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见了个从大厂跳出来创业的程序员,聊了一顿饭的功夫,最终得出一个反复被验证的结论:

昨天见了个从大厂跳出来创业的程序员,聊了一顿饭的功夫,最终得出一个反复被验证的结论:大厂误人。至少是误创业人。具体的之后写稿子细说,这里简单提炼一下:1)这个兄弟说,他去字节上班是为了学习两年然后出来创业。这逻辑就很不通顺。在大厂当然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但是这些东西是为了成熟系统服务的,不是为了创业服务的。在大厂你能够磨练自己成为优秀协作者的能力,但是很少有机会可以练习创业的全环节。2)这个兄弟经历是名校-理工专业-毕业即大厂程序员-在多个大厂之间切换。这就导致了他的整个青春年华都处在一种相对单纯的环境里。人际关系也好,碰到的事儿,思考的办法也好,都很单纯,直线条,社交少。哪怕在上海这么精彩的城市也没什么离谱遭遇。这就直接导致他对人的理解很单薄,对事情的期望很理想化。比如被朋友带去销售场子里忽悠花了几千块他就觉得很崩溃了,人性太黑暗了。遇到个gay搭讪就吓坏了,很崩溃。但是这才哪到哪啊………这种情况长出来的人很适合做技术专家型,稳固系统型,不适合搞复杂系统,走野生路线。3)在大系统里长出来的人,还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思考冗余太多,具体执行太少。先做大量的(用来糊弄甲方和上级的)调研,然后各种内部琢磨,内部产出,最后磨磨蹭蹭对外,战线拉得非常长。大公司可以这么干,因为有钱有人烧得起,小个体这么干,那就是找死。4)这可能是大厂技术员独有的单纯,会觉得事情不够好都是产品做得不够好,换我上手分分钟给你搞定。但是具体的链路,具体的解决办法,真正深入的分析,对用户的触摸把握,没有。然而很多事儿之所以是现在那个样,很可能那就是当前条件下的最优解。先写这些,别的再说。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你打折、我免费 本土AI大厂怎么突然打起了价格战?

你打折、我免费本土AI大厂怎么突然打起了价格战?在这里,先跟不太懂的差友科普下,不少大模型厂商们,都会把API接口开放出来,赚个其他企业或者开发者们调用的钱,其中,它们卖的,就是token数,像咱跟模型对话的时候,消耗的就是token。最先打响token价格战的,其实是个大模型创业公司——幻方,它率先把每百万token的价格达到了一两块钱的级别。打个比方,把token换算成汉字,原来一块钱咱只能买得起两万来字的短篇,现在同样的价格,能把整套《三体》打包下来,还绰绰有余。很快,智谱AI也拿起了刀,对着自家大模型GLM-3Turbo唰唰来了好几下。原来5块钱100万个token,直接打两折,只要1块。本来新用户注册送的500万个token数,也连着翻了五个跟头,提升到了2500万。有趣的是,智谱还直接贴着阿里和百度两个大厂的脸开大,做了个价格对比图……这还没完,紧接着,上周字节在火山引擎原力大会上,把价格战又推进了一步。它给出的折扣比幻方和智谱还要大,他们家的豆包大模型,8毛钱就能买到100万个token。而且同样拉来了阿里和百度来做对比,就差指着它们的鼻子说“轮到你们了”。到这时,大厂之间的大模型价格战,算是正式拉开了序幕……被拉着鞭尸了好几次的阿里和百度,终于也坐不住了,就在昨天,前后脚官宣了“大降价”的消息。世超瞅了眼阿里的降价名单,一出手就是连降九个模型,从开源的到商业化的大模型,通通都打骨折。同样级别的模型,同样的token数,比上面提到的那些都还要便宜。像是GPT-4级别的Qwen-Long,五毛钱就能买下100万个token。百度这边呢,虽然没啥降价的模型,但也先直接宣布了有两个基础的模型能免费调用。而就在世超写稿子的时候,腾讯也甩出了自家的大模型618降价方案,打折力度五折起。估计照这架势,各位企业和开发者们离token自由都不远了……当然,咱也别担心大模型厂商是不是赔钱,或者倒贴钱搞价格战。火山引擎总裁谭待在降价的时候,就直接亮明了底牌,说是不亏钱。而能打得起这场价格战,在世超看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模型厂商们有这个本钱和实力。这次宣布降价的,基本上都是手里实打实握着算力资源的企业,不是云厂商,就是手里有大把大把的显卡。字节有火山引擎云服务平台,阿里有阿里云,就连初创企业幻方DeepSeek,他们也有自己的AI智能超算集群,里面有1万来张英伟达的A100。另外这几年,大模型厂商们也都攒下来了一波技术红利,训练和推理的成本也都降下去不少。像是GPT-4o都已经慢慢开始向咱白嫖用户开放,API的价格对比GPT-4Turbo也是几乎腰斩。零一万物的李开复也预测过,未来大模型的推理算力,每年降个十倍是没啥问题的。还有,在最最底层的算力调度上,各个云厂商们这两年的长进也不小。还拿阿里云来说,它搭了个非常强大的AI算力调度系统,在训练的时候,系统知道怎么调度算力才最有效率,和之前相比,能节省一半的算力资源。今年年初,大伙应该就已经感受过一次它的冲击,当时阿里云带头挑起了云服务价格战,全线产品直降20%,有的直接降价一半,惹得腾讯云、京东云等等都出来卷价格了。甚至阿里云和腾讯云还跑去直播间带货,去卖云服务器和云存储产品。除了技术成本确实降下来之外,世超还觉得,大模型厂商们搞出这个价格战,可能恰恰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抢占更多的市场。也就是说,大模型降价可能就是叠醋,得花大价钱的饺子还在后头。这么说吧,虽然大家嘴里吆喝的,都是大模型降价、token降价,但实际打骨折价的,就只有模型推理用的token。就拿差评编辑部来说,要想用大模型炼个专属自己的写稿AI,肯定不能只买推理的token,还得用咱们的文章数据把模型再炼一炼,等训练好之后还得再把新AI部署到生产环境中。后面的这两道程序,要花的钱和推理就不在一个量级……就拿阿里的qwen-turbo模型来说,百万个token用来推理,只要2块钱,而要是训练,就得30块,部署的话,还得分包月和小时费。而且,这次大模型价格战打得最狠的,都是阿里云、百度云、腾讯云等等各种带“云”的厂商。世超有理由怀疑,这次大模型价格战,其实只是云服务价格战的延伸,它们最终的目的,还是想把大伙引到自家的云服务生态上。总的来看,价格战最终卷到大模型领域,大伙们的看法也都是五花八门的,有人觉得,白菜价的大模型会降低门槛,助力企业们加速创新。也有不少人觉得,要是控制不好降价的力度,最后也可能一地鸡毛,没赢家。但无论怎么说,照这价格战的发展态势,似乎就只有大厂们才能玩得起了。至于最后它们到底会怎么收场,咱只能走着瞧了……...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197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1979.htm

