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200多年前的画像被盗 内容是诸葛亮七擒孟获

韩国200多年前的画像被盗内容是诸葛亮七擒孟获此画于1811年绘制完成,距今有200多年历史。此后其被人带到日本,2008年被收藏家买下后重返韩国,曾在韩国国立古宫博物院展出。研究所表示,这幅画大约4年前失窃,当时曾经报警,但因证据不足等警方未能继续调查。最近,研究所向首尔钟路区政府报告画作失踪,至此引发社会关注。...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5068.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5068.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异闻观止】河南南阳开会纪念诸葛亮仙逝1790周年,被批巧立名目

近日,河南南阳举办了一场名为“纪念诸葛亮仙逝1790周年”的座谈会。有批评认为,这是借“诸葛亮”巧立名目办会,质疑经费来源。参会单位包括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南阳市博物院等。

封面图片

河南南阳办诸葛亮仙逝座谈会 网民质问必要性

河南南阳办诸葛亮仙逝座谈会网民质问必要性中国河南省南阳市为追思诸葛亮,举办纪念诸葛亮仙逝1790周年座谈会的活动,被网民质疑是否“用纳税人的钱”“有必要吗”。据“南阳社科发布”微信公众号公布,5月11日举行的“纪念诸葛亮仙逝1790周年”座谈会聚集了来自诸葛亮出生地山东临沂、躬耕地南阳、长眠地陕西汉中的专家学者展开学术研讨。南阳市博物院等机构团体的专家们在会上从诸葛亮生平事迹、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后世影响及当代价值等角度做了深入交流。另据微信公众号“南阳考古”披露,此次“纪念诸葛亮仙逝1790周年座谈会”由南阳市社科联、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南阳诸葛亮研究会主办,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协办。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著有《出师表》、《诫子书》等传世名篇。不过相关消息传出后却引发一些网民不满,质疑这种活动不仅缺乏现实意义,还有浪费财政拨款之嫌。有网民评论嘲讽:“怎么不给孙悟空也举办一个?”、“那西安得天天开会”、“公费旅游”。对此,活动主办方之一的重庆奉节县文旅委主任潘万山回应称,研讨会的目的更多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发掘,宣传当地历史文化,推广当地文旅资源。2024年5月20日7:02PM

封面图片

中美科学家精确测定 2 亿多年前大灭绝时间

中美科学家精确测定2亿多年前大灭绝时间从南京大学获悉,中、美两国科研人员运用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最新测定了二叠纪末赤道等低纬度地区发生陆地生物大灭绝的时间。这一研究揭示了不同生态系统对环境恶化有不同的响应速度,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地还原出生物大灭绝进程。研究人员还根据全球古生物大数据库,对大灭绝前后不同纬度带的生物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低纬度地区不仅生物灭绝发生得较晚,灭绝率也相对较低,这可能说明当时低纬度地区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更高的环境抗压能力。据介绍,以最新的测年结果为依据,科学家可以更精确地还原出2亿多年前那场生命浩劫的发生过程。在二叠纪末期,陆地生物大灭绝最早开始于高纬度地区,逐渐推进到中纬度、低纬度地区。而海洋生态系统的崩溃则有独特的规律,总体来说发生得更为迅速。(央视)

