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尖实验室的计算模拟结果证明 LK-99 为室温超导体

世界顶尖实验室的计算模拟结果证明LK-99为室温超导体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使用了美国能源部的超级计算机进行了模拟,发现当铜取代磷灰石中的铅时引起了结构畸变,从而导致费米能级的孤立平带(已知高温超导体的常见标志)。所有计算结果与韩国实验结果都相似,晶格参数与实验结果相差1%,为这种掺铜铅磷灰石材料的室温超导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由加州大学运行,1931年建立至今共培养了15位诺贝尔奖得主,该实验室在物理和化学领域的影响力排名世界第一(NatureIndex)。https://arxiv.org/abs/2307.16892投稿:@ZaiHuaBot频道:@TestFlightCN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LK-99 室温超导体论文受到广泛质疑

LK-99室温超导体论文受到广泛质疑自26日,韩国科学家声称发现世界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LK-99后。已有许多业内人士对此提出了质疑。有人整理了一个。下面是一些质疑的声音。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一位物理学家:“他们表现得像一群业余爱好者。他们对超导知之甚少,而且他们提供一些数据的方式也很可疑。”中国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闻海虎表示,,但委派了一位同事来做复现实验。但是,闻海虎还表示,即便是复现,也不能说明它是超导材料,除非判断超导的证据非常明确。印度国家物理实验室的VPSAwana博士在他的个人Facebook上发布了他们的结果称,两次。上周该团队的一位首席研究人员告诉韩国联合通讯社,韩国科学家团队宣布发现室温超导体的论文在网上发表。也许室温超导体这种只在科幻小说中才存在的材料要问世仍需要一些时间。

封面图片

LK-99超导体引爆交易狂潮 美韩中概念股涨翻天

LK-99超导体引爆交易狂潮美韩中概念股涨翻天韩国科学家宣称发现“能源圣杯”,透过改良过的铅-磷灰石(LK-99)结构,制出室温常压超导体,并获得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专家支持这项理论,引来全球关注,在科学界及投资界引起热议,相关概念股也掀起一波交易狂潮,继美国超导公司(AMSC)1日股价收盘大涨60%后,韩国和中国的超导体概念股今天股价也狂飙。https://www.sinchew.com.my/?p=4876381

封面图片

自然杂志:科学家迄今为止未能证明韩国团队的 LK-99 材料是室温超导体

自然杂志:科学家迄今为止未能证明韩国团队的LK-99材料是室温超导体一个韩国团队声称发现了一种在室温和环境压力下工作的超导体,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促使科学家和业余爱好者进行了大量的复现工作。但最初在实验和理论上重现这一值得关注的结果的努力却未能成功,研究人员仍然深感怀疑。由首尔初创公司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SukbaeLee和Ji-HoonKim领导的研究小组在7月1日25日发表的预印本中表示,一种由铜、铅、磷和氧组成的化合物,被称为LK-99,在环境压力和温度高于127°C(400开尔文)时是超导体。研究小组声称,样品显示出超导性的两个关键迹象:零电阻和迈斯纳效应,其中材料排出磁场,导致样品悬浮在磁铁上方。以前的努力仅在极低的温度或极高的压力下在某些材料中实现了超导。尚未证实任何材料在环境条件下是超导体。首次复现LK-99的尝试在最近几天的报道中并没有改善该材料的前景。这些研究都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该材料具有超导性。(韩国团队未回应《自然》杂志的置评请求。)印度新德里国家物理实验室和北京北航大学的两个独立实验团队分别报告说,他们成功合成了LK-99,但没有观察到超导性的迹象。中国南京东南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第三个实验在LK-99中没有发现迈斯纳效应,但在-163°C(110开尔文)时测得LK-99的电阻接近零——这远低于常温,但对于超导体来说却很高。理论学家也加入了争论。几个理论研究使用了一种名为密度泛函理论(DFT)的计算技术来计算LK-99的电子结构。DFT计算表明LK-99可能具有有趣的电子特性,在其他材料中,这些特性与铁磁性和超导性等行为有关。但是没有一项研究发现LK-99在常规条件下是超导体。复现尝试的有限成功并没有平息网上的猜测。尽管许多材料(包括石墨烯、青蛙和钳子)都可以表现出类似的磁性行为,但未经证实的样本视频(据称是由于超导性而悬浮)已作为“证据”流传开来。——(nature)

封面图片

韩国科学家声称发现世界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 LK-99

韩国科学家声称发现世界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LK-99该材料被命名为LK-99,是一种参铜铅磷灰石,呈现六方晶体结构,超导临界温度最高126.85°C(400K)。作者通过零电阻转变与迈斯纳效应的测量证实了该材料的超导性(并附上了悬浮视频)。论文中详细介绍了材料的合成方法,条件与过程十分简单,因此很快就能被人验证。https://arxiv.org/abs/2307.12037投稿:@ZaiHuaBot频道:@TestFlightCN