封面图片

程序员一手抖停飞全美航班 美国联邦航空局竟甩锅临时工

程序员一手抖停飞全美航班美国联邦航空局竟甩锅临时工系统“故障”,全美航班停飞1月11日周三,美国东部时间凌晨2点左右,飞行任务通知系统NOTAM(NoticetoAirMissionSystems)突然下线。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不得发出声明,要求航空公司“停飞全美所有航班”。与此同时,敦促相关工作人员尽快恢复系统并使其重新上线。经过通宵排查,FAA在美东时间上午8点50表示,目前美国各地的航班正在逐步恢复,停飞已被解除。虽然系统故障的时间相对较短,期间正在飞行或降落的航班也没有受到影响。但是,航班全部停飞所引发的,是一场全国性的空中交通拥堵,而且至少需要一天时间才能疏通。根据航班跟踪网站FlightAware的数据,由于系统崩溃,到傍晚时分,东海岸有超过1,300架航班被取消,9,000架航班延误,数千名旅客被迫滞留在机场。毫不夸张地说,这是美国自2001年9月11日以来,首次全国范围内的航班停飞。然而,经过FAA长达一周的调查之后所发现的原因,却让人有些哭笑不得——有人不小心删除了一些重要文件。这个人是谁呢?注意看报告中对于主语的描述——“contractpersonnel”。这……看来全世界出事,都是临时工背锅呀。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对上周飞行任务通知(NOTAM)系统中断的初步审查确定,合同工在纠正实时主数据库和备份数据库之间的同步工作时无意中删除了文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网络攻击或恶意的证据。FAA将继续调查与此次故障有关的情况。现在,FAA已经对系统进行了必要的修复,并采取了措施使NOTAM系统更稳健。总之,这事儿是闹大了。现在这次由NOTAM崩溃导致的大型停飞事故,已经永远记录在了NOTAM的维基百科里。不是蓄意的,只是手抖了但是仔细看上面那份声明,我们能发现不少“华点”——系统中的哪些文件被删除了?是否造成了某些数据永久的丢失?对于运行系统如此重要的文件,为何可以这么轻易地被删除?涉事合同工是如何处理的?TheRegister已经向美国联邦航空局提出了上述问题,但美国联邦航空局只以官方声明回应了提问,并没有回答任何具体的问题。出了这么大事,相关部门却语焉不详,当然引发了极大的舆论风波。系统故障后,美国的立法者对美国联邦航空局发表了严厉的言论,120名国会代表联名写信,要求航空局给出明确解释。这些代表们向交通部长PeteButtigieg告状说,过去一年内,航班延误和大规模取消的情况一直有增无减,并且很多问题明明就在美国联邦航空局的控制范围内。他们列出了满满两页的问题清单(共14个),要求PeteButtigieg及其团队必须在1月25日前给出答复。1.NOTAM系统中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主要原因是什么?2.系统故障是什么时候发现的?系统错误持续了多长时间?3.在发生此类故障的情况下,FAA是否采取了任何预防措施,为NOTAM系统提供弹性和冗余?4.如果是这样,为什么这些努力失败了?如果不是,请解释您的系统为什么缺乏冗余,以及为何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以确定此类冗余。5.在发现故障之前,系统是否提供了不可靠的信息?如果是这样,请提供不可靠或不正确数据输出实例的列表。6.在获悉系统中断后,美国联邦航空局是否进行了安全评估以确定潜在的安全影响,以帮助在主要和次要系统中断期间为决策提供信息?如果有,请提供此类活动的结果评估。如果没有,请提供FAA决策的依据。7.在得知NOTAM系统中断后,FAA采取了哪些行动来通知所有受影响的航空业利益相关者?这些流程是否有效且高效地运作?8.FAA在过去两年中是否对NOTAM系统进行过安全评估?如果是,请提供每次安全评估的日期和结果。9.据报道,美国联邦航空局在东部时间上午9点左右开始恢复地面运营。此时,美国联邦航空局是否制定了临时解决方案,或者根本原因是否已完全解决?如果FAA实施了临时解决方案,请提供该计划的副本。10.影响范围有多大?有多少商业航班和乘客直接受到航班延误和取消的影响,有多少航班和乘客因连锁反应相关的间接问题而延误?此外,请提供因中断造成的延误给商业航空公司和乘客带来的成本损失。NOTAM又是个啥?1947年,负责协调国际航空旅行的联合国机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同意开始通过电信手段发布NOTAM,以协助保证飞机安全。最初,系统被称为“飞行员通知”(NoticestoAirmen),仿照的是提醒船长注意海上危险的海员通知(NoticetoMariners)。目的也是为了提醒飞机驾驶员在航线上或特定地点的任何危险,比如大雪、火山灰或机场附近的鸟类等,并且还会提供关于关闭的跑道和临时空中管制的信息。2021年,系统更名为“飞行任务通知”(NoticestoAirMissions,NOTAM)。总的来说,NOTAM的发布有多种原因,例如:-危险,包括航空表演、跳伞、放风筝、激光、火箭发射等-国家元首等重要人物的航班(有时涉及临时航班管制,TFR)-跑道关闭-军事演习导致的空域管制-高大障碍物上的灯不亮-在机场附近临时放置的障碍物(例如起重机)-成群的鸟类通过空域(BIRDTAM)-有关雪、冰和积水的跑道/停机坪状态的通知(SNOWTAM)-火山灰或其他粉尘污染的操作上的重大变化通知(ASHTAM)此外,为了使沟通更有效率,NOTAM采用一种“缩写”的形式进行记录,通常使用大写字母发布。下图就是伦敦希思罗机场的一份NOTAM报告。在起飞之前,飞行员需要在纸上或iPad上查看NOTAM的信息。而对于那些长途国际航班,NOTAM所提供的信息,甚至可以多达到200页。看得出来,如此冗杂的信息,很容易会成为事故的潜在因素。2017年7月,一架加拿大航空公司的飞机在旧金山机场的错误跑道上降落,在几秒钟内与其他四架飞机相撞。该机场两条跑道中的一条跑道关闭的通知,已经在飞行前的NOTAM中被标记了出来——在27页的简报中的第8页——但被飞行员忽略了。对此,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主席RobertSumwalt在2018年的事故听证会上怒斥道:“NOTAM就是一堆垃圾,没有人注意到。”的确,关键信息写在27页简报中的第8页上,确实有些难为飞行员了。以至于三年后,一项全球运动被发起,旨在通过对具有百年历史的NOTAM系统进行改革,通过减少信息过载来提高航空安全。以不可预知的顺序显示,并以几十年前构思的电报代码书写,大写的通知充满了拜占庭式的缩写……面对这份文件,即使是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也难免在过度劳累时出问题,尤其是对于母语非英语的人。这份警告里说,香港国际机场在5月下旬将有不到两个小时的导航设备不可用,你能看出来吗?在美国,调查人员多年来一直警告说,数据的洪流可能会让飞行员不知所措,或者忽视重要信息。飞行运营咨询公司OPSGROUP的创始人MarkZee表示,你可以想象这对机组人员来说是多么令人沮丧:“这里有200页垃圾。其中一份NOTAM可能会结束你的职业生涯,或者将整个飞机和所有乘客置于危险之中,而且你必须在200页中主动找到它。”...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061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0613.htm

封面图片

为什么中国程序员996还干不过美国的955?

