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故事计划|关停的天涯论坛,曾是我的大学

2005年之后,我几乎就不怎么上天涯了。一直到上个月,传来天涯网站打不开的消息,很多人感怀往事,其实,大家更多怀念的是人。这些年,这里面最有勇气的人进了监狱。到现在,做媒体的大部分人已经离开了媒体……更多人在苟延残喘,但仍未死心。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天涯社区的衰落只是必然

天涯社区的衰落只是必然在微信公众号都被视作“古典自媒体”的今天,身为中国互联网最早最大BBS论坛的天涯社区,不啻为“化石”级的存在。它能活到今日,已是勉力支撑的结果。其实早在去年11月下旬,因论坛无法发帖,“天涯论坛关停”的消息就曾冲上热搜。之后天涯社区官方予以否认,称板块冻结是由于发生了网络故障。可那时的天涯社区,所能做的无非是在残喘中强行续命。天涯社区能让国内最早一批网民开启“忆当年”模式:他们会怀念在天涯社区上看那些文人方家网上论剑的日子;会怀念在天涯社区上追更《明朝那些事儿》《鬼吹灯》《滚蛋吧,肿瘤君》《东北黑道往事》的时光;沉睡多年的昔日在论坛“灌水”“扫楼”的记忆也回来了。生于1999年的天涯社区,确实承载了许多70后80后网民的青春记忆,完成了对他们的互联网启蒙,它产出了大批意见领袖、捧红了不少网络红人,有些版主跟活跃网友因为“趣缘”形成的关系纽带至今犹在。高质量用户群、高品质内容、高频互动,造就了“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景象,也成就了天涯社区当年的辉煌。风光之时,天涯社区在2004年12月曾被评为“中国10大最具投资价值BBS社区”榜首,凭着巨大影响力,天涯还喊出了“全民话题,天涯制造”的口号——这并非吹嘘,那些年,国内外许多热门事件、热点名词都是从天涯论坛发酵而成的。可即便是跟马云创办阿里巴巴、李彦宏创立百度同年,即便是当年曾拿到了一手好牌,天涯社区跟BAT这些后来跃居为中国互联网巨头的互联网企业发展轨迹截然不同。无论是内部决策、时代变迁还是社区的局限性,都让天涯社区难逃“兴于Web1.0时代,衰于Web2.0时代”的命运,它的辉煌过往也只留在了PC互联网时代。凭着浓厚的社区生态与包容氛围,天涯社区曾成为大批初代网民的聚集地。但它能在中文互联网网民整体不到7950万人的2003年取得2000万左右的日访问量,跟当时内容社区类产品极度匮乏不无关系。等到后来,从百度贴吧、新浪博客、QQ空间、校内网等BBS平台出现,到微博、微信等强交互产品问世,再到抖音快手视频号兴起,人们的内容生产阵地与消费形势都在跃迁。可以说,天涯还没来得及正面迎击百度贴吧,就遇上了“双微”,刚要跟“双微”掰手腕,短视频又蚕食了它的地盘。此过程中,天涯社区也一再失去商业变现机遇窗口。虽然曾被包括IDG资本、清科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看中,被Google直接认购,被新浪搜狐有意收购,但天涯社区从头到尾都没找到可持续、能做大的商业飞轮。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天涯社区也后知后觉,它依旧保持着大而臃肿的综合社区模式,而未围绕移动互联网特点进行深度创新,导致内容做得不精也不专。到头来,它的各个子版块基本上都有更专业的移动端APP在做:新闻娱乐子版块,被微博拿走;股市论谈子版块,被雪球拿走;职场天地子版块,被Boss直聘拿走;跳蚤市场子版块,被闲鱼拿走;音乐交友子版块,被陌陌和映客拿走;女性兴趣爱好子版块,被小红书拿走……它却停留在PC阶段,就连界面设计和交互,起初也是PC时代的。创始人邢明就说过,“从PC转到移动互联网,我们是不成功的”。更何况,内容社区在变现上本就有着天然瓶颈。社区经常困在调性稀释和流量受限的冲突中:要放低进入门槛,扩大用户规模,就必然导致社区氛围变得稀薄;要保持社区调性,避免老粉流失,就得承受用户规模无法做大的代价。这些年来,内容社区能做成参天大树的极少,B站和小红书因为背靠着短视频、消费业务成为唯二做出规模来的企业;知乎、豆瓣都面临商业化难题,更别说人人网、饭否这些了。曾与天涯并称为“BBS双子星”的猫扑,2021年4月就关站了。小米和抖音等都在做社区,但那只是为庞大商业生态固粉或引流。从互联网代际演化角度讲,天涯社区已经是上上个时代的产物了。很多人重拾那句“一个时代结束了”之时,天涯社区所站立的PC互联网时代早就结束了。在短视频与直播成为“国民总时间”最强竞争者、Web3.0跟ChatGPT掀起热潮的当下,天涯社区的衰落只是必然——它的存在,除了呈现中国互联网内容社区发展历史的久远以及勾起70后80后怀旧的情结,已很难再找到更多支撑了。...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673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6735.htm

