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前两条还在国际大棋范畴,和普通人没有实在关系,甚至可以让人们当作闹剧来看,那么12月毫无准备的防疫政策180°大转弯则是彻

如果说前两条还在国际大棋范畴,和普通人没有实在关系,甚至可以让人们当作闹剧来看,那么12月毫无准备的防疫政策180°大转弯则是彻底的悲剧,大部分中国人都受到了直接负面影响。突然放开管控后,国内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疫情爆发,而政府在医护、药物、医疗器械、丧葬等方面几乎毫无准备,导致一时间城城缺医少药,在全国范围内复刻了三年前的武汉悲剧。之后政府尝试做出了一定的补救措施,比如为北京人调拨药品和血液等等,但显然是临时起意,并不是有所准备的行为,反映出他们没有考虑过现状发生的可能性。个人认为,这说明政府没有认识到奥米克戎的传播能力,也错判了患者的无症状比例。在经历了全世界研究新冠三年、中国把抗疫作为头等大事的三年后,政府还能做出如此的误判,说明他们的认知已经完全和现实脱节了。综上,无论“中央的本意”是不是好的,事实都表明,他们在军事、外交、内政等诸多领域的认知都和现实严重脱节。他们已经生活在信息茧房里。因此,不论最高领导人使用何种的谈话小技巧,暗示自己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有掌控全局的能力,都已经不足以取信于民。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荷兰医疗系统被认为对怀孕的变性男子"毫无准备"

荷兰医疗系统被认为对怀孕的变性男子"毫无准备"变性男子经常接受医疗程序,以调整他们的身体,使其符合男性的性别认同。这些医疗干预措施会影响生育能力。因此,一些变性男子选择不接受这些治疗,推迟治疗,甚至暂时停止治疗,让他们保留怀孕的可能性。注册医师JojannekevanAmesfoort和妇科医生NorahvanMello与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院的同事一起,对变性人和性别不同的人的经历进行了研究。以整个怀孕轨迹为重点,从怀孕到怀孕、分娩,最后到产后。他们采访了五名荷兰变性人,他们曾经怀孕并生下一个或多个孩子。这项研究表明,他们的经历与女性怀孕有很大不同。例如,变性男子从他们的环境中几乎得不到对怀孕的理解,因为怀孕在社会中被视为女性的专属。找到合适的护理人员也很困难,有时会导致个人隐瞒怀孕的愿望。恐惧在这个过程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一方面,害怕怀孕会阻碍他们的医疗转型,以及害怕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负面反应。这些发现与国际上对变性人怀孕经历的研究相呼应。此外,对一些人来说,怀孕和分娩会激起甚至加强性别障碍的感觉(因为出生时的性别与性别认同不一致而感到不舒服)和孤立感。在产后期间,她们特别清楚地认识到,医疗保健和法律为不认同女性的生身父母提供的范围仍然不够。他们还体会到,护理人员缺乏正确的知识和理解,无法充分指导变性人和性别多样化的人。研究结果强调,荷兰的医疗卫生状况,与国际情况一样,仍然没有足够的能力提供性别包容的护理。此外,还缺乏指导变性人和性别多样化者的准则,并使他们能够转到正确的服务和支持平台。...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719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7199.htm

