扩大模式管理范围

中国将升级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扩大模式管理范围为了进一步强化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管理,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模式管理范围将从APP扩大至行动智慧中端装置、应用商店,实现软硬体三方联动等。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星期三(8月2日)消息,中国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南》)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指南》指出,为进一步提升“青少年模式”在帮助未成年人减少网络沉迷和不良信息影响的效能,网信办将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至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实现软硬件三方联动,方便用户一键进入模式。《指南》规定,未成年人模式的入口设置应确保最简化原则,退出时,需要家长进行验证同意,家长可基于现有机制,自行选择密码、指纹、人脸等识别方式进行单一或复合验证等,另直播、网络社交等服务提供者应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指南》要求未成年人模式应具备自动切换功能。在移动智能终端一键启动未成年人模式后,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自动切换到未成年人模式界面;在退出未成年人模式后,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自动切换到普通模式界面。《指南》还要求建立分龄原则,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及平台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用户提供适合其身心发展的信息和服务。指南共划分了五个年龄区间:不满3周岁;3周岁以上不满8周岁;8周岁以上不满12周岁;12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当面向未满8周岁用户的未成年人模式中,移动智能终端需支持默认使用总时长不超过40分钟;8周岁以上到16周岁用户使用总时长不超过一小时;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用户,使用总时长不超过两小时;当未成年人用户连续使用移动智能终端时长超过30分钟,移动智能终端应发出休息提醒;且每天晚上10时至次日早上6时期间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

封面图片

中央网信办就《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为期一个月。

中央网信办就《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为期一个月。未成年人模式应按3、8、12、16、18设五个分龄区间。终端(手机平板手表等)的未成年人模式下,除白名单应用外:每日22时至次日6时禁止提供服务,8岁以下每日限时40分钟、16岁以下限1小时、16–18岁限2小时。未成年人模式下的APP:(除即时通讯工具外)应关闭陌生人私信功能;应对不健康信息屏蔽外链;不得设置应援集资、投票打榜、刷量控评等主题的群组或话题。未成年人模式下,未经家长豁免:12岁以下者不得自主安装APP,16岁以下者只可自主安装商店未成年专区的APP;禁止通过外链下载APP。法规明令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的应用程序和服务,不得被家长豁免。()

封面图片

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

#消息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5月1日起施行http://www.cac.gov.cn/2021-03/22/c_1617990997054277.htm《规定》明确了地图导航、网络约车、即时通信、网络购物等39类常见类型移动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要求其运营者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务

封面图片

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 97.2%

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7.2%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3日在京联合发布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9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7.2%。根据报告,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差距持续减小。九成未成年网民主要使用手机上网,超过两成未成年网民正在使用智能手表、智能台灯、词典笔等新型智能设备。视频平台成为未成年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人工智能(AI)受到未成年人关注。此次报告调查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小学、初中、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长和老师。报告聚焦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网络接入环境、网络使用特点、上网教育与引导、网络安全与权益保护等方面情况,研判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建议。(新华社)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