为什么中国程序员996还干不过美国的955?从软件产品的产值、品牌的影响力来看,无论是应用软件还是基础软件,中美差距相当之大。而据统计,中国软件工程师数量大约有700万,美国软件工程师大约440万,因此中国软件工程师的人效是远低于美国软件工程师的。但中国程序员加班普遍严重,而美国加班、超负荷工作的也有,但不是普遍现象,自然得到的结论就是中国996干不过美国955。我自己作为软件工程师在美国芝加哥Motorola,3Com等公司工作了10年,08年又回到北京创业至今,过去的一年多,在北京和美国硅谷两边跑,因此对中美的软件行业都比较了解。我来从自己的视角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产品高度专注美国众多的软件公司都只有相对单一的产品,拿我熟悉的基础软件来说,MongoDB是一家市值230亿美元的公司,除了产品文档型数据库MongoDB之外,没见过其他产品,Confluent是一家市值78亿美元的公司,除了它的消息队列软件Kafka之外,没见过其他产品。Elastic是一家市值75亿美元的公司,除了它的产品ElasticSearch之外,没有其他产品。我们就更不用提Salesforce,Snowflake这些更牛的SaaS公司了。美国无数的中小软件公司更是专注,所有你想象到的场景,都有公司专注在做。比如我自己在美国办公室经常用的Calendly服务,只是简单的提供一个日程服务,让对方挑选一个合适的会议时间,我美国办公室用的报销系统Tallie,也是一家创业公司做的。反观中国,一家公司稍微赚点钱,就什么都想做,给客户的产品总是大而全,没有不做的功能。就连创业公司也是一样,脚都没站稳,功能一项一项的加,产品线不停的扩。由于国产替代等原因,过去几年数据库产品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全国有名号的数据库产品至少200款。即使是996,这些公司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与Oracle,SQLServer,MongoDB这些产品相比,仍只能是一个零头,谈何能打败这些全球巨头呢?我们TDengine所在的时序数据库(TimeSeriesDatabase,TSDB)领域,这么细分的赛道,中国市场上都有至少10款产品,连靠Hadoop起家的星环,上市后也推出时序数据库产品,就更不用说那些互联网大厂了,但真正投入在这个产品上的人力和财力,与我们TDengine团队相比,相差甚远。不专注的公司,最后做出的产品往往是看似什么功能都有,却经不起用,到处有问题,最后只能凑合使用,导致推广难,交付成本高,而且卖不起价钱,更难阻挡一波又一波的竞争对手入场。不仅新创公司如此,连老牌的2B软件公司用友,做财务系统已有30年的历史了,过去两年我都撞到过很多次BUG。也许,从这里就能看到为什么SAP能在全球大卖,而用友只能局限于中国市场。2017年我开发时序数据库TDengine之初,仔细思考过“专注”这个问题,下定决心只做时序数据库,但为了产品差异化,围绕时序数据库,还附加了缓存、流计算、数据订阅等功能,而且仅仅专注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领域。过去的六年多,总有投资人、朋友、同事问我,为什么不扩产品线,为什么不做可视化、不做MQTT,我总是只笑笑,因为我相信长期专注一件事情产生的价值。我宁愿要一个细分市场的30%的份额,而不是一个大市场的1%都不到的份额。我们团队做TDengine已6年多,从最初的5个人到现在的80多人,产品功能几乎没有变过,但仍然能撞到各种问题,但我相信,只要持续投入,即使不996,即使人笨一点,产品也一定会更好,最后一定能成为时序数据库的事实标准。如果最后TDengine失败了,一定是我忘记了初心,“野心”变大了,什么都想做导致的。如果仔细分析,你就会发现,一个公司什么都做,是缺少判断力、懒于思考、不敢下注的表现。怕错过一个机会,因此什么都上。最后在单一功能或单一产品上,即使是整个公司996都投入不够。