封面图片

微软收购暴雪迎来重大转折:美国FTC大败 英国CMA态度180度大转弯

微软收购暴雪迎来重大转折:美国FTC大败英国CMA态度180度大转弯美国旧金山地方法官杰奎琳·斯科特·科利(JacquelineScottCorley)周二驳回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指控。FTC认为,这笔交易将使得微软独占包括《使命召唤》在内的动视暴雪热门游戏,损害消费者利益,在市场中排挤另外两大游戏主机制造商索尼、任天堂。法官科利并不认同FTC的主张,她在判决中表示:“FTC无法证明它的主张很可能会得到验证,也就是合并后的公司可能会将《使命召唤》从索尼PlayStation平台下架,或者微软对动视暴雪内容的所有权将大大削弱视频游戏库订阅和云游戏市场的竞争。相反,书面证据表明,这笔交易能够让更多消费者访问《使命召唤》和动视暴雪的其他内容。”科利允许FTC在周五之前提出上诉。判决公布后,动视暴雪股价周二收盘大涨10%至90.99美元,微软股价小幅上涨0.19%至332.47美元。美国政府重大挫败对于努力限制大型并购交易的拜登政府来说,最新判决是一个重大挫折。FTC发言人道格拉斯·法勒(DouglasFarrar)回应称:“鉴于这一合并交易对云游戏、订阅服务和主机市场的开放竞争构成了明显威胁,FTC对这一结果感到失望。未来几天,我们将宣布下一步行动,继续为维护市场竞争和保护消费者而战。”知情人士称,FTC倾向于提起上诉。虽然最终决定尚未做出,但FTC最快可能在当地时间周三提出上诉。美国巴尔的摩大学法学院教授罗伯特·兰德(RobertLande)认为,法官科利对FTC诉讼的确定性要求过于严格,使用了错误标准,FTC应该上诉。兰德表示,目前的法律只要求FTC证明一笔交易“可能”会大大削弱竞争,而不是证明它“将”或“很可能”会削弱竞争。2021年,拜登任命科技巨头的批评者莉娜·可汗(LinaKhan)为FTC主席,让她扛起反垄断大旗。在可汗上任后,阻止微软收购动视暴雪成为了FTC采取的最大反垄断行动之一。FTC主席可汗的又一挫败可汗在反垄断圈子里的成名作,是她批评反垄断执法部门忽视了亚马逊潜在的滥用行为。当她还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学生时,她曾在《耶鲁法学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亚马逊反垄断悖论》的论文,指责该公司既充当其平台卖家的物流提供商,同时还在与卖家竞争。然而,尽管美国国会中的许多人越来越愿意接受数字时代的不同反垄断观点,例如互联网公司如何积聚权力并利用这种权力扼杀竞争对手的新理论,但法院仍然是一个重大障碍。其实,这不是可汗第一次遭遇反垄断挫败。今年2月,美国加州法官驳回了FTC的指控,允许Meta收购虚拟现实健身应用开发商WithinUnlimited。最终,FTC决定不再阻拦这笔交易。未来,可汗对科技巨头的反垄断行动会在法院遇到类似障碍。据报道,FTC预计很快将对亚马逊提起反垄断诉讼。该诉讼将聚焦亚马逊在线平台,亚马逊如何利用其权力偏袒使用其物流服务的商家。对于法官对微软收购动视暴雪交易的判决,可汗的支持者很快提出了批评。美国经济自由项目(AmericanEconomicLibertiesProject)的研究主管马特·斯托勒(MattStoller)在Twitter上写道,科利要求“FTC必须证明合并可能会大大削弱竞争”,这“改变了法律”。他指出,相关的合并法律规定,政府必须证明此类收购的“影响”可能会大大削弱竞争,或倾向于形成垄断。不管批评者说什么,这一裁决再次证明法官并不相信可汗的理论,也就是科技公司可以利用相邻市场的收购来损害竞争。即使法官也是拜登任命的,他也不相信。英国怂了有趣的是,在美国法官科利做出有利于微软的判决后,英国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度大转弯。此前,英国一直“紧跟”美国,反对微软收购动视暴雪。今年4月,英国反垄断监管机构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MA)表示,已阻止微软收购动视暴雪的交易,原因是担心此交易会损害云游戏市场的竞争,削弱创新,导致未来游戏玩家的选择变少。CMA曾坚持反对微软收购暴雪即便欧盟在今年5月为这笔交易开绿灯后,CMA还很嘴硬,声称将坚持阻止微软收购动视暴雪的决定。“英国、美国和欧洲的竞争监管机构一致认为,这一合并将损害云游戏竞争。CMA的结论是,云游戏需要继续作为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来推动创新和选择。”CMA当时是这么说的。然而,就在科利的判决出炉后不久,CMA立马表态,准备考虑微软为解决英国反垄断担忧所提出的方案,暗示双方可能会达成一项解决方案。同时,三方同意暂停在竞争上诉法庭的上诉。CMA发言人表示:“我们随时准备考虑微软提出的任何重组交易的建议,以解决反垄断担忧。”他还补充说,微软和动视暴雪已与CMA达成一致,认为在各方提交新方案之前,暂停在英国的诉讼“将符合公众利益”。“看来微软和CMA可能在未来几周内达成协议。”财富管理公司D.A.Davidson&Co分析师弗兰克·格兰达(FrancoGranda)表示。不过,在英国点头之前,微软还无法完成收购动视暴雪的交易。律师事务所GeradinPartners的竞争律师、前CMA法务总监汤姆·史密斯(TomSmith)表示:“如果微软在这个时候完成交易,它将违反CMA的临时命令,会面临两家公司全球集团总收入最高5%的巨额罚款。”微软、暴雪笑了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Smith)表示,公司对这一“迅速而周全”的判决表示感谢。他还在Twitter上表示,他现在的重点是考虑如何改变这笔交易,以解决CMA的担忧。史密斯称三方同意暂停上诉“在今天美国法院做出判决后,我们的焦点现在转回英国。虽然我们从根本上不认同CMA的担忧,但我们正在考虑如何修改交易,以便以CMA可接受的方式解决这些担忧。为了优先处理这些提议,微软和动视暴雪已与CMA达成一致,认为暂停在英国的诉讼将符合公众利益,双方已就此向竞争上诉法庭提交了联合意见书。”史密斯表示。动视暴雪CEO鲍比·科蒂克(BobbyKotick)在一份声明中称,合并将令消费者和员工受益。“交易将促进竞争,而不是让根深蒂固的市场领导者继续主宰我们这个快速增长的行业。”他表示。...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035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0351.htm