封面图片

第一批蜜蜂是在1.2亿多年前的古老超级大陆上从黄蜂进化而来的

第一批蜜蜂是在1.2亿多年前的古老超级大陆上从黄蜂进化而来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第一批蜜蜂是在1.2亿多年前的一个古老的超级大陆上进化而来的,其多样化的速度和传播范围都超过了之前的猜测。这项由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研究为蜜蜂最初进化的时间和地点提供了新的最佳估计。最新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Biology)杂志上的这一研究项目重建了蜜蜂的进化历史,估计了它们的古老程度,并确定了它们可能在世界各地扩张的地理位置。研究结果表明,蜜蜂的起源地在冈瓦纳西部,这是一块古老的超级大陆,当时包括今天的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西悉尼大学昆虫学系助理教授西拉斯-博塞特(SilasBossert)说:"蜜蜂的空间起源一直是个谜,"他与巴西圣保罗大学副教授爱德华多-阿尔梅达(EduardoAlmeida)共同领导了这个项目。使用研究小组的成像系统拍摄的蜜蜂照片。图片来源:SilasBossert实验室博塞特和阿尔梅达的团队与全球团队合作,对200多个蜜蜂物种的基因进行了测序和比较。他们将这些基因与185种不同蜜蜂化石以及已灭绝物种的特征进行了比较,为蜜蜂的历史分布建立了进化史和谱系模型。在这项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广泛的蜜蜂基因组研究中,他们一次分析了数百到数千个基因,以确保他们推断的关系是正确的。"这是我们第一次拥有所有七个蜂科的广泛基因组规模的数据,"共同作者、西悉尼大学昆虫学助理教授伊丽莎白-默里(ElizabethMurray)说。以前的研究表明,最早的蜜蜂很可能是从黄蜂进化而来,从捕食者过渡到花蜜和花粉的采集者。这项研究表明,蜜蜂产生于白垩纪早期冈瓦纳西部的干旱地区。博塞特说:"我们首次获得了蜜蜂起源于冈瓦纳的统计证据。现在知道蜜蜂最初是南半球的昆虫。"一块古琥珀,里面有一只小蜜蜂化石。博塞特和来自全球各地的同事在迄今为止最广泛的蜜蜂基因组研究中,比较了化石中蜜蜂的特征,包括已经灭绝的物种。图片来源:博塞特实验室研究人员发现,有证据表明,随着新大陆的形成,蜜蜂向北迁移,与被子植物(开花植物)同时进行多样化和传播。后来,它们在印度和澳大利亚建立了殖民地。所有主要的蜜蜂家族似乎都是在距今6500万年前的第三纪--恐龙灭绝的时代--来临之前分化出来的。作者指出,西半球的热带地区拥有异常丰富的植物群,这种多样性可能与蜜蜂的长期合作有关。在所有开花植物中,有四分之一属于种类繁多的蔷薇科,它们在热带和温带蜜蜂的寄主植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博塞特的研究小组希望扩大研究范围,对更多蜜蜂物种的遗传学和历史进行测序和研究。他们的发现为揭示蜜蜂和开花植物如何共同进化迈出了有益的第一步。了解蜜蜂是如何传播并填补其现代生态位的,也有助于保持授粉者种群的健康。穆雷说:"人们越来越关注蜜蜂的保护,并试图让这些物种在它们所在的地方继续生存下去。这项工作为在历史和生态阶段开展更多研究开辟了道路。"...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417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4173.htm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破解了500多年前达芬奇提出的气泡螺旋上升轨迹之谜

研究人员破解了500多年前达芬奇提出的气泡螺旋上升轨迹之谜五个世纪前,达芬奇观察到气泡以"之"字形或螺旋形运动的方式偏离直线路径。然而,直到现在,这种周期性运动的原因仍然是未知的。达芬奇在五个世纪前观察到,气泡如果足够大,会周期性地偏离直线运动的人字形或螺旋形。然而,从来没有发现对这一现象的定量描述或解释这一周期性运动的物理机制。莱昂纳多的草图显示了一个上升的气泡的螺旋运动(来自他的手稿,称为莱斯特法典)。资料来源:塞维利亚大学这篇新论文的作者开发了一种数值离散化技术,以精确描述气泡的空气-水界面,这使他们能够模拟其运动并探索其稳定性。他们的模拟结果与非稳态气泡运动的高精度测量结果密切相关,并显示当气泡的球面半径超过0.926毫米时,气泡在水中会偏离直线轨迹,这一结果与90年代用超纯水获得的实验值相差不到2%。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气泡轨迹不稳定的机制,即气泡的周期性倾斜会改变其曲率,从而影响上升速度并导致气泡轨迹的摇摆,使曲率增加的那一侧气泡向上倾斜。然后,随着流体运动速度的加快,高曲率表面周围的流体压力下降,压力的不平衡使气泡回到原来的位置,重新开始周期性循环。...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249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2495.htm

封面图片

80多年前,全世界最后一只袋狼究竟是怎么死的?