在网络时代,信息更加透明,对于软件产品,而且有大量开源软件的情况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任何一个细分市场,都只有前三名才能生存。而这前三名,一定是依赖产品的性能、功能、稳定性或易用性,而不是依赖“茅台”胜出的。技能高度专注除公司产品之外,个人技能的专注在中美差距也是很大。在美国,一般的开发工程师与中国的工程师相比,真就是不思进取,不仅不996,也很少有主动学习的。我曾共事过的美国同事,以及我现在打交道的很多美国朋友,年龄大都超过50,一辈子都是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写程序,从没想过换行,也从没想过自己去创业或成为统领八方的高管,即使有些做了director或是VP,做些管理工作,仍然能随时写程序。这些美国程序员,由于10年甚至20年在一个细小领域的长期积累,虽然他们工作时间上是955,但在他做的那一小块工作里,是绝对专业,是特有效率的,而且一些技术的硬骨头还只有他们能啃下来,与一些新手相比,他们不996,也是十倍程序员,是最有价值的程序员。而在中国,35岁程序员是个永恒的话题。从学校毕业,写了10年程序,就觉得没法再继续写下去。无论自己还是周边的朋友、同事,认为还继续写程序,做些具体的事情,就是职业生涯的失败,无法做到管理层,就要改行。但35岁的程序员,正处于人生技术的巅峰,不仅有了经验,精力还十分旺盛,学习能力也没衰退,就放弃了,不仅是个人的损失,也是中国软件行业的损失。我自己也是一个典型。毕业离开学校后,我只做C语言开发,而且只在UNIX系统上做。到目前为止,我几乎不碰其他编程语言,也几乎不碰IDE类的研发工具,而是vim,cscope,gcc,gdb,valgrind几个研发工具用了快30年。任何时候,只要给我一个unix的terminal,不用翻任何参考资料,不用Google,我就能马上写、debug程序。如果抹掉我的真实背景,去面试任何一个C语言开发岗位,我相信没有哪家公司不会录用我。这就是我2016年底,决定开发TDengine的时候,选择C做开发语言的原因;是我一个人,在49岁的年龄,两个月就能写下近1.8万行C代码,开发出TDengine的原型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从不惧怕来自对手的产品竞争的原因,因为只要产品有不足,我陶建辉一定能把它解决。对个人而言,长期的专注产生的价值远超过追逐时髦的收获。只有成为一个细分领域的绝对专家的时候,你的身价才有市场溢价的可能。但要做到专注,不受外界的诱惑,也是十分不易,专注后要成为专家更是不易。考试80分容易,从80分到90分,要多付出一倍的努力,从90到100分,可能要多付出好几倍的努力。但世界只会记住第一名,三名后就完全没有了溢价的空间。对于TDengine团队,我倡导的是追求卓越,任何一项工作,无论是代码、还是文档、技术博客,都要达到全球同行的水平,而且要超越他们。我最不想听到的是,与对手相比,我们相差不大。产品走进全球市场产品专注后,卖给客户的不会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因此客单价就会不大,销售业绩就难上去。如果仍然要做大的话,那市场就要足够的大,必须走进全球市场。在产品的全球市场定位上,中美之间的差别又是天壤之别。美国任何一家公司的软件或互联网服务,一出来想到的就是服务全球客户。而中国的软件,99%是服务中国的客户,还有更多的想的是国产替代的生意。不仅产品上没有实力走向全球,产品开发之初就没想过去做全球市场,这就直接让从事软件开发的程序员们失去了一个提升实力的“全球战场”。语言障碍应该是一大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而是大家有个普遍错误的认知,认为中国市场足够大,根本不用去做全球...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331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3317.htm