封面图片

180度大转弯:英国首相拟暂停标志性高铁项目 社会各界疯狂抨击

180度大转弯:英国首相拟暂停标志性高铁项目社会各界疯狂抨击英国国防部长GrantShapps周日表示,政府必须考虑预算。英国不仅受到新冠疫情的打击,还受到俄乌冲突的冲击。任何负责任的政府都必须审时度势,评估项目是否仍然符合国家在支出方面的要求。虽然Shapps并未对高铁2号线项目的未来下定论,但这番话已经证实了外界对该项目前景的猜测。注:深蓝线为第一阶段伦敦至伯明翰的高铁线,橙线为至曼彻斯特的高铁支线而高铁2号线连接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等英格兰境内的主要城市。作为提高英格兰北部社区繁荣战略的核心,该项目曾经也是帮助保守党赢得英国选举的政策之一。苏纳克想要按下暂停键,无疑是在老虎头上拔毛,导致了各界的反对。大选调整苏纳克所在的保守党在民意调查中落后于反对党工党,这让保守党人在明年大选来临之前倍感焦虑,并极大程度上推动了苏纳克对一系列计划的调整。但苏纳克的“务实”做派实际上并不受喜欢。仅就取消高速2号项目来看,政界、商界,甚至学界的人都在表达不满。曼彻斯特市长AndyBurnham指出,北方一直被像二等公民一样对待,该地区的基础设施还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留下的,高铁项目取消将加剧英国南北的贫富差距。西门子英国的前首席执行官、现北方发电站副主席JürgenMaier也表示,企业对英国进行基础建设投资的商业信心已狠狠“跌倒”。包括沃里克和考文垂在内的十所大学副校长也出面施压苏纳克,要求继续建设高速2号。前英国首相鲍里斯则形容苏纳克的举动十分疯狂,他不应该让高铁2号线项目支离破碎。但英国政府的账本中看,截至6月,高铁2号线项目已经花费了247亿英镑,从伦敦到伯明翰的第一阶段项目总预算就高达450亿英镑。根据英国原定计划,高铁2号线设计最高营运时速达330公里,预计2029-33年完成首段伦敦至伯明翰段。而高铁2号线需要通到曼彻斯顿,总项目预算要达710亿英镑。英国政府自己估算,整个项目最后可能耗资超过1000亿英镑。这在通胀高企的当下,无疑可能变成越滚越大的雪球。另一方面,该项目由3000多家英国和欧洲工程公司参与,创造多达3000个就业岗位。分析师们还称,在经济衰退可能性加大的当下,放弃高铁2号线的主体工程可能会对经济造成更广泛的拖累。英国商会和CBI等商业团体已敦促政府坚持这一项目,称这既能支持就业,又能提高生产力。苏纳克政府需要顶住种种压力进行改革,但近期的改革动作所引起外界震荡,已经成为唐宁街11号上空令人不安的阴云。...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611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6113.htm