80多年前,全世界最后一只袋狼究竟是怎么死的?这张照片摄于1930年。图中男子被认为射杀了最后一只野生袋狼(画面左侧)。来源:Wikipedia按照通常的说法,人类所知的最后一只袋狼叫本杰明,在塔斯马尼亚霍巴特市的贝尤马里斯动物园展出,1936年9月7日的夜里因为被关在了室外,被冻死了。它留下了一段45秒长的黑白影像,能看到一只袋狼在狭小的笼子里焦躁地四处踱步,看似打哈欠其实是在发出警告动作,以及躺在地上又站起来的诸多片段。这段影片常常在各种场合展出,被视为一个已经消失的物种最后的回响。但是,其实影片里的这只袋狼并不叫本杰明,没有袋狼在生前曾被这个名字称呼过。而且,它也并不是最后一只已知的袋狼。曾经被人们广泛认为是最后一只袋狼的“本杰明”在打哈欠。1933年摄于贝尤马里斯动物园。来源:Wikipedia就我们所知,本杰明这个名字诞生在1968年。那一年,有一个叫弗兰克·达比的人接受了采访,自称在贝尤马里斯动物园工作过,是最后一只袋狼的饲养员,说他给这只袋狼起名叫本杰明,并且讲述了很多饲养过程的故事。这个名字上了报纸,然后传开了。但是,研究者并没有发现任何证明这个说法的档案,而其他当年的动物园工作人员表示并不记得有达比这么个人。考虑到此人所讲的故事里也有多处不自洽,一般认为他是个骗子。而我们熟悉的这组影像记录来自1933年。博物学家大卫·弗利埃在这一年前往贝尤马里斯动物园,在那里拍下了一批袋狼的照片以及影片。根据记录,弗利埃架设器材的时候,这只袋狼发出了两次张大嘴的“警告”式哈欠,见他没有回应,就偷偷绕到了他的身后,一口咬在了他的屁股上。后续的拍摄里,饲养员不得不手持一根栅栏柱来阻挡它的前进。弗利埃的记录称这只袋狼是一只成年公狼。但是照片里的这只袋狼似乎没有阴囊,所以它的性别长期处于争议之中。2011年,一项研究仔细分析了那段影片,在18秒处找到了阴囊。研究认为,当时袋狼应该因为笼内有入侵者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这种情况通常都会导致阴囊收缩,不容易观察到。不过,它的性别虽然得以确定,但更根本的身份却被新研究推翻了。几天前塔斯马尼亚博物馆的研究者宣布,他们找到了真正的最后一只袋狼的遗骸。这是真正的“最后一只袋狼” 图片来源:塔斯马尼亚博物馆与画廊(TMAG)这只最后的袋狼是一只老年雌性,在1936年5月被贝尤马里斯动物园买下,在当年9月7日夜里死去的其实是它。这只袋狼来到动物园的时间要晚于那组影像的拍摄时间,换言之,影片里的并不是最后的袋狼,而是倒数第二只袋狼。买下这只真正“末裔”的过程没有留下很多记录。动物园当时也没有大加宣传。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网捕袋狼已经是非法的了,猎人害怕被追究。次年11月,动物园因为经济衰退访客稀少而关门。这只袋狼的遗骸并没有出现在动物园藏品记录里,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它已经丢失了。但后来发现,它的遗体被捐给了塔斯马尼亚博物馆。研究者在博物馆库房里找到它的时候,它还有相当完整的皮毛和骨架,背部类似老虎的斑纹清晰可见,只不过头部有点掉毛——也许是当年的参观者摸掉的。这只雌性袋狼的死,在当时并没有引发很大反响,因为谁也没想到这是人类所知的最后一只袋狼。动物园签发了再捕获一只袋狼的许可证,并悬赏每只30英镑——这笔赏金谁也没能领走。也许,那时在塔斯马尼亚的灌丛里确实还有残存的袋狼出没,但不久之后,它们也无声无息地消失了,终究无人得见。英国动物学家、画家约翰·古尔德绘制的袋狼。原图收录于1863年出版的《澳大利亚的哺乳动物》一书。来源:Wikipedia1937年,当地的《霍巴特信使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作者宣称自己知道哪里可以找到“有袋鬣狗”。他坚定地认为袋狼依然潜伏在塔斯马尼亚北部,如果有谁想要去参观,只要晚上带一盏防风灯笼,去到空旷的高地就行。据他说,塔斯马尼亚的野生动物都会被光吸引,只要“鬣狗”看到灯光,它就会自动爬到20码(约18米)之内的地方。如果真的那么简单该多好。...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324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3249.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