封面图片

周鸿祎用一个Demo 占住了中国第一个AI搜索引擎的位置

周鸿祎用一个Demo占住了中国第一个AI搜索引擎的位置在现场演示环节,当提出问题“梅西在阿根廷国家队进了几个球”时,AI给出的答案是:100个球。甚至还有一段左脚右脚各进几个球的专业分析。然而该问题的正确答案其实应该是102个球,搜索能力被完美的证否。再让其回答“孙悟空大战灭霸,谁会赢?”这个问题时,生成了一段长达200字的分析,句子都是完整的句子,但毫无逻辑,仿佛一名楼下老大爷的日常聊天内容。它理解了什么是“孙悟空”什么是“灭霸”,却未能理解这个问题本身仅仅是一个假设。一个“聪明的AI”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单纯出于好奇,用NewBing测试了一下,回答如下:当然周鸿祎他在发布之初便表示:“咱们丑话说在前面,如果出现错误,不要冲我丢鞋子。”“还没有到正式发布的时候,提前“抱孩子”出来可以满足大家好奇心,但还要赶紧“抱回去”。”除了满足人们好奇心之外,在先站住场景,在同步发展核心算法的“两翼齐飞”战略部署下,三六零这次着急发布Demo也确实是占住了一个第一的位置——中国第一个融入通用语言大模型的搜索引擎。周鸿祎近期多次表达了对通用型AI大模型的展望,从一项技术应用直接跳到了数字永生的科幻范畴,俨然成为了通用型AI的布道者。在25日的202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周鸿祎认为,GPT-4已经拥有超人的能力,具有真正的智能。周鸿祎认为,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大挑战是能源,人工智能应被用来反向帮助人类解决常温超导、核聚变等问题,帮助人类实现能源自由。而对于“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这个问题,现实给出的答案是人类自己。就在28日,未来生命研究所(futureoflifeinstitute)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号召当前的所有AI实验室应立即暂停训练比GPT-4更强大的AI模型,为期至少6个月。公开信中表示,顶级AI实验室证明,具有人类水平智能的AI系统可能对社会和人类带来极大的风险。而这封公开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AI变得透明和可控。“我们应利用这次暂停的时间,共同开发和实施一套用于高级人工智能设计和开发的共享安全协议。”截至目前,这封公开信已经获得了1125个签名,其中不乏硅谷资本大佬或者是出色的计算机科学家。比如埃隆·马斯克、图灵奖得主YoshuaBengio、苹果联合创始人SteveWozniak、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专业教授StuartRussell和《人类简史》的作者YuvalNoahHarari等人。倡议信给开发高性能AI增设了多条限制:·具备来源和水印系统,以帮助区分真实与合成的区别;·需制定人工智能造成的伤害责任界定标准;·具备监督和跟踪高性能人工智能系统和大量计算能力等;站在人类的角度,未来生命研究所认为AI应该是准确、安全、可解释、透明、值得信赖和忠诚的。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对于现阶段的大模型确实不够了解。在Demo演示现场,周鸿祎问自己“襁褓中的婴儿”:“为什么人们要限制新一代GPT的训练。”给出的回答简洁的说就是两个字:恐慌。对于现阶段人工智能的恐慌感,来自于我们对ChatGPT为什么能成为ChatGPT这件事的一无所知。在3月24日品玩和李彦宏的对话中,李彦宏表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大模型能够走出来、跑出来。只是在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算力训练之后,突然能力就具备了。李彦宏表示:“很多时候就是工程先做出来了,然后再慢慢研究,这是空气动力学,原则等东西慢慢都出来了。我们从小到大正规教育出来的,太习惯说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如果这个实践不是靠理论指导出来的,甚至当前的理论无法解释,我们就觉得很魔幻,觉得不可接受,觉得像炼丹、伪科学,其实根本不是,科学本身也在发展,凭什么现在知道的科学就是真理,一定都是对的?还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创新,通过吸取各种各样的反馈来加速技术的迭代。跑出来了之后,再去慢慢研究这背后的理论也OK,没有跑出来的话,再过五年时间,人们也不会朝着这个方向去研究。”“其实大厂都没有在做生成式AI,没有在上面投太多资源,包括学术界,大家没有觉得这个事值得那么多人去研究,但是一旦跑出来确实很厉害,万众瞩目。我相信会有大批科学家会跟进研究,背后到底是什么理论。当然也有可能把这套理论总结出来之后,也可以再用来指导大模型下一步迭代更新,这点完全是合理的。”当人类开始揭开一个千亿参数大模型黑箱的面纱时,才有可能真正消除掉对新一代AI产品的恐惧。...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192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1923.htm

封面图片

教育学专业课怎么做笔记?