封面图片

真实战争故事 |罗伯特刘:我曾是个女记者,领导把我的工位安排在殡仪馆门口

过去的12年里,我采访数百位老兵,写了百余万字战争报道,我越来越觉得:遗忘比死亡更可怕。 翻开曾经的报道,因为缺少丰富的细节和事件发展的时间脉络,在宏大的叙事下,似乎A老兵和B老兵之间没有差别。 现在,我不想和吴鲁之间的遗憾继续下去。 我想记录战争阴影下人们真实的故事,让每一个故事的主人翁能活在读者心中,像吴鲁一样。 这是我做【真实战争故事】的初衷。 今天凌晨,我非常意外地得到一个消息:李光钿爷爷在今天凌晨3点去世,享年100岁。 他是我采访的第一个抗战老兵,近几年来,更是作为缅北唯一健在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像个活化石一般接受过无数媒体人采访。 至此,一个时代终结。 但战争影响的从来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我想通过【真实战争故事】的开始,让更多人了解战争的残酷。 没有一场战争应该白白发生,就像没有一个鲜活的生命应该无故消逝。

封面图片

即时通讯软件ICQ于今日(6月26日)正式停用,结束了28年的使命。 ICQ曾是70及80后的集体回忆,其经典的「喔噢」声音至今

即时通讯软件ICQ于今日(6月26日)正式停用,结束了28年的使命。ICQ曾是70及80后的集体回忆,其经典的「喔噢」声音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母公司VK在官方网站宣布停止服务,并建议用户改用旗下另一款软件VKMessenger。ICQ见证了文字讯息及即时通讯的时代变迁。ICQ于1996年由以色列公司Mirabilis创立,以「ISeekYou」命名,成为免费文字讯息的始祖。1998年,美国网络巨头AOL收购了ICQ,2010年再转手至俄罗斯的Mail.Ru。在2000年左右,ICQ达到巅峰时期,全球拥有超过一亿用户及每日2500万活跃使用者。当年,ICQ开创了让人们在电脑前即时聊天的先河,这一创新理念迅速风靡全球。注册用户会获得一个唯一的顺序号码,最初仅有5位数,随着用户基数的扩大,逐渐增加至6至9位数。用户之间可以进行一对一的私人对话,传送文字和文件,后来更推出了多人聊天室功能,让群组对话成为可能。ICQ的随机对话功能更是令其成为首批交友软件之一,不少人在ICQ上结识了新朋友,甚至发展到线下见面。ICQ的个人简介功能也令用家费尽心思,当时网络世界已盛行使用假名及虚报资料,许多人会使用古怪名字吸引他人注意。在线状态除了上线和下线,更多人会使用隐藏状态,只与心仪的朋友谈天。此外,离开(Away)和不准打扰(DND)等状态也是常用功能。随着MSNMessenger和Skype等通讯软件的崛起,ICQ的用户逐渐流失。Mail.Ru曾努力现代化ICQ,推出适用于Android和iOS的ICQNew版本,但始终未能重现昔日的盛况。2021年,因WhatsApp的私隐政策争议,香港区的ICQ下载量一度飙升35倍,但这仅是昙花一现。今天,ICQ正式停止服务,这个即时通讯的先驱终于告别舞台。那声经典的「喔噢」成为永远的绝响,与Xanga等怀旧网站一同进入历史,让不少70及80后的人们倍感怀念。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