封面图片

印度政策大转向“打蒙”PC大厂 苹果、三星被迫暂停笔记本进口

印度政策大转向“打蒙”PC大厂苹果、三星被迫暂停笔记本进口印度监管部门周四突然公布了电子产品强制进口许可证规定,没有许可证不得进口从小型平板电脑到PC一体机在内的产品,这打了全球大型PC制造商一个措手不及。知情人士称,笔记本电脑制造商们其实也一直在做准备,但他们准备的是印度政府出台一些旨在减少对进口依赖、促进本地生产的措施,没有料到会是强制进口许可证。知情人士称,随着印度排灯节购物季和返校季临近,科技公司目前正在与印度政府接触,探讨如何在这个消费者购物兴趣高涨的时期以最快速度获得许可证。目前尚不清楚苹果等公司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获得许可证,但是进口的暂停已经在关键时刻扰乱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外国PC贸易。笔记本进口限制是印度政策突然转变的一个例证,是印度长期以来为阻止进口外国电子产品所推出限制措施的最新一项。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实现印度打造世界级科技制造业的长期目标。印度总理莫迪领导的政府公布了一项1700亿卢比(约合21亿美元)的财政激励计划,以吸引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其他硬件制造商到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生产,抓住企业寻求供应链多元化的机会。苹果、三星、惠普以及印度贸易部尚未就此置评。...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498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4985.htm

封面图片

习近平最近说了一些接地气的话,试图证明自己认识并掌控局势。比如白纸运动后,他会见欧盟外宾时说,人们抗议是因为“大学生对长期的防疫

习近平最近说了一些接地气的话,试图证明自己认识并掌控局势。比如白纸运动后,他会见欧盟外宾时说,人们抗议是因为“大学生对长期的防疫感到沮丧”,表示他很清楚国内的动态。新年贺词里,他似乎提及人们对防疫有分歧,暗示自己清楚民意。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最近他还提到“要营造环境、创造条件,鼓励基层干部群众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似乎是想说他很了解人们的怨气。但是,个人认为,2022年有三大事件,可以说明中央对现实并没有清楚的认知,而且不仅是对个别领域,是存在全面性的认知问题。1,误以为俄乌战争会很快结束,说明中央在军事领域有认知问题。2022年初,中俄签订重要协议,外交部发表了中俄合作“没有禁区,没有上限”等言论,此后普京高调访华。诸如此类种种迹象事后可以证明中国政府有意支持俄罗斯对乌展开“特别军事行动”。战争开始后,外交部又第一时间发表了著名的在乌中国人可以贴中国国旗保平安言论,更证实了中国政府不仅支持俄罗斯,而且深信俄罗斯会速胜。一年来俄乌战争的进展已经证明,中国政府完全误判了战争的结果,俄罗斯非但不能速胜,甚至连占领乌克兰的几个州都很勉强。如果是一般民间网友,因为并不关注俄乌局势,而且可能会受到俄罗斯大外宣的影响,确实很可能误判形势,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中央肯定有广泛的情报来源和专业的军事分析团队,他们也做出如此判断,只能说明高层的确存在严重的认知问题。2,佩洛西访台全网直播的闹剧,说明中央在外交和宣传领域有认知问题七月份有传言说佩洛西即将访台,中国外交部连连放出狠话。到8月初佩洛西即将成行时,不仅有外交部高调反对,连军队也放出"埋葬一切来犯之敌"等狠话。之后微博把佩洛西相关话题提到热搜前列(显然是受命而为),央视微博发布su-35战机飞越海峡等消息,让全民对佩洛西访台的关注度提高到了最高点。随即佩洛西专机正常抵达台湾,而中国军队实际上毫无作为,搞得全体网友大失所望。事后来看,要么是中国政府误以为佩洛西不会真的访台,要么是误判了人们对台湾问题的期待,也有可能是既不知道美国人在想什么,更不知道中国人在想什么。3,毫无准备的放开疫情管控,甚至暗暗鼓励快速过峰,说明中央在内政方面存在严重认知问题

