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出土1700年前鸡蛋发现仍有蛋液 但臭气熏天

英国出土1700年前鸡蛋发现仍有蛋液但臭气熏天出土的文物有不少,包含陶器、钱币、皮靴、兽骨等,此外还有一个篮子,里面放着四枚鸡蛋,其中一枚在发现时就已破裂,后续两枚在挖掘过程中遭到破摔,仅剩下最后一枚幸存。考古人员表示,那两枚鸡蛋在破裂的时候,现场充斥着硫磺一样令人难忘的臭气,显然鸡蛋早已变质。随着研究的后续推进,工作人员对最后一枚古代鸡蛋扫描后发现,蛋壳内竟然还存有液态物体,大概就是蛋液了,而像这样在自然条件保存且仍有蛋液的古代鸡蛋全世界仅此一枚,他们计划在鸡蛋壳上钻一个小洞,而后将蛋液取出进行研究。...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946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9463.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江西发现距今约8000万年恐龙蛋化石

江西发现距今约8000万年恐龙蛋化石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罗坪镇关山村渡溪一工地上发现距今约8000万年恐龙蛋化石。综合央视新闻和新华社报道,江西九江武宁县罗坪镇关山村渡溪一工地上10月5日下午挖出三枚疑似恐龙蛋化石,一枚化石露出大半,外壳有部分损破脱落,另两枚部分露出,保存完好,三枚蛋边还有数个印模,但现场未发现脱落的蛋化石。专家经10月9日晚的蛋壳切片分析和10月10日下午的实地勘测后,判断确为恐龙蛋化石,其埋藏年代为晚白垩世早中期,距今约9500万年至8000万年。专家介绍,在此前研究中,江西南部的赣州信丰盆地以及于都、萍乡等地的中生代红层都曾发现恐龙蛋化石,但在江西北部一直没有发现恐龙化石的踪迹。此次研究填补了江西北部没有恐龙化石的空白,对于研究晚白垩世赣北地区的古气候以及恐龙分布状态和栖息方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强介绍,此次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成窝保存,除三枚未脱落的恐龙蛋化石外,该岩块上还可辨认出七枚恐龙蛋印痕。三枚恐龙蛋为近圆形,保存较为完整,蛋与蛋印痕显示蛋在蛋窝中的排列无规律性。另根据蛋壳的显微结构判断,这些蛋为石笋蛋科的珊瑚蛋,这类蛋曾在浙江、河南等省份的晚白垩世地层中出现。目前,这几枚恐龙蛋化石已交由武宁县博物馆收发布:2022年10月12日9:30PM

封面图片

江西武宁发现恐龙蛋化石 距今约7000万年

江西武宁发现恐龙蛋化石距今约7000万年据央视新闻报道,10月5日下午,江西九江市武宁县罗坪镇关山村渡溪一工地挖出三枚疑似恐龙蛋化石。一枚化石露出大半,外壳有部分损破脱落,另两枚部分露出,保存完好,三枚蛋边还有数个印模,但现场未发现脱落的蛋化石,目前,三枚化石已交由武宁县博物馆收藏保存和进行进一步研究、考证。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447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4473.htm

封面图片

第一枚恐龙蛋与我们的想象大相径庭 并非“软壳蛋”

