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团队新方法制备耐 500℃超强铝合金

天大团队新方法制备耐500℃超强铝合金最近,天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何春年团队研发出新型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将铝合金的服役温度从350℃提高至500℃,攻克了铝合金难以在400℃以上高温环境应用的难题。相关研究成果以“超分散氧化物强化的耐热铝合金”为题发表于《自然材料》期刊上。何春年说:“这一新工艺过程简单、物料成本低廉、易于规模化生产,因而具有显著的工业应用价值。我们正在与行业领军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面向航空发动机与航天重要部件用耐热铝合金的制备研究,大力推进该材料的产业落地。”(新华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可耐 500℃高温 中国科学家成功制备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

可耐500℃高温中国科学家成功制备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材料学院何春年教授团队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界面置换”分散策略,成功实现了约5纳米的氧化物颗粒在铝合金中的单粒子级均匀分布,制备的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在高达500℃的温度下仍具有史无前例的抗拉强度(约200兆帕)与抗高温蠕变性能。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材料》上。据介绍,传统铝合金高温下力学性能急剧下降,300℃以上服役性能已达瓶颈。300℃抗拉强度小于200兆帕,500℃抗拉强度小于50兆帕。该项研究揭示了超细纳米颗粒增强轻质金属的超常耐热机制,并为开发耐热高强轻质金属材料及其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重要领域应用提供了新思路。(科技日报)

封面图片

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材料学院何春年教授团队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界面置换”分散策略,成功实现了约5纳米的氧化物颗粒在铝合金中的单粒子

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材料学院何春年教授团队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界面置换”分散策略,成功实现了约5纳米的氧化物颗粒在铝合金中的单粒子级均匀分布,制备的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在高达500℃的温度下仍具有史无前例的抗拉强度(约200兆帕)与抗高温蠕变性能。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材料》上。该项研究揭示了超细纳米颗粒增强轻质金属的超常耐热机制,并为开发耐热高强轻质金属材料及其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重要领域应用提供了新思路。(科技日报)

封面图片

研究:新方法有望制造性能更好的低成本光电材料

研究:新方法有望制造性能更好的低成本光电材料一项新发表在英国《自然》期刊上的国际研究表明,用一种新方法对半导体材料氧化亚铜进行“扭曲”后,发现其捕获光能后转化为可用电能的性能提升70%。这种方法有望制造性能更好的低成本光电材料。新华社报道,铜氧化物是价格低廉、储量丰富的半导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能,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光电器件、传感器等。铜氧化物虽然在捕捉阳光并将其转化为电荷方面相当有效,但容易丢失电荷,材料性能有限。研究人员说,他们发现电荷在这种半导体材料中沿着对角线方向移动时,比沿着表面或边缘移动要远得多,而能让电荷移动得更远就意味着材料性能更好。为优化这种低成本材料的性能,研究人员利用薄膜沉积技术,在常温常压下制备出高质量的氧化亚铜晶体薄膜,通过精确控制晶体的生长和流速,使晶体的生长方向“扭向”对角线方向,并观察晶体的生长方向如何影响电荷在材料中的有效移动。他们发现,对这种新技术制造的氧化亚铜光电阴极的测试表明,与现有的电沉积氧化物制成的光电阴极相比,性能提高70%以上,同时晶体薄膜稳定性也显著提升。2024年5月5日1:55PM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展示了"挤压"红外光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展示了"挤压"红外光的新方法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一种特定类型的氧化物膜可以比块体晶体更有效地限制红外光,这对下一代红外成像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薄膜膜在压缩波长的同时保持所需的红外频率,从而实现更高的图像分辨率。研究人员利用过渡金属钙钛矿材料和先进的同步加速器近场光谱,表明这些膜中的声子极化子可以将红外光限制在其波长的10%以内。这一突破可能带来光子学、传感器和热管理领域的新应用,并可能轻松集成到各种设备中。图片来源: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YinLiu“薄膜膜保持了所需的红外频率,但压缩了波长,使成像设备能够以更高的分辨率捕捉图像,”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助理教授YinLiu说道。“我们已经证明,我们可以将红外光限制在其波长的10%以内,同时保持其频率-这意味着波长循环所需的时间相同,但波峰之间的距离要近得多。块状晶体技术将红外光限制在其波长的97%左右。”“这种行为以前只是理论上的,但我们能够通过我们制备薄膜膜的方式和我们对同步加速器近场光谱的新用途首次在实验中证明它,”该论文的共同主要作者、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助理教授RuijuanXu说道。为了这项工作,研究人员使用了过渡金属钙钛矿材料。具体来说,研究人员使用脉冲激光沉积在真空室中生长出100纳米厚的钛酸锶(SrTiO3)晶体膜。这种薄膜的晶体结构质量很高,这意味着它几乎没有缺陷。然后将这些薄膜从生长它们的基底上取下,并放置在硅基底的氧化硅表面上。研究人员随后利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先进光源的技术,在钛酸锶薄膜暴露于红外光时对其进行同步近场光谱分析。这使研究人员能够在纳米级捕捉到材料与红外光的相互作用。要了解研究人员学到了什么,我们需要讨论声子、光子和极化子。声子和光子都是能量在材料之间传播的方式。声子本质上是由原子振动引起的能量波。光子本质上是电磁能的波。可以把声子看作是声能的单位,而光子是光能的单位。声子极化子是准粒子,当红外光子与“光学”声子(即可以发射或吸收光的声子)耦合时就会产生。“理论论文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即过渡金属钙钛矿氧化物膜将允许声子极化子限制红外光,”刘说。“而我们的工作现在表明,声子极化子确实限制了光子,并且还阻止光子超出材料表面。这项工作建立了一类用于控制红外波长光的新型光学材料,在光子学、传感器和热管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想象一下,能够设计出使用这些材料通过将热量转化为红外光来散热的计算机芯片。”“这项工作也令人兴奋,因为我们展示的制造这些材料的技术意味着薄膜可以很容易地与各种各样的基底集成,”徐说。“这应该可以轻松地将这些材料整合到许多不同类型的设备中。”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455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4557.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开发出制造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的新方法

