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出现以来,物种灭绝速度加快了35倍

自从人类出现以来,物种灭绝速度加快了35倍人类祖先一度濒临灭绝,但如今人类占到了整个地球哺乳动物总数的36%,为养活人类而饲养的哺乳动物占到了六成,野生哺乳动物仅仅只有4%。根据发表在PNA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对过去500年5400个脊椎动物属的34600个物种的分析显示,有73个属灭绝,比之前6500万年的灭绝速度快了35倍。至少三分之一的已知脊椎动物数量在减少,20世纪初大象有1000万头,如今不足50万头,而且在许多国家消失了。除了增加动物和人类之间的疾病传播(如新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对野生空间的过度开发正在加剧可用于改善人类健康的资源的破坏。来源,,频道:@kejiqu群组:@kejiqucha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自人类出现以来 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了35倍

自人类出现以来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了35倍尽管人类对陆地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影响,但我们仅占地球生物量的0.01%。然而,人类不断进步,减少了其他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孤独。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是第一次由单一动物引起的生物大灭绝;之前的生物大灭绝是由陨石(如消灭恐龙的陨石)和极端地质过程造成的。而这种影响并不局限于孤立的物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进化树的整个分支正在被摧毁。袋狼和江豚等动物是其属中的最后一种,而属是将多个相关物种组合在一起的类别。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研究员赫拉尔多-塞瓦略斯的领导下,这项研究利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数据库等数据库,对过去500年间5400个脊椎动物属中的34600个物种进行了研究。在这五个世纪中,有73个属的物种灭绝,灭绝速度是之前6500万年灭绝速度的35倍。如果没有人类的影响,这么多属的消失需要1.8万年的时间。文章作者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已知脊椎动物数量正在减少,并被挤压到越来越小的生态系统中。例如,20世纪初,世界上有1000万头大象。如今,大象的数量已不足50万头,而且直到最近,大象已经从它们居住过的许多国家消失了。整个种属的消失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运作。人类强加给它们的环境同质化也导致有利于我们生存的平衡消失,改变了进化的进程。"在美国东部,大型食肉动物--熊、美洲狮、狼--已经消失,白尾鹿和老鼠的数量大量增加。鹿和老鼠是传播莱姆病的蜱虫宿主,莱姆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塞瓦略斯解释说:"这导致美国每年出现数百万病例。"这项研究的作者之一、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埃利希(PaulEhrlich)指出:"我们正在失去我们所知的整个宇宙中唯一的生物伙伴。"除了像"COVID-19"那样加剧疾病在动物和人类之间的传播之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对野生空间的过度开发,还助长了对本可用于改善人类健康的资源的破坏。胃锦蛙(Rheobatrachus)是已经消失的蛙属之一。这些原产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热带森林的动物有着奇特的生殖系统。雌蛙吞下受精卵,把胃变成蝌蚪生长的子宫。由于青蛙必须关闭胃中的胃酸分泌以保护幼蛙,因此它们是研究胃反流和相关癌症等疾病的有趣模型,但现在地球上已经没有这种动物了。尽管这种动物的数量很少,但它们也可能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塞瓦略斯表示,这些数据是对行动的呼吁。"如果我们不采取必要的行动,文明就会崩溃。人类不会灭绝,但会出现[像]电影中那种只有最强者才能生存的末日景象。在过去,每次大灭绝(有时地球上超过70%的生物灭绝)之后,随着新物种的慢慢出现,生命之树就会重建。但这需要1500万到2000万年的时间,人类等不了那么久。为了避免或减轻崩溃,作者呼吁进行前所未有的投资,特别关注保护热带森林,因为那里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也许这将花费4000亿美元,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如果我们继续像现在这样下去,崩溃的范围将比我们看到的大得多。"尽管《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的类似研究对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的严重程度有所了解,但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智慧物种正越来越接近于被自身的生存和繁殖效率所扼杀。...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530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5303.htm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 48% 的物种数量出现下降

根据发表在《BiologicalReview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人类的活动已经使大量物种灭绝,并将更多物种推向灭绝边缘。一些科学家表示,地球正在进入“第六次大规模灭绝”事件,而这次是由人类驱动的。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野生动物栖息地因为农场、城镇、城市和道路建设而遭到破坏。气候变化也是物种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预计随着全球变暖,其影响会越来越大。该研究分析了全球70000多个物种,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以确定它们的数量是否在增长、缩减或保持稳定。他们发现其中有48%的种群数量正在减少,只有不到3%有所增加。根据这项评估,目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被归类为“非受威胁”的物种中有33%实际上正在走向灭绝。()()()频道:@TestFlightCN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透露,近期该所毛方园研究员、张驰研究员,联合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云南禄丰自然资源局和楚雄化石研究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透露,近期该所毛方园研究员、张驰研究员,联合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云南禄丰自然资源局和楚雄化石研究中心,以及美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对中国云南禄丰、内蒙古燕辽生物群的侏罗纪哺乳动物的研究中,利用来自中国的两种侏罗纪哺乳动物化石,揭示了哺乳动物最早的牙齿分化、中耳和颌关节的转化。这两个研究为哺乳动物同源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并重塑了早期哺乳动物的系统发育。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4日在国际期刊《自然》上同期发表。(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我国科研人员在哺乳动物演化结构方面取得新进展