第一枚恐龙蛋与我们的想象大相径庭并非“软壳蛋”日前,相关成果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恐龙家族又“添丁”我国科研团队的这篇论文报道了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发现的早侏罗世(约1.9亿年前)特异埋藏的恐龙化石群。该恐龙化石群发现于1999年,由贵州省博物馆、平坝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发掘。2016年,贵州省博物馆组织专家对该材料进行了详细研究。“平坝恐龙化石群包括至少3个成年个体和5窝恐龙蛋化石,多数恐龙蛋处于胚胎发育晚期阶段,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蛋和成体保存在一起’的恐龙化石。其中的恐龙蛋保存有迄今发现最早的较完整蛋壳结构,为研究恐龙蛋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论文第一作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韩凤禄说。新发现的恐龙化石产自自流井组的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中,生活在约1.9亿年前,是一类两足行走的植食性蜥脚型类恐龙。平坝恐龙化石保存有较完整的头骨和头后骨骼材料,具有不同于其他蜥脚型类恐龙的独有特征组合,研究人员据此建立了一新属种——守护黔龙。这也是贵州省首次正式命名的恐龙。“黔”指贵州省,“守护”意指该恐龙成体与胚胎关联保存,可能具有照顾后代的行为。根据保存的材料估算,守护黔龙的成体体长可达6米以上、体重可达1吨。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守护黔龙和之前云南发现的云南龙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处于从早期蜥脚型类向蜥脚类演化的过渡阶段。守护黔龙生活场景复原图“软壳蛋”结论存疑古生物领域的传统认知是,最早的恐龙和现代鸟类一样产“硬壳蛋”。2020年,马克·诺雷尔等学者利用统计学方法推测,恐龙的共同祖先所产的是“软壳蛋”。他们认为,“古老的恐龙产下了难以保存的‘软壳蛋’,这也解释了为何古老恐龙蛋的化石十分少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引起很大反响,被很多人采信。中国研究团队此次发现的最大的守护黔龙蛋窝中有16枚蛋,但是蛋窝破损的边缘说明其并不完整,表明其数量应该更多。通过对不同蛋窝化石的骨骼发育程度进行观察和评估,研究人员发现它们都处于相似的发育阶段,可能同时孵化出壳。这种同步孵化类似于现代的海龟,有利于个体逃避捕食者的猎杀,提高后代存活率。研究人员详细对比了胚胎和成体的骨骼特征,并估算了前肢和后肢骨骼的长度比值,发现守护黔龙个体发育过程中可能存在从四足到两足行走姿势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发现守护黔龙蛋并非“软壳蛋”。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余逸伦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守护黔龙蛋化石整体呈圆形、椭圆形,保存了钙质蛋壳。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等多种分析显示,守护黔龙蛋壳具有类似于其他恐龙的蛋壳结构和钙质层,表现出了蛋壳边缘锐利等硬蛋壳特征。同时,守护黔龙蛋也表现出了一些“革质蛋”的特征,如蛋表面有一些凹坑。“硬壳蛋”“革质蛋”和“软壳蛋”的蛋壳碎裂程度不同。研究人员发现,守护黔龙蛋壳的破碎程度与“革质蛋”类似。该研究也指示了其他早期蜥脚型类恐龙,如大椎龙、鼠龙和禄丰龙的蛋可能都是“革质蛋”。这一发现不仅挑战了美国学者的“软壳蛋”结论,而且挑战了恐龙和现代鸟类一样下“硬壳蛋”的传统假设,为最早恐龙蛋壳的形态提供了新见解。提出“革质蛋”新说《中国科学报》了解到,为搞清楚这一问题,中国研究团队历时8年,在前人的基础上收集了爬行动物210个类群,并对所有类群的蛋壳类型和蛋壳厚度等指标进行了统计,建立起迄今最大的爬行动物数据库。余逸伦告诉《中国科学报》,守护黔龙的发现具有多重意义。其一,守护黔龙蛋壳保存了完整的微观结构,如此精细的保存在已报道的基干蜥脚型类恐龙中是绝无仅有的,其发现填补了重要的数据空白。其二,守护黔龙属于比鼠龙更为原始的蜥脚型类,其系统发育位置更靠近恐龙的最近共同祖先。这就意味着守护黔龙的蛋壳形态更接近恐龙祖先的蛋壳状态。其三,中国科学家综合蛋的整体形态、破碎状态、钙质层相对厚度等多种证据,界定了恐龙及其他类群的蛋壳状态,并在分析中使用了更为复杂的演化模型,最终确定最早的恐龙蛋是“革质蛋”——它们外壳柔软似皮革,柔韧不易碎。“鳄类、恐龙和翼龙在演化的过程中,蛋的相对大小均呈递增趋势。在蛋的形态变化上,最早的恐龙蛋为亚圆形或椭圆形,兽脚类恐龙蛋明显有延长的趋势。另外,我们还发现,大多数爬行类恐龙在演化过程中均有蛋壳增厚趋势。”韩凤禄表示。专家认为,守护黔龙这项研究得出的“革质蛋”新结论,挑战了美国学者先前提出的恐龙起源于“软壳蛋”的理论,刷新了很多人对早期恐龙蛋形态学的认知,为人们科学认识恐龙蛋的演化和恐龙的繁殖策略提供了新依据,对于古生物(尤其是爬行动物)的生命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3/nsr/nwad258...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953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9531.htm

