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理性看待新能源车企亏损

经济日报:理性看待新能源车企亏损长期的大额投资往往意味着成本难以在短期内回收,在账面上则显示为亏损。然而,纵观整个汽车行业,这是新造车企业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事实上,互联网企业在扩张阶段,几乎没想过如何挣钱,有些企业甚至连商业模式都没弄清楚,但不耽误它们持续融资,大胆创新。许多企业如京东、亚马逊等,都曾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多年,最终才实现盈利。因此,对于当前新能源车企来说,阶段性亏损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缺乏核心技术及由此构建的市场竞争优势,因为这才是推动企业盈利的决定性因素。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文章称,长期的大额投资往往意味着成本难以在短期内回收,在账面上则显示为亏损。然而,纵观整个汽车行业,这是新造车企业所必须经历的一

文章称,长期的大额投资往往意味着成本难以在短期内回收,在账面上则显示为亏损。然而,纵观整个汽车行业,这是新造车企业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事实上,互联网企业在扩张阶段,几乎没想过如何挣钱,有些企业甚至连商业模式都没弄清楚,但不耽误它们持续融资,大胆创新。许多企业如京东、亚马逊等,都曾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多年,最终才实现盈利。因此,对于当前新能源车企来说,阶段性亏损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缺乏核心技术及由此构建的市场竞争优势,因为这才是推动企业盈利的决定性因素。

封面图片

经济日报: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力避乱象

经济日报: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力避乱象1月26日,经济日报文章指出,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怪象,引发不少业内人士担忧,怪象可以归纳为三种:增量不盈利。增量不盈利的背后,是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品牌众多,单一车型销量偏低。营销无底线。明明几十万元的车,偏要说“500万元以内最好”“1000万元以内最好”;本来是产品技术讲解,结果满场皆是“遥遥领先”“没有对手”;与价格战相随的各种口水战,更是从去年年初打到年尾。盲目上项目。当前,部分地方和企业还存在盲目上马、重复建设新能源汽车项目情况,同样值得警惕。

封面图片

经济日报:车企比拼不是 “打嘴仗”

经济日报:车企比拼不是“打嘴仗”智己汽车不久前在发布会上对标小米汽车,错误地标注了小米汽车的关键参数,不仅引起了网友热议,更招来了小米汽车的强烈反弹。这一事件反映了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一些不良竞争现象。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火热的今天,各大车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使出浑身解数。然而,一个核心的原则不能忘记,即车企之间无论营销手段如何翻新,归根结底还要看产品的技术和质量。只有拥有过硬的技术实力,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电机的碳化硅模块、电池的能量密度,或是智能驾驶的先进技术,才是决定一款新能源汽车能否获得消费者认可的关键因素。车企应当将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技术研发和创新中,而不是停留在赚“流量”上。在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车企应该坚持以过硬的技术为基础,以优质的口碑为重点,在运用互联网手段加大营销力度之际,把重点放在技术、质量、创新的比拼上。唯此,产品才能在市场上胜出,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封面图片

蔚来总裁:中国新能源车企不会再有降价潮

蔚来总裁:中国新能源车企不会再有降价潮中国新能源汽车经历年初的降价潮和“价格战”后,头部新能源车企蔚来和将要进军纯电市场的理想的高管均认为,降价潮不会再持续,“价格战”也非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最优解。据澎湃新闻报道,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星期二(4月18日)在上海车展现场受访时说,他不认为新能源车企会有新一轮的降价潮,“我不觉得新能源品牌有力量去降价。”秦力洪指出,整车新能源业务全行业都在亏损,更应关注的是产品定义、配置的研究、能源体系、电池、三电系统智能化等领域,把价格战先“搁到一边”。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车企的日子并不好过:先是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退出,随后特斯拉大幅降价掀起新能源车价格战,燃油车也进行了“自杀式”降价。不过,价格战并没有带来更高的销量,据中国乘联会统计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乘用车零售销量约为426万辆,同比下降13.4%。谈到市场竞争格局时,秦力洪认为,纯电市场的竞争没有那么充分,其目前在高端市场的挑战并不是竞争过热,而是电动车的渗透率和趋势还没有完全形成。秦力洪说,希望今年起电动化的趋势可以进一步向两端蔓延,即向15万元以下、对民众更加友好的入门级电动产品,和30万元以上、作为改善生活的高端选择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理想汽车也在上海车展上宣布,随着纯电解决方案的发布,理想汽车也将迈入增程与纯电并驾齐驱的新阶段。理想汽车商业副总裁刘杰介绍,进入纯电赛道之后,理想将在补能网络上加大布局,建设更多的超充站,并于年内将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免费推送到中国国内100座城市。针对价格战,刘杰认为,其不应该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该把投资和精力都投入到引领行业发展、让用户感受到产品价值等方面。他指出,除了较为特殊的特斯拉之外,最先开始价格战的大多是产品价值不高、相对技术不强的企业,而这些企业以后也可能继续陷入价格战。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刘杰认为,今年至2025年将是智能电动车的“三年淘汰赛”,并指出这是“技术、产品、交付能力的三大能力综合竞争,不能有任何短板,缺一不可”。他预期,新能源车行业的淘汰竞争会加速,内卷也会加速。

封面图片

经济日报:中国新能源发展惠及世界

经济日报:中国新能源发展惠及世界经济日报头版文章指出,中国新能源发展,帮助解决了多国用能问题。目前,中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中国新能源发展,为全球创造了显著减排效应。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接减少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5.7亿吨,合计减排28.4亿吨,较2012年增加2.2倍。据估算,中国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实现碳减排的贡献度达到41%,分别相当于美国、加拿大、印度、德国的2.5倍、4.1倍、7.0倍、8.6倍。中国新能源发展引领全球能源结构调整,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中国新能源发展,持续引领了全球能源变革。长期以来,中国不断推动新能源技术创新,很多核心技术都是由中国企业率先推出或投入大规模使用。在光伏领域,中国光伏发电技术快速迭代,多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在风电领域,中国在大容量机组研发,长叶片、高塔架应用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在大功率风机、超低风速风机、深远海风电技术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在装备制造领域,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和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培育出一批国际一流能源装备制造企业。

封面图片

加速进军新能源车赛场 汽车央企单独考核改革举措将落地

加速进军新能源车赛场汽车央企单独考核改革举措将落地3月30日,东风汽车集团宣布将投入600亿元加快掌控关键核心技术,并将投放44款新能源车。这是央企加速进军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赛场的最新案例。一个需要提及的背景是,进入3月,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多次明确,央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存在发展不够快、渗透率低于行业等问题,同时提出要对央企的汽车企业新能源汽车业务实施单独考核。记者近日调研采访获悉,包括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集团、长安汽车在内的央企和旗下上市公司在调整高层人事的同时,还在酝酿重要改革,或涉及央企业绩考核激励、对创新业务公司兼并收购、联合零部件采购等多方面,部分举措将从第二季度开始落地。(上证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