教育学专业课怎么做笔记?一、做笔记前的准备首先说明一点,笔记可以选择手写版或电子版。接下来就是开始记笔记前的一些准备工作:1、通读教材要记笔记,肯定要先知道要整理的东西有什么。所以,在记笔记之前,需要把所有的教材通读一遍,注意是院校所有的参考教材。但是这里的阅读并不需要进行多么深刻的理解,只需要知道教材中有哪方面的内容就可以了,在第一次通读教材时,请在书本上勾画出重点,也不用担心自己会画错,这一步是为了给你的阅读留下痕迹,完善对整本书的概念。2、教材pdf活页本在这一步,如果你选择做电子笔记,请准备好pdf版本的教材,以备后续的教材内容复制。但有些pdf文件并不能选中文字,这就需要大家再准备一个文字提取的软件。如果你选择做手写笔记,可以用活页本来完成笔记的梳理。活页本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意调整、增减纸张。这样就给后续的知识点补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二、做笔记的流程1、精读教材,搭建学科框架这一次的阅读需要大家进行精读,也就是要理解每个具体知识点的含义,并且在这遍阅读中完成学科知识点框架的搭建。一般来说,书籍的每一张都是围绕一个内容来展开的,那么通过观察书籍目录的关键词,我们就可以大致将整本书的内容划分到不同的研究领域,再集中进行笔记整理。根据书籍的章节、小标题搭建框架,框架的呈现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先是全书可分为哪几个版块(大框架)然后是每个版块又有哪些具体部分(中框架)最后各具体部分又有哪些重点(小框架)2、参照框架、填充知识点有了学科框架之后,就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把具体的知识点内容填进去啦!这一步其实也是对教材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在对具体知识点归类时,可以继续边整理边理解,知识点是什么、怎么来的、有什么发展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一个系统的整体理解。在这一步需要注意:做笔记和答题一样也需要有层次性,缩进和分段能让你更快速的定位所需内容,记笔记时也可以使用一些序号(例如一、(一)1.(1)a,b等)和符号(例如圆圈、三角形、五角星、波浪线等)。三、背书tips1、先框架再细节在背诵的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框架的重要性。教育学的学科知识是很繁杂的,如果我们不把整体的逻辑理清楚就去背诵,很可能背了一轮下来还是混乱的。所以在整体背诵前,建大家先把整理出来的学科框架整体背诵下来,之后再根据框架去填充具体的知识点内容。这样就可以在背诵的过程中将知识放到它应该在的位置,建立起学科整体思维,等到后期输出时才能更方便地调用起来。2、学会关键词串联长段的内容怎么背?记关键词!在考场上,很多知识点其实是不需要大家完全重现书本上的内容的,只需要大家按照正确的理解来重现知识点。所以对于大段大段的内容,可以先通读一遍,划上关键词,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关键词串联起来,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背诵难度。#考研