封面图片

古老的蛋壳揭示了9英尺高、1500磅重的象鸟的秘密

古老的蛋壳揭示了9英尺高、1500磅重的象鸟的秘密在马达加斯加西南海岸托利亚拉镇附近的一个市场上看到的整枚Aepyornis蛋刚产下时的样子。资料来源:GiffordMiller这项研究于2月28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描述了发现了一个以前未知的、独立的象鸟品系,它们在马达加斯加东北部潮湿的森林景观中游荡--这是在没有获得任何骨架的情况下的发现。这是第一次仅从古老的蛋壳中识别出一个新的象鸟品系,这一开创性的成就将使科学家们更多地了解曾经在世界范围内游荡的鸟类的多样性,以及为什么如此多的鸟类在过去1万年中已经灭绝了。"这是第一次从象鸟蛋壳中得出分类鉴定,它开辟了一个以前没有人会想到的领域,"论文合著者、中大博尔德分校地质科学杰出教授和北极和高山研究所(INSTAAR)的教员GiffordMiller说。"这里可能是考察过去的另一种方式,并问:'鸟类的多样性是否比我们所知道的更多?"由鸟类筑巢的沙丘的主动风蚀暴露出来的Aepyornis蛋壳的表面散落。资料来源:GiffordMiller马达加斯加就像一个小大陆,与非洲和邻近的大陆被深海水隔开至少有6000万年。这种地质条件使进化得以疯狂进行,产生了狐猴、象鸟和地球上其他地方没有的各种动物。对于2000年前到达这里的波利尼西亚人来说,最大的象鸟Aepyornis是一种羽毛状的恐怖动物:身高超过9英尺,体重超过1500磅,装备有尖嘴和致命的脚爪,它是马达加斯加最大的陆地动物。由于遗留的骨骼有限,而且骨骼的DNA在温暖潮湿的地区会迅速降解,所以直到最近才知道这些鸟类在进化树上的位置。科学家们知道的最多的是,它们是不会飞的鼠类家族的一部分,是新西兰奇异鸟的遗传姐妹,是世界上最小的活鼠类。然而,古老的蛋壳DNA不仅证实了象鸟在这棵树上的位置,而且还揭示了更多关于这一血统中的多样性。首席作者AliciaGrealy说:"虽然我们发现在马达加斯加南部灭绝时生活的物种较少,但我们也发现了来自马达加斯加最北部的新的多样性,这些发现是在了解这些神秘鸟类的复杂历史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令人惊讶的是,从蛋壳中可以发现很多东西。"她为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博士论文进行了这项研究。米勒在澳大利亚和世界各地分析蛋壳遗迹已经超过20年,他是研究这些碎片的少数科学家之一。因此,2005年,当他获得美国地质学会伊斯特布鲁克杰出科学家奖的25,000美元时,米勒召集了一个小型团队来研究进化中难以捉摸的象鸟。该团队最初于2006年开始从该岛干燥的南半部收集象鸟蛋壳。当一位不相干的研究人员在他们之前用骨头碎片解开这个进化之谜时,米勒和格里利的团队将注意力转移到该岛湿润的森林北半部,希望能在不同的生物群落中更好地了解这种鸟。2007年5月,实地考察小组在马达加斯加东北部,论文中的样本就是在那里采集的。从左到右。Ramil,来自首都塔那那利佛国家博物馆的首席导游;GiffordMiller;SteveDeVogel;和一名当地向导。利用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该小组侦察了被风吹走沙子并露出古老蛋壳的地点。目前没有任何类似大小的鸟类生活在岛上,所以肉眼很容易识别出这些破裂的碎片。在研究小组穿越该岛并从291个地点收集了960多块古蛋壳碎片后,挑战性的工作开始了:分析古DNA。由于它们的化学构成,骨架的DNA可能是"泄漏"的,这使得它们不太适合于这种工作。相比之下,这些厚厚的蛋壳的物理化学成分将其有机物锁在里面长达一万年之久,并保护其DNA,就像它曾经在里面成长的小鸟一样。这意味着它可能相当难以被提取出来进行分析。另一个问题是找到足够长的DNA链来进行分析,因为古代的DNA经常被降解。因此,科学家们以一种"基因拼图"的方式将较短的片段拼凑在一起,一开始他们不知道这将让他们发现一种新的象鸟类型。"科学经常在不明显的途径上取得进展。"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全球环境地球化学分析中心(GAGE)主任米勒说:"你并不总是能找到你要找的东西,而找到你不知道你正在寻找的东西要有趣得多。"米勒研究的是"第四纪",即地球历史上最近的地质时期,也是人类首次出现在地表的时间。他说,当人类出现时,往往大型动物都灭绝了--但科学家仍然不知道为什么象鸟是其中之一。然而,如果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和生物学家能够从世界各地收集更多的蛋壳碎片并确定其存在时间,米勒和格里利在蛋壳DNA科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可能会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象鸟等大型动物在人类到来后灭绝。"有了一大堆人的许多小贡献,你实际上可以解决一些有趣的问题,"米勒说。"这可能会开辟一种看待事物的新方式。"...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868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8685.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