科学家开发出制造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的新方法包括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师NelsonDzade在内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报告了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制造出更耐用的太阳能电池,同时还能高效地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资料来源:NelsonDzade包括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师NelsonDzade在内的科学家们在《自然-能源》杂志上报告了他们的新方法,该方法可制造出更耐用的过氧化物太阳能电池,并仍能实现21.59%的高效率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约翰和威利-莱昂家族能源与矿产工程系能源与矿产工程助理教授、本研究的合著者德扎德说,透辉石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太阳能技术,因为与传统的硅材料相比,这种电池可以在室温下用更少的能量制造,使其生产成本更低,更具可持续性。科学家们说,但用于制造这些设备的主要候选材料--有机-无机混合金属卤化物,含有易受潮、氧和热影响的有机成分,暴露在真实世界的条件下会导致性能迅速下降。一种解决方案是转而使用碘化铯铅等全无机包晶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对环境因素的超强耐受性。不过,这种材料是多晶体的,也就是说,它有多个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相。科学家们说,其中两种光活性相对于太阳能电池来说是好的,但它们在室温下很容易转化为不良的非光活性相,从而引入缺陷,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突破性的相异质结技术科学家们将碘化铯铅的两种光活性多晶体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相异质结--它可以抑制向不良相的转变。异质结是通过堆叠具有不同光电特性的不同半导体材料形成的,就像太阳能电池中的层一样。太阳能设备中的这些结可以进行定制,以帮助从太阳中吸收更多能量,并更高效地将其转化为电能。Dzade说:"这项工作的美妙之处在于,它表明利用同一种材料的两种多晶体来制造相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它提高了材料的稳定性,防止了两相之间的相互转换。两相之间形成的相干界面可使电子轻松流过设备,从而提高功率转换效率。这就是我们在这项工作中所展示的。"研究人员制造出的器件实现了21.59%的功率转换效率,属于此类方法中的最高水平,而且稳定性极佳。不仅如此,该装置在环境条件下储存200小时后,仍能保持90%以上的初始效率。Dzade说:"当从实验室扩展到实际太阳能模块时,我们的设计在太阳能电池面积超过7平方英寸(18.08平方厘米)的情况下,功率转换效率达到了18.43%。这些初步结果凸显了我们的方法在开发超大型过氧化物太阳能电池模块和可靠评估其稳定性方面的潜力。"研究人员对在原子尺度上对异质结的结构和电子特性进行了建模,并发现将两种光活性相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稳定而连贯的界面结构,从而促进高效的电荷分离和转移--这是实现高效太阳能设备的理想特性。Dzade在韩国全南大学的同事开发出了制造该设备的独特双沉积方法--一种相用热风技术沉积,另一种相用三源热蒸发技术沉积。韩国全南大学研究教授、论文第一作者SawantaS.Mali说,在沉积过程中添加少量分子和有机添加剂,进一步提高了器件的电性能、效率和稳定性。约翰和威利-莱昂家族能源与矿物工程系能源与矿物工程助理教授、该研究的共同作者尼尔森-德扎德(NelsonDzade)说:"我们相信,我们在这项工作中开发的双沉积技术将对制造高效、稳定的过氧化物太阳能电池产生重要影响。"研究人员说,这种双重沉积技术可以为开发更多基于全无机包晶或其他卤化物包晶成分的太阳能电池铺平道路。研究人员说,除了将该技术扩展到不同的成分外,未来的工作还包括使目前的相位异质结电池在实际条件下更加耐用,并将其扩展到传统太阳能电池板的尺寸。Dzade说:"有了这种方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材料的效率应该可以超过25%。一旦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商业化就指日可待了。...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248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2487.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开发出生产绿色氢气的更高效新方法

科学家开发出生产绿色氢气的更高效新方法这项新研究最近发表在《焦耳》(Joule)杂志上,重点关注氢气或合成气的生产,合成气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可转化为汽油、柴油和煤油等燃料。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研究小组为第一种完全利用太阳能生产这种燃料的商业化可行方法奠定了基础。这可能有助于工程师以更可持续的方式生产合成气。该小组由化学与生物工程系教授AlWeimer领导。这项新研究的两位主要作者之一、化学与生物工程系副研究员肯特-沃伦(KentWarren)说:"我的想法是,有朝一日,当你去加油站加油时,我们会有无铅汽油、超级无铅汽油和乙醇汽油等多种选择,然后还有一种太阳能燃料可供选择,这种燃料来自阳光、水和二氧化碳。我们希望它在成本上能够与从地下获取的燃料相媲美。"传统上,工程师们通过电解法生产氢气,即利用电能将水分子分裂成氢气和氧气。而该团队的"热化学"方法则是利用太阳光产生的热量来完成同样的化学反应。这种方法还能将从大气中提取的二氧化碳分子分裂成一氧化碳。科学家们之前已经证明,这种制造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方法是可行的,但其效率可能不足以以商业上可行的方式生产合成气。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证明,他们可以在较高的压力下进行这些反应,部分原因是采用了铁铝酸盐材料,这种材料相对便宜,在地球上也很丰富。这些较高的压力使研究小组的氢气产量增加了一倍多。...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270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2709.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