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严” 字当头:年内已有 55 家撤回申请 监管 2 个月内开出 33 张罚单

IPO“严”字当头:年内已有55家撤回申请监管2个月内开出33张罚单2024年开年审查“严”字当头,IPO申请频现撤否(含撤回、被否、注册终止,下同)。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已经有55家企业IPO终止,监管执法力度同步加大,2024年开年以来,不仅证券机构迎来严监管,出具33份相关罚单,证监会还查办首例(未获注册前)欺诈发行案件。此外,随着IPO全链条收紧,行业受限的企业,纷纷转道北交所、港交所寻求上市机会。(澎湃新闻)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IPO“严”字当头:年内已有55家撤回申请监管2个月内开出33张罚单】2024年开年审查“严”字当头,IPO申请频现撤否(含

【#IPO“严”字当头:年内已有55家撤回申请监管2个月内开出33张罚单】2024年开年审查“严”字当头,IPO申请频现撤否(含撤回、被否、注册终止)。记者根据数据统计,今年已经有55家企业IPO终止,监管执法力度同步加大,2024年开年以来,不仅证券机构迎来严监管,出具33份相关罚单,证监会还查办首例(未获注册前)欺诈发行案件。此外,随着IPO全链条收紧,行业受限的企业,纷纷转道北交所、#港交所寻求上市机会。(澎湃)

封面图片

年内已有 71 家企业终止 IPO 69 家为主动撤回

年内已有71家企业终止IPO69家为主动撤回截至3月20日记者发稿,年内已有71家企业IPO项目终止审核。其中,除了2家企业因为审核不通过或终止注册外,其余69家企业均为主动撤回,超过去年同期(44家)。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去年一些企业欲冲刺北交所上市,目前,部分企业已降低预期,转向并购重组计划。”从前述69家企业主动撤回的节点来看,大多数是拟上市企业被监管进行了多轮问询后做出的选择。同时,超六成撤回企业在去年首次进行IPO申报报送。从行业来看,主动撤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材料、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等领域。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记者表示,企业撤回IPO申请可能是市场环境变化、监管政策收紧、公司自身问题等多方面因素所致,但更重要的因素是穿透式监管的强化。

封面图片

中信建投年内 9 个 IPO 保荐项目主动撤回

中信建投年内9个IPO保荐项目主动撤回截至3月25日记者发稿,今年以来终止IPO的企业数量已超70家,其中50余家为主动撤回。从保荐机构来看,头部券商中信建投已有9个IPO项目终止,且均为公司或保荐人主动向监管申请撤回文件,涉及撤单数量居券商之首。除此之外,由中信建投保荐的部分可转债和再融资项目也出现了主动撤回的情形。因保荐业务存在违规行为,中信建投及旗下保代曾受到监管处罚。

封面图片

截至6月4日11点左右,年内有177家公司IPO终止,而整个2023年度IPO终止企业为220多家。今年以来的IPO终止数量已超

截至6月4日11点左右,年内有177家公司IPO终止,而整个2023年度IPO终止企业为220多家。今年以来的IPO终止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的七成。在今年以来的IPO终止潮中,头部券商撤否单量居高不下,比如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和海通证券的IPO撤单数量分别为19家、15家、12家。和龙头券商相比,中小券商保荐项目本就不多,在严监管的市场环境下,其IPO保荐业务承压,撤否率遥遥领先。截至记者发稿,年内IPO撤否率在50%(含)以上的券商有18家,撤否率达100%的有10家。比如太平洋证券、九州证券等,今年以来仅有一单保荐项目且撤回。(华夏时报)

封面图片

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11日,年内IPO终止数量已高达200单,其中199单为主动撤回,1家被否;去年同期共有99单IPO终

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11日,年内IPO终止数量已高达200单,其中199单为主动撤回,1家被否;去年同期共有99单IPO终止,其中91单为主动撤回,8单被否。也就是说,今年IPO终止的数量已达去年同期水平的2倍,同时还刷新了近十年同期最高撤单记录。前峰值出现在2013年的1月1日至6月11日,统计期内IPO终止数量为265单。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IPO主动撤回数量较为突出。记者梳理发现,与往年不同的是,近期撤回项目中多单因未达新上市门槛而撤回。(澎湃)

封面图片

年内证券监管部门开出 88 张罚单 大额罚单频现凸显强监管力度

年内证券监管部门开出88张罚单大额罚单频现凸显强监管力度4月9日晚间,威帝股份公告称,公司前任董事陈某华近期收到黑龙江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因在威帝股份披露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的前十日内违规减持公司股票,被证监会处罚795万元,引起市场关注。今年以来,监管执法“长牙带刺”,资本市场大额罚单频出,强监管信号不断释放。记者据证监会和地方证监局网站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已开出88张行政处罚决定书,罚没金额接近9亿元。其中,信披违法罚单47张,占比53.41%,涉及财务造假的有27张,占比30.68%。另外,涉及内幕交易(含泄露内幕信息)、操纵市场的分别有17张、4张。可以预期,在“两强两严(强本强基,严监严管)”的监管理念下,监管部门将不断提高执法效率,加大执法力度,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重拳出击,持续向市场传递“零容忍”鲜明信号,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证券日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