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体使用的是 Gateron 的 G 黄 Pro 线性轴,自润,50g 击发,2.0mm 的触发。

轴体使用的是Gateron的G黄Pro线性轴,自润,50g击发,2.0mm的触发。作为我现在的主力轴体,G黄Pro的手感我还是非常喜欢的,它比红轴更重一点点,但是由于自润的存在比一般的轴体更加顺滑。它采用的是透明上盖的G黄Pro,所以灯光会更加亮一点,我自己组的那把是乳盖的G黄Pro,灯光会更加柔和均匀,算是各有风格吧。卫星轴就比较一般了,相信从图里大家也能看出,并不是什么特别优秀的卫星轴,出厂还是欠了一些调教,大键手感一般,声音也一般,显然是比不过我自己调教了一个下午的KBD卫星轴啦((但是这个价格还是量产你在期待什么离谱的卫星轴调教?)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在轴体方面,Z680 使用的是广受欢迎的 Gateron 佳达隆 黄轴 Pro,带厂润,50g 触发 65g 触底,2.0mm,

在轴体方面,Z680使用的是广受欢迎的Gateron佳达隆黄轴Pro,带厂润,50g触发65g触底,2.0mm,配合PBT热升华工艺的键帽。除了更换了更高品质的卫星轴,出厂就带了润滑和钢丝调教,打字音好听很多。但如果你喜欢别的轴体,你也可以自己换掉,米物Z680支持热插拔换轴,更换起来非常轻松。据我所知有人换了TTC金粉,也是非常受欢迎的轴体(键盘的其它机械部分,如两段式脚撑、防滑胶垫等,与标准版保持一致。

封面图片

雪伏姐姐对米物 ART 使用一个月后的体验:

雪伏姐姐对米物ART使用一个月后的体验:相比于雪伏姐姐习惯的CHERRY茶轴的杭闪联名CHERRY(45g触发55g段落),米物ART的G黄Pro轴由于触发力度大、且键盘小、壳体较轻,打起来手感会更累(50g触发),手感比较面。同样做了润轴处理,CHERRY茶表现仍然比G黄Pro自润效果更好,手感更加顺滑,G黄Pro稍显粘滞。在大键的表现则更加更加明显,如果说米物ART的空格表现仍属于可以接受范围,小键的卫星轴着实拖了不少后腿。CHERRY虽然贵,但仍然物有所值,开箱即用会更加省心,米物ART这把键盘,仍然需要花时间去自行调教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封面图片

作为一款售价 400 不到(小米有品 378)的键盘,米物 Z680 在标准版的基础上升级了卫星轴、精调了大键手感,并且维持了标

作为一款售价400不到(小米有品378)的键盘,米物Z680在标准版的基础上升级了卫星轴、精调了大键手感,并且维持了标准版的卖点——G黄Pro、全键无冲、4000mAh大电池、热插拔PCB和多设备多系统适配。可以说,这是一款全面升级的产品,既保持了标准版的核心配置,在外观上又更有个性,如果你喜欢Retro风格,或者是初入机械键盘/客制化的坑,那这块键盘还是很值得考虑的。谢谢大家读完我的体验文,找个时间给大家抽了它!

封面图片

这次另一个比较大的改进来自于卫星轴的更换,至于主轴体,还是G黄Pro,支持热插拔。Gateron佳达隆黄Pro是一款带厂润的线性

封面图片

iPhone 14 Pro Max重量公布:240g接近半斤 相比前代再厚0.2mm

iPhone14ProMax重量公布:240g接近半斤相比前代再厚0.2mm今天,苹果iPhone14系列正式发布,现在苹果官网公布了iPhone14系列详细规格。其中iPhone14ProMax重量达到了240g,比iPhone13ProMax重2g,厚度为7.85mm,比iPhone13ProMax厚0.2mm。与对手华为Mate50Pro相比,iPhone14ProMax重量远远超过了后者,接近半斤。PS:华为Mate50Pro重209g。值得注意的是,iPhone14ProMax相比上一代更厚更重了,但是续航有小幅提升。官方数据显示,iPhone14ProMax视频播放时长达29小时,而iPhone13ProMax续航时长为28小时。二者尺寸保持不变,都是6.7英寸,都支持ProMotion自适应刷新率。其中iPhone14ProMax因为换成了长条挖孔屏,因此加入了灵动岛功能,带来了全新的iPhone交互方式。据悉,iPhone14ProMax将于9月9日晚上8点开启预售,起售价8999元。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1370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13701.htm

封面图片

12月27日,上海市松江区G60科创走廊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格思航天科技有限公司G60卫星数字工厂投产仪式举行,同时,由该工

12月27日,上海市松江区G60科创走廊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上海格思航天科技有限公司G60卫星数字工厂投产仪式举行,同时,由该工厂自主研发的首颗商业卫星也于当日下线。格思航天G60卫星数字工厂是长三角首个卫星智能制造数字化“灯塔工厂”。上海格思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金介绍,“一般来说,定制一颗卫星需2到3个月,工厂启用后,在卫星互联网批量化的生产情况下,约1.5天可生产1颗卫星,年产预估可达到300颗。”(澎湃新闻)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