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号又有新发现 火星北部曾存在海洋

祝融号又有新发现火星北部曾存在海洋过去的研究已证明,早期火星曾存在大量液态水,并通过地貌分析和数值模拟提出过古海洋假说,但是缺少原位探测数据的支持。2021年,我国天问一号火星任务搭载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火星北部平原东部的乌托邦平原南部边缘,位于前人所提出的古海岸线附近的北方荒原组,为查证是否存在古海洋沉积提供了机会。自着陆以来,“祝融号”一直在向南驶向潜在的海岸线区域,并对沿途出露的北方荒原组地层展开观测。“祝融号”行驶了约1921米,使用不同的成像和分析系统对露头和地表岩石进行详细的就位观测,其中导航和地形相机已经获得了106组全景图像,详细记录了“祝融号”行进路线附近许多岩石的表面形态与构造特征。研究团队在研究中发现段内的岩石通常保留有局部呈透镜状的交错层理组构,以多种小型交错层理为主,伴随少量透镜状压扁层理和小型水道结构的沉积构造。其中,组成交错层理的层系在两个相反的方向叠覆倾斜,指示双向古水流环境。此外,研究中识别的底形和沉积构造具有支持其为流水沉积而不是风成沉积的证据。...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037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0379.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领衔团队研究证明火星北部曾存在海洋

中国科学家领衔团队研究证明火星北部曾存在海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肖龙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通过综合分析“祝融号”火星车搭载的多光谱相机(MSCam)获取的科学数据,首次在火星表面发现海洋沉积岩的岩石学证据,证明了火星北部曾经存在过海洋。根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相关研究成果以《乌托邦平原海洋沉积岩的证据:祝融号火星车的观测》为题发表在综合性权威期刊《国家科学论评》。报道介绍,目前的火星寒冷干燥,缺乏流水与生命痕迹,但数十亿年前的火星环境或许大不相同。过去的研究已证明,早期火星曾存在大量液态水,并通过地貌分析和数值模拟提出过古海洋假说,认为古海洋区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海洋沉积地质单元,被称为北方荒原组(VBF),但是缺少原位探测数据的支持。因此,火星北部平原是否存在过海洋一直是争议的焦点。中国天问一号火星任务搭载的“祝融号”火星车2021年成功着陆于火星北部平原东部的乌托邦平原南部边缘,位于前人所提出的古海岸线附近的北方荒原组,为查证是否存在古海洋沉积提供了机会。自着陆以来,“祝融号”一直在向南驶向潜在的海岸线区域,并对沿途出露的北方荒原组地层展开观测。“祝融号”行驶了约1921米,使用不同的成像和分析系统对露头和地表岩石进行详细的就位观测,其中导航和地形相机已经获得了106组全景图像,详细记录了“祝融号”行进路线附近许多岩石的表面形态与构造特征。肖龙介绍,“我们查看火星车车载相机传回的照片,发现这些裸露的岩石发育层理构造,显著不同于火星表面常见的火山岩,也不同于风沙沉积形成的层理构造,这些层理知识指示的双向水流特点,与地球滨—浅海环境中的低能潮汐流一致。”基于岩石影像,肖龙教授研究团队详细分析了“祝融号”火星车巡视区内石块的表面构造。研究团队在研究中发现段内的岩石通常保留有局部呈透镜状的交错层理组构,以多种小型交错层理为主,伴随少量透镜状压扁层理和小型水道结构的沉积构造。...

封面图片

“祝融号”发现火星低纬度地区存在液态水

“祝融号”发现火星低纬度地区存在液态水“更重要的是,我们进一步研究认为,沙丘表面的含水特征,并不是地下水和二氧化碳导致的,而是因为降霜或降雪。”5月4日,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秦小光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火星上是否存在液态水,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对星际移民、理解近代火星气候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存在液态水,就说明火星可能有适宜生存的环境,乃至存在生命。过去的研究已证明,早期火星曾存在大量液态水。后来,由于大气层消失,火星气候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极低的气压和水汽含量导致今天火星上液态水难以稳定存在,只能以固态或气态的形式存在。然而,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机械臂上观测到的液滴证明,当前火星高纬度地区夏季可以出现含盐液态水;同时,数值模拟也显示,适合液态水存在的气候条件可以短暂出现在当今火星的某些地方。“但是,气温最高的火星低纬度地区是否存在液态水,至今仍然缺少直接的观测证据。”秦小光说。2021年,我国天问一号火星任务搭载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乌托邦平原南部边缘,该地区位于火星低纬度地区。截至2022年5月休眠,“祝融号”火星车工作了350多个火星日,行程约2000米,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科学探测数据。“这为研究上述问题提供了极好的条件。”秦小光强调。利用“祝融号”搭载的导航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和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研究人员对该地区沙丘表面的微观形貌特征和物质成分特征开展了深入研究;同时,结合“祝融号”火星气象仪的实测数据和其他火星探测器的地表观测气象数据,研究人员确定,该地区含盐沙丘表面的含水特征,与降温时发生的降霜或降雪有关。“含盐沙粒能够促使霜雪在低温下融化形成含盐液态水,盐水干燥后,硫酸盐、蛋白石和铁氧化物等含水矿物会胶结沙粒,形成风沙团粒乃至结壳,结壳进一步干燥会形成龟裂。”秦小光解释,后期的再次降霜降雪,在结壳上又会进一步形成多边形脊和带状水痕等液态水活动痕迹。在晚亚马逊纪40万年至140万年以来的多次火星地轴大倾角时期,火星水汽从极地冰盖向赤道方向的扩散传输,导致火星低纬度地区多次出现湿润的环境。由此,研究人员提出,火星地轴大倾角时,低纬度地区的低温有助于降霜降雪,进而导致含盐沙丘表面结壳和团粒化,造成沙丘固化并留下液态水的活动痕迹。秦小光表示,这项研究填补了在火星低纬度地区存在液态水地面观测证据的空白,揭示了在表面温度相对温暖、适宜的低纬度地区,现代火星仍然可以出现潮湿的环境。这一发现对理解火星气候演化历史、寻找宜居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未来寻找生命提供了关键线索。...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826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8263.htm