封面图片

对中国疫情的几点担忧

对中国疫情的几点担忧过去三年全世界都长期笼罩在新冠疫情阴影之下,不过三年间,我们对新冠病毒、新冠疾病的认识有了长足进展,也积累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应对工具,例如在降低疾病烈性程度上极为高效的疫苗、药物,对监测病毒变化也有不少经验。在上述背景下,告别2022本该是充满对2023的期待,应该是对一个即便谈不上不受疫情影响,可也大概率是受疫情影响较小的世界的期待。但中国疫情在岁末完全不受控地暴发,更未看到任何切实的准备、应对之策。在2022的结尾,很难不对中国的疫情感到诸多担忧。第一个担忧,我们对疫情状况毫无了解。中国在12月初的防疫转型中没有做到疫情检测的转型,而是没有更新感染病例收集方法的情况下突然放弃绝大部分检测。导致如今没有任何可信的感染病例数据。感染人数低估是全球三年疫情的普遍问题。例如美国刚记录了一亿例感染,但实际感染可能有两亿。从构建有效的防疫体系考虑,我们可以允许病例数有低估,甚至严重低估,但不能检测能力弱到与现实偏差至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步。如今疾控中心播报的病例不是低于实际感染多少的问题,而是根本反映不了疫情走向、趋势、扩散范围中的任何一点。如果说中国正在和疫情作战的话,我们等于在战场上毫无情报支持。仅这一点,就应该让我们恐惧。第二个担忧,我们对病毒的变化毫无把握。三年疫情,如果有什么经验教训值得铭记,那突变株对疫情走向能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这一条最不该忘。从阿尔法到德尔塔再到奥密克戎,每一个主流突变株的出现,都对全球疫情走势、防疫措施有效性产生了巨大影响。病毒不断传播的过程中必然会积累各种突变,增加新突变株涌现的几率。是的,过去一年全球观察到的都是奥密克戎内部的亚株变化,主要体现在防感染的免疫逃逸加强。这种变化谈不上惊天动地,带来的也只是很多国家感染病例的反复,而重症、死亡等逐渐与感染脱钩。但不要忘记,2021年11月初——仅仅13个月多一点之前,我们都认为新冠会在德尔塔内部慢慢演变,最后却迎来了奥密克戎的横空出世。对病毒演变的监测在疫情越是严重时越不应该放松。但如今中国对突变株的监测做得如何呢?整体疫情检测都成了笑话时——我相信有些人认识的新感染的人,完全可能超过疾控中心报出来的某个省的新增感染人数,何来有效的突变株监测?有效的突变株监测需要建立在对整个国家、地区感染病例的科学抽样之上。根据12月20日公布的中国新冠病毒株监测计划,每个省选三个城市,每个城市选一个医院,每家医院每周在全部的死亡病例之外,测序25例感染病例。如果认为一个省每周测来自三个城市的75例+死亡患者可以代表这个省的病毒株流行情况,那么可以去申请搞笑诺贝尔奖。可这并不影响专家们头头是道地说某地流行哪个病毒株。起始现实是我们只知道少数测序病例里有哪些突变株,根本不足以推断实际流行的突变株是什么,流行范围在哪里,流行程度是多少。即便有新突变株出现,按当下的情况,国外的一些机场海关的病毒基因组监控可能比国内的监测还要早发现。第三个担忧,我们把一切的防疫责任都推给了医疗工作人员。过去三年,全球积累了多个有效的防疫工具,这些防疫工具共同点是什么?就是让人不用去医院。高效的疫苗即便面对免疫逃逸严重的奥密克戎,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传播,并且长时间大幅降低重症风险。高效的口服抗病毒药物如paxlovid则能帮助高危人群进一步降低重症死亡风险。和新冠共存的关键不是到了医院后神医妙手回春,而是利用有效的工具,让我们感染后不需要去医院也都平平安安。而国内的工具是什么呢?如果说疫苗,灭活疫苗证据是很充足,但属于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其有效性显著弱于国外主流mRNA疫苗——包括降低重症风险的起始有效性、持久性,巴西、新加坡等地都有证据表明灭活疫苗更弱。灭活疫苗以外的几个疫苗,数据量又显著少于灭活疫苗。这让中国的人群免疫基础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抗病毒药物方面,准备不充足显而易见——最近刚批了默克口服药,之前仅有paxlovid,实际上瑞德西韦早就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有效性,但已被中国遗忘。