封面图片

常温常压超导首被证明理论可行:美顶尖实验室论文出炉

常温常压超导首被证明理论可行:美顶尖实验室论文出炉目前该论文已经在Twitter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有人第一时间看过论文表示:这是一个重大发现,研究提交的速度极快,但其中思考又足够缜密。在该研究中,LBNL纳米结构材料理论研究员SinéadGriffin使用美国能源部的计算能力进行模拟,称已经为铜掺杂铅磷灰石的超导性找到了理论基础,费米能级的孤立平带是超导晶体的标志。通过计算机模型,我们从理论上描述了若现实世界中存在常温超导,其材料应具有什么性质。而如今吸引全球关注的LK-99具有这种特殊性质。这可能也是相关研究中,第一个证实了“常温常压超导体”理论可行的。在论文提交之后,作者第一时间发推:论文drop了,可以睡会儿了。论文题目为《Originofcorrelatedisolatedflatbandsincopper-substitutedleadphosphateapatite》。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307.16892方法概览本次实验使用了ViennaAbinitioSimulationPackage(VASP)进行了所有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这是一个用于量子力学计算的软件包。考虑到Cu-d态的低定位,实验应用了Hubbard-U修正。实验还测试了2eV到6eV之间的U值,发现实验结果与所有计算值的结果都相似。正文中的结果是U=4eV时的结果,该值给出的晶格参数与实验结果相差1%。下图1.(a)为铅磷灰石结构,如正文所述,具有两个不等价的铅位点。O或OH列位于Pb(2)六边形结构所定义的中心列中。Pb_10(PO_4)_6OH_2的计算电子定位函数。Pb(2)周围的氧根受到孤对的排斥。图1。下图2(a)的铅磷灰石结构,显示了9个配位的Pb(1)位。b)Cu取代结构显示了六配位的Cu和Pb(1)位点,具有扭曲的三棱柱配位,两种不同的键长,上下三角形之间24◦的刚性扭转。右侧是Cu-d9的晶体场图。图2。下图3为计算出的自旋极化电子能带结构(左)和相应的态密度。图左橘黄色实线表示自旋向上能带,蓝色虚线表示自旋向下能带。图右灰色阴影表示总态密度,其中粉色显示为Cu-d轨迹,绿色显示为相邻的O-p轨迹。两张图中,费米能级均设置为0eV。图3。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发现一组孤立的平面带穿过费米能级,最大带宽为~130meV(见前文图4):这些理论结果表明,磷灰石结构为稳定高度局部化的Cu-d^9态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框架,而Cu-d^9态在费米能级上形成了强相关的平带。Pb(2)的立体化学活性6s^2孤电子的核心作用体现在手性电荷密度波的形成,以及连接多面体的结构扭曲的传播。当Cu在Pb(1)位点上被取代时,结果是一连串的结构变化,包括晶格参数减少、配位变化和多面体倾斜的改变,进而导致Cu周围出现局部Jahn-Teller扭曲三棱柱。最终形成了一组平坦不正常、半填充的孤立d_yz/d_xz带。写在最后此前,人们对于高温超导的可信度持续存疑,多个国家的实验室纷纷表示复现失败。近日,北航与中科院沈阳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有关复现LK-99的论文中均表示结果不理想。韩国团队则在arXiv上重新上传了自己的论文。而最新的消息,重新给了我们以希望。至少提交论文的这个伯克利实验室,不是家普通的机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BerkeleyNationalLaboratory,LBNL),简称伯克利实验室,是一家由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为美国能源部(DOE)运营的多学科研究机构。其主要的研究范围包括基础能源科学、生物和环境系统科学、先进科学计算、物质基本属性、未来加速器、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技术等。从1950年代至今,伯克利实验室一直是国际物理研究中心之一,共有12名与伯克利实验室相关的研究人员获得了诺贝尔奖。新研究的唯一作者SinéadGriffin,现任LBNL的纳米结构材料理论研究员,她于2014年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她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结合分析和计算方法来理解、操纵和设计量子材料的功能特性,包括磁性、多铁性和拓扑顺序,应用范围从量子信息科学到下一代微电子学。此外,她特别关注于凝聚态科学和高能物理学之间的交叉部分。随着人们对于LK-99等材料的认识逐步清晰,我们或许可以更快找到验证室温超导物质的方法。作者:https://foundry.lbl.gov/about/staff/sinead-griffin/...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431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4311.htm

封面图片

Nature:研究人员找到了 LK-99 不是室温超导体的证据

Nature:研究人员找到了LK-99不是室温超导体的证据研究人员似乎已经解决了LK-99的难题。科学探索工作已经发现了该材料不是超导体的证据,并阐明了其实际特性。这一结论让LK-99——一种铜、铅、磷和氧的化合物——被证明是第一个在室温和环境压力下工作的超导体的希望破灭。相反,研究表明,材料中的杂质(特别是硫化铜)导致其电阻率急剧下降,并在磁体上显示出部分悬浮的特性,这些特性与超导体所表现出的特性类似。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凝聚态实验学家InnaVishik表示:“我认为事情到此已经相当清楚了。”16日,德国斯图加特马克斯·普朗克固体研究所的一个独立团队报告了6个合成的纯LK-99单晶。与之前依赖坩埚的合成尝试不同,这次使用了一种称为浮区晶体生长的技术。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避免在反应中引入硫,从而消除Cu2S杂质。结果是透明的紫色晶体——纯LK-99,或Pb8.8Cu1.2P6O25。与杂质分离后,LK-99不是超导体,而是电阻达数百万欧姆的绝缘体,对于标准电导率测试来说太高了。它显示出轻微的铁磁性和抗磁性,但不足以实现部分悬浮。“因此,我们排除了超导性的存在,”该团队总结道。研究小组认为,LK-99中出现的超导迹象是由Cu2S杂质引起的,而其晶体中不存在这种杂质。——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