封面图片

中科院团队:祝融号发现火星近期水活动迹象

中科院团队:祝融号发现火星近期水活动迹象在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祝融号”火星车行驶火星即将满一周年,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今天(12日)发布消息说,“祝融号”发现火星近期水活动迹象。据中新社报道,中科院今天发布的最新消息说,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洋研究员团队利用“祝融号”在火星着陆区探测到含水矿物,发现火星近期水活动迹象,这一行星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论文,已在最新一期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上发表。刘洋团队利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短波红外光谱和导航与地形相机数据,在火星着陆区发现了岩化的板状硬壳层,通过分析光谱数据发现,这些类似沉积岩的板状硬壳层富含含水硫酸盐等矿物。研究团队推断,这些富含硫酸盐的硬壳层可能是由地下水涌溢或者毛细作用蒸发结晶出的盐类矿物胶结了火星土壤后经岩化作用形成。这也标志着“祝融号”实现了国际上首次利用巡视器上的短波红外光谱仪在火星原位探测到含水矿物。去年5月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搭载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北纬25.066°、东经109.925°)区域。截至目前,“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北部低地的乌托邦平原区域行驶近一年,累计行驶近2000米,获得大量宝贵的科学探测数据。据刘洋团队介绍,已有的撞击坑定年工作显示,“祝融号”着陆区位于经过了后期重塑事件的年轻亚马逊纪地层,是火星地质年代几个主要阶段(前诺亚纪、诺亚纪、西方纪和亚马逊纪)的末期,气候已经从以前的暖湿变为以寒冷干旱为主。已有的研究认为火星在亚马逊纪时期气候寒冷干燥,液态水活动的范围和程度极其有限。“祝融号”在地质年代较为年轻的着陆区发现水活动的迹象表明,亚马逊纪时期的火星水圈可能比以往认为的更加活跃,这一发现对理解火星的气候环境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发布:2022年5月12日3:20PM

封面图片

“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结构

“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结构2021年5月,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在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开启巡视探测工作。乌托邦平原是火星最大的撞击盆地,曾经可能是一个古海洋,预示着火星早期可能存在过宜居环境。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096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0963.htm

封面图片

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区发现火星古风场改变的沉积层序证据

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区发现火星古风场改变的沉积层序证据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移民火星也是人类的梦想,不过现在的火星可能也是地球的未来,因此火星的气候演化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其中,风沙作用作为火星晚亚马逊纪以来最主要的地质营力,塑造了火星表面广泛分布的风沙地貌,只是由于缺乏近距离的、详细系统的科学观测,人类对火星风沙活动过程依然知之甚少。这一次,科学家团队针对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丰富的风沙地貌,利用天问一号环绕器高分辨率相机、祝融号火星车导航地形相机等色斑,开展了高分辨率遥感、近距离就位联合探测。通过提取沙丘形态、表面结构、物质成分等信息,分析指示风向和发育年龄,科学家发现,祝融号着陆区风场发生显著变化的层序证据,并与火星中高纬度分布的冰尘覆盖层记录有很好的一致性。这一发现表明,祝融号着陆区域可能经历了以风向变化为标志的两个主要气候阶段,风向从东北到西北发生了近70度的变化,风沙堆积从新月形亮沙丘转变为纵向暗沙垄。这一气候的转变发生在约40万年前的火星末次冰期结束时,可能是由于火星自转轴倾角变化所致。“此项研究有助于增进我们对火星古气候历史的理解,为火星古气候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火星全球气候模拟提供了重要约束。”李春来说。祝融号着陆区沙丘探测和沙丘形成模式...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965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9655.htm

封面图片

祝融号着陆区曾存在大量液态水活动

祝融号着陆区曾存在大量液态水活动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星期天(9月18日)公布研究成果,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揭示了火星风沙与水活动对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为火星乌托邦平原曾经存在海洋的猜想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9月15日,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在轨运行780多天,火星车累计行驶1921米,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1480GB。通过对着陆区分布的凹锥、壁垒撞击坑、沟槽等典型地貌的综合研究,揭示了上述地貌的形成与水活动之间存在的重要联系。通过相机影像和光谱数据,在着陆区附近的板状硬壳岩石中发现含水矿物,证明在距今10亿年(晚亚马逊纪时期)以来,着陆区存在过大量液态水活动。结合相机影像和火星车移动车辙等信息,发现着陆区土壤具有较强承压强度且摩擦参数较低,存在与水活动相关并经历风沙磨蚀的特征。来自:雷锋频道:@kejiqu群组:@kejiquchat投稿:@kejiqubo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