考虑到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三个药不仅应该在开放前批准,还需要在开放前储备充足,做好相关使用培训。如今不仅是储备不够,连怎么用都是糊里糊涂。网上平台每日抢购,倒爷炒作上万一盒,应在感染早期使用却常常等病情重一些才用,医学药学基础说好听点属于层次不齐的社区培训存在多种药物冲突的paxlovid。如果说当下的有效抗病毒药储量肯定不足以弥补免疫基础的弱势,现实中的用法恐怕连有限的丁点作用消除了。疫苗、药物两端不足,又不管不顾地撤出一切疫情监测、物理防疫手段,结果就是把一切防疫责任与疫情冲击压到了一线医疗机构。我们可以更改新冠住院乃至新冠死亡的定义,但改变不了医疗系统承受巨大压力的现实。这对所有有医疗需求的民众来以及所有医疗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种危险也是一种不公。第四个担忧,我们在提供权威但不真实的信息。国内有很多机构以及专家不断提供各种说法,遗憾的是其中不少部分存在问题,还有一些是明显的误导。以疫情状况为例,不断有省市报道估计多少人感染,报道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夸张。可问题是这些估计的基础是什么?就算是模型估计,也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可靠数据为基础才行。其它国家的疫情建模估计,是大量感染数据输入,得到一个误差范围不小的区间。国内的报告,明明什么可靠的感染数据都没有,估计出来的数字反倒极为“精确”。如果不知道疫情是什么状况,那么就老老实实承认。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是什么意思,想故意误导民众吗?提供误导信息的自然少不了权威专家们。国内多位专家——包括一些不容置疑的专家,均说过某个奥密克戎亚株R0是18或21,让人深刻怀疑这些人到底知不知道R0是什么,以及是以什么样的认知水平在提供防疫指导。R0方面的胡说八道或许还能当个笑话看,专家们的另一些说辞危害则更为致命。例如宣传90%以上无症状,宣称奥密克戎没有后遗症,这些不仅与当下国际上的医学共识冲突,对民众也是更为直接的误导。第五个担忧,我们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可能有太多盲点。当我们的专家信口开河说估计北京有80%的人已经感染的时候,小城市、乡镇、农村的情况是怎么样的?这些地方的防疫准备又是什么?有些地方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讣告的频率猜测。可那些讣告少的地方和没资格发讣告的人呢?就算是北京这类不缺专家估计疫情的大城市,所谓60%感染甚至80%感染,又有多少靠谱程度?在检测消失的情况下,真能如此断定绝大部分人都感染过了?还是我们忽略了很多高危人群可能仍面临威胁?第六个也是最大的担忧,是我们在虚构现实,抹杀真实的记忆。某些专家不久前还在宣称奥密克戎致死率比流感高六七倍,如今却大言不惭称一直跟踪病毒变化,奥密克戎致病力已大幅下降。至于打有准备之仗的说辞,更让我怀疑准备二字是否有了新的定义。新冠去世的人,还能否得到公开明确的死因承认?如果新冠被认为没有后遗症,那些恢复慢一些的人,还能否得到必要的救助支持?如果说奥密克戎疫情终能过去(这点专家们确实没说错),只是代价高低,过了寒冬就是春天,对于疫情或许是真的。可是这种抹杀现实的危害呢?是否会止于2023年春?这一切让我在岁末想起电视剧切尔诺贝利的开场独白:Whatisthecostoflies?It'snotthatwe'llmistakethemforthetruth.Therealdangeristhatifwehearenoughlies,thenwenolongerrecognizethetruthatall.Whatcanwedothen?Whatelseisleftbuttoabandoneventhehopeoftruthandcontentourselvesinsteadwithstories?Inthesestories,itdoesn'tmatterwhotheheroesare.Allwewanttoknowis:"Whoistoblame?"在这2022的最后时刻,只能希望一切担忧都是杞人忧天。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