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50年瓶颈!中国农药领域历史首篇《自然》论文发表

打破50年瓶颈!中国农药领域历史首篇《自然》论文发表本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杨青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龚勇研究员合作,阐明了几丁质生物合成的机制,从而为针对几丁质合成酶的新型绿色农药精准设计奠定了基础。据介绍,这也是中国农药领域在《自然》发表的首篇论文。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1970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19707.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LK-99首批重复实验结果出炉:三篇论文两篇来自中国,理论可行但未复现悬浮或超导

LK-99首批重复实验结果出炉:三篇论文两篇来自中国,理论可行但未复现悬浮或超导在LK-99的两篇论文于7月22日上午首次在预印本网站公开约一周后,目前至少又有三篇与LK-99相关的新论文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公开。其中两篇来自中国,分别由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完成另一篇来自美国,由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西尼德·M·格里芬(SinéadM.Griffin)完成。8月1日,前述研究LK-99的一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孙岩研究员和刘培涛研究员表示,他们主要进行了理论计算,从计算结果来看,LK-99有室温超导的可能性;从能带的角度,给出了一些解释,“但是不confirm(但这不是证实)”。除了上述论文,还有网友公开实验数据和视频称,重复实验中合成的LK-99表现出一定的抗磁性,但未观察到超导现象或超导磁悬浮现象。(澎湃)标签:#超导频道:@GodlyNews1投稿:@GodlyNewsBot

封面图片

蚂蚁集团:近五年发表约 500 篇顶级论文,80% 聚焦 AI 领域

蚂蚁集团:近五年发表约500篇顶级论文,80%聚焦AI领域近日举办的全球AI顶级会议NeurlPS大会上,蚂蚁集团20篇论文被收录。覆盖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图神经网络、图像处理等多个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前沿,七成以上论文聚焦AIGC(生成式AI)领域。据蚂蚁集团方面透露,过去五年,蚂蚁集团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500篇,其中AI领域论文300余篇,80%以上聚焦AI领域。(新浪科技)

封面图片

一天连发4篇Nature 这个中国团队也曾遭遇3轮毙稿

一天连发4篇Nature这个中国团队也曾遭遇3轮毙稿中国团队Nature“一键四连”,惊叹整个古生物学界。9月28日晚11点,《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同一团队的4篇论文,29日早上又以封面文章形式同期发表。它们皆出自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研究员朱敏带领的团队。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259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2597.htm

封面图片

湖北生物农药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

湖北生物农药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6月14日至16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一届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年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农业领域专家和企业家代表约300人参加了会议。湖北是公认的中国生物农药的摇篮,先后孵化出了康欣生物、武汉科诺等国内生物农药头雁企业,有4家企业进入全国生物农药企业100强,生物农药产量占全国的25%。(湖北日报)

