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市场加速回暖 平台公司积极赴港 IPO

网约车市场加速回暖平台公司积极赴港IPO截至2024年3月31日,全国共有345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同比增加38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679.1万本、车辆运输证284.7万本,同比分别增长29.9%和26.5%。三家出行平台的招股书中显示,选择此时冲击上市一方面得益于网约车市场的加速回暖,另一方面也希望在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背景下寻求业务模式新突破。3月,扎根粤港澳大湾区的如祺出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4月,嘀嗒出行和曹操出行也先后向港股IPO发起冲刺。(上证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回暖信号频现 港股 IPO 市场或迎拐点

回暖信号频现港股IPO市场或迎拐点在2023年度创下近10年IPO募资金额新低后,2024年以来港股IPO市场回暖信号频现:3月底,智能驾驶科技企业地平线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估值超600亿元,有望成为今年港股最大IPO;今年一季度上市的12只新股中,上市首日平均涨幅跃升至31%;今年内已有2只新股的公开认购倍数突破百倍大关……对于2024年港股IPO市场,机构给予了偏积极的预测。普华永道预计,港股2024年融资总额将超过1000亿港元,重新跻身全球前三大融资市场。(中国证券报)

封面图片

滴滴 用一年半的下架,证明网约车市场已成“死水”

滴滴用一年半的下架,证明网约车市场已成“死水”从交通部的数据来看,滴滴下架之前其网约车订单量市占率大约是在90%左右,下架之后大概十个月之内从90%掉到了80-81%之间,2022年的市占率基本稳定在了80%这个水准上。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滴滴出行小程序承接了不少滴滴出行APP的流量和订单。曹操出行、T3出行、阳光出行等网约车参与者的数据增长,更多的来源于高德、百度等聚合平台,而非自身独立APP。当然,更本质地,网约车市场的饱和与停滞,让曹操出行们掀不起多大浪。https://www.tmtpost.com/6403925.html#观点

封面图片

国家级出行平台“强国交通”即将上线,预计接入网约车市场九成运力

国家级出行平台“强国交通”即将上线,预计接入网约车市场九成运力北京日报报道称,“强国交通”已接入数十家网约车运力公司,运力较为充足、车型较为丰富。“强国交通”项目组负责人童光来介绍,平台仍在增加运力聚合,预计接入运力将占市场全部运力的90%以上。“强国交通”上线后也将接入微信、支付宝、抖音等平台。据悉,“强国交通”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与相关部门联合打造的数字立体交通应用服务平台。——更新:交通运输部否认与该APP有关。

封面图片

汽车产业链公司扎堆赴港上市

汽车产业链公司扎堆赴港上市5月31日,内地最大二手车交易平台——汽车街正式登陆港交所,上市首日股价涨幅一度超过60%;同日,内地最大的实时公交信息平台“车来了”的母公司MetaLightInc.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5月29日,内地智能网联汽车(ICV)仿真测试企业赛目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5月28日,房车品牌新吉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今年来,至少有15家汽车产业链企业扎堆冲刺港股上市,包括电池正负极材料、智能驾驶、出行等相关领域。(上海证券报)

封面图片

中国卡牌公司卡游拟赴港IPO

中国卡牌公司卡游拟赴港IPO中国集换式卡牌公司卡游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据澎湃新闻报道,卡游今年1月26日正式向港交所递表,寻求在香港上市。招股书显示,卡游2022年共卖出23.29亿盒集换式卡牌,仅该业务就实现收入39.30亿元(人民币,下同,7.42亿新元)。卡游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主要依靠IP授权来生产、销售经营业务,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公司。旗下产品主要分为玩具和文具两类,其中集换式卡牌是卡游主要的营收来源。招股书显示,集换式卡牌营收贡献占比始终保持在85%以上。目前卡游拥有44个IP,包括奥特曼、叶罗丽、卡游三国、斗罗大陆动画、蛋仔派对、火影忍者、名侦探柯南及哈利波特等知名IP,且大多为授权IP。不过,尽管2022年卡游营收达到41.31亿元,但2023年前九个月受集换式卡牌销售额下降的影响,卡游营收仅19.52亿元,同比下滑约46.6%。报道指出,由于集换式卡牌的玩法中包含盲盒要素,其在中国的消费群体主要是未成年人,曾让卡游走上风口浪尖。近年来中国官方对面向未成年人销售的盲盒类产品监管也严格。加上2022年10月,日本宝可梦集换式卡牌游戏正式在中国大陆发售。集换式卡牌市场的逐渐打开,也可能挑战卡游在中国“一家独大”的局面。2024年2月4日8:30AM

封面图片

喜马拉雅再度赴港IPO 2023年扭亏为盈

喜马拉雅再度赴港IPO2023年扭亏为盈近日,中国在线音频头部公司喜马拉雅披露赴港IPO招股书。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2023年实现净利润37.36亿元,扣除非经营项目的影响后,经调整净利润为2.24亿元。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2年,喜马拉雅的亏损金额分别为7.74亿元、7.73亿元、6.05亿元、7.18亿元和2.96亿元,5年累计亏损超30亿元。2023年,喜马拉雅终于实现扭亏为盈。公司表示,2023年实现盈利的原因有三个:用户群扩大,变现能力增强,以及成本结构优化带来的毛利率改善和经营效率提升。从用户数据来看,喜马拉雅平均月活跃用户总数由2021年的2.68亿增至2023年的3.03亿,三年累计仅增长约13%。2023年,喜马拉雅在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的市场份额为25%,远高于第二名13%的份额。——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