封面图片

山东网红,坑惨百度副总裁

山东网红,坑惨百度副总裁不过随着璩静事件的发酵,个中的种种细节还是有出乎人意料的地方,比如他还真的去找网红海参哥学习了。此前曾有小道消息称,璩静是上了一次参哥的短视频操盘课,然后整个人就“魔怔”了,一门心思想着做视频,甚至让部门全体员工都去做IP。对此,参哥回应称:“确实来过我这,但没进社群,聊得很愉快。”参哥是谁,早年间他因为在电商平台卖海参发家,因此自称海参哥,后来进入到短视频赛道,凭借着犀利言论和流量变现玩法吸引大批粉丝,成为了抖音上流量最大的商业博主之一。在关注度节节攀升的同时,参哥又开始卖起了知识付费项目,线上主打商业IP和流量变现,线下则有培训课、私董会以及企业家社群,参哥也因此成为不少实体老板追捧的“流量军师”。据参哥自己透露,每年会有几万人因为他而来到其公司所在地山东烟台,客观上还带动了烟台当地的消费。尽管参哥坐拥不少拥趸,但其卖客培训的商业模式仍逃脱不了“割韭菜”的质疑,目前参哥个人的搜索关键词已被抖音全部屏蔽,旗下的部分账号也处于禁言状态。但就是这样一个江湖气息浓重的流量大师,为何却让堂堂的百度副总裁着了魔,甚至于付出丢了工作又丢了公众形象的惨痛代价。璩静的成长履历不可谓不光鲜,一路走来都是人中龙凤般的存在,其毕业于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外交学院,在新华社有过十年采访工作的历练,后来入职华为,又一路成长为公共及政府事务部副总裁和中国媒体事务部部长,2021年璩静加入百度,担任副总裁及公关1号位。按照璩静的认知水平和社会地位,其就算想做个人IP,学习的对象应该是雷军、周鸿祎这样的行业大佬,再次也得是俞敏洪、李国庆这种层级,但人家为何偏偏愿意相信一个网红能够为其提供赋能和抓手呢?1被网红坑惨的百度副总裁如果你经常刷到由参哥团队操盘的IP案例,再去对比一下璩静发布的几条视频,其实很容易发现,基本上用的都是同一种套路。首先在内容形式上,都是采用真人出镜+口播的形式,而且在画面中一定要注明出镜人的社会身份,比如“百度副总裁”、“公关1号位”这样显赫的职场标签,以此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而之所以采用口播,第一是因为这种内容生产方式极为高效,不需要进行太复杂的脚本创作和拍摄,而且通常可以集中在某一时间段内拍摄,如果账号日更一条的话,那么一周的发布量集中在半个工作日内就可以完成。此外,对于出镜人本身来说,这种口播视频也不需要非常强的表达能力,因为文案内容可以事先写好,即便背的不太熟练,也可以通过后期剪辑的方式让视频拥有很强的连贯性。其次,在内容选题上,制造冲突也是必须的,尤其涉及到两性、职场、金钱观这种话题,能够引起争议的,几乎是条条必爆,而这也是参哥操盘很多网红起号的流量密码之一。比如参哥操盘的账号之一“毛毛姐”,其点赞量最高的几条视频均围绕着“该不该向朋友借钱”、“富人为什么不愿帮助穷亲戚”、“老公出轨要不要挽回”等吸睛话题。而回看璩静争议最大的那条视频内容,尤其是“员工闹分手,提离职我秒批”这类选题,也明显是在遵从着这种创作法则。虽然争议确实是传播的最大助推器,但问题也恰恰就出在这里。之前参哥团队及其操盘过的那些IP账号,大多做的都是高客单价、高毛利的生意,比如医美、情感咨询、大健康等,这些账号产出争议性内容,一方面是为了获取流量,另一方面也是在筛选用户,因为总有人会认同一些与主流悖逆的极端观点,而这部分人又恰恰是能够产生成交的主力军。但是这样的逻辑放在百度这种体量的公司上,则明显是小马拉大车,百度自己不缺这种垃圾流量,也不会指望通过短视频做成交,公共宣传对于百度自身的意义就是维护企业形象,仅此而已。分析至此,璩静的个人言论引发百度舆情翻车,已经是早已注定的事了。其实按照参哥这一套起号模式,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确实行之有效,虽然过程方式确有争议,甚至有制造对立之嫌,但对于一些目标是快速变现的商业IP来说,在商业利益面前这些可以忽略不计。