封面图片

LK-99首批重复实验结果出炉:三篇论文两篇来自中国 理论可行但未复现悬浮或超导

LK-99首批重复实验结果出炉:三篇论文两篇来自中国理论可行但未复现悬浮或超导其中两篇来自中国,分别由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完成;另一篇来自美国,由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西尼德·M·格里芬(SinéadM.Griffin)完成。LK-99的理论模型正确,但难制备出成功的样品,尚未被成功复现?8月1日,前述研究LK-99的一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孙岩研究员和刘培涛研究员告诉澎湃科技,他们主要进行了理论计算,从计算结果来看,LK-99有室温超导的可能性;从能带的角度,给出了一些解释,“但是不confirm(但这不是证实)”。孙岩同时表示,“理论和实验还是有gap(区隔)的”,“这没法预测,只能说,它有(室温超导)这种几率”,但LK-99到底能不能在室温常压条件下真正地进入超导态,还需要在实际的实验中进行检验。前述论文中,西尼德·M·格里芬表示,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发现LK-99模型存在超导体家族中高转变温度的共同特征。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团队对合成的LK-99检测发现,它的室温电阻不为零,也没有观察到它发生磁悬浮。该论文称,上述材料表现出的表现出特征类似半导体,而非超导体。除了上述论文,还有网友公开实验数据和视频称,重复实验中合成的LK-99表现出一定的抗磁性,但未观察到超导现象或超导磁悬浮现象。北航论文:未发现LK-99具有超导性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7月22日上午,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公司相关研究团队在预印本网站上陆续提交两篇类似的论文,宣称一种命名为LK-99的铜掺杂铅磷灰石材料拥有“室温+常压”超导能力,系全世界首款室温常压超导材料。但其目前公布的实验数据被认为不足以证明LK-99系超导体,因而受到质疑。随后,国际上多个研究团队尝试合成LK-99,以验证其实验结果。7月31日16时13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知琪教授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提交了标题为《由Pb2SO5和Cu3P烧结而成的Pb10-xCux(PO4)6O中的半导体传输》(SemiconductingtransportinPb10-xCux(PO4)6OsinteredfromPb2SO5andCu3P)的论文。该论文称,他们根据韩国团队公布的方法合成了LK-99,但没有发现其具有超导性。该论文的另一位通讯作者是PeixinQin。该论文称,尽管他们合成的LK-99与韩国团队先前报道的LK-99的结构数据一致,但他们没有检测到其超导性,相反,反而发现了类似半导体的特性;该材料在室温下的电阻率约为1.94×10^4Ω/cm。此外,研究团队在论文中指出,当他们把压制的前述LK-99颗粒在室温下置于磁体顶部时,没有发现排斥现象,也没有观察到磁悬浮现象。“这些结果表明,声称改性的铅磷灰石中存在室温超导体的说法可能需要更仔细地重新审查,特别是在电传输特性方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论文:铜的掺杂致绝缘体向金属转变7月29日18时04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培涛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提交了标题为《关于Pb10-xCux(PO4)6O(x=0,1)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First-principlesstudyontheelectronicstructureofPb10−xCux(PO4)6O(x=0,1))的论文。该论文称,为了阐明铜的掺杂效应,研究团队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LK-99及其母体化合物的电子结构,“我们的结果表明,母体化合物Pb10(PO4)6O是绝缘体,而铜的掺杂会引起绝缘体-金属转变,从而引起体积收缩。”“LK-99在费米能级附近的能带结构具有半填充平坦带和全占据平坦带的特征。这两个平坦带既来自1/4占据的氧原子的2p轨道,也来自Cu的3d轨道与其最近相邻氧原子的2p轨道的杂化。”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团队在上述两个平坦带上观察到四个范霍夫奇点,“这表明在低温下电子对结构畸变的不稳定性。”研究人员发现,在考虑的掺杂元素中,与银相比,金表现出与铜更相似的掺杂效应。“我们的工作为未来研究LK-99独特电子结构在超导电性中的作用打下基础。”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论文:理论上有超导高转变温度的特征7月31日17时58分,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研究员西尼德·M·格里芬在预印本网站arXiv提交了标题为《铜掺杂的铅磷灰石中相关孤立扁平带的起源》(Originofcorrelatedisolatedflatbandsincopper-substitutedleadphosphateapatite)论文。西尼德·M·格里芬在论文中表示,最近一份关于LK-99在常压下的室温超导性的报告激发了人们对何种材料和何种机制可实现高温超导性的兴趣。她对铜掺杂的铅磷灰石材料LK-99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确定了其在费米级上相关的孤立平带,“这是已建立的超导体家族中高转变温度的共同特征。”她认为,这些孤立带起源自铜离子引起的结构畸变和铅孤对子的手性电荷密度波。“这些结果表明,一个最小的双带模型可以涵盖该系统中的大部分低能物理。”也就是说,她认为,计算结果显示,LK-99可能存在超导性能。该论文称,如果铜离子取代铅离子的位置合适,相关化合物可以显示出高温超导体的许多关键特征。但在获得大块超导样品时,铜离子完成上述取代,存在挑战性。“尽管如此,鉴于这些诱人的理论特征和有一定可能性的高温超导性的实验报告,我希望这一类新材料的发现,能够推动对掺杂磷灰石矿物的进一步研究。”附论文链接:1.韩国论文1:https://arxiv.org/abs/2307.120082.韩国论文2:https://arxiv.org/abs/2307.120373.北航论文:https://arxiv.org/abs/2307.168024.中国科学院金属所论文:https://arxiv.org/abs/2307.160405.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论文:https://arxiv.org/abs/2307.16892...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442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4429.htm

封面图片

美国室温超导论文从《自然》杂志撤稿

美国室温超导论文从《自然》杂志撤稿11月7日,《自然》杂志宣布撤回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兰加·迪亚斯在今年3月份发表的一篇论文,该论文声称发现了一种在室温和相对低的压力下具有超导性的材料。《自然》杂志称应部分作者的要求,该论文已被撤回。作为对这项工作做出贡献的研究人员,他们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发表的论文没有准确反映所研究材料的出处、所进行的实验测量和所应用的数据处理协议。上述作者得出的结论是,这些问题破坏了已发表论文的完整性。此外,该杂志还单独对论文中提出的电阻数据的可靠性提出了担忧。该杂志的调查和发表后审查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担忧是可信的、实质性的,但仍未得到解决。——(nature)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