我国科研人员在哺乳动物演化结构方面取得新进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近期该所毛方园研究员、张驰研究员,联合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云南禄丰自然资源局和楚雄化石研究中心,以及美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对中国云南禄丰、内蒙古燕辽生物群的侏罗纪哺乳动物的研究中,利用来自中国的两种侏罗纪哺乳动物化石,揭示了哺乳动物最早的牙齿分化、中耳和颌关节的转化。这两个研究为哺乳动物同源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并重塑了早期哺乳动物的系统发育。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4日在国际期刊《自然》上同期发表。(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平等主义的幻觉:人类是独特但不例外的哺乳动物物种

平等主义的幻觉:人类是独特但不例外的哺乳动物物种这些人可能认为他们是进化社会的一部分,与居住在地球上的其他哺乳动物不同。但是他们的日常行为和养育孩子的习惯与其他哺乳动物并无太大区别,研究人员建议,这些哺乳动物狩猎、觅食、养育和教育其子女。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学荣誉教授、一项新研究的通讯作者莫尼克-博格霍夫-穆尔德说:"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人类是一个特殊的、平等的物种。但是,她说,这种特殊性可能被夸大了。人类似乎类似于生活在一夫一妻制伙伴关系中的哺乳动物,在某种程度上,也类似于那些被归类为合作繁殖者的哺乳动物,在这种情况下,繁殖的个体必须依靠他人的帮助来抚养他们的后代。"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领导的这项研究,有来自世界各地多个机构的1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合作,是首次研究人类雄性动物是否比其他哺乳动物中的雄性动物更加平等,重点是他们产生的后代数量。这篇题为《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生殖不平等》的文章本周(5月22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共同作者包括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圣菲研究所、国家数学和生物综合研究所以及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人员收集了来自世界许多地方的90个人类种群的数据,包括80223个个体,包括历史和当代的。他们将男性和女性的记录与45种不同的非人类、自由奔跑的哺乳动物的终身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决不是例外,只是另一种独特的哺乳动物。此外,正如第一作者、前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学系研究生、现就职于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迪-罗斯所指出的,"我们可以很成功地使用相同的预测因素来模拟人类和非人类的生殖不平等"。有点出乎意料的是,当特别关注妇女时,研究人员发现在允许一夫多妻制婚姻的社会中的生殖平等主义比在那些一夫一妻制婚姻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的生殖平等主义要大。在一夫多妻制中,男子同时娶几个妻子,妇女往往能更平等地获得资源,如土地、食物和住所--以及育儿帮助。这是因为妇女,或她们的父母代表她们,倾向于与有更多资源可供分享的富裕男子结成一夫多妻制婚姻。研究人员在他们的工作中还观察到了另外一些情况。BorgerhoffMulder说:"事实证明,一夫一妻制的交配(和婚姻)可以推动妇女之间的重大不平等。研究人员发现,在农业和市场经济中实行的一夫一妻制,可以促进夫妻生育子女数量的巨大差异,这是由这种经济中的巨大财富差异造成的。"研究人员说,人类的孩子严重依赖母亲和父亲提供的照顾和资源--这一因素在其他哺乳动物中是不常见的,但并非完全没有。来自新墨西哥大学的研究人员保罗-胡珀(PaulHooper)说,这种照顾的互补性至关重要--在人类漫长的童年中,父母双方都提供不同的、通常不可替代的资源和照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显示出在一些类人猿中看到的巨大的生殖变异性。然而,为了支持这些推论,人类学家需要更多的经验数据。"简而言之,双亲照顾的重要性在我们的模型中是有依据的,但需要进一步的测试,"BorgerhoffMulder说。...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149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1499.htm

封面图片

化学研究显示人类祖先生活在恐龙之中并在小行星撞击中幸存下来

化学研究显示人类祖先生活在恐龙之中并在小行星撞击中幸存下来布里斯托尔大学和弗里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化石记录的深入分析表明,胎盘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狗和蝙蝠等物种,在白垩纪时期进化,在恐龙灭绝之前与它们短暂共存。(与这位艺术家的描述不同,最早的胎盘哺乳动物被认为类似于小花栗鼠)。胎盘哺乳动物的化石仅在年龄小于6600万年的岩石中发现,即小行星撞击地球时,这表明该群体是在大灭绝之后进化的。然而,分子数据长期以来一直表明胎盘哺乳动物的年龄较大。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新论文中,布里斯托大学和弗里堡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团队对化石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胎盘哺乳动物起源于大灭绝之前,这意味着它们与恐龙曾经共存很短的时间。然而,直到小行星撞击之后,胎盘哺乳动物的现代谱系才开始进化,这表明恐龙消失后,这一类动物能更好地实现多样化。研究人员收集了胎盘哺乳动物群体的大量化石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追溯到6600万年前的大规模灭绝。布里斯托尔地球科学学院的主要作者艾米丽·卡莱尔说:“我们收集了数千块胎盘哺乳动物的化石,并能够看到不同群体的起源和灭绝模式。基于此,我们可以估计胎盘哺乳动物何时进化。”合著者丹尼尔·西尔维斯特罗(弗里堡大学)解释说:“我们使用的模型根据谱系首次出现在化石记录中的时间以及谱系随时间变化的物种多样性模式来估计起源年龄。它还可以根据该群体灭绝时的最后一次出现来估计灭绝年龄。”共同作者、同样来自布里斯托尔的PhilDonoghue教授补充道:“通过研究起源和灭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K-Pg大规模灭绝或古新世-始新世极热期(PETM)等事件的影响。”灵长类动物(包括人类谱系)以及兔形目(兔子和野兔)和食肉目(狗和猫)被证明是在K-Pg大灭绝之前进化的,这意味着我们的祖先与恐龙混居。在小行星撞击中幸存下来后,胎盘哺乳动物迅速多样化,这可能是由于失去了与恐龙的竞争而导致的。...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847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8475.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