璩静最致命的失误,就在于其过分迷恋网红参哥获取流量的“术”,而忽略了大厂做商业IP的“道”,如果她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谋求职业转型的可能,那么这样做倒无可厚非。但如果想通过这种来维护大厂的公共形象,甚至于让全员做短视频来给百度公关争取话语权,那么显然是把事情想的太过简单了。2该到李彦宏出场了如果单从事件影响来看,璩静这回的谜之操作,可能会和当年的“魏则西事件”一样,给百度带来长达数年的负面影响。因为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对于璩静事件的刻板印象已经形成,尤其是“离职秒批”这样的梗,会和“开水团”、“福报厂”一样,多年以后仍然会在网络上被反复提及。而如何降低这种负面影响,甚至于挽救一下百度本就不太讨喜的网络口碑,可能还是得李彦宏亲自出场。据腾讯深网报道,李彦宏与人力资源负责人已经在百度内部对于璩静事件进行了点评,李彦宏情绪激动对在场的百度优秀员工表示:“你们才代表百度,你们才代表最真实的百度,你们才是百度最真实的代表”。不过随着事件越发出圈,李彦宏仅仅安抚内部员工还远远不够,他可能还需要通过更正式的方式,向外界重新澄清百度真正的价值观和职场氛围是怎样的,不然误解就会一直存在。其实作为大厂的创始人,李彦宏个人无论是在形象、谈吐以及创业者气质上,比起其他大佬还是有不小的优势,毕竟也是程序员出身,李彦宏和雷军一样,属于那种难得的“没有爹味”的企业家类型。虽然百度因为过往的种种原因,在公众心目中的口碑始终不算太好,但如果李彦宏愿意出来以企业家IP的形式与公众交流沟通,可能会对于扭转百度的风评产生正向作用。一方面来看,业内已经有成功案例,比如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曾经被视作“因为一个人而讨厌一个品牌”的典型,但随着李斌开通个人抖音账号,开始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等方式与用户交流,使得用户对其个人和企业的看法有了很大改观。而另一方面,百度目前发力的自动驾驶以及生成式AI等业务,也都需要向外界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在宣传侧,李彦宏的亲自下场也一定能够提升产品的影响力和用户的接受程度。事实上,早在2020年,为了推广百度的直播业务,李彦宏就曾在百度App内开展过直播首秀,当时仅开播10分钟,参与人数就突破100万,直播累计参与人数突破1000万,当晚百度的股价也大涨4个点,市值一夜之间飙升了近17亿美元。不过随着后来百度调整业务方向,李彦宏的直播最终也没能实现常态化。而如今,无论是科技大厂还是新能源车企,创始人亲自下场拍短视频做直播已经是蔚然成风,李彦宏不做,下面的人以后可能以后还得变着法去做。最后还得多说一句的是,大厂的老板,尤其是上市企业的高管和创始人,以后出来做IP的可能还会越来越多,但是这部分人,很多又恰恰没有和网友直接打交道的经验和意识。建议雷军、周鸿祎等下场较早的行业老炮们,可以多分享一些自己做商业IP的经验,或者做成面向全行业的公开课,多传递一些正能量的内容方向,不然让这些老板们自己去找方法,那么以后被参哥带跑偏的大厂高管,可能就不止璩静一